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綿發(fā)
一
行走淮上,來到了淮北平原古隋唐大運河畔濉溪縣的一個小鎮(zhèn)——臨渙鎮(zhèn)。這片土地上的淮河支流——澮河,古時稱渙水,臨渙的城池因臨渙水而建,故名“臨渙”。臨渙鎮(zhèn)之地,春秋時屬宋國,戰(zhàn)國時屬楚國,梁武帝時曾在這里置過臨渙郡。臨渙鎮(zhèn),一直又被人稱為“古茶鎮(zhèn)”。有史料稱,臨渙人的飲茶習慣源于三國末年,當時臨渙街上便設有很多的固定茶攤。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之通濟渠之后,這里因成為漕運興旺繁榮的節(jié)點之鎮(zhèn),臨渙鎮(zhèn)上就出現(xiàn)了許多茶館,唐宋時代臨渙茶館鼎盛時以經(jīng)營茶館為生的有三十多家,南宋起因黃河洪水時常南襲,通濟渠(唐時稱汴河)逐漸被泥沙堵塞,加之宋金戰(zhàn)火頻燃,臨渙鎮(zhèn)失去了繁盛的底色,但臨渙鎮(zhèn)的茶業(yè)和人們愛喝茶的習俗一直沿襲下來。
一行五人,慕名尋茶聞香而來,漫步在臨渙的石板老街上,臨街而建的茶館多為明清時期的青磚小瓦,一路看過來、數(shù)下來,這里依然有怡心茶樓、南閣茶樓、淮海茶館等23家茶館。臨渙鎮(zhèn),這離濉溪縣城37公里的一個看上去既不富裕也沒有名山秀水的小鎮(zhèn)上,在現(xiàn)今怎么還會有這么多茶館呢?坐進街頭一家最大的老茶館,一邊喝茶品茗,一邊與店主在聊天中“打探”。臨渙人一直這么愛開茶館、愛喝茶,或許是與這里曾經(jīng)是渙水和隋唐大運河畔一個經(jīng)濟、社會、文化繁榮的重要城鎮(zhèn)有關;更有許多人說是與出生在這里的大名人嵇康,一生追尋自由、悠閑以及他所創(chuàng)造的《養(yǎng)生論》有關。
嵇康,最后留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是一個悲壯的英雄形象;留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留在中國音樂史上的是一曲萬古流芳的生命絕唱。一生只留下三十九道生命年輪的嵇康,是古運河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是揮灑魏晉之風和凜然浩氣的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于一身的絕世英才。他昂首走上刑場時,有三千太學生為他跪求赦免,且都要以嵇康為師,司馬昭不許。嵇康是從容地走向屠刀前,坦然而激揚地用一架古琴彈唱了他的一支生命挽歌——《廣陵散》。
嵇康,字叔夜,魏文帝黃初五年(224)生于譙郡铚縣(今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zhèn))。公元263年,嵇康被斬首在洛陽城一個斷頭臺上,死后被家人運回家鄉(xiāng)葬在了臨渙鎮(zhèn)郊外嵇山之上。三十九歲的英年才俊,這么早就離開人世,除了那些想要他命的人,有誰不為之驚悸、不為之惋惜嘆息呢!嵇康離開人間已成千古,但是他的名字和那首古琴曲《廣陵散》的神韻,一直激昂地跳動在人世間。
二
無論是梳理淮河流域著名的歷史人物,還是講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畔的歷史文化,都少不了也繞不開嵇康這個人。嵇康,本是一個年幼喪父的苦孩子,他是由母親和兄長撫養(yǎng)成人的。嵇家原本姓奚,住在會稽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其父官至督軍糧治書侍御史,因功高位重遭人排擠、陷害。為躲避仇家,其父改姓為嵇,舉家逃離家鄉(xiāng)會稽來到譙地臨渙不久便去世了。少年嵇康十分聰穎,喜歡博覽群書并學習各種技藝,成年后還特別喜讀道家著作。嵇康身材修長、容貌出眾、風度非凡,為一世之標。只是,嵇康平時穿著自由,從不修飾自己?!稌x書·嵇康傳》載:“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這樣看來,嵇康是一個米八至一米九的美男子。
