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蓉,林倩楠,王慧艷*,佘廣彤,周文柏,夏丹丹
1南京醫(yī)科大學常州醫(yī)學中心,常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2實驗室,江蘇 常州 213016
妊娠期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妊娠期出現的糖尿?。?]。隨著我國經濟條件改善,超重肥胖等健康問題日益普遍,GDM 患病率持續(xù)上升。研究表明氧化應激、慢性炎癥反應、脂質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及一些胎盤因素都參與了GDM 的發(fā)生發(fā)展[2]。GDM 的發(fā)病機制復雜,研究發(fā)現妊娠早期鐵蛋白水平高的女性罹患GDM的風險升高21%[3],血清鐵含量的增加可以引起鐵死亡和異常脂質過氧化[4]。鐵死亡是一種由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導致的新型程序性細胞死亡[5],可能與GDM相關。本研究使用透射電鏡觀察胎盤滋養(yǎng)細胞超微結構,檢測正常胎盤和不同病情程度的GDM胎盤鐵死亡相關標志物,比較各組鐵死亡發(fā)生的程度,探討鐵死亡在GDM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用藥對鐵死亡可能產生的影響。
選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常州市婦幼保健院定期產檢并分娩的單胎GDM孕婦為研究對象,年齡22~39 歲,納入標準:①常州市常住居民;②從事輕體力勞動;③在孕24~28 周行75 g 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陽性;④孕婦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75 g OGTT 正常標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服糖后1 h血糖(1-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1hPG)、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hPG)分別低于5.1、10.0、8.5 mmol/L,任何一時間點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同時FBG<7.0 mmol/L、2hPG<11.1 mmol/L即診斷為GDM。排除標準:①孕前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②圍產期合并其他并發(fā)癥者,如子癇前期、妊娠合并膽汁淤積癥、妊娠合并傳染性疾病、胎膜早破、羊水糞染中轉剖宮產、產后宮腔感染等。對診斷為GDM 的研究對象,首先給予飲食控制,監(jiān)測血糖,觀察2~4 周。血糖控制良好的標準是FBG<5.3 mmol/L,餐后1hPG<7.8 mmol/L,餐后2hPG<6.7 mmol/L。若飲食控制血糖未能達標,根據孕婦自愿原則給予二甲雙胍或胰島素控制血糖。其中,30例飲食指導后血糖控制良好者納入G1組,30例二甲雙胍治療者納入G2組,30例胰島素治療者納入G3 組,30 例血糖控制不佳拒絕用藥者納入G4組,按年齡、孕產次匹配30例正常孕婦為正常對照組(N組)。本研究獲得常州市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CZFY2022046)。
1.2.1 GDM治療方案
孕婦診斷為GDM后,轉至營養(yǎng)門診由營養(yǎng)師進行個體化飲食指導,根據孕婦的身高、體重、孕周、體力勞動強度計算每天的總能量。輕體力勞動者孕中晚期總能量=理想體重×30 kcal/(kg·d)+200 kcal,碳水化合物的推薦攝入量為33%~40%,蛋白質20%及脂肪40%,以滿足胎兒營養(yǎng)需要。飲食控制3 d后監(jiān)測并記錄空腹及餐后血糖,每周復診1 次,調整飲食方案至血糖控制滿意,督促孕婦孕期定期隨訪,按配餐進食。飲食治療血糖控制不佳者,自愿口服二甲雙胍治療需排除使用二甲雙胍的禁忌證(肝腎功能損傷、感染風險),其起始劑量每日500 mg,連用1 周后無明顯不適,可根據血糖調整用量為500 mg/次,每日2次,或500 mg/次,每日3次,2 周內據血糖情況調整,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2 500~3 000 mg[6]。其中,二甲雙胍治療效果不佳需聯(lián)用胰島素者予以剔除。選用胰島素治療組予超短效胰島素餐前皮下注射,必要時聯(lián)合長效胰島素睡前注射,初始劑量0.3~0.8 U/(kg·d),根據孕期病情進展及血糖情況及時調整。
1.2.2 主要試劑
2.5 %戊二醛固定液購自福州飛凈生物科技公司,普魯士藍染色試劑購自索萊寶公司,長鏈脂酰輔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抗體購自美國Abcam公司,內參GAPDH 抗體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公司,cDNA第一鏈合成試劑盒購自日本TaKaRa公司。
