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王 琳, ,岳 健,蘇 娟,楊曙方,楊一鋆,牛文博,邊媛媛,
(1.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遼寧沈陽 110866;2.云南山里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99;3.浙江藍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諸暨 311800;4.錦州海關綜合技術服務中心,遼寧錦州 121001)
在人類日常飲食中,淀粉為機體的生理活動提供主要能量,在人類健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當前,我國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肥胖癥也逐年增加,因此,延緩淀粉消化、降低食品血糖指數(shù)尤為重要[2]。在經(jīng)熱處理時,淀粉受熱后吸水膨脹,破壞其氫鍵,粘度變高,難以維持原有的結構,此過程不可逆,為淀粉糊化[3]。糊化后,由于高溫及水分子的作用,淀粉會再結合,相互凝結,為淀粉老化[4],淀粉類產(chǎn)品在經(jīng)老化后品質(zhì)會降低,容易變質(zhì),進而會影響食品的加工與儲存[5]。淀粉基食品的感官品質(zhì)及營養(yǎng)價值主要由淀粉糊化性質(zhì)、流變學性質(zhì)、老化性質(zhì)及消化性質(zhì)等變化所決定,淀粉加工過程中的結構變化對營養(yǎng)品質(zhì)具有重要的影響。
原花青素是一種聚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通過氫鍵,淀粉可與多酚類物質(zhì)結合,其屬于非共價結合,形成淀粉-多酚復合物,進而改善淀粉原有的理化性質(zhì)[6]?;ㄇ嗨厥且环N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增強和保護視力、降血糖、抗腫瘤以及抗炎等多種功效,研究已經(jīng)證實,通過酶抑制機制,花青素可以降低食物系統(tǒng)中淀粉的消化率。花色苷是一種可溶性黃酮類物質(zhì),能夠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癥、抗癌,同時具有保護視力、對慢性疾病進行預防、對肥胖進行預防等效果?;ㄉ者€可提高淀粉的營養(yǎng)品質(zhì)、改善淀粉的性質(zhì)[7],多項研究表明,淀粉與花色苷相結合后,可使淀粉在體內(nèi)消化、吸收,降低淀粉進入血液的速度,影響淀粉的消化率,延緩淀粉消化,影響酶的活性,使葡萄糖釋放率減慢,在特定趨向下還可以降低血糖[8]。
當前對于淀粉與原花青素、花青素和花色苷的相互作用機制和其他性質(zhì)等已有一定研究,但綜合原花青素、花青素以及花色苷對淀粉的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尚不明晰。因此,對淀粉與原花青素、花青素和花色苷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十分重要。本文綜述了原花青素、花青素與花色苷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原花青素、花青素和花色苷對淀粉的糊化特性、流變學特性、老化特性及消化性質(zhì)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進展,為改善淀粉基食品品質(zhì)、開發(fā)新型食品奠定理論基礎。
原花青素屬于聚多酚類化合物,由黃烷-3-醇單體及其聚合體縮合而成,通常由表兒茶素和兒茶素單體組成。原花青素多存在于植物的皮、殼、籽中,比如葡萄籽、黑米皮等。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抑菌、增強免疫、輔助治療糖尿病等許多生物活性[9]。當在酸性介質(zhì)中加熱時,原花青素可產(chǎn)生花青素,此過程不可逆。原花青素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中也有重要作用,并且也在醫(yī)藥化妝品、保健食品、特醫(yī)食品等領域使用,是一種功能性食品原料[10],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花青素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類黃酮化合物,由苯基丙酸類和類黃酮合成途徑生成?;ㄇ嗨貙儆谒苄蕴烊簧?,由花色苷水解而得[11]。其在水果、谷物和蔬菜中廣泛存在,結構主要是由C6-C3-C6為基本的C 骨架組成的,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活性[12]。此外,無色花青素可通過花青素合成酶形成有色花青素,通過LAR 還原酶形成原花青素。有色花青素通過AMR 還原酶形成原花青素[13]?;ㄇ嗨鼐哂猩窠?jīng)保護、心臟保護、抗糖尿病、抗肥胖和抗癌等多種功效[14]。
