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竹籬
《梅茶山雀圖》明·朱竺 紙本設色 119.3cm×39.6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古今畫梅者眾多,各有所感,各有其意,各有其法。余畫梅數(shù)十載,未曾得意,亦未曾有法。茲就畫梅中總結的一些經(jīng)驗供讀者參考,不當之處請予斧正。
梅由花、枝、干組成。老樁為主干,多以焦墨為之,濃枯自得,又可在枯筆尖頭稍蘸清水,枯潤相交,則墨韻生矣。運筆使轉頓挫,結合用墨點苔,蒼古之味系于毫端,金石之氣溢于紙面。寫梅樁亦可專用焦墨,則焦枯自得,虛實相映,既有金石之氣,更得冰霜之姿,唯老缶(吳昌碩)得之。
畫梅,枝干最難。不適當,則如積柴薪;過于拘謹,則易刻板。枝干穿插,由干出枝,枝可掩干,干可掩枝,賓主相稱,自得生趣。繁梅枝梢穿插難于雜木,枝性盤曲,梢勢挺拔而瘦硬。布局時,當先畫主枝,次畫陪枝,主陪枝外,又各有附枝,要相互掩映,有疏有密,有曲有直,交錯縱橫,八面玲瓏。新條長瘦細潤,出自根柢,以“錐畫沙”筆法為最佳,若用頓挫,雖顯蒼老,實乏生氣。
點花,用胭脂更得其意。用砂點之為朱梅,古已有之?;槲灏?,亦有復瓣者,用法由左及右,或由外向內,點法均可。余常觀花冠盡成盤狀,盛開時亦然。欲畫此狀,用圈點法最為恰當,尤以復瓣梅更得其意。
點苔,寫梅多用之。苔生老樁如蓋釘,更添蒼老。點多在枝頭,如墜石欲飛動也。梅枝梢上有針刺,寫此當有聚散,倚勢而出,少許為妙,切不可兩側平均,用筆以隸法為佳。
花蕊呈放射狀,切忌板滯,必使之飛動而燦爛,以行草筆法為之頗佳?;ㄕ?,當分向背,且合乎透視,正開、待放、半落、花蕾之狀。用筆當以小篆、行楷筆法為之,使有生氣。
畫梅用筆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好。以“錐畫沙”筆法為之,得其瘦硬之勢;以“折釵股”兼“屋漏痕”筆法為之,得其蒼老遒勁之神;以“壁坼之路”筆法為之,得其縱橫骨勁之意;亦有多用“逸筆”等為之者,別有神趣。
無“女”不成梅。梅之特性盤曲瘦勁,又縱橫交錯多成“女”字,此乃自然之理,若刻意求之,則易矯揉造作。有人云,畫梅有如酒醉行路,呈偏偏倒倒、遲速頓挫之態(tài),亦得畫梅之要領。
疏梅人多愛之,如北宋林逋詩中所云:“疏影橫斜水清淺。”寫疏梅當從繁梅入手,直到縱橫交錯而不亂。自有法之時,再轉求簡,如淘沙取金、刻石采玉,得其精粹。亦可由簡入手,對梅盛開時深入觀察,由繁茂中取其所愛,以少概多。
畫梅常配以松、竹,或稱“三友”,取其耐寒、迎雪獨盛之意。喜梅者往往折取一枝插在瓶中,畫常有之,但多繪之以博古,別有意趣。余畫梅喜作疏枝繁花,亦覺生意婆娑,緣自寫生得來。
余常對雜木枯枝取其美者而速寫之,作畫梅之參考。雜木雖殊于梅,但有其共性。畫梅構圖立意較難,試以風景畫之法取景對照,任意割取,章法往往別出新意。余喜畫小稿,亦可作正畫參考。若經(jīng)常為之,可廣開思路。
明人畫梅遒勁多姿,有如冰玉;清人畫梅以蒼古取勢,有如金石。畫梅枝繁而花疏,有縱橫交錯之勢,奔蛇走虺之姿,更覺奔放超絕,別具一格。若疏密聚散適當,剛柔曲直相宜,來龍去脈有勢,前后左右有方,篆隸行草多功,據(jù)此可自成佳作也。
《紅梅》孫竹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