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來森
鄉(xiāng)村,城市。
我相信,每一座城市,都是建立在鄉(xiāng)村的基礎(chǔ)上的。所以,無論這座城市怎樣發(fā)展,如何發(fā)達,總會留下一些舊有的痕跡。比如,一處土屋建筑、一株老樹、一口老井、一座古寺、一條條的小巷,等等。
那座土屋,也許已經(jīng)破敗不堪,或者幾經(jīng)頹圮,又幾經(jīng)修復(fù),但仍然保持著舊有的樣子——腐朽的雕花木窗,像一只只蒼老的眼睛,凝視著外面不斷變幻的世界;房梁煙熏沉淀的焦油,雖已焦干,但印痕還在;頂梁上,家燕窩一直都在……一株老樹,應(yīng)該是一株古槐,樹心已空,空洞可容人。夏日里,有樹蘑菇生長,但那株老樹依然倔強地活著,而且還枝葉繁茂,婆娑生姿,那是一株曾經(jīng)見證過鄉(xiāng)村風(fēng)景的老樹。那口老井,雖已廢棄不用,可井臺還在。經(jīng)年使用遺留下的井繩劃痕、溝槽,像古老的圖案,鐫刻在井沿石板上,那是對從前風(fēng)景的一種解讀,透過圖案,仿佛能看到那些忙忙碌碌的汲水人,能聽到一陣陣的轆轤聲。一座古寺,規(guī)模并不大,但塑像還在,寺鐘還在?;蛟S,某個夜晚,寺鐘會被敲響,蕩起從前歲月的回聲。
至于那一條條保留下來的小巷,最具見證。它們,構(gòu)成了后來城市的細小的血管溪流,潺湲流淌,流淌著時間,流淌著一代代人的故事,流淌著曾經(jīng)的寂寞和輝煌,流淌著一些思念和懷想。
一定程度上,正是它們,貫通了城市和鄉(xiāng)村,貫通了現(xiàn)在和從前。
身居城市,有著強烈的懷舊意識、鄉(xiāng)村情結(jié)的我,常常在閑暇之日,四處尋舊——尋找鄉(xiāng)村時代留給一座城市的那些印跡。
小巷是昏暗的,是狹窄的,但它又總是與外部大世界連通的?;璋颠B接著光明,狹窄連接著寬闊,過去連接著現(xiàn)在,乃至未來。
每一條小巷,都連通著某一條大街或者主路。它們,像街道的一條條觸須,觸摸至城市深處,觸摸著城市的每一個細節(jié)。通過這一條條小巷,人們感受到了城市細微處的生命脈動。
我像一條游魚,游走在小巷的溪流中。我在尋舊,也在享受一條條小巷帶給我的種種美好——特有的安靜祥和,緩慢流淌著的光陰,無處不在的平民氣息,絲絲縷縷的懷舊情緒。
小巷,大多狹窄,行走在鋪著石塊的地面,甚至有一種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不過,這仍然遮蓋不住石塊閃爍出的歲月的光芒。較大的石塊,都有著滑而亮的表面——行人的腳步,馬踏的痕跡,車輪碾過的印跡,時光的打磨——那是時間鑄造的光芒。朗月的晚上,每一塊石塊,都會成為一個貯光點、一個映光點。石塊表面,會堆積下一汪汪皎潔的月光;然后,月光再反射開來,照亮小巷的幽暗,同時,也在地面篩下斑駁細碎的影子。人,行走在這樣的小巷中,行走在這樣的斑駁月光下,是對一條小巷的穿過,也是對時間的一種穿越。
小巷兩邊的房屋,大多低矮、老舊,是一代代老宅的遺留和保存,貯滿了光陰,也收藏了故事。青磚黑瓦,黑瓦上綠苔尨茸其上。也許,還有逼仄的小院,還有小小的門樓。門樓不高,通常只是一根主梁,幾片檐瓦,兩端飛檐挑起。門樓下,有三五層臺階,臺階是青石塊鋪成的。經(jīng)年下來,青石塊的表面明凈而滑潤,光可鑒人,在歲月的打磨下,有一種硬朗而潤澤的生命質(zhì)感。
小巷兩邊的房屋,大多成為店鋪。因之,一條小巷的兩邊,總是店鋪林立。