花色苷是一種類黃酮化合物,是花青素與糖通過糖苷鍵結合而成的一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藍莓、草莓等漿果和紫玉米、紫薯、紫甘藍等谷物和蔬菜中,是水溶性天然色素[15]?;ㄉ湛捎捎猩ㄇ嗨赝ㄟ^類黃酮糖基轉(zhuǎn)化酶分解得到?;ㄉ赵诮笛⒔笛?、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抗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16]?;ㄉ招缕贩N“藍美1 號”是從藍莓水果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劑和抗衰老因子,其藍莓花青素是目前國內(nèi)唯一含有完整15 種花色苷的花青素,不僅所含花青素成分齊全,且飛燕草素、矮牽牛素等組成所占比例,遠高于其它藍莓品種[17]?!八{美1 號”花色苷具有緩解視疲勞、美容、抗衰老、改善睡眠、改善腦健康、預防心血管健康、護肝和緩解體力疲勞以及減少放化療副作用等功效。原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關系轉(zhuǎn)化見圖1。
圖1 原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關系轉(zhuǎn)化圖Fig.1 Relationship transformation diagram of proanthocyanidins,anthocyanidins and anthocyanins
淀粉是一種多糖,是貯存能量的一種方式。在外力的作用下,淀粉呈現(xiàn)出不同的流動特性,為淀粉的流變行為,表征方法通常為靜態(tài)流變學特性和動態(tài)流變學特性,流變學特性是淀粉基食品的重要性質(zhì),流變學特性對于改善淀粉食品生產(chǎn)工藝具有一定意義。
在熱加工時,淀粉遇熱會生成粘性的淀粉糊[5],淀粉糊具有剪切變稀的性質(zhì),屬于非牛頓假塑性流體。淀粉在形成雙螺旋結構時受多酚及黃酮類物質(zhì)抑制,從而抑制淀粉的老化,改變淀粉的流變學性質(zhì)[18]。當剪切速率增加時,復合物體系剪切變稀[19],原花青素會在淀粉凝膠化過程中與淀粉之間競爭水分子,與淀粉分子鏈發(fā)生作用,使淀粉鏈之間進行重新組合[20]。與淀粉結合后,原花青素改變了淀粉的表觀粘度,進而使淀粉的剪切穩(wěn)定性提高,其觸變性、稠度系數(shù)、流動行為指數(shù)降低[21]。此外,花青素與直鏈淀粉通過氫鍵作用結合,淀粉體系中分子順向性增加,表觀粘度和流動阻力均降低。例如Chai 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一定量茶多酚會降低直鏈玉米淀粉的粘度,其他研究也發(fā)現(xiàn)多酚類物質(zhì)影響淀粉的流變學性質(zhì),因此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對淀粉的靜態(tài)流變學性質(zhì)有一定的影響。
淀粉的動態(tài)粘彈性,被稱為動態(tài)流變學特性。有研究證明,在淀粉中加入原花青素,由于原花青素會影響淀粉的電負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淀粉的粘彈性,從而減弱淀粉鏈之間的排斥作用,降低淀粉的有序性以及結構致密性,并且易溶于水的原花青素會減緩水分子進入淀粉分子內(nèi)部的速率[20]。在淀粉中添加少量的原花青素時不會改變淀粉凝膠的彈性性能,當進一步增加添加量時,彈性降低。原花青素添加量較大時,由于原花青素含有多個羥基,具有較好水溶性的原花青素會與淀粉爭奪水分子,易與水分子結合[23]。除此之外,在淀粉老化的過程中,原花青素會結合淀粉的直鏈淀粉,使得直鏈淀粉分子之間的重結晶得到抑制,因此會降低淀粉-原花青素體系的彈性。同時淀粉的回復值會因原花青素而降低,說明淀粉的短期老化受原花青素影響[24]。此外,花青素與淀粉互作后,降低其體系彈性,由于花青素的存在,減少淀粉糊內(nèi)直鏈淀粉分子間的結合點,凝膠體系的組織結構被損壞,Zhang 等[25]的研究表明,通過疏水作用,小麥淀粉中的直鏈淀粉與蘆丁和槲皮素結合,使淀粉鏈之間結合減少,降低凝膠網(wǎng)絡強度。因此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淀粉的粘彈性,進而影響動態(tài)流變學性質(zhì)?;ㄇ嗨仡惢衔飳Φ矸哿髯儗W特性的影響見表1。