1.2.3 樣本采集
新鮮胎盤分娩后,3 min 內避開出血、鈣化等區(qū)域,盡快在胎盤母體面用無菌剪切出厚度適中的胎盤組織5 片(約2 cm×2 cm×2 cm),無菌鹽水沖洗干凈。2 片置于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后,石蠟包埋。2片浸于RNAlater 保存液置于EP管中,編號后凍存于-80 ℃冰箱。將最后1 片分成1 mm×1 mm×1 mm 大小的組織,新鮮置入預冷2.5%戊二醛固定液中,4 ℃冰箱避光儲存。
1.2.4 透射電鏡觀察胎盤滋養(yǎng)細胞
新鮮胎盤置入2.5%戊二醛固定液浸泡,1%鋨酸室溫固定2 h,乙醇梯度脫水,每次15 min。100%丙酮置換3 次,樹脂包埋固化、切片,3%醋酸鈾、檸檬酸鉛雙重染色,漂洗后在透射電鏡下觀察和拍攝細胞形態(tài)。
1.2.5 普魯士藍染色
石蠟切片按常規(guī)方法烘烤、脫蠟和水化,然后普魯士藍入染色工作液浸染30 min。水洗后入核固紅染色液,染細胞核5 min 后水洗。然后常規(guī)方法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封片,最后中性樹膠固封,于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
1.2.6 免疫組化
將切片常規(guī)脫蠟、水化、高溫修復,用1%過氧化氫溶液封閉內源性過氧化物酶。ACSL4、GPX4抗體(1∶500)滴入切片后4 ℃過夜,磷酸鹽緩沖液洗滌,結合二抗,滴加SABC 溶液孵育顯色,顯微鏡下觀察見棕褐色顆粒視為顯色完成,放入水中停止顯色,脫水封片。
1.2.7 Western blot
提取每組胎盤組織中的蛋白質,使用BCA蛋白定量試劑盒測量蛋白質濃度。通過10%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然后轉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5%脫脂奶粉封閉,加入ACSL4抗體(1∶1 000)和GPX4抗體(1∶1 000),以GAPDH為內參,4 ℃孵育過夜。使用TBST 緩沖液沖洗3 次,每次5 min。隨后加入相應二抗孵育1 h,洗膜后顯色,應用Bio-Rad Gel Doc EZ 凝膠成像系統(tǒng)和Image J 軟件分析目標條帶的灰度值。
1.2.8 qRT-PCR
應用TRizol 試劑盒提取胎盤組織中的總RNA,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RNA 的濃度和純度。通過熒光定量PCR 系統(tǒng)和SYBR Green 試劑盒進行qRT-PCR。引物序列如下:ACSL4,上 游5′-ATACCTGGACTGGGACCGAA-3′,下游5′-TGCTGGACTGGTCAGAGAGT-3′。GPX4,上游5′-CAGTGAGGCAAGACCGAAGT-3′,下游5′-CCGAACTGGTTACACGGGAA-3′。反應條件如下:95 ℃預變性10 min,95 ℃10 s,57 ℃30 s,72 ℃30 s,45 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5 min。GAPDH 作為內參基因。通過2-△△Ct法計算基因的相對表達量。
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7.0 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樣本均數比較采用One-way ANOVA檢驗,組間比較方差齊時采用LSD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Dunnett’s T3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5組孕婦的年齡、孕周、孕次、產次,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1、G2、G3組孕前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高于N組(P<0.05),G3組孕前BMI 高于G1 組(P<0.05),G2、G3 組孕前BMI高于G4 組(P<0.05)。N 組、G1 組新生兒體重低于G4組(P<0.05),5組均未發(fā)生新生兒窒息(表1)。
表1 5組孕婦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pregnant women in five groups()
表1 5組孕婦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pregnant women in five groups()
Compared with N group,*P<0.05;compared with G1 group,#P<0.05;compared with G3 group,▽P<0.05;compared with G4 group,△P<0.05.a:Welch method.