嵇康是這樣有貌有才的男子,哪個年輕的女子不愛慕呢。嵇康最終是被曹操的兒子沛王曹林選中為女婿了。嵇康算是輕松地得到爵位和官職的幸運者,不過,從此也種下了禍根。嵇康迎娶了曹林之女長樂亭公主為妻,之后育有一兒一女。按照朝廷的慣例,嵇康與王國的公主成婚后自然可以封官晉爵了。的確,嵇康與長樂亭公主成婚后不久便被授予郎中,管理車馬和宮殿門戶。之后,他很快又被提拔為中散大夫,是朝中位至正五品上的掌管議論政事的高級文職官員。為此,人們也常常稱他為“嵇中散”。
文才十足的嵇康,春風得意的嵇康,萬眾羨慕的嵇康,自然是多了幾分自負,更多了幾分散漫,甚至還常常是目中無人、口出狂言,從不去理會那些“傳世久遠、明目堂皇”的“名教”禮法。當然,嵇康并不是一個無端的狂人,他只是獨有了“剛烈峻急、鋒芒畢露,每每‘輕肆直言,遇事便發(fā)”的率真?zhèn)€性。嵇康,是針對掌握曹魏大權之司馬氏的那假“名教”以施暴政的行為,公然宣稱了“非湯武而薄周禮”和“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不僅大膽地表現(xiàn)出對虛偽禮教的蔑視,甚至以“驕盈肆志,阻兵擅權,矜威縱虐,禍崇丘山。刑本懲暴,今以脅賢。昔為天下,今為一身”之類的激烈言辭,而將批判的矛頭直指司馬氏掌控朝廷的昏暗。一時間,嵇康的行為著實讓周圍的人張口結(jié)舌地驚訝出一身冷汗。
嵇康之所以要沖破“名教”和“禮法”的束縛,倡導“非湯武而薄周禮”,那時想要的是建立一個“君靜于上,臣順于下”的理想社會。為此,嵇康特別崇尚老子和莊子,并以:“老莊,吾之師也?!彼v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所以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曾特別著就了《養(yǎng)生論》來闡明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他因崇尚古代隱者達士,向往自由出世的生活,寧愿做一個打鐵匠,也不愿在朝中做官顯貴。
這“越名教而任自然”也不只是為嵇康一人所有,這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竹林七賢”們,為了反抗司馬家族提出的所謂“名教”而共同提出的精神宗旨。他們內(nèi)心極度厭惡憎恨司馬家族的虛偽,看穿了“名教”不過就是司馬家族狼子野心篡奪曹魏江山的遮羞布而已。于是,以道家老莊哲學中的自然為其最高的精神目標,以離經(jīng)叛道的形式向世人表達內(nèi)心的壓抑和淳樸人性的向往。嵇康的 “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言,絕不是一句簡單浮躁的口號,那是黑暗歲月的一柱燭光,在照亮著人的尊嚴和價值。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嵇康曾不辭而別地離開洛陽,隱居數(shù)百里外的一座山中,他和阮籍及一個被稱為民間音樂高人的孫登等在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愉快而難忘時光。在這段日子里,他們每天縱情地喝酒吟詩,撫琴作舞,高談世事,縱橫思想,采藥養(yǎng)生。嵇康游于山澤采藥而得意之時,他恍恍惚惚忘了回家。當時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認為是遇到了神仙……
三
才氣十足且英俊灑脫的嵇康,最終被卷入政治風云并步入生命險惡之境,那是從他的那篇《與山巨源絕交書》開始的。這“山巨源”,就是山濤。山濤,字巨源,名濤,其父山曜,曾官至宛句縣令。山濤早年喪親,家道中落。但是他少年時即有器量而卓爾不群。山濤長大之后,也是因為喜好《莊子》《老子》之圣賢書,而與嵇康、阮籍、呂安等士為友,常隱居鄉(xiāng)里,是“竹林七賢”中的佼佼者。