店鋪,店面都不大,房屋一二間,小門小窗。一些窗,也許還是木格窗,窗上貼著白紙,白紙上貼著紅紅的窗花——那是一只只透視從前的眼睛。店鋪雖小,但能小出特色,“精而?!?,是他們的業(yè)務(wù)追求。不求規(guī)模,求特色;不逐暴利,贏信譽。因此,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店鋪,卻可能是百年老店。這些老店,如做人,講求的是“內(nèi)斂”。酒香不怕巷子深。深深的巷子里,它們,以其商品的品質(zhì)之“香”,以其經(jīng)營的信譽之“香”,吸引八方來客。
店鋪的裝飾,店鋪的名字,也好,也美,特色各具。
我在一條叫“楓林巷”的小巷中游走,走著走著,就被一家店鋪吸引住了。它的外觀,實在太美——門口如洞,一扇小小的單扇門,淺淺地凹了進去。門口兩邊延伸處,略呈凹形,貼著凹形處,是一溜木箱栽植的花木。緊靠門口兩側(cè),分別是一盆竹子和一盆凌霄。竹子,高低不一,參差錯落,搖曳生風(fēng);凌霄,已然爬蔓,枝條被牽引到門口上方,為其戴上了一頂花環(huán),紅火極了。依次向外排開,還有月季花、梔子花、萱草花、菖蒲花等,甚至于,還有一缸荷花,安然于凹槽處,幾枝荷花,挺然而立,正開得放肆。這是一家餐館,餐館的名字是“鄧成家庭火鍋”。那個“火”字,是花體字,如火苗竄動,真是冉冉美、美艷艷。我推測,“鄧成”大概是店主的名字。我覺得,這位店主一定很愛美,他喜歡的不僅僅是花卉,他喜歡的更是自然,一排花卉,僅僅是他對自然的一種安排而已。我甚至認為,這位店主,一定讀過不少書,他是一位儒雅的店主,腹笥充盈,所以,才有了那份行事的風(fēng)雅。
小巷店鋪的名字,五花八門,但以傳統(tǒng)、典雅、樸素為主。傳統(tǒng),是繼承;典雅,是風(fēng)韻;樸素,是本色。皆不俗,縱是俗了點,也會俗出自己的特色。
一家蔬菜店,它的名字竟然是“一棵大白菜”,而且那個“棵”字,還斜躺著,濃筆重抹,活生生的一棵大白菜,“洋洋得意”地躺在那兒。
“一棵大白菜”,這名字樸素、親切,卻叫人感覺大是有趣、有味。俗語曰:“百菜不如白菜?!卑撞?,在中國,可謂“菜之首”,名曰“百菜之王”,亦不虛也。齊白石老人繪畫,就喜歡畫白菜,其搭配和題款,俱佳。幾棵白菜、幾枚柿子,題曰“事事清白”;兩棵白菜、幾枚菜根,則題曰“到頭清白”;若然只是幾棵白菜,就題曰“清白傳家”或者“清白人生”。一棵白菜,青白分明,是菜中之“青白”者,也是“清白”者。
齊白石老人,到底想表達的,還是自己的那份清白人生。
這樣的題款,還很容易引發(fā)人的一種田園之思。想到秋末,秋風(fēng)滿野,農(nóng)家田園里,已經(jīng)捆扎成型,卻依然生長著的那棵棵大白菜,飽滿、豐盈,白白亮亮,灼人眼目。想到隆冬,五花肉燉白菜,菜香、肉香,溫暖了整個冬日。
在多數(shù)店鋪前,我都會駐足下來,觀察一會兒,端詳一會兒??粗鼈儤闼?、簡潔的門面;看著門口掛著的門簾,在微風(fēng)中輕飄;看著門口安靜地坐著的人——有的在看手機,有的做著手工活兒,有的在擇菜洗菜,還有的只是靜靜地凝視著小巷中走過的人……表情淡然、寧然,一派安適、悠然,讓人頓感心靜、心安。一種祥和之氣,在氤氳,在彌漫。
若是早晨,會看到蜂窩煤爐子,正在升騰裊裊炊煙;會看到油條攤、豆?jié){攤,正在緊鑼密鼓地忙碌;還會看到賣粽子的、賣糖石榴的、賣姜片糖的、賣各種小吃的……
我覺得,每一家店鋪,都是一個“表情包”,其表達,既簡單又豐富,簡單的是表象,豐富的是內(nèi)涵。甚至,這些“表情包”還是多層面的,可以一層層打開,抵達、捕捉到每一家店鋪更深處的種種情感和意志。
不斷,有小販的吆喝聲,在小巷中流淌,像一首首悠然唱響的民歌,顫悠悠地飄散、飄逸……“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那深巷,一定是城中小巷;那賣杏花的,定然是進城的鄉(xiāng)下小姑娘。一夜春雨,杏花上,水汽淋淋,香氣氤氳,小姑娘的叫賣聲,也濕淋淋、水靈靈的,透著靈氣,洋溢著春氣。
