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趙卓慧教授、孟夏副教授,攜手上海健康醫(yī)學院附屬崇明醫(yī)院主任醫(yī)師譚永強和上海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建筑學院黃晨教授聯(lián)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空氣質量改善可顯著降低兒童哮喘患病風險,而母乳斷乳期是潛在的敏感暴露窗口期。相關論文近日發(fā)表在歐洲過敏和臨床免疫學會官方學術期刊《過敏》上。
趙卓慧說,上海市長期屬于我國學齡前兒童哮喘患病風險較高的城市,患病率也一直比較高。近些年來,上海市注重環(huán)保問題,空氣質量逐年好轉,與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尚不清楚這是否對降低兒童哮喘的風險有益。
科研團隊在2011年和2019年分別對上海市11825名學齡前兒童呼吸道過敏情況進行了大規(guī)模聯(lián)合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與2011年相比,2019年上海市空氣質量改善后,學齡前兒童哮喘的患病率從10.5%降低至6.6%;2019年,孕期母體子宮內PM2.5(細顆粒物)、PM2.5-10(粗顆粒物)和PM10(可吸入顆粒物)的暴露量分別下降了6.3%、35.4%和44.7%;嬰兒期(0~1歲)的細顆粒物暴露是獨立于孕期母體暴露的重要暴露窗口期。結果發(fā)現(xiàn),嬰兒期的細顆粒物暴露分別下降了24.3%、20.2%和31.8%,研究人員推測,隨著上海市空氣質量的進一步改善,學齡前兒童哮喘患病風險將會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