山濤四十歲時入仕途,他以自己出色的才華,讓其官職不斷攀升。嵇康的這封信,是他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diào)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自己代其原職的消息之后寫的。山濤推薦已進入悠然自得之境的嵇康入仕也是真心實意的。只是此時嵇康和山濤的人生處世之道大不相同。嵇康在信中是直接拒絕了山濤的引薦,并強烈地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聲明了自己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并且更是強調(diào)自己放任自然,既是對世俗禮法的蔑視,也是他崇尚老子和莊無為思想的一種反映。
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被認為歷史上第一篇真正體現(xiàn)文人獨立性格的諷喻佳作。在那一千八百多字的篇幅中,與其說嵇康在譴責或羞辱山濤,不如說是在著意羞辱司馬氏集團殘暴虛偽的統(tǒng)治。在那封信中,最能代表嵇康個性的是他提出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這“必不堪者七”是說做了官會令自己有:一是睡慣了懶覺,忍不得別人叫其早起;二是習慣了獨自彈琴垂釣,忍不得身邊站個士兵來侍候;三是習慣了破衣滿身虱,忍不得官服的冠冕堂皇;四是不喜書信寫字,忍不得為官后的文書信件往來;五是單人獨處慣了,忍不得進入官場后婚喪嫁娶之事的折騰;六是生性不愿交往,忍不得為官后的種種交際和應酬;七是清凈慣了,忍不得官場上的雜亂事務。而那“甚不可者二”是說他若任官后會使別人有兩個不能忍受:一是他輕視周禮、蔑視儒學,會令官場不能忍受;二是他心性耿直、遇事則發(fā),會令周圍人不能忍受。
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奮筆直書、說理透辟、文辭犀利的匕首,字里行間洋溢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激昂之情,這就是直接插入司馬氏心窩的一把利劍了。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嵇康是如此之說:“您看直木不可以做車輪,曲木不能夠當椽子,這是因為人們不想委屈它們原來的本性,而讓它們各得其所。所以士、農(nóng)、工、商都各有自己的專業(yè),都能以達到自己的志向為快樂,這一點只有通達的人才能理解,它應該是在您意料之中的。不能夠因為自己喜愛華麗的帽子,而勉強越地的人也要去戴它;自己嗜好腐爛發(fā)臭的食物,而把死了的老鼠拿來喂養(yǎng)鴛雛…… ”
狂放任性、鄙視權貴的嵇康,說讓自己去做官,他就是手拿屠刀的“漫之膻腥”之人了。他的這種敏感與高姿態(tài),當然是要深深地刺痛當時的實際統(tǒng)治者——司馬昭。但是,司馬昭是個什么樣的人,他豈能吃下嵇康這一招。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是西晉王朝的主要奠基人。司馬昭早年隨父抗蜀,多有戰(zhàn)功。景初二年(238),封新城鄉(xiāng)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魏文帝曹丕之孫曹髦當魏國第四代皇帝時,司馬昭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后又封為晉公。
其實,此前的司馬昭已開始了專攬國政并悄然鋪筑了以晉代魏之路。曹魏甘露五年(260)四月,曹髦見威權日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做主,心中不安,又常憂慮自己被廢受辱,便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墒?,就在五月初六的這個風香月朗的清涼之夜,曹髦使親信李昭等在陵云臺部署了甲士,并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yè)、尚書王經(jīng),憤慨地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我不能坐受被廢之辱,如今親自率領你們?nèi)ビ懛ニ!比欢@一絕密的消息卻讓王沈、王業(yè)急速地告知了司馬昭。當曹髦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的府邸時,卻被司馬昭的親兵從背后一槍刺死在車中。曹髦駕崩后,司馬昭立魏武帝曹操之孫曹奐為帝。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司馬昭為逃脫當初弒君的罪名,當然很想取得輿論支持,這才指派山濤出面拉攏嵇康來為他所用。
