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漢代的畫像磚中,就出現(xiàn)了女子“樂舞蹴鞠”的形象。頭梳高髻身著長袖衫裙的女子足之蹈之,在音樂聲中,以球為舞。這是結合雜技和藝術表演的活動,與當今足球運動有一定的差距。
唐代以后,因為內膽充氣式的蹴鞠更輕更容易蹴踏,女子和孩童開始廣泛參與到蹴鞠運動中?!芭恪遍_始興盛于唐代。在唐代的《劇談錄》中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有一天走過長安城勝業(yè)坊北街,“時春雨初霽,有一三鬟女子,年可十六八,衣裝襤褸,穿木屐于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shù)丈,于是觀看漸眾?!笔芯械纳倥?,都能有隱藏的腳上戲法,一接一送,球高數(shù)丈。可見,風氣開放的唐代,女子并非束縛于閨閣中的柔弱女子,在蹴鞠上亦是巾幗不讓須眉。
在唐朝武后執(zhí)政時期,太平公主曾組建了第一支“國家女子足球隊”,這一支女子球隊技藝非凡,耀眼于足壇。在宋代宮廷女子蹴鞠隊表演時,人數(shù)多達百人,踢得好的則被冠以“女校尉”的稱號。女足與男足不同,一般不設球門,多以“白打”為主,可兩人對踢,或多人對踢,或單人、多人單踢,稱為“打球”,表演娛樂性強,而對抗性減弱。
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感慨:“舉目則秋千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這朗朗晴日里的足間倩影,可惜并沒有持續(xù)太久。隨著南宋理學興起,對閨閣女子的規(guī)訓愈加嚴格,加之“裹小腳”的畸形審美的風行,古代“女足”的颯爽英姿亦逐步隱入塵煙。
(摘自《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