表1 花青素類化合物對淀粉流變學特性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anthocyanidin compounds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
淀粉受熱后吸水膨脹,粘度變高,為淀粉糊化。糊化特性是淀粉的基本性質(zhì),對食品品質(zhì)、貯藏及加工性能有一定影響。在淀粉顆粒組織中,能夠通過氫鍵結合其內(nèi)部聚合多糖,再形成緊密的結構,溫度低時,不能打破淀粉結構,使其難溶于冷水,有研究表明淀粉通過加熱后,破壞了淀粉內(nèi)部膠束區(qū)的氫鍵,淀粉顆粒大量吸水膨脹,溫度越高,吸水量越多,當達到一定溫度時,淀粉原有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整個體系的粘度上升[26]。
原花青素與水分子進行相互作用,改變淀粉顆粒所處介質(zhì),增大水分子與淀粉顆粒之間接觸面積,從而對淀粉糊化特性產(chǎn)生一定影響[32]。原花青素與淀粉發(fā)生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支鏈淀粉的側鏈、淀粉顆粒的無定形區(qū)域與多酚的親水性羥基基團結合[7],張子睿等[33]研究表明原花青素破壞淀粉微晶結構,導致淀粉的糊化焓、糊化溫度、整體粘度、回復值、崩解值發(fā)生改變。在淀粉糊化過程中,通過氫鍵,原花青素和水分子和淀粉分子進行結合,淀粉易于吸水膨脹[24]。例如Zhang 等[25]研究發(fā)現(xiàn)花青素的親水性羥基在某種程度上與直鏈淀粉非結晶區(qū)發(fā)生了結合,改變了淀粉結晶區(qū)與非結晶區(qū)的耦合力,減小了破壞淀粉分子結構所需要的能量。原花青素具有大量的酚羥基,與淀粉和水分子發(fā)生氫鍵作用,影響淀粉的糊化性質(zhì)。有關研究證明,與原淀粉相比,在原花青素-淀粉體系下,降低了淀粉的糊化焓值,其體系的初始溫度、峰值溫度、終值溫度也得到改變[34]。花青素類化合物對淀粉糊化及熱力學性質(zhì)的影響見表2。綜上所述,花青素類化合物能夠影響淀粉的糊化及熱力學性質(zhì)。
表2 花青素類化合物對淀粉糊化及熱力學性質(zhì)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anthocyanin compounds on starch gelatinization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糊化后的淀粉,在貯存過程中,淀粉糊會變得不透明,硬度上升,持水性下降,粘度下降,淀粉分子的直鏈和支鏈淀粉分子重新結晶,由無序轉(zhuǎn)變?yōu)橛行蚪Y構,為淀粉的老化[36]。淀粉老化后口感變差、較難恢復糊化前狀態(tài),致使消化率降低。淀粉類食品的食用品質(zhì)和加工與淀粉的老化特性有很大關系。因此,提高淀粉基食品的質(zhì)量、有效延緩淀粉老化十分重要[27]。通常情況下,可利用差示掃描熱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紅外光譜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xiàn)TIR)、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線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XRD)等手段考察淀粉的老化性質(zhì),
在DSC 中,原花青素與淀粉中的羥基形成氫鍵,從而抑制淀粉多聚物鏈與淀粉的結合,淀粉與原花青素結合會提高淀粉的糊化溫度,降低淀粉的糊化焓值,同時還會降低淀粉的老化焓以及老化率。例如房子蔚等[37]通過葡萄籽原花青素對不同淀粉理化性質(zhì)影響發(fā)現(xiàn)老化焓下降,說明淀粉的老化受原花青素的抑制。喬炳乾等[38]通過研究將原花青素與其它多酚類化合物進行比較,原花青素的羥基數(shù)更多,因此原花青素與淀粉分子發(fā)生相互作用更易進行。汪婷婷等[28]通過黑米花青素對大米淀粉熱力學特性的影響分析,證實了花青素對淀粉老化有一定影響。綜上所述,隨原花青素添加量增加,更加抑制淀粉老化,對淀粉老化作用有一定改善。
核磁共振分析法具有測定快速、制樣方便、重現(xiàn)性好、精度高等優(yōu)點,江帆[39]的研究表明此技術在研究淀粉的組成、顆粒結構、結構分析、分子遷移等具有重要作用。徐佳慧[10]通過高聚原花青素與馬鈴薯淀粉分子之間形成氫鍵相互作用,證實其對淀粉老化有一定的作用。孫健[40]在分子水平上,采用核磁共振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原花青素-淀粉體系化學位移產(chǎn)生變化,淀粉分子附近的電子云密度減小,同時其間的氫鍵作用力增強,淀粉分子的有序性也發(fā)生變化,影響了淀粉的老化特性。通過核磁共振分析,淀粉與花青素類化合物之間形成氫鍵相互作用,影響淀粉老化。
