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佳露,李 理*
(華南理工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1)
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大多以自然發(fā)酵為主,在長期發(fā)酵過程中引入了環(huán)境中的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菌群利用原料中的營養(yǎng)成分通過多種代謝途徑改變產(chǎn)品的品質(zhì),激發(fā)獨特風味[1]。但這些微生物復雜多變,隨環(huán)境條件改變而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產(chǎn)品可能存在致病菌污染問題。
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種食源性條件致病菌,通過產(chǎn)生腹瀉型或嘔吐型毒素影響人體健康[2-4]。目前研究表明,腐乳、豆醬等發(fā)酵食品中普遍存在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其中腐乳的污染率較高,并有超出限量標準的報道,具有食品安全隱患[5-7],但對于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毛豆腐、辣椒醬和酸湯中是否有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尚鮮見報道。毛豆腐和腐乳的前期發(fā)酵工藝相近[8],均是豆?jié){經(jīng)自然發(fā)酵的酸漿水凝乳壓榨制成豆腐[9],再接種毛霉[10]發(fā)酵而成。如果原料、環(huán)境中有蠟樣芽孢桿菌則可在發(fā)酵過程中大量繁殖而帶來污染風險。此外,雖然目前關于辣椒醬產(chǎn)品污染蠟樣芽孢桿菌的報道較少,但有報道表明新鮮辣椒、干辣椒、辣椒粉中存在蠟樣芽孢桿菌污染,且分離菌株大多攜帶腹瀉型毒力基因[11-13]。酸湯因發(fā)酵原料差異,分為白酸湯和紅酸湯兩種[14]。白酸湯的主要發(fā)酵基質(zhì)為米湯,從成熟老酸湯中接種乳桿菌屬、明串珠菌屬、醋酸桿菌屬等微生物菌群[15-17];而紅酸湯的主要發(fā)酵基質(zhì)為糯米、番茄、辣椒,優(yōu)勢菌群為乳桿菌屬、德克酵母屬、釀酒酵母屬和畢赤酵母屬等[18-19]。酸湯中的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問題少見報道。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的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問題應當引起重視,不管是原料中攜帶蠟樣芽孢桿菌,還是發(fā)酵過程中環(huán)境引入蠟樣芽孢桿菌,都可能導致終產(chǎn)品的污染菌數(shù)超過安全限量,消費者攝入后容易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
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顯示,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多發(fā)生在淀粉類食物、豆類制品、肉類制品、乳制品等產(chǎn)品中[20],對辣椒醬、酸湯、毛豆腐三類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的關注度較低。因此,本研究針對這三類產(chǎn)品,探究其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狀況,研究樣品分離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毒力基因和多樣性,以期為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的安全生產(chǎn)提供指導和控制依據(jù)。
1.1.1 材料
辣椒醬(瓶裝密封)(5個樣品編號分別為L、S、XP、J、XS)和酸湯(瓶裝密封)(4個樣品編號分別為MST、ST、YM、3Y)、毛豆腐(塑料盒裝)(7個樣品編號分別為HW、ML、BCT、LHZ、HA、HZ、HY):市售,低溫保存;標準菌株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ATCC14579:廣東省微生物保藏中心。
1.1.2 試劑