鮮花,搖曳小巷;花香,溢滿小巷。一道妙不可言的風(fēng)景,在演繹……
城市小巷,多相宜:宜徘徊,亦小酌,更宜幽思。
我常常在城市小巷中游走、徘徊,除了對各種店鋪的觀察、喜歡之外,更熱衷、享受的,還是小巷的幽深和寧靜。
一個人,在小巷中緩緩地走著,就感覺一切都慢了。時間,仿佛逐漸停止,而你,卻成了時間深處的一條魚,一條悠游自在的魚。
游走在小巷中,享受一份悠然的閑適,觀賞一道道賞心悅目的風(fēng)景。
走著走著,一舉首,驀然間,也許會發(fā)現(xiàn):黑瓦的墻頭上,一大盆枸杞,枝條婆娑、披散,垂垂而下;枸杞子耀目、驚喜,紅艷滿枝,像一團火,照亮了小巷的寂寞。走著走著,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腳步,因為一家門樓下,幾位老婦人正在喁喁私語——樸素干凈的衣著,滿頭的白發(fā),白凈清癯的面容,一派安詳和從容。你看著她們,她們也看著你,相對無言,卻又仿佛默然心許,這是一種怎樣美好的人生滋味?走著走著,一棵大樹上,棲止的花喜鵲忽然叫喳喳,舉首仰望,驀然一陣驚喜,從心頭掠過……
落雨了,也許,還真的會有一位姑娘,撐著一把油紙傘,款款走來。默默然,明目青睞,美!也只有在這樣的深巷中,這份美,才會于寧靜中,大放光芒。
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美,款款的美,柔柔的美,略帶凄婉的美,讓人生發(fā)不盡遐思的美。
城市小巷中,總有一些“隱藏”,而這些“隱藏”,對于那些喜歡安靜、尋找安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塊福地。
我喜歡晚酌,卻不喜歡在家中,而是喜歡在小餐館中。李家小巷,就在我的居所附近,“以春面館”是小巷深處的一家小餐館。近些年,隔三岔五,我都會在這家餐館中晚酌。規(guī)模極小,三四張飯桌,經(jīng)營時間主要在夜間,直至零點以后。據(jù)老板說,服務(wù)的客人主要是下夜班的工人、出租車司機,還有一些喜歡喝點小酒的老者。
既然是面館,當然是以面食為主:面條、餛飩、水餃等。但也經(jīng)營小菜,一小碟一小碟的涼拌小菜,如鹽漬花生米、涼拌藕片、涼拌海帶絲、涼拌熏干等;葷菜,只有一種,就是大頭丸子。
如果對號入座,我大概屬于“喜歡喝點小酒的老者”。我每次去,固定不變:一碟鹽漬花生米(或者一碟涼拌藕片)、一個大頭丸子,也算葷素搭配,還有白酒半斤。
我慢慢地酌,通常一次坐館,總要兩三個小時。有時候,去得晚,我會陪伴老板一直度過午夜零點。我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享受的是那個飲酒的過程,享受的是那份深隱小巷的幽靜感。一個人,淺淺酌來,時間緩緩,緩緩……悠悠然,一邊酌酒,一邊想一些心事,也許汗漫無際,但有時候,我覺得在一種幽靜的環(huán)境中,做一點漫無邊際的聯(lián)想、想象,也確然是美好的。
晚酌畢,夜已深?;丶业穆飞希腥藰O少,偶然有人騎自行車或者電動車行過,也只是恍然之間,擦身而過。小巷邊,有梧桐樹,樹葉稠密,燈光暗淡。行走在這樣的小巷中,感覺一切都幽深起來了。那份幽深,常常叫人油然而生莫名的惆悵,仿佛路途迢迢,一切都遙遠而不可及。尤其是在秋末的夜晚,走著走著,忽然,一枚大大的桐葉,咯吱一聲,脫蒂而落,一下子,也許就落到了頭頂上,順手一扔,落葉在涼風(fēng)中飄然而去……悵然若失,仿佛丟失了什么,而且是一種無處尋覓、無法尋覓的丟失——時間,氣息,抑或某種心緒,或意志?