嵇康的行為著實有些讓人瞠目結(jié)舌。當年,莊子拒絕楚相的官職時還委婉地打了一個比方,說自己只是一只喜歡在爛泥里搖尾巴的烏龜。而嵇康卻如此直言不諱地寫了這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司馬昭得知嵇康不僅拒絕出山做官,還說出了什么“非湯武而薄周孔”之言。嵇康這樣的話,明顯是在攻擊司馬昭擅立皇帝,并想實行“湯武革命”而改朝換代。司馬昭的“痛處”被嵇康狠狠地捅了幾刀,他怎能不勃然大怒并恨之入骨呢。
四
因為性格和志向不同的問題,嵇康不愿做官而去做一個悠閑瀟灑的隱士也就罷了,但他去了城郊或自己一人,或與好友向秀一起去“大煉鋼鐵”,他就是要表示自己卓爾不群和藐視世俗的一種精神。也許在嵇康看來,打鐵本身就是一種回歸自然。這也是有意在給司馬昭乃至山濤一個極大的諷刺。是嵇康自己的選擇。的確,英俊瀟灑又多才多藝的嵇康,生性就獨愛與自然為伴,而打鐵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自然,因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是可以不為世俗所拘地去追求一種超然物外的思想自由和心靈的放縱。
嵇康的鐵鋪子,就在郊外的一個小園地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柳樹下。他還引來山泉,繞著大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他就跳進池子里泡一會兒,再回來打鐵。這時,我們可以想象: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一個俊美高大的身影,舉著沉重鐵錘,不斷擊向火紅的鐵塊,那火花四濺的景象,那叮當叮當響徹深遠的聲音,使他身外的世界,包括那個寒冷時代一時間都顯得寂靜無聲。
相傳,嵇康煉鐵所用的工具、引水鼓排的技術都很專業(yè),代表了當時的先進生產(chǎn)力。山陽之地又多煤,大可以物盡其用。常常有近有遠的人們都好奇地趕來,請這位偉大的藝術家來鍛打出一些鋤頭、鐵鍬之類的不屬于戰(zhàn)爭與屠戮的農(nóng)具和生活用具,當然他還鍛打一些俠士們常常佩戴的刀劍。還有傳說,北宋大詩人蘇軾有一柄制作精巧的鐵杖就是嵇康鍛打出的作品。嵇康打鐵是拒收一切酬金的,有人帶來一點隨意的酒菜就行。一些胸中有文墨之人見到這個名揚天下的大名士,在這里專注打鐵,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如此這樣一個以打鐵自養(yǎng)的名士,實在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阮籍雖然縱酒佯狂,不與司馬氏合作,但最終還是寫了為司馬氏歌功頌德的《勸進文表》,從而落得個晚節(jié)不保。嵇康呢?則是個金剛怒目且“遇事便發(fā)”的直性子,其性似鋼而易折。當他揚起鐵錘打鐵時,那胸中所想、口中所道的,無不像鐵砧上紅紅鐵塊一樣,是熱浪滾滾、火力四射。
一位現(xiàn)代作家說得好:“嵇康打鐵,如今已成為中國詩人的一個不可重復的神話,那借助于一種勞作,是將生命與土地連接為一體的詩意象征,是多么健康而自然。當然,人們并非一開始就聽懂了這叮當叮當?shù)墓?jié)奏,或許至今仍沒有聽透。對于這位魏晉時代的著名詩人、音樂家,如此地迷戀于這并不灑脫亦不高貴的鐵匠生活,歷來的看法,認為是一種象征姿態(tài)?!边@樣的解析,我想許多人也都是有認同感的。
