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雯
[摘 要] 現(xiàn)代流行歌舞表演是一種歌唱與跳舞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其中的“歌”是指在表演過程中歌唱的狀態(tài),并非單指歌曲。而“舞”則是指在保持歌唱的狀態(tài)下配合歌曲來跳舞,也非單純意義的舞蹈。歌舞表演中,“歌”與“舞”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歌與舞相互融合,會極大地增強演出的視聽效果,是深得現(xiàn)代觀眾喜愛的藝術形式。與普通的流行音樂演唱不同,流行歌舞表演對于表演者的要求更高。作為流行歌舞表演者,既要能歌善舞,還要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通過流行歌舞表演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本文首先對流行歌舞進行簡要介紹,然后分別探討“歌”與“舞”在流行歌舞表演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結合流行歌舞表演的實踐需求,探索在流行歌舞表演當中,“歌”與“舞”相互結合的有效應用,希望為促進流行歌舞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流行歌舞;表演實踐;“歌”;“舞”;結合應用
[中圖分類號] J63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3-0109-03
流行音樂包含了藝術、商業(yè)及娛樂等多種元素,無論從其誕生、發(fā)展的歷程而言,還是從觀眾審美的角度分析,流行音樂都不僅是“流行”與“音樂”的簡單疊加。隨著流行音樂的快速發(fā)展,再加上歐美日韓流行音樂的廣泛傳播,觀眾對音樂的審美需求也逐漸變得更加多元化,不再只滿足于“獨唱”這一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而是開始追求視聽結合的多重感官體驗,流行歌舞也由此誕生。相比于傳統(tǒng)的流行音樂表演形式,流行歌舞表演通過“歌”與“舞”的結合,從視、聽兩個層面著手,為觀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體驗,帶給人新穎獨特的感受,從而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流行音樂表現(xiàn)形式的突破,成為當下觀眾最喜愛的表演形式之一。
一、流行歌舞表演的起源及發(fā)展
流行歌舞表演產(chǎn)生于近代,最早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歌舞表演產(chǎn)生于19世紀美國百老匯的舞臺上。在當時美國經(jīng)濟大發(fā)展的背景下,眾多人口的遷徙也為當時音樂劇的發(fā)展帶來了大量的文化及藝術元素。當時的百老匯舞臺融合了黑人民間歌舞、鄉(xiāng)村音樂、爵士音樂、爵士舞等藝術元素,在眾多文化聚集的創(chuàng)作下,也就產(chǎn)生了最初的流行歌舞表演。[1]歌舞表演的形式流傳至今,盡管其內容已經(jīng)發(fā)生巨變,但其根本卻從未改變。當代流行歌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與各種現(xiàn)代化的媒介密切相關,流行歌舞表演形式日益多元化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諸多的流派,比如日韓流派、歐美流派等等。流行歌舞表演歌手大都擁有十分鮮亮的外表、極強的肢體表現(xiàn)力,極具感染力的舞臺表演效果。[2]
隨著現(xiàn)代音樂市場壓力增大,對表演者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相比于傳統(tǒng)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流行歌舞表演本身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正因為如此,各種不同風格的歌手組合也由此誕生,從20世紀中期開始,樂壇相繼誕生了多個流行歌舞組合及歌手,如:邁克爾·杰克遜、蔡依林、張藝興、EXO等等。不同的組合及歌手,所唱歌曲與表演的舞蹈有所不同,但從整體上講,都是通過“歌”與“舞”組合表演,詮釋歌曲的內涵,強化表演的感染力,甚至成為眾多觀眾心中的“青春回憶”。