原花青素與淀粉結合后,體系吸收峰強度變?nèi)酰鄬Y晶度降低,對淀粉的重結晶進行抑制,孫健[40]在淀粉老化性質(zhì)研究中進行了證實。Wang 等[41]通過X-射線衍射證明原花青素與淀粉相互作用,阻礙淀粉重結晶,起到抑制淀粉老化的作用。Wu 等[42]將原花青素與淀粉結合后,由于羥基引入,通過氫鍵使淀粉分子結合,并且原花青素易溶于水,可降低淀粉周圍水分子的運動能力,阻礙淀粉與水分子之間的結合,使老化過程中淀粉結晶度下降,原花青素表現(xiàn)出對淀粉老化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淀粉相對結晶度降低均體現(xiàn)花青素類化合物抑制淀粉的老化。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化合物之間相互作用[43]。原花青素與淀粉結合后,混合體系的紅外圖譜沒有出現(xiàn)新的吸收峰,原花青素與淀粉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弱,并且相互作用方式為氫鍵作用[44]。原花青素-淀粉體系相互作用越強,其紅外吸收峰的頻率越低[45]。張成浩[26]通過葡萄籽原花青素與馬鈴薯淀粉之間無新吸收峰,以非共價鍵結合,證實對淀粉老化性質(zhì)的影響。例如Liu 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糊化后降溫的過程中原花青素干擾了淀粉分子的結合,會減弱淀粉分子之間的氫鍵作用,破壞了淀粉的結晶結構。有研究表明花青素與淀粉過非共價鍵結合后,紅外光譜幾乎不變,花青素對淀粉的基本結構沒有破壞[46]。通過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無新吸收峰,花青素類化合物與淀粉之間以非共價鍵結合,改善淀粉老化。
掃描電鏡放大倍數(shù)高,易于觀察,在淀粉微觀形貌的觀察中普遍應用[47]。有研究表明當原花青素與淀粉結合后,在淀粉老化過程中,在SEM 下,增加持水性,減慢脫水性,硬度降低較明顯,可觀察到淀粉結構變得疏松,淀粉分子的內(nèi)部結構呈現(xiàn)疏松多孔[48]。原花青素和淀粉分子鏈結合,從而使淀粉的重結晶受到抑制[49]。Xue 等[50]利用SEM 分析了淀粉老化處理的形態(tài),老化過程中淀粉顆粒破碎,淀粉顆粒內(nèi)由于水分的進入,淀粉顆粒結構發(fā)生變化。此外,Zhang等[25]研究發(fā)現(xiàn)花青素-淀粉體系的水分蒸發(fā)緩慢,與原淀粉相比,體系含水量較高,使得淀粉分子間相互結合受到阻礙,抑制淀粉老化。綜上所述,通過掃描電鏡觀察到花青素類化合物改變了淀粉的表面形態(tài),改善淀粉老化。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測定淀粉持水性,可以很好地觀察對淀粉老化性質(zhì)的影響[51]。李蟠瑩等[27]通過原花青素與大米淀粉結合后,體系持水性增強,對水分遷移具有一定影響,證實其對淀粉老化的影響。例如Fu 等[52]研究發(fā)現(xiàn)原花青素的持水性較好,水分子減弱較慢,從而不易形成凝膠,水分子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加快了分子間的運動,原花青素與淀粉結合后,對支鏈淀粉的重結晶產(chǎn)生破壞,進而延緩了淀粉老化?;ㄇ嗨仡惢衔飳Φ矸劾匣匦杂绊懸姳?。
表3 花青素類化合物對淀粉老化特性影響Table 3 Effect of anthocyanidin compounds on the 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arch
近年來,肥胖和糖尿病已經(jīng)成為比較嚴重的健康問題[30],淀粉類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提供主要能量,減緩食入后血糖指數(shù)的升高,對降低糖尿病和肥胖癥至關重要[54]。淀粉攝入后主要在小腸中消化,攝入淀粉后先后進入口腔和十二指腸進行分解[55],隨后在小腸上皮粘膜細胞中,再次被分解為葡萄糖,葡萄糖進入人體血液,提高了血糖水平[56]。
原花青素與淀粉共存的現(xiàn)象也十分普遍,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原花青素能夠降低淀粉的消化速率[57],主要通過花色苷能夠與淀粉酶結合,從而影響酶的活性,使得葡萄糖釋放率減慢?;ㄉ蘸偷矸坻溚ㄟ^氫鍵結合,其中主要作用于淀粉中的直鏈淀粉,使淀粉的結構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淀粉的消化速率[35]。