嵇康打鐵打得真是如畫如詩。是的,爐火通紅,力智交輝,錘聲鏗鏘,汗香四溢、血性奔放。這是無比奇美的一幕鐵與火迸發(fā)的壯麗場景。一塊粗糙的礦石,在爐火中燃燒涅槃的一塊鐵,是那么的鮮紅、純凈,是一種無比讓人想去觸摸的誘惑呀!這時,偉岸的體力與精神同時提到極致高度的嵇康,迅猛而不斷地舉起一柄鐵錘去敲打那灼熱火紅的鐵塊,那是完全符合一個超然造化的詩人和音樂家的形象,這叮當叮當?shù)拿烂罟?jié)奏中,一個個火紅的鐵塊,仿佛一個珍奇的靈感在被他反復地鍛打。之后,隨著這火紅的有了形態(tài)的鐵塊被淬火與冷卻,那火紅的鐵質(zhì)的物品,又呈出鐵的本黑之質(zhì)。再之后,他又重新把它送入爐火,再火紅,再鍛打。
在如此這般不斷的循環(huán)中,嵇康腦海里或許就立刻收獲了一首曠世絕妙的詩,或者是一個個天籟飄來的音符,其他的東西卻全都化為了一縷縷煙云飄得無影無蹤。對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嵇康在鍛鐵的同時,一定也鍛造了自己純青的靈魂和一副錚錚明亮的鐵骨。
五
嵇康進一步走向命運最后的悲壯與瀟灑,因為與鐘會的一次照面所說的兩句話。鐘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部)人。他出身名門,是曹魏太傅、大書法家鐘繇的小兒子,魏國重臣鐘毓之弟。鐘會是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秘書郎,三年后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便晉封為關內(nèi)侯,在司馬昭任大將軍時又升遷做黃門侍郎,并受封東武亭侯的爵位,其家是有三百戶食邑的一方豪門。
鐘會因受其父的影響,年輕時的書法已很有造詣,而在文學才情方面上對長他兩歲的嵇康,還是敬佩有加,并一直想要與其結(jié)交。但是鐘會礙于情面卻一直不敢與之面對面的交流,當初鐘會撰寫完《四本論》一書時,想給嵇康一看,但他知道嵇康高傲,怕嵇康看不上他的書,而給他以當面難堪,情急之中,竟“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但是,嵇康還真的不愿交往他這樣的朋友。再后來,鐘會做了高官后便想再次造訪嵇康。當他打聽到嵇康打鐵的一方居所,便穿著華貴的衣衫,騎著高頭大馬,一路趾高氣揚地來找嵇康時,只見嵇康正和向秀一起穿著粗麻的小褂短褲,在大樹的陰涼下叮叮當當?shù)卮蜩F。鐘會認準了嵇康便大搖大擺地走上前行了個禮,說道:“潁川鐘士季,特來拜訪先生!”嵇康和向秀理都沒理他,繼續(xù)低頭打鐵。鐘會的臉唰地一下,像蒙了一張紅紙。鐘會愣愣地站在那兒,而嵇康手起錘落不停地打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
當幾點火星迸飛到了鐘會華麗的衣服上,鐘會只能急忙跳到樹蔭外的烈日下。鐘會強忍著心中怒火,對嵇康說:“多有打擾,告辭!”說罷,他悻悻地轉(zhuǎn)身離開。這時,嵇康才慢慢地開了口:“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呢?”鐘會雖懊喪失望,腦筋轉(zhuǎn)得倒挺快,當即轉(zhuǎn)過臉來咬著牙齒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嵇康沒再理睬鐘會,又開始叮叮當當?shù)卮蛩蔫F。
這本是兩個人兩句充滿禪意的問答,但在這種情況下卻是充滿了火藥味。嵇康的問話是隱含著高傲與鄙視,鐘會的回答充滿了憤恨和惱怒。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鐘會,丟盡了面子,飲恨而走。自此,嵇康之死也在這里深深地埋下了伏筆。嵇康無比率直的性格是有其可愛之處,精神上的超越更是成就了他的人格超越,然而最終決定了他塵世命運的悲壯。之后不久的景元三年(公元262),那一個本與嵇康無關的案件,卻一不小心就把他牽扯進來了。
嵇康的朋友呂安有個哥哥叫呂巽,他是人面獸心的家伙,一直垂涎欲滴于呂安妻子的美麗。一天,呂巽趁呂安不在家,便酒壯色膽對弟妻生了邪念,他用酒把弟妻灌醉后將她奸污了。呂安之妻羞愧難當,自縊而亡。呂安回家后,從仆人口中得知真情后,雖極其痛恨哥哥呂巽的禽獸之行,但礙于一母同胞的情面,只好忍氣吞聲,沒去告發(fā)其兄惡行,僅將事情告訴了嵇康。誰知呂巽做賊心虛,總覺得有把柄在呂安的手里,對自己不利。于是,呂巽就采取惡人先告狀的手段,他向司馬昭誣告呂安,說呂安對母親不孝。