二、流行歌舞表演中“歌”的重要作用
(一)詮釋作品含義
在流行歌舞表演當中,“歌唱”是極為重要的構成基礎,演員可以通過自己的歌聲,詮釋歌曲的內容,幫助觀眾理解表演作品中的含義與想要表達的精神。比如邁克爾·杰克遜演唱的《Earth Song》,通過獨特的旋律以及運用自身的混聲技巧、吟唱技巧和結尾的撕裂音,來表達在自然環(huán)境中動物植物生存狀態(tài)的艱難,這些都是源于人類的破壞,呼吁人們保護環(huán)境,愛護大自然。也正是這樣超高的演唱難度和深厚的歌曲內涵,使得歌曲在德國、瑞士、拉脫維亞、英國的音樂排行榜上均奪得了第一名?!禘arth Song》也見證了邁克爾·杰克遜作為原創(chuàng)音樂人,利用音樂為大自然發(fā)聲,引領世界的超高音樂修養(yǎng)。
(二)表現(xiàn)歌曲情感
流行歌曲之所以具有打動人心的巨大魅力,與其本身具有較強的情緒感染力有著密切關聯(lián)。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歌曲,流行歌曲的歌詞往往更為直白,旋律朗朗上口,能夠清晰地表達演唱者內心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時,演唱者自身情感會更容易與歌曲作品的情感相融合,進而通過歌聲傳遞給觀眾,引起觀眾共鳴。流行歌曲的題材較為豐富,但大部分歌曲以表現(xiàn)情感,或者個性化的情緒為主,風格通常都比較張揚,與當下社會主流審美較為貼合。流行歌曲的歌詞也是歌曲情感的載體,可以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人們的情感訴求,因此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所以,在流行歌舞表演當中,“歌”必不可少,真正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其歌聲不僅具有藝術審美性,還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以音樂直擊觀眾內心。
三、流行歌舞表演中“舞”的重要作用
(一)塑造鮮明的舞蹈形象
流行歌舞表演當中的“舞”,和其他形式的舞蹈有著顯著的差異,相比于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流行歌舞表演的“舞”來源于街舞。顧名思義,街舞是更為自由的,但是這種“自由”并不是毫無章法,而是與作品的主題密切相關。[3]表演者在唱歌的同時,會通過旋轉、跳躍、甩頭等動作,配合歌曲和音樂,打造表演者獨樹一幟的演出,塑造鮮明的形象。比如張藝興推出的作品《蓮》,就在演唱歌曲的同時,通過男子群舞、獨舞等多種舞蹈形式,以及高難度的舞蹈動作,來表現(xiàn)作品的主題,成功地將古典傳統(tǒng)元素與現(xiàn)代時尚元素融合為一體,以現(xiàn)代人的思維對歷史人物“西楚霸王項羽”進行重構和解讀,通過現(xiàn)代化的音樂元素再現(xiàn)人物的傳奇經(jīng)歷和情感世界,從而引起了大量觀眾的共鳴。
(二)增強表演視覺沖擊力
流行歌舞表演之所以更受觀眾青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表演者在歌唱的同時,通過韻律感十足、極具中毒性的舞蹈,帶給觀眾極大的視覺沖擊力。這種豐富的視覺體驗可以將觀眾帶入作品所營造的意境之中,增強觀眾的沉浸感,從而最大程度上縮小觀眾和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距離,甚至讓觀眾發(fā)自內心地體會表演者表演過程中的變化,進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在觀看流行歌舞表演的過程當中,觀眾不僅可以從表演者的歌聲之中,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還能夠從強有力的肢體動作當中,感受表演者的演出氛圍,進而在心理上與表演者產(chǎn)生強烈共鳴。
(三)烘托演出氛圍