革蘭氏染色液、堿性復紅(0.5%):廣州環(huán)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鹽還原試劑盒、溶菌酶溶液(0.1%):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過氧化氫溶液(30%)、甲醇(99%):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多粘菌素B硫酸鹽(6 000 IU):瑞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酸熒光定量染料(P7589):美國Invitrogen公司;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ix、Marker、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提取試劑盒:廣州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培養(yǎng)基
甘露醇卵黃多黏菌素瓊脂(mannitol yolk polymyxin agar,MYP)培養(yǎng)基、胰蛋白胨大豆肉湯(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硫酸錳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血平板:廣州環(huán)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腦心浸液肉湯(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培養(yǎng)基、硝酸鹽肉湯培養(yǎng)基、酪蛋白瓊脂培養(yǎng)基: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POGSON-09X無菌均質(zhì)機:南京普森儀器設備有限公司;SE-CJ-1FD超凈工作臺: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DHP-9052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申賢恒溫設備廠;MDF-86V340E醫(yī)用低溫冰箱:安徽中科都菱商用電器股份有限公司;XSP-BM-3CA顯微鏡:上海雷韻試驗儀器制造有限公司;TC-96/G/H(b)C基因擴增儀:杭州柏恒科技有限公司;DYCP-31E電泳儀: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G-gdsAUTO(130)凝膠成像系統(tǒng):北京百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1 樣品處理
將采集的樣品使用滅菌研缽在無菌條件下研磨均勻,分裝后液氮速凍,于-80 ℃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1.3.2 蠟樣芽孢桿菌的分離與計數(shù)
根據(jù)國標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蠟樣芽孢桿菌檢驗》方法測定樣品的污染菌數(shù)[21]。每個稀釋梯度平行3份。在MYP平板中挑取疑似菌落,在營養(yǎng)瓊脂平板劃線分離,重復操作4~5次,直至獲得單菌落。BHI液體培養(yǎng)后,取菌液于25%甘油條件下在-80 ℃冰箱中儲存?zhèn)溆谩?/p>
1.3.3 分離菌株的生理生化鑒定
根據(jù)國標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蠟樣芽孢桿菌檢驗》方法進行測定[21]。
1.3.4 分離菌株的毒力基因測定
根據(jù)參考文獻[22]方法,適當修改。采用PCR方法檢測7個腸毒素基因(hblA、hblC、hblD、nheA、nheB、nheC、cytK)、1個潛在毒力基因(entFM)和2個嘔吐毒力基因(cesB、EM1)。以蠟樣芽孢桿菌ATCC14579為對照菌株,并設置空白對照。
采用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分離菌株DNA。分別配制25 μL PCR擴增體系(①hbl、nhe、entFM:提取DNA 2 μL、10 μmol/L引物各1 μL、PCR mix酶10 μL、超純水11 μL;②cytK:提取DNA 2 μL、100 μmol/L引物各0.2 μL、PCR mix酶12.5 μL、超純水10.5 μL;③cesB、EM1:提取DNA 2 μL、10 μmol/L引物各2.5 μL、PCR mix酶12.5 μL、超純水5.5 μL)。根據(jù)引物條件(表1)進行PCR擴增。PCR擴增結束后,將PCR產(chǎn)物進行1.5%瓊脂糖凝膠電泳,以2 000 bp Marker條帶作為對照。
表1 蠟樣芽孢桿菌毒力基因測定的引物及測定條件Table 1 Primer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acillus cereus virulence genes
1.3.5 分離菌株的分型