落葉,一片一片;秋涼,一片一片……在一條寂寞幽深的城市深巷中,一個人的行走,是孤獨的、傷感的,是寂寞的,甚或是蒼涼的,但也是安靜的、閑適的,隱逸而美好的。
晚唐詩的傷感,宋詞的悲涼,元曲的幽怨,當代抒情詩的浪漫……百感交集。
城市的小巷,有時,也許是很冷寂的——在某一段距離,或者在某一段特定的時間內(nèi)。一個人也沒有,仿佛所有的人,都在一剎那消失了。于是,只剩下一條小巷,還有小巷中那些本來存在著的事物。
我曾經(jīng)見過一張攝影圖片,表現(xiàn)的就是一條城市小巷特有的冷寂時刻。
灰黃的色彩基調(diào)(或者說背景),小巷不長,行不多遠,就被一堵矮墻擋住了,但越過矮墻,仍能看見遠山,遠山生生地被小巷的視野切開一隙,于一隙中,能依稀辨別出山石灰白的色彩,還有片片青蔥的山坡地。山的更高處、更遠處,則是天空,蒼茫的天空,拔地而去的天空。兩邊是房屋的山墻、院墻;墻壁,呈灰黃色,底部、縫隙處布滿了苔蘚,并不均勻,斑斑駁駁,而且還頗有些干燥,似乎很久沒有落雨了。地面,是大塊大塊的磚石,縫隙很大,縫隙間生長著雜草,疏疏,稀??;貼近墻根處,依舊是洇出的苔蘚,苔蘚依舊干燥,干燥。
小巷,空蕩蕩的,沒有行人走過,正是一個空白期。小巷的中央,卻倚墻靠著一輛略顯破舊的自行車,孤獨、落寞……
這是一條安靜的小巷,這是一條落寞的小巷。
是的,此等空白期,確然是存在的。只是它的時間很短,或者距離很短。
但于我而言,每當行走于深巷中,遇到這種空白期,就會情不自禁地生發(fā)一種孤獨、寂寥的美感。仿佛,一條小巷,就只為我一個人而存在了。我行走在幾代人行走過的腳印上,我穿越在幾代人堆疊的時間上,我是現(xiàn)存者,也是繼承者,還是傳承者……一條小巷,短暫的空白,成為一種無限和永恒,那個只屬于自己的無限和永恒。
當然,這種“無限和永恒”的存在,更多的是心靈的、精神的。它屬于那些帶有一點點隱逸思想的人,屬于喜歡享受孤獨的人,屬于安于寂寞、耽于沉思,或者幻想的人。
一個思想者,是應(yīng)該在頭腦中,保留一條幽深、無限的思想的小巷的。
我喜歡城市小巷——因為,城市的小巷,是時間的溪流,是歷史的記憶?;赝?,它潺湲流淌著一脈脈的人間真情、塵世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