從音樂審美的角度分析,感官刺激是觀眾欣賞音樂,并從中獲得體驗的重要途徑。當觀眾處于音樂氛圍之中,可以通過感官從音樂當中獲取大量的信息,進而產(chǎn)生極佳的音樂體驗。流行歌舞表演大都在極具歌曲氛圍的舞臺空間中進行,而這種現(xiàn)場歌舞表演與純粹的演唱不同。純粹的演唱者所有的表情與演繹,都源于音樂,歌手只需要演唱出歌曲的起伏和情緒就好。而流行歌舞現(xiàn)場表演時,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是最為重要的,當“歌”與“舞”作為整體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時,舞蹈是除聽覺之外,能夠帶給觀眾強烈感官刺激的另一重要元素。有了“舞”的加入,觀眾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音樂的豐富內涵。因此,“歌”與“舞”相互結合的表演形式,也成為觀眾最喜愛的,最能豐富音樂體驗的藝術形式之一。風格獨特的舞蹈能夠極大地增強現(xiàn)場的音樂氛圍,讓所有觀眾都沉浸在音樂帶來的情境之中,盡情地感受音樂魅力,從而將演出現(xiàn)場的氛圍推向高潮。
四、流行歌舞表演中“歌”與“舞”
相互結合的具體應用
流行歌舞表演既不同于傳統(tǒng)的歌舞表演形式,也不同于早期的流行音樂表演。在演出時,流行歌舞表演者不僅要注意“歌”的運用和“舞”的設計,還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契合程度。表演者要結合作品的主題,以及自身的個性特點,通過“歌”與“舞”的結合,再加上現(xiàn)代舞美技術的配合,為觀眾呈現(xiàn)華麗的視聽盛宴,從而牢牢地抓住觀眾的眼球。[4]
(一)通過“舞”強化“歌”的感染力
在流行歌舞表演當中,“歌”相對比較抽象,單純的歌曲對觀眾的沖擊力略有不足,而“舞”可以強化觀眾的視覺體驗,增強歌曲的感染力,通過豐富的舞蹈動作、舞蹈隊形的變化,來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詮釋歌曲的內涵。以邁克爾·杰克遜的《Smooth Criminal》為例,這首歌曲中邁克爾·杰克遜運用了自創(chuàng)的舞步——“月球漫步”和45度傾斜舞步。為了在歌曲中使用這種“反重力”舞步,邁克爾·杰克遜還專門申請了專利。同時也為了讓觀眾更好地欣賞舞蹈動作,邁克爾·杰克遜還專門為這首歌的表演設計了閃亮的手套和襪子。從此這樣的裝扮也成為邁克爾·杰克遜演出的標志性裝束。這兩種觀眾從未見過的舞步,也使得這首歌在全世界范圍內一炮而紅,個性鮮明的舞蹈不僅形象地詮釋了歌曲的內涵,也體現(xiàn)了邁克爾·杰克遜本人的魅力,在全世界引起了模仿熱潮,獲得了眾多觀眾的支持。可以說,邁克爾·杰克遜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高的音樂成績,他精心創(chuàng)作、編排的舞蹈功不可沒。
(二)統(tǒng)一“歌”與“舞”的風格
對流行歌舞表演而言,“歌”和“舞”需要與音樂相融合,音樂的節(jié)奏、情感都會制約表演者,要想使“歌”與“舞”的風格保持協(xié)調統(tǒng)一,表演者就必須深入地理解作品,把握音樂的特點,在此基礎上使“歌”與“舞”相互一致,融合于歌舞表演中。因此,演唱者所塑造的聲音形象要緊貼音樂的色彩。與此同時,“舞”的加入也是為了滿足舞臺表演的需要,而不是形式上的裝飾。所以,在設計舞蹈時,一定要將音樂的風格作為基礎,還需要考慮具體演出現(xiàn)場的限制,這也是流行歌舞表演編排的重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歌”與“舞”的風格一定要保持統(tǒng)一,兩者之間始終保持統(tǒng)一,才能為觀眾呈現(xiàn)一場優(yōu)質的視聽盛宴。以蔡依林的《舞娘》為例,歌曲采用4/4拍的節(jié)奏,在流行音樂曲風中加入拉丁元素,使得旋律活潑輕盈的同時又帶著一絲神秘,以及一種嫵媚的風情。為了與音樂的風格保持統(tǒng)一,更好地塑造“舞娘”這一形象,創(chuàng)作者在舞蹈編排中以爵士為基礎,加入了芭蕾、民族舞元素的高難度動作,展現(xiàn)“舞娘”獨一無二的風情。歌曲的節(jié)奏與舞蹈的韻律高度統(tǒng)一,生動地詮釋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也極大地增強了歌曲本身的感染力。[5]
(三)確?!案琛迸c“舞”律動協(xié)調
在流行歌舞表演當中,無論是音樂,還是舞蹈,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律動,這種律動無法為視覺所見,卻能被人所感受。當二者的律動達到一致時,會有效的強化流行歌舞表演所呈現(xiàn)的美感。因此,創(chuàng)作者必須在舞蹈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音樂的基礎上,通過精密的編排,使“歌”與“舞”在整場表演當中始終保持協(xié)調,從而獲得最理想的表演效果。以張藝興的作品《面紗》為例,作品一開始通過二胡、走位與舞美之間的配合,來營造出神秘的氛圍。在表演進行過程當中,伴舞演員的每一個動作,都與張藝興的歌曲律動一一對應,當歌聲進入間奏時,演唱聲音暫時休止,但律動不停,所以舞蹈動作反而在這時進入高潮,也就是專業(yè)人士所說的killing part。也就是說聲音的暫時休止,反而給舞蹈帶來了大幅度的表演空間,也正是這樣的配合,造就了眾多歌舞表演作品為觀眾所熟悉的經(jīng)典段落。