當時,司馬昭正在標榜“以孝治天下”,而呂巽又是他眼前的紅人,便當即下令將呂安抓起來。呂安自然不服,便把呂巽的丑事揭發(fā)出來,并讓嵇康來作證。嵇康義不容辭,毅然出來作證。然而,司馬昭不聽呂安的辯解,還將他流放到邊遠地區(qū)。嵇康對呂巽的惡劣行徑十分憤恨,一氣之下寫了《與呂巽絕交書》。不久,呂安在途中寫給嵇康的書信也被截獲。司馬昭以信中有不滿之詞為由,又將呂安收拘。同時,司馬昭對嵇康的舊怨新恨,也在此時一起涌向心頭,當即下令逮捕了嵇康。
六
嵇康無故犯事,正好給同為司馬昭紅人的鐘會有了報仇的機會。鐘會是名正言順地把話說在了司馬昭耳邊:“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康為慮耳?!彼€進一步說:“當年毌丘儉起兵時,嵇康就打算響應,只是山濤勸說數(shù)次作罷。過去齊國殺華士,魯國殺少正卯,都是由于他們害時亂教。現(xiàn)在嵇康和呂安言語放蕩,攻擊經(jīng)典,應該借此機會殺掉他們,以淳風俗?!?/p>
司馬昭雖然下令判處嵇康死刑時內(nèi)心幾多不安,但他看到刑場上有三千名太學生聯(lián)名上書要求赦免嵇康,并請求他到太學去做老師時,這聲勢浩大的救援活動,最終反而使司馬昭下定了決心,必須除掉嵇康這個“后患”。一直冥冥之中想超然塵世之外的嵇康,本是按照莊子曾說過的“吾將處材與不材之間”去安排自己的人生和命運,但他和當年莊子一樣是早已名聲斐然了,這時的他想介于“材與不材之間”已經(jīng)遲了。在那霸主眾多的戰(zhàn)國時代,莊子可以輕松地拒絕楚國的聘書。而在霸權獨攬的魏晉司馬氏統(tǒng)治的這一時刻,嵇康的命運則一定是別無選擇的了。
嵇康是在萬籟俱寂的刑場上,在架著屠刀的斷頭臺上,展示著“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生命鏗鏘和生命絕唱。當時所有在刑場上的人們,甚至千古之后的今天都可以聞到從竹林間飄來的歌聲與酒香,聽到那郊外大柳樹下火紅的鍛鐵和鐵錘碰擊的“叮當”聲。
嵇康的生存和生命狀態(tài),已接近莊子的《逍遙游》中的逍遙狀態(tài),那是一種大自在、大從容、大安詳?shù)娜松辰?。盡管他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狀態(tài)惹來了那些“虱子”們的嫉恨和眼紅,并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但嵇康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那是面向東方,彈琴撫弦,一曲既罷,從容就義。血風飄舞的斷頭臺上一串鏗鏘的琴音叮當落地時,高大的嵇康轟然倒下了,但他的靈魂卻永恒不朽地佇立在魏晉歷史的一塊高地上,這讓敬拜他的三千太學生不堪回首而又不得不回首。
嵇康,死得悲壯,死得坦然,他三十九年的人生,是真正地活過、愛過、恨過、笑過、哭過。嵇康的形體消亡了,悠長的歷史碑廊里醒目而深深地刻記下了“嵇康”這個名字,更有那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廣陵散》,悵然悲壯且哀慟人心地在悠悠長長的歲月風中千古飄揚著!當時和后世之人都說《廣陵散》是一種即興創(chuàng)作,那是詩的靈魂與激情的自然迸發(fā)。這樣的創(chuàng)作,只有嵇康這樣的天才詩人兼音樂家方能為之。回頭想一下,嵇康不愿當官卻愛打鐵,這一定是他的另一種彈琴方式。因為打鐵的音符是自由的,不固定的,這音符就如火花在隨意地飛濺……
或許,嵇康本就不是一個純粹來自人間的人,但他卻寫出了中國養(yǎng)生學史上第一部全面而系統(tǒng)的《養(yǎng)生論》專著。雖然他自己也一直身體力行,與他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曾說:“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憋底约禾岢龅睦碚?,他幾乎是條條做到,但他卻犯了“營內(nèi)而忘外”這非常重要的一忌,以致一不小心便引來了這一場必然要發(fā)生的絕命的橫禍……
