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
做官德優(yōu)秀的好官不易,做品行良好的好民同樣不易。二者雖同屬“不易”,但“不易”的內(nèi)涵卻又不盡相同。
先說好民。據(jù)《范文正公言行拾遺事錄》記載:范仲淹年少在廟中讀書,某天晚上見一只白鼠逃進一洞中,掘開此洞后意外發(fā)現(xiàn)地下藏有一甕白銀。但范仲淹分毫沒動,而是把這甕白銀重新埋好。要知道,范仲淹當時的生活非常貧困,每天吃粥都需在粥凝固后切成幾塊分頓食之。只要擁有這一甕銀子,范仲淹可以在相當長時間內(nèi)衣食無憂,埋銀行為如同饑餓的人在拒絕已經(jīng)到手的美食??陀^來看,即使占有這甕白銀,也不過是天知地知范知,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安全系數(shù)還高。通過此事,不得不承認范仲淹是個不貪又誠信的好公民,而成就這樣一個好公民,依靠的完全是個人自律。尤為難得的是,若干年后,直到范仲淹做了官,廟里的住持找他請求撥款修廟。范仲淹告訴住持,你們的廟中地下有一甕白銀,請取出來使用。那么長時間,如果范仲淹想,仍隨時可以把白銀取出據(jù)為己有,但范仲淹始終沒那么做,做一個好民,除了自律還需要堅守。
再說好官。還說范仲淹,宋景祐二年,他任蘇州知州,出資買南園之地準備安家。聽一位風水先生說此地是風水寶地,如果誰能得到它,必定世代出公卿。范仲淹心想:“如果我在這里安了家,只是富貴我一家人,如果在這里建立府學,讓大家來接受教育,豈不是讓多數(shù)人都得到富貴?!庇谑牵吨傺桶涯蠄@之地捐獻出來,在上面建立了府學。后來經(jīng)過歷代的擴建,至明清時期府學規(guī)模宏大,已有“東南學宮之首”之稱,至今成為蘇州市高級中學。還有其他一些好官,也從不同方面有所體現(xiàn)。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因江南鬧水災(zāi)莊稼被淹,老百姓生活困苦,于是在道光皇帝明令不許上書要求減稅的情況下,繼續(xù)向皇帝上書為民請命,最后暫緩了稅收,解了百姓燃眉之急??滴跷迨杲峡瓶汲霈F(xiàn)了作弊,江蘇巡撫張伯行表態(tài)要追查,而兩江總督噶禮卻極力反對。噶禮不僅是張伯行的頂頭上司,還是康熙奶娘的兒子。張伯行卻仍然堅持原則,于是發(fā)生了督撫之爭。雖最終張伯行取勝,但中間也付出有理卻被革職的代價。好官的共性是認真履職盡責,嚴格遵紀守法,堅持一心為公。范仲淹的無私奉獻,林則徐的敢于抗命,張伯行的剛正不阿,還有于成龍的清正廉潔,包拯的不畏強權(quán)……一句話,把權(quán)力當成服務(wù)和履職的載體,把自己的利益時刻放在之后,這種“不易”許多官員未必能做得到。
做好民不易,當好官也不易,既做好民又當好官更不易。好民與好官什么關(guān)系,表面看是并列,但當兩個角色重合時又成了遞進。比如說范仲淹,從一個好民轉(zhuǎn)變成一個好官。自漢武帝時開始實施的“舉孝廉”制度,由各郡國向朝廷推舉孝順父母的孝子、辦事廉正的廉吏,再任命為官,這正是對好官必須是好民觀點的認同。
從好民到好官水到渠成,反過來從好官到好民也順理成章。原云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后把價值3億元的山林無償捐贈給國家,就是最有力的證據(jù)。從這點看,好民與好官還有很多共同之處。
圖:劉昌海? ?編輯:薛華? ?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