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對于畫壇巨擘黃賓虹,其收藏家的身份往往被忽略,一如他“筆精墨妙”的花鳥畫常被掩映于“渾厚華滋”的山水畫光環(huán)之下。
“賓虹廣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歷代各家精華大成,而構成自己面目……我認為在綜合前人方面,石濤以后,賓翁一人而已?!狈g家、美術評論家傅雷指出了黃賓虹畫之大者、學之大者的地位,更強調了他的廣泛吸納與自我表達,而鑒藏也是其晚年創(chuàng)作“臻入化境”的一大法門。
徽商“賈而好儒”的文化傳統(tǒng),使得黃賓虹從小就在家族收藏中遍覽名家墨寶。出生于這樣的時代氛圍,成長于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為其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礎。1887年,黃賓虹購入一方“年計君璽”,是目前其有據(jù)可循最早收藏的古璽印。同年,黃賓虹以“所獲薪金購得古畫三百余軸”(《琴書都在翠微中:黃賓虹自述》),成為他真正意義上收藏的起點,時年不過2 2歲。次年,黃賓虹得清初藏家汪啟淑所藏漢銅印數(shù)鈕,從此收藏之路一發(fā)不可收拾。1891年,他開始大量購藏古璽印,臨終仍有近千方“ 須臾不可離身”。據(jù)褚德彝《金石學錄續(xù)補》記,至1920年,黃賓虹收藏古璽印已達2000余鈕,此外還不乏敦煌遺墨、晉唐寫經(jīng)、明清翰墨、金石學家墨跡等。
黃賓虹舊藏巴蜀古印 浙江省博物館藏
黃賓虹藏巴蜀古印并釋文 浙江省博物館藏
值得關注的是,在不斷地游歷、出版、展覽等活動中,黃賓虹的收藏得到進一步豐富,鑒定水平和影響力也大幅提升。比如參與創(chuàng)辦或主編《國粹學報》《美術叢書》《神州日報》等報刊,出版畫史、畫論專著,籌辦設立“宙合齋”“貞社”等,此時的黃賓虹儼然已是鑒定大家,收藏同樣盛名在外。1936年,他受邀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鑒審古書畫,眼界大開。1937年起,因戰(zhàn)火其在北京蟄居十年,“盡以購古今金石書畫,悉心研究,考其優(yōu)絀,無一日之間斷。寒暑皆住樓,不與世俗往來?!秉S賓虹閉門著述的十年,是將數(shù)十年金石學素養(yǎng)融入繪畫的十年,也是藝術觀走向成熟的十年。
研究黃賓虹的收藏脈絡,大致可從畫家自述、文集、手稿、友人信札以及散落于民間和博物館的作品中零碎獲知。除此之外,黃賓虹后人按其遺志,1955年將5 0 0 0余件藏品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涵蓋書畫、古璽印、瓷器、碑帖等,同樣成為厘清黃氏收藏的重要研究對象。黃賓虹半個多世紀的收藏史,與他的鑒定、研究、創(chuàng)作相互映照,金石趣味早已深深鐫刻在他拙樸古逸的書畫之中,內含于他“渾厚華滋”的筆墨審美之中,更體現(xiàn)于他所倡導的“內美觀”之中。
黃賓虹舊藏戰(zhàn)國楚印 流飤之璽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不同于趙之謙“ 魏碑入畫”、金農(nóng)“古隸入畫”、吳昌碩“石鼓入畫”,“金文入畫”是黃賓虹獨特的審美選擇。黃賓虹對于古璽印的偏愛,在《璽印自敘》中可見一斑,“金石文字,昕夕摩挲,惟于璽印尤所酷好”。正因如此,古璽印在他的收藏中頗具代表性且更加系統(tǒng),對其藝術影響至深。比如他收藏的平阿、安里之璽、流飤(古同“飼”)之璽三方戰(zhàn)國楚印,無不帶有滄桑而神秘的歷史感,那種拙樸厚重的剝蝕感與殘破感,雄渾古樸的金石氣自然生發(fā),也完全契合了黃賓虹所追求的“不齊之齊”的自然之美。