嵇康在臨刑前已將自己的兒子嵇紹托付給朋友山濤,并且對自己的兒子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嵇康死后,山濤義無反顧地對待嵇紹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一直把他養(yǎng)大成才。世上也因此有了一個成語——嵇紹不孤。嵇康和山濤在政治上絕交了,但他們朋友之間至深的友情與信義還在。嵇康被殺害之后,山濤和王戎對嵇紹的生活、學習和成長都給予長期的關懷。十八年后,嵇紹在山濤的大力舉薦下,被晉武帝“發(fā)詔征之”。他曾擔任過秘書丞、汝陰太守、豫章內(nèi)史、徐州刺史,并留有文學著作二卷傳世。
七
嵇康的墓,位于現(xiàn)今安徽渦陽縣石弓鎮(zhèn)與濉溪縣臨渙鎮(zhèn)之間的嵇山南側(cè)的山腰。這墓是依山鑿石,墓在山腹中,有巨石封門,外表與山一體。嵇康的家人之所以選這里為他做墓,因為這里不僅是他的家鄉(xiāng),而且這方圓數(shù)百里的淮北大平原上,唯獨這里有一座像模像樣的山。以山洞為墓室,以山體為墳墓,一定是最適合嵇康的性格和氣度的。千古以來,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這山叫嵇山,而不知這山也就是嵇康的墓。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的領袖型人物,他的文學成就當然是首屈一指,十分了得。嵇康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他的詩今存50余首,以四言詩為多;他的散文作品在《隋書·經(jīng)籍志》中錄有13卷,宋時僅存10卷本。魯迅先生1924年輯校了《嵇康集》,收入在《魯迅全集》第9 卷中,《嵇康集》不僅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文學和哲學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很有影響力的教育思想論著。有當代的學者們稱贊:“《與山巨源絕交書》《聲無哀樂論》《養(yǎng)生論》等等,是以玄學思想武器猛烈地抨擊被扭曲了的儒家教育,是堅定不移地提出了反映時代要求的個性解放和反對禮法名教的進步教育主張,他是在利用和改造老莊思想的基礎上,開拓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理論——向自然進發(fā)。”
當然,通曉音律、酷愛彈琴,也是嵇康時常展示其天才和灑脫的時候。嵇康曾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和《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zhì)是“和”,喜怒哀樂從本質(zhì)上講并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注入,這乃是合于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嵇康,除了那支千古傳揚的神曲——《廣陵散》外,還曾創(chuàng)作了《風入松》《孤館遇神》等諸多琴曲。而他的《長清》《短清》《長側(cè)》《短側(cè)》四首琴曲被稱作“嵇氏四弄”,后與東漢的文學家、音樂家蔡邕的《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之“蔡氏五弄”,合稱中國古琴曲的“九弄”,隋煬帝曾將彈奏“九弄”作為取仕的重要條件之一。
此外,嵇康還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他寫書法,更工于草書,后人稱他的書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時集,群鳥乍散”。這樣的書法評價,亦如嵇康平生豪放的稟性一般。嵇康,短暫的詩一般自然奔放、鏗鏘激昂、慷慨悲壯的一生,唱出了一支曠世絕響的生命之歌。
責任編輯 黃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