(四)通過新技術將“歌”與“舞”融合為一體
在當代歌舞表演中,為了達到最高水平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演出形式也不僅僅止于現(xiàn)場表演。更多無法在現(xiàn)場所達到的配合,創(chuàng)作者都放在了音樂MV中,MV(Music Video)即音樂視頻、音樂影片。優(yōu)質的MV不僅能夠詮釋音樂作品,還能夠展現(xiàn)一個有劇情的音樂世界。自從MV出現(xiàn)以來,觀眾欣賞流行音樂的習慣也逐漸從單純的聽覺體驗開始延伸到視聽一體的感官體驗。隨著現(xiàn)代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平臺也逐漸成為流行歌舞表演傳播的重要途徑,流行音樂產(chǎn)業(yè)與觀眾之間逐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一模式也為流行音樂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了更好地滿足觀眾的欣賞需求,流行歌舞表演的創(chuàng)作者更加注重視覺呈現(xiàn)效果,不僅通過“歌”與“舞”之間的配合,為觀眾提供多重感官體驗,也在此基礎上結合數(shù)字化影像、3D全息立體投影等多種新技術,打破了時間、空間對于音樂、歌舞表演的限制,進一步豐富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6]比如組合EXO在2021年發(fā)布的MV《Dont fight the feeling》,和其他作品不同,這首歌是組合闊別了五年之后的全員大合體。在作品當中,打破了成員身處異地的限制,采用中韓兩國異地錄制的方法,利用CG特效技術,將張藝興與其他成員一起呈現(xiàn)于舞臺之中。通過“歌”與“舞”的呈現(xiàn),再加上炫酷的數(shù)字化影像技術,使得舞美與特效多重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一種仿佛成員真的身處宇宙中心的場景視角,再加上九人的不同音色,真正做到了現(xiàn)場表演所達不到的表演者與“歌”“舞”的緊密結合。
結 語
當代流行歌舞表演憑借其豐富的內容,多變的風格、多元化的舞蹈編排,引領了流行音樂審美的趨勢。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這種亦歌亦舞的藝術形式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對創(chuàng)作者而言,探索流行歌舞表演當中“歌”與“舞”相互結合的規(guī)律,巧妙地運用不同藝術手法,使“歌”與“舞”保持統(tǒng)一和協(xié)調,可以顯著地提高流行歌舞表演的質量水平,從而為豐富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技巧和呈現(xiàn)形式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劉藝嬌.淺論音樂對舞蹈的重要性[J].尚舞,2023(12):134-136.
[2] 張雷.淺析音樂在舞蹈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J].戲劇之家,2023(10):141-143.
[3] 王佳佳.流行音樂唱跳組合表演中的舞蹈編創(chuàng)[J].藝術大觀,2022(33):100-102.
[4] 閆晉.談舞蹈創(chuàng)作與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同質性思維[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22,20(03):27-34.
[5] 付蘇,李安隆.舞蹈表演在音樂美感中的升華[J].藝術大觀,2022(15):100-102.
[6] 高藝璇.流行音樂組合表演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J].藝術教育,2018(19):101-102.
(責任編輯:韓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