電鏡下,N 組胎盤滋養(yǎng)細胞線粒體結構基本正常,未見明顯線粒體皺縮及嵴斷裂,而G1、G2、G3、G4組GDM胎盤滋養(yǎng)細胞中線粒體萎縮、變小,膜密度增加,線粒體變圓,嵴加深,其中G4組最為嚴重,高度符合鐵死亡細胞的特征。而飲食治療的G1 組線粒體改變程度最輕,其次是口服二甲雙胍治療的G2組(圖1)。
圖1 TEM下5組胎盤超微結構圖Figure 1 Ultrastructure of placenta in five groups under TEM
使用普魯士藍染色,鐵被染成藍色,細胞質呈淺粉色,核被染為紅色。5 組胎盤中均可見含鐵顆粒,與N組比較,G1、G2、G3、G4組GDM胎盤中含鐵顆粒明顯增多,與G4 組比較,G1、G2、G3 組胎盤中的含鐵顆粒明顯減少(圖2)。
圖2 5組胎盤普魯士藍染色(×200)Figure 2 Prussian blue stain in placenta of five groups(×200)
ACSL4、GPX4主要在合體滋養(yǎng)細胞細胞質中表達。ACSL4 在N 組呈陰性(-),在G1 組呈弱陽性(+),在G2、G3、G4組呈強陽性(+++)。GPX4在G1、G2、G3、G4組呈弱陽性(+),在N組呈中度陽性(++)(圖3)。
圖3 5組胎盤ACSL4、GPX4免疫組化表達(×100)Figure 3 Expression of ACSL4 and GPX4 in placenta of five group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100)
G1、G2、G3、G4 組ACSL4 表達高于N 組,G1、G2、G3、G4 組GPX4 表達低于N 組(P<0.05,圖4)。
圖4 5組胎盤ACSL4、GPX4蛋白表達水平Figure 4 Expression of ACSL4 and GPX4 in placenta of five groups
組間ACSL4 mRNA表達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圖5A),G1、G2、G3、G4 組GPX4 mRNA 表達量低于N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5B)。
圖5 5組胎盤ACSL4、GPX4轉錄水平Figure 5 mRNA level of ACSL4 and GPX4 in placenta of five groups
鐵死亡作為區(qū)別于自噬、凋亡的新型細胞死亡方式,有其獨特的形態(tài)學特征。鐵死亡細胞的形態(tài)學特征主要表現為細胞膜斷裂和出泡,線粒體萎縮、膜密度增加、細胞核形態(tài)正常,無染色體凝集[7]。本研究觀察胎盤滋養(yǎng)細胞透射電鏡下的微觀結構,發(fā)現4 組GDM 胎盤滋養(yǎng)細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鐵死亡現象,其中血糖控制不佳病情最重的G4組鐵死亡線粒體改變最明顯,而G1、G2、G3 組線粒體改變較輕。
同時,考慮到鐵死亡的作用機制與鐵負荷過重密切相關,本研究用普魯士藍檢測胎盤組織中存在的鐵。正常胎盤中含鐵顆粒極少,其次是血糖控制滿意的G1、G2、G3組,血糖控制不佳的G4組含鐵顆粒最多。以上結果提示GDM 患者胎盤滋養(yǎng)細胞中存在鐵死亡,鐵死亡與患者的治療用藥及病情嚴重程度相關,使用二甲雙胍和胰島素治療均可改善胎盤滋養(yǎng)細胞鐵死亡。
鐵死亡調控機制復雜,可大致分為3 類:第1 類涉及鐵代謝,包括核受體共激活因子4(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4,NCOA4)對鐵蛋白降解的調控,以及影響鐵的核因子紅細胞2相關因子-血紅素加氧酶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 1,Nrf2-HO-1)途徑[8],例如緩解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發(fā)生的鐵死亡可通過抑制NCOA4 的表達實現[9];第2 類是抗氧化系統(tǒng)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GPX4 途徑[10],包括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轉運蛋白途徑、轉硫途徑、甲羥戊酸途徑、谷氨酰胺途徑和p53途徑,Wang等[11]發(fā)現硫化鈉可增加GPX4 表達,抑制糖尿病小鼠前額葉皮質層細胞發(fā)生鐵死亡;第3類涉及脂質代謝,如ACSL4調控通路及鐵死亡抑制蛋白1-輔酶Q10 通路[12],其通過減少磷脂過氧化從而抑制鐵死亡的發(fā)生。
