土家族織錦,是千百年來傳承于湘鄂西武陵山區(qū)酉水河畔土家族女子中的傳統(tǒng)織造技藝??椗趥鹘y(tǒng)木制腰式斜織機上,以麻、棉、絲等五彩線為原材料,采用通經(jīng)斷緯、反面挑織等方式織造花布,因在織造過程中常用大梭刀拍打緯線使其更加緊實,故稱“打花”?!拔魈m卡普”在土家族織錦中最具代表性,所謂“西蘭”,有“鋪蓋”之意,“卡普”則為“花”的意思,故其又被土家人稱為“打花鋪蓋”或“土花鋪蓋”。土家族有民族語言卻無本民族文字,織錦成為承載土家人厚重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
從已有文獻來看,土家族織錦的最早雛形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賨布”。武陵山區(qū)古為蠻夷之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賨,南蠻賦也?!薄皫?,南郡蠻夷賨布也?!敝翝h代,其被稱為“闌干細布”,工藝更精細。宋代朱輔《溪蠻叢笑》云:“娘子布,漢傳載闌干。闌干,獠言纻,合有續(xù)織細白苧麻,以旬月而成,名娘子布?!贝撕?,隨著棉花成為紡織原料,土家族織物被稱為“斑布”。宋代李昉《太平御覽》云:“五色班(斑)布,以(似)絲布,古(吉)貝木所作……欲為班(斑)布,則染之五色,織以為布?!敝燧o在《溪蠻叢笑》中提及以蠶絲織斑布:“蠶事少桑多柘繭,薄小不可繰(繅)??删?yōu)?9(綢),或以五色間染布為偽,名順水班(斑)?!痹诿髑逦墨I中,對土家族織錦的記載較多,有的稱為“斑衣”,有的則直呼“土錦”。清嘉慶《龍山縣志》載:“土婦善織錦、裙、被,或經(jīng)緯皆絲,或絲經(jīng)棉緯,挑制花紋,斑斕五色?!?/p>
1957年初,土家族被確定為單一民族,“土家族織錦”亦隨之被定名。
(摘自《光明日報》陳日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