分型采用隨機擴增多態(tài)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術。根據(jù)參考文獻[23]方法,適當修改。DNA提取方法同1.3.4。配制25 μL體系(提取DNA 1 μL、引物各1 μL、PCR mix酶10 μL、超純水12 μL)。采用引物HLWL85(序列5'-ACAACTGCTC-3')對細菌基因組DNA進行隨機擴增,PCR擴增條件為:94 ℃預變性4 min;94 ℃變性1 min、34 ℃退火2 min、72 ℃延伸2 min,共45個循環(huán);72 ℃再延伸10 min。PCR擴增結束后,將PCR產(chǎn)物進行1.5%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擴增片段。
1.3.6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Excel 2019、Origin 2018等軟件。RAPD電泳條帶經(jīng)NTedit 軟件識別轉(zhuǎn)化為0/1矩陣,采用NTSYS PC 2.1軟件計算遺傳距離,使用MRGA11軟件算術平均值未加權對組方法(UPGMA)繪圖。
3類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的污染狀況及菌株分離情況見表2。
表2 三類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污染狀況Table 2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Bacillus cereus in three types of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
由表2可知,5個辣椒醬樣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出率為100%,污染菌數(shù)在15~460 MPN/g之間,污染菌數(shù)較低,與已有報道基本一致。向婧姝等[24]檢測了貴陽市的120個市售糟辣椒樣品,樣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出率為55.00%,污染菌數(shù)在0~100 CFU/g之間。辣椒醬的生產(chǎn)工藝比較簡單,通常是將辣椒洗凈晾干后切碎,再按一定比例拌入食鹽及切碎的姜、蒜等,裝壇密封后進行1~2月的自然發(fā)酵而成。雖然辣椒醬的生產(chǎn)過程沒有滅菌工序,但原輔料中含有大量的辣椒素、大蒜素、姜辣素和肉桂酸等抑菌成分[25-27],因此對蠟樣芽孢桿菌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2個紅酸湯和2個白酸湯共4個樣品的分析結果顯示,酸湯中的蠟樣芽孢桿菌檢出率為100%,污染菌數(shù)在3.6~23 MPN/g之間,污染程度不高。酸湯主要來源于貴州凱里,根據(jù)原料不同,有紅酸湯、白酸湯兩種產(chǎn)品。白酸湯是由糯米經(jīng)清洗、磨碎后,接種老酸湯,再裝壇密封進行自然發(fā)酵即為白酸湯而成[28]。紅酸湯則是紅辣椒、番茄、姜、糯米、木姜子等原料磨碎后放入壇中,再加入白酒、食用鹽等進行調(diào)味,密封后進行自然發(fā)酵,制成半成品,然后再經(jīng)二次發(fā)酵而成熟[15]。通常酸湯在罐裝后會進行商業(yè)滅菌。酸湯中的優(yōu)勢菌群為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德克酵母屬(Dekkera)等菌群[29-30],而芽孢桿菌屬僅占比1%~2%,豐度較低。表明蠟樣芽孢桿菌在酸湯樣品中并不是優(yōu)勢菌,污染菌數(shù)較少。
7個毛豆腐樣品的分析結果顯示,毛豆腐中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情況差異較大。其中,2個購買于夏季(氣溫28~30 ℃)的樣品污染菌數(shù)高達7 lg CFU/g,而另外5個購買于秋季(氣溫18~20 ℃)的樣品未檢出蠟樣芽孢桿菌。這可能與購買樣品期間的氣溫不同或商家運輸產(chǎn)品的方式有關。蠟樣芽孢桿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 ℃,夏季的溫度更有利于其生長繁殖,而運輸途中如果溫度升高,也會加速菌株繁殖的速度。
為了獲得蠟樣芽孢桿菌更為詳細的信息,進一步從以上樣品的MYP平板上挑取了單菌落,經(jīng)分離純化,獲得了94個分離菌株。其中,辣椒醬來源分離菌株39株、酸湯來源分離菌株35株、毛豆腐來源分離菌株20株。由于蠟樣芽孢桿菌、蘇云金芽孢桿菌、炭疽芽孢桿菌同屬于蠟樣芽孢桿菌族(Bacillus cereus sensu lato),許多表型特征及16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較高[32]。因此,需要進一步通過生理生化特征鑒定來判斷菌株是否為蠟樣芽孢桿菌。
以蠟樣芽孢桿菌ATCC14579為對照菌株,對三類樣品分離的94個菌株分別進行了12項生理生化鑒定,結果見圖1。
圖1 分離菌株的生理生化鑒定結果Fig.1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isolated strains