花青素可以降低食物系統(tǒng)中淀粉的消化率。淀粉和淀粉消化酶由于花青素存在而發(fā)生的變化都有助于延緩淀粉的消化率[53]。研究已經(jīng)證實,通過酶抑制機制,花青素可以降低食物系統(tǒng)中淀粉的消化率。然而,淀粉-多酚相互作用也可能通過改變淀粉的食品微觀結構和理化性質(zhì)來促進[58]。
李姝琪通過體外消化結果表明,原花青素與淀粉的共糊化能更顯著地降低淀粉的消化率[31]?;ㄉ张c淀粉通過非共價鍵進行復合,形成淀粉-花色苷體系,而淀粉消化系統(tǒng)無法識別這種復合物酶,進一步阻礙淀粉與這些酶的結合,導致淀粉的消化率降低[59]。
淀粉消化主要由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參與分解,可通過降低小腸中葡萄糖釋放與吸收速率,進而延緩淀粉消化[60]。食用富含酚類食物與心血管疾病和II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具有相反的關系[61]。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漿果、蔬菜、堅果和茶中所含的多酚具有許多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特性[62]。特別是,包括酚類化合物在內(nèi)的天然抗氧化劑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63],因為可抑制腸道α-葡萄糖苷酶和胰腺α-淀粉酶的活性。酚類化合物降低淀粉的消化率的效果比膳食纖維好,酚類化合物通過抑制消化酶來抑制淀粉水解[64]。多酚已被證明可抑制α-淀粉酶和/或α-葡萄糖苷酶,從而調(diào)節(jié)對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反應,單體多酚可以通過阻斷催化作用激活兩種初級消化酶,聚合多酚可以與消化酶一起沉淀形成不易消化的復合物[8]。富含多酚的提取物含有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其可以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從而抑制淀粉消化[65]。周培羽等[66]研究表明,聚合度越大的原花青素,抑制消化酶的作用越強。綜上所述,多種食品藥用植物來源的原花青素、花色苷及花青素可能是有效的淀粉酶抑制劑?;ㄇ嗨仡惢衔飳Φ矸巯匦杂绊懷芯窟M展見表4?;ㄇ嗨仡惢衔锔纳频矸坌再|(zhì)匯總見圖2。
表4 花青素類化合物對淀粉消化特性影響研究進展Table 4 Effect of anthocyanidin compounds on starch digestibility
圖2 花青素類化合物改善淀粉性質(zhì)匯總Fig.2 Anthocyanidin compounds improve starch properties
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抑菌、增強免疫等多種生物活性?;ㄇ嗨厥且环N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增強和保護視力、降血糖、抗腫瘤以及抗炎等多種功效,花色苷在降血脂、降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抗癌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同時,在人類日常飲食中,淀粉為機體的生理活動提供主要能量,在人類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
淀粉糊具有剪切變稀的性質(zhì),屬于非牛頓假塑性流體,淀粉與原花青素、花青素結合,會提高淀粉的糊化溫度,降低淀粉的糊化焓值,進而影響淀粉的熱力學性質(zhì),同時還會降低淀粉的老化焓以及老化率。原花青素、花青素、花色苷能夠降低淀粉的消化速率,從而影響酶的活性,使得葡萄糖釋放率減慢,導致淀粉的消化率降低。
因此,為了促進含花青素類化合物與淀粉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與品質(zhì)的改良,在今后的研究中,不僅需對淀粉與花青素類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機理進行進一步探究,還需以富含淀粉和花青素類化合物的食品體系為對象,深入研究改變淀粉基食品品質(zhì)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