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魯佳
(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合唱藝術作為一種教育載體,因集藝術性、大眾性和社會性、兼容性為一體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輻射力。合唱課是高校音樂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必修課,且已面向多數非音樂專業(yè)學生開設選修課程,豐富美育教學內涵。在高校課程體系中,合唱課選修人數都已成為人數最多的藝術類課程。通常意義上,合唱教學是以合唱為基礎的藝術類課程,可以衍生并發(fā)展專業(yè)或業(yè)余的校園合唱團,承擔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任。
1.1 高校合唱課程蘊涵了豐富的思政元素。合唱是啟迪人心靈的藝術,也是一種教育載體,其排演過程中蘊含著價值觀教育,其作品蘊涵著豐富的思政元素,高校合唱課程作為承載合唱的重要形式,蘊涵了豐富的思政元素兼具藝術教育的思想政治引領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雙重作用。因此通過課程中融合思政教學內容,能增進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對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建設的認同感。在思政教學中,以史為鑒,提升學生的民族責任感,以今日榮光激勵學生長遠發(fā)展。思政教學本質上是學生的學習必修課,通過課程思政的模式,能將思政教學常態(tài)化,從而優(yōu)化教學內涵,提升整體教學的全面性和協(xié)同性。
1.2 思政教育升華了合唱課程的教學內涵。合唱課程通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豐富課程的內涵,提升課程價值。在整體的工作優(yōu)化中,通過合唱教學打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教學鏈條,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樂教本質上自古以來就具有強大的育人職能,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音樂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教育教學所推崇的教學思想。音樂教育會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音樂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在當下的合唱課程教學中,卻往往存在著合唱教學和思政教育不契合的情況,這種情況往往是教學的功利性導致的。換言之,當下很多學校的合唱教學存在教學本質偏移的情況,其關鍵在于沒有挖掘出合唱課程的內涵,導致了實際的教學思政價值不高。
1.3 合唱的人文價值能與思政產生互動。近年來,合唱教學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慷慨激昂、富有人文情懷的合唱曲目學習中,豐富了學生的人文體驗,提升了學生的自身涵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理想和信仰,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合唱教學的匯報演出也能展現出學生最好的一面,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理念,幫助學生在合唱教學中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合唱教學是具有人文價值的教學內容,在合唱教學中,能和思政教育的人文性產生融合和交織,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教育價值。
1.4 思政教育激發(fā)了青年學生的建設祖國熱情。合唱是具有激勵作用的聲樂表現形式,合唱作為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在思政、美育、智育角度都具有良好的教育價值。合唱展現的是群眾的呼聲,從中國合唱藝術的發(fā)展中看,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弘揚的曲目始終占據合唱教學主流,一首首富有韻律、剛毅豪邁的合唱曲目給人以精神和震撼,激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激昂的旋律中激發(fā)報國之志,凝結報效祖國的意識和行動,達到塑造大學生完整人格、提高學生建設祖國熱情的作用[1]。
2.1 合唱教材缺乏全面性。目前市場上的合唱教材大都缺乏全面的考慮,且合唱教材內容較為單一,不利于合唱教學的長遠發(fā)展。合唱課程除了聲樂專業(yè)學生必修之外,還有很大比重的學生是自主選修,聲樂專業(yè)學生對合唱課程的技巧和內容掌握比較扎實,但是選修課學生是否能得到全面協(xié)同的合唱教育不能確定。因為每個學校對選修課的規(guī)定不同,一些學校合唱教學選修課甚至沒有課本,實際教學過程比較單一,而合唱教材的選擇也是各不相同,這樣顯然不能達到規(guī)范化教學,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2.2 課程思政活動組織欠缺。目前,關于“課程思政”的相關研究比較薄弱,盡管很多教師已經有了這種意識,希望通過課程思政的方式豐富合唱教學的內涵,但還是存在教學活動組織力度不足的問題。教師在課上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順利融合課程思政的內容,很多教師要兼顧技巧教學和思政引導都是有心無力。而一般情況下合唱教學彰顯思政內涵更多是以活動的形式呈現,這就涉及到活動組織的問題,而當下高校合唱活動局限在合唱比賽的情況居多。
2.3 師資力量不足。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在招生人數不斷增長、學生學習需求愈來愈大的背景下更需要敬業(yè)、專業(yè)的合唱教師作為支撐。但是無論是合唱學、音樂美學、合唱與指揮等等課程,一般都是由1~2 名教師統(tǒng)籌開展,教師需要具備全面素質結構,而這一目標實現依然任重而道遠[2]。