抑制基因GPX4和促進基因ACSL4是鐵死亡經典的兩大標志物,兩者分別通過不同途徑參與鐵死亡的調控。GPX4 通過還原脂質過氧化物抑制鐵死亡,其失活可導致活性氧和脂質過氧化物在β細胞中積累最終發(fā)生鐵死亡[13]。而脂肪酸代謝酶ACSL4則通過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轉化成乙酰輔酶A,形成易被氧化的膜磷脂促進鐵死亡[14]。本研究中,免疫組化及Western blot檢測發(fā)現GPX4在4組GDM胎盤上的表達均低于正常組,ACSL4 在4 組GDM 胎盤上的表達均高于正常組。qRT-PCR 結果雖提示ACSL4 及GPX4 的mRNA表達量組間無顯著差異,但GPX4 表達趨勢與前結果一致。因此,GDM 胎盤鐵死亡與GPX4 下調和ACSL4上調相關。
在透射電鏡下,血糖控制滿意的G1、G2、G3 組線粒體形態(tài)相較血糖控制不滿意的G4組明顯改善,提示病情和用藥與GDM 胎盤滋養(yǎng)細胞鐵死亡相關。其中,病情輕、通過飲食治療血糖控制滿意的G1組線粒體萎縮不明顯,二甲雙胍治療者其次。二甲雙胍主要的降糖機制是通過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途徑抑制肝糖異生和糖原分解,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15]。
本研究GDM 分組中,G2、G3 組是在孕婦飲食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按自愿原則給予孕婦二甲雙胍或胰島素治療,其中二甲雙胍治療效果不佳者已剔除出組,故用藥前G2 和G3 組孕婦病情相近。電鏡結果提示二甲雙胍改善胎盤滋養(yǎng)細胞中鐵死亡的作用可能更佳。已有研究在構建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模型并給予二甲雙胍治療的過程中,發(fā)現二甲雙胍治療可以增加PCOS 小鼠卵巢中GPX4 表達,從而逆轉鐵死亡過程[16]。Zhao 等[17]發(fā)現二甲雙胍可通過AMPK 通路抑制鐵死亡發(fā)生,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這也間接提示了當二甲雙胍通過AMPK 途徑發(fā)揮降糖作用時,可能抑制了鐵死亡的發(fā)生。本研究電鏡結果也提示二甲雙胍可以減輕鐵死亡。在二甲雙胍治療的G2 組胎盤上,GPX4 的蛋白表達顯著高于病情重的G4 組,但2 組中ACSL4 的蛋白表達無顯著差異,提示二甲雙胍可能通過GPX4相關通路促進了GPX4 的表達,從而發(fā)揮抑制鐵死亡的作用。2015 年起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將二甲雙胍作為GDM 的一線治療用藥[18],2022 年妊娠期高血糖診治指南認為目前尚未發(fā)現二甲雙胍對子代有明確不良作用[19],孕婦無法使用胰島素時,推薦使用二甲雙胍控糖。二甲雙胍作用機制廣泛,本實驗從改善鐵死亡方面體現了二甲雙胍治療的優(yōu)勢。
目前,國內外針對鐵死亡與GDM機制的研究主要圍繞細胞或動物模型展開[20]。本研究收集GDM孕婦的胎盤以初步探究鐵死亡對GDM的影響,這是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本研究亦有不足之處,鐵死亡與GDM 之間的調節(jié)機制尚不能明確,GDM 孕婦不同孕期鐵代謝水平不同[21],鐵死亡可能通過影響細胞內鐵含量水平和氧化應激水平,參與了GDM 的發(fā)病過程。因實驗條件限制,本研究缺少胎盤氧化應激水平的輔證,且樣本例數偏少,需加大樣本量,結合細胞及動物模型,進一步梳理鐵死亡在GDM中可能的分子機制及二甲雙胍對鐵死亡的調控作用,為未來GDM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GDM孕婦胎盤滋養(yǎng)細胞中觀察到了鐵死亡現象,與病情嚴重程度及用藥相關。GDM孕婦胎盤中ACSL4、GPX4表達異常,二甲雙胍可能通過GPX4通路抑制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