“ 考書畫之本源,必當參究籀篆,上窺鐘鼎款識”,黃賓虹最具代表性的“集金文”書法,正是脫胎于此,其間所自然散發(fā)的金石氣能讓觀者清晰地感受到強大的內在張力。比如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黃賓虹《臨骉羌鐘銘文》,古意拙樸、率意自然,卻有著如刀刻般的力度,其間那種筆斷意不斷的氣勢,厚重典雅的高古之美躍然紙上。
對于畫法用筆,黃賓虹在《中國繪畫的點和線》一文中有這樣的表述:“上鉤下勒,此從雷紋及玉器中悟得。”鐘鼎銘文、魏碑石刻、古玉紋飾等都是他反復臨摹參悟的對象。他提倡“遺貌取神”,試圖從中尋找書畫黃賓虹舊藏戰(zhàn)國楚印 流飤之璽 浙江省博物館藏的本源,比如現(xiàn)藏于浙江省博物館的黃氏舊藏《張遷碑》拓本冊等,足可見其在藝術上的“廣收博取”。同時,黃賓虹對收藏的書籍金石書畫,“竟日不釋手”反復研究,所以晚年總結歸納出“五筆七墨”也是水到渠成的。其中,“五筆之法”平、圓、留、重、變,所強調的如錐畫沙、折釵股、屋漏痕、高山墜石、參差離合之美,正是從筆墨趣味上對三代古物中的銘文、紋飾的概括和提煉,也是對前人金石筆法的總結和完善。
在黃賓虹看來,金文之學的興起,除了“得于好事、鑒賞二者之外,別具研究文字之興趣”,所以他尤其注重文物本身的研究價值,比如將古璽印與卜辭、金文、古匋、木簡相互對照,更是不遺余力先后編纂《濱虹藏印》《濱虹集古印存》《濱虹草堂集古璽印》等多種原鈐集古印譜。這一點,也可在黃賓虹的《古璽印之三代繪畫》中得到驗證,他明確提出“以字證印”“以印證經(jīng)”“以印考史”,補足了經(jīng)史考證在經(jīng)籍之外的實物史料之短板。
黃賓虹收藏敦煌遺墨、晉唐寫經(jīng)、明清翰墨、金石學家墨跡,同樣是為研究,比如他收藏的晉代《寫經(jīng)卷》。對黃賓虹而言,寫經(jīng)作品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考證文字和參悟書法等方面。對于筆墨之法,他同樣有所感悟:爭中有讓,氣力運轉自如,書法中的“擔夫爭道”體現(xiàn)得恰到好處,有自然成文之妙。
“以藏養(yǎng)學、蓄物求知”,黃賓虹凝聚畢生心血所完成的收藏,在潛移默化中對其藝術產(chǎn)生滋養(yǎng)。在不斷地考史證經(jīng)、體察感悟中,黃賓虹終于窺得上古之美,并融會貫通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比如黃賓虹的書法作品,多為籀篆筆法,至堅至樸,在看似輕松自如的運筆中,體現(xiàn)出清剛有力的金石氣韻,開啟了一種蒼茫奇古的大境界。
不可否認的是,黃賓虹收藏不乏贗品,這一點常被業(yè)界所詬病,甚至對他的鑒定水準有所懷疑。浙江省博物館曾在“古物影”系列展覽中單獨列出“名家贗本”專題來做研究,比如蘇軾(傳)《黃州寒食詩帖卷》、友人胡霜盦相贈的《唐三娘子祭叔文、尼靈皈遺囑(傳)合軸》。其實,黃賓虹對于作品真?zhèn)尾⒉唤橐?,甚至還旁注了跋文。首先應理解的是,收藏之于黃賓虹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古物極不易遇,而摹仿者亦不必盡棄?!辈还苷?zhèn)巍熬藗洳?,以資參究。”他還近乎自嘲地提到,“宋、元、明人書畫,力不能致,亦得寓目,良堪自喜。惟以有限之輸入,供無厭之誅求,尤足自笑”,收藏之于他的意義呼之欲出。
這一點,在黃賓虹的“晨課”習慣之中同樣可以看出端倪?!皵?shù)十年如一日,日日晨起研習書法,但完篇者少之又少?!睂τ邳S賓虹而言,他更注重過程,作品是否完成、是否完美,他似乎并不在意。日復一日的研習過程,是反復實驗、不斷探索、不斷求變的過程,也是自我修行和磨礪的過程。
正如他晚年的山水畫一層層地積染,積得黑密厚重、黑中透亮,就是要在“一團漆黑”之中尋找“渾厚華滋”之美?!敖奖救绠嫞瑑让漓o中參”,在黃賓虹看來,注重的不應是外觀之美,而是內在氣力所帶來的氣韻生動之美(注:本文配圖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黃賓虹手稿《頻虹藏漢銅印記》 浙江省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