2.4 合唱教學范例單一。在合唱教學的作品應用上,教師選擇較為單一,一般就是建立在技巧之上,選擇符合技巧練習的曲目,而這些曲目也比較單一,這樣能降低教師的備課強度。但是單一的曲目練習往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程度,導致學生對合唱練習提不起興趣。更何況很多合唱曲目都是耳熟能詳的,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合唱技巧的時候,也會存在馬馬虎虎、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2.5 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不同專業(yè)學生對合唱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如果不是聲樂類學生,其對合唱課程學習更多是依賴興趣,一些選修合唱課程、業(yè)余合唱隊練習更是如此,這樣一來,就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課程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
3.1 制定富有專業(yè)特色的課程建設方案。合唱教學中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音樂是具有育人功能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的重要課程,任課教師做課程思政中的有心人,挖掘合唱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才能傳遞合唱教學中的美育功能。從課程的實踐中看,合唱訓練本質上就是思想教育融合美育的課程,能向學生傳遞審美意識和審美體驗,構建學生良好審美心理。通過對學生精神世界的熏陶,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挖掘了豐富的思政教育教學資源。在課程設計中可以打破專業(yè)教學的壁壘,適當在教學中增加社會美育、科學美育的內容,重視合唱教學和其他學科交織融合的課程體系,淡化教學邊界。比如,在課程內容上,可以結合合唱曲目在網絡上檢索相關的資源,比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合唱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給學生展示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意圖,挖掘更深層次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合唱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更具專業(yè)特色[3]。
3.2 在第二課堂中加強思政融合。教師需要關注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大趨勢,加強實踐教學的比重,強化合唱教學在第二課堂中的實踐與應用,讓學生建立在信息集成的學習系統(tǒng)之上,建立在大小舞臺演出之上,豐富合唱中思政信息交流的形式,通過學生自身的感想和體會優(yōu)化教學,促進教學改革。在教學中應當逐漸改進“我唱你聽”、“我教你唱”的教學模式,重視在第二課堂中學生的傳承式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音樂水平和認知能力安排好合唱教學的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多設計一些合唱改編活動,讓更多學生愛上合唱這種藝術實踐。
3.3 加強合唱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能力。教師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教育涵養(yǎng),在合唱教學中,教師需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之下,才能更好地將合唱教學中的思政元素發(fā)掘出來。而事實上,教師在合唱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不限于此,尤其是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曲目介紹和曲目教學中都可以融合思政教學的內涵[4]。
3.4 選擇富有思政內涵的合唱作品。深入融合專業(yè)技能和思政引領課程,力爭將課程思政與合唱教學有效融合,教師在選擇合唱曲目的時候可以建立在此目標之上,豐富曲目篩選。如果單純采用傳統(tǒng)、經典的合唱曲目,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可能不高,教師可以選擇近年新曲目,比如,《百年守望》是一首混聲四部合唱作品,它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所傳承下來的偉大紅色精神,與2020 年建黨百年的歷史事件相契合,也更具有時代性。教師可以多選擇此類作品,一是讓學生耳目一新,二是達到豐富思政內涵提升思政價值的目的,對合唱教學的優(yōu)化具有較為深遠的作用。
3.5 建立健全音樂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教師要抓住課改的關鍵時期,有效組織“互聽互學”教學評價活動,可達到加強課堂質量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標。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從學生思想、社會熱點、國際國內形勢、專業(yè)問題等方面導入思想政治內容,使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無縫銜接。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通過綜合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和動態(tài)評價等方式,制定詳細、系統(tǒng)的評價指標,比如合唱過程評分、表現力評分、日常表現評分等等,充分且及時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程中知識教學與價值導向的整合程度,提升音樂學專業(yè)思想政治建設課程的科學評價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