由圖1可知,94個菌株均具有完全溶血環(huán),呈β溶血性。其中,86個菌株顯示硝酸鹽還原反應呈陽性,93個菌株顯示VP反應呈陽性。說明大部分菌株具有硝酸鹽還原能力,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氨或氮氣等物質(zhì),且在糖代謝過程中能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與發(fā)酵豆制品中的蠟樣芽孢桿菌生理生化特性一致[5]。所有菌株均符合蠟樣芽孢桿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蠟樣芽孢桿菌可產(chǎn)生腹瀉型或嘔吐型毒素。腸毒素hbl、腸毒素nhe、腸毒素entFM、細胞毒素cytK是引起腹瀉性疾病最主要的毒力因子,通過使細胞成孔作用引起疾病[2,4]。引起嘔吐疾病的毒素主要是環(huán)狀十二肽Cereulide,cesB與EM1是合成該毒素的相關基因,通過與5-HT3受體靶向結合刺激迷走神經(jīng)引起疾病[3]。蠟樣芽孢桿菌分離菌株的毒力基因譜結果見表3。
表3 分離菌株的毒力基因譜Table 3 Virulence gene profile of isolated strains
由表3可知,94個分離菌株都具有腹瀉型毒力基因,且所有菌株均無嘔吐毒素相關的合成基因。其中,5個辣椒醬樣品分離的39個菌株的毒力基因nheA(79%)、nheB(90%)、nheC(87%)、entFM(100%)的陽性率較高,與向婧姝等[24]所述結果一致。4個酸湯樣品分離的35個菌株的毒力基因及nheA(94%)、nheB(100%)、nheC(88%)、entFM(100%)陽性率較高,與辣椒醬樣品檢測結果一致。而2個毛豆腐樣品分離的20個菌株的毒力基因腸毒素hbl、nhe及entFM陽性率均較高,與發(fā)酵豆制品中的蠟樣芽孢桿菌的毒力基因陽性率較相似[5]。
蠟樣芽孢桿菌的毒力基因譜具有樣品差異性,大多分離菌株具有多重腹瀉毒力基因。腸毒素容易引發(fā)人體腹瀉、腹痛等癥狀,應當同時關注污染菌數(shù)及毒素產(chǎn)生量,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fā)生。糧食加工制品中容易存在嘔吐型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問題,尤其是米飯及其制品(米飯、米糕、米粉等),而辣椒醬、酸湯、毛豆腐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發(fā)酵環(huán)境并不適宜嘔吐型蠟樣芽孢桿菌生長。
將94個分離菌株進行RAPD分型,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94株菌株按聚類分析結果劃分A、B、C三大集群。A集群主要是辣椒醬樣品分離的菌株,B集群主要是辣椒醬樣品和白酸湯樣品分離的菌株,C集群主要是紅酸湯樣品和毛豆腐樣品分離的菌株。同一種類樣品的菌株聚類在同一集群中,說明蠟樣芽孢桿菌的多樣性與樣品差異性有關。辣椒醬樣品分離菌株多樣性較強,不同樣品分離的菌株相似度較低,分布在不同的集群。紅酸湯樣品和白酸湯樣品分離菌株的相似度較低,說明酸湯的原料、發(fā)酵條件差異可能導致污染的蠟樣芽孢桿菌不同。
圖2 分離菌株的RAPD模式樹狀圖Fig.2 RAPD pattern tree diagram of isolated strains
本實驗研究了辣椒醬、酸湯、毛豆腐三類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的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狀況,并分析了樣品分離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毒力基因和多樣性。辣椒醬樣品和酸湯樣品的蠟樣芽孢桿菌的檢出率均為100%,但污染菌數(shù)不高,菌數(shù)在3.6~460 MPN/g之間。毛豆腐樣品的蠟樣芽孢桿菌的檢出率為28.57%,其中夏季樣品的蠟樣芽孢桿菌菌數(shù)在7.25~7.39 lg(CFU/g)之間,秋季樣品經(jīng)GB 4789.14—2014《蠟樣芽孢桿菌檢驗》中的第一法及第二法均未檢出。毛豆腐樣品的蠟樣芽孢桿菌污染菌數(shù)差異較大,可能與樣品發(fā)酵條件、運輸方式有關,需要實地采樣并進行季節(jié)性分析。
從辣椒醬、酸湯和毛豆腐樣品中分離獲得94個菌株,經(jīng)生理生化鑒定均具有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特征。毒力基因分析顯示,來自于辣椒醬樣品和酸湯樣品的74個分離菌株的毒力基因均為腹瀉型,其中腸毒素nhe及entFM陽性率較高;來自于毛豆腐樣品的20個分離菌株,毒力基因均為腹瀉型,其中腸毒素hbl、nhe及entFM陽性率較高。RAPD分型結果顯示,蠟樣芽孢桿菌的多樣性與樣品差異性有關。辣椒醬樣品的分離菌株多樣性較強,不同樣品之間具有較大差異。紅酸湯樣品和白酸湯樣品分離菌株的相似度較低,表明酸湯的原料、發(fā)酵條件差異可能導致污染的蠟樣芽孢桿菌不同,而毛豆腐樣品的分離菌株相似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