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qū)第二幼兒園 孟祥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钡轮求w美勞全面培養(yǎng),字字千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要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五育”融合,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在“五育”融合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在教育實踐中進行了研究,以“蒲公英”的連續(xù)性觀察為主題線索,以兒童的過程性經驗為網絡導向,依據“活教育”思想,尊重兒童本位,倡導兒童經驗,主張“五育”融合,運用情感介入與知覺形象融為一體的整體思維模式,提升核心素養(yǎng),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其全人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綜合發(fā)展。
擬人化蒲公英是概括性強、拓展性廣的主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最大化地發(fā)揮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從蒲公英成長變化、傳播特點、實用創(chuàng)新角度設計主題,每個維度的內容運用并列或遞進的方式進行延展,通過綜合性小主題形成縱橫交錯、交叉融合的網絡覆蓋,促進運動、生活、游戲、學習等教育內容的綜合探索。
基于“蒲公英”的多維視角,拓展幼兒對蒲公英的縱深感知空間。在“一班一品”“一月一展”“一課一研”中,鼓勵多方面聯合、多角度推進的師幼協作探究,運用自由選擇角色、自主開展游戲、自發(fā)交流規(guī)則等教育方法進行滲透,引導其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體驗愛、表達愛、傳播愛,讓蒲公英的美與愛得以“播種、萌芽、綻放、飛揚”。
通過對蒲公英“知、情、意、行”的深度共情,融合五大領域內容,還原幼兒本真的生命狀態(tài),激發(fā)其自主游戲的愿望,促進教育過程的綜合實踐。在感知、理解、認識蒲公英生命個體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參與“蒲公英的旅行”“蒲公英的游戲”“蒲公英的故事”的生命旅程,感受幼兒在園、畢業(yè)的生命狀態(tài)——“聚是一盆火,散是滿天星”。
依據兒童獨特的視知覺,發(fā)展其聯想、記憶、辨別、協調、追蹤能力,讓兒童視角下的“玩”回歸兒童本身,放大兒童眼中的蒲公英世界,以點帶面,在“玩”中了解植物媽媽的好辦法、蒲公英飛得高的原因、蒲公英花會睡覺的秘密……自主記錄并悉心解讀兒童視角下蒲公英的真實世界,培養(yǎng)幸福完整的兒童。
生活物品有效活化蒲公英主題鏈。從幼兒的連續(xù)性經驗出發(fā),直觀形象地探索“蒲公英長大了”“蒲公英開花了”“蒲公英有寶寶了”,并以“認識朋友”“牽手朋友”“幫助朋友”遞進式走進蒲公英的成長世界,利用“建家”“搬家”“做客”的生活經驗感知其生長變化。
依據“活教育”思想,用愛、美、生命的人文主義精神,捕捉幼兒感興趣或有意義的問題和情境。通過共生體驗,發(fā)現兩者相似的成長經歷。草地里的種子似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幼兒,飛翔的種子似獨立自主、畢業(yè)上學的幼兒,引導他們適應新環(huán)境,結交新朋友,挖掘蒲公英不同階段的成長域。
圍繞蒲公英“長”“飛”“變”的特性,利用家園共育擴展主題空間,從點線面出發(fā),注意留白,合理利用邊角空間,利用自然物和幼兒作品進行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不僅滿足幼兒好奇心,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現主體參與性、地點靈活性,化靜為動,以縱橫變化支持幼兒“五育”的深度學習,促進“五育”的價值融合。
利用“五育”中兩者或多者融合,創(chuàng)意自主游戲,尊重獨特理解,激發(fā)情趣表達,引導其綜合運用獨特筆觸和喜歡方式,鼓勵其大膽想象與表達,感受蒲公英的多變模樣。通過“喝果汁”高空拋降落傘,濺出靈動的“蒲公英”;利用繪本開展體育游戲“蒲公英的旅行”;在科學探索中發(fā)現蒲公英花會睡覺……
在“聞道、知道、見道、得道”中,形成“學—思—做”動態(tài)循環(huán)的“五育”學科融合,表現有溫度的美。在“變吧!蒲公英”中,衍生出“超能蒲公英”和“百變蒲公英”,探索出“蒲公英的超能葉”“蒲公英的超能花”和“蒲公英的超能根”綜合性實踐主題。在“蒲公英創(chuàng)意館”“蒲公英照相館”和“蒲公英新發(fā)明”中,親子搜集、創(chuàng)意作品、布置展覽、美化環(huán)境,發(fā)揮“蒲公英”元素的應用價值,給予幼兒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多維互動,拓展創(chuàng)意經驗,構建知識鏈接,促進“五育”的學科融合。
通過與蒲公英互動、共情的交友體驗,呵護生命的情感需求,審視幼兒的真實對話,篩選內容,總結主題,升華生命認知與感悟。原創(chuàng)繪本《飛吧!蒲公英》利用創(chuàng)意經驗繪制插圖、攝影與制作,自主講述生成二維碼,進行海報宣傳與讀書分享。
在真實情境中,提供自主選擇、自主決定、自主行動、自主思考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決策中感知并獲得自我生長的力量。通過戶外實踐,觀察葉子鋸齒排列的規(guī)律,聯系生活實際,將蒲公英葉送給生病的朋友。自然、自主、自由的主題空間,為幼兒搭建自主感知、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多元平臺,引導其獲得滿足感,激發(fā)內在生命力。
利用情景劇“蒲公英畢業(yè)了”,分配角色、布置背景、設計道具、服裝,制作海報、演出、繪制畢業(yè)愿景圖……在感知體驗、表達表現中,結合自身經驗走進生命旅程,尊重蒲公英的階梯式生命認知,感悟生命的拔節(jié)生長,用“生命的力量”滋養(yǎng)幼兒心靈,建立一種積極樂觀、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tài),實現由內而發(fā)的主動性成長。
整個“蒲公英”主題課程分為三個階段:以談話、攝影、錄音、親子調查等方式,幫助幼兒參與主題前評價,生成“蒲公英”主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照片、視頻、觀察記錄表,幫助教師及時記錄主題中幼兒與蒲公英的多元互動;運用繪畫、輔助文字記錄、攝影等方式,評估幼兒對主題的喜歡程度、幼兒的收獲與表現,使之在不同階段進行不定期的優(yōu)化與完善。
以家長為主的評價,是完善主題課程的另一種有效方式。通過向家長系統(tǒng)地介紹主題課程的設計意圖、主題網絡和主要內容,聽取家長的合理化建議,及時調整網絡設計與實施思路,為家園共育作好鋪墊。通過前后測、問卷調查,引導家長評價主題實施前后幼兒的發(fā)展,利用多種方式邀請家長“走進來”,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調整。
教師是主題課程實施評價的主體,是幼兒園課程評價中最重要的評價力量。通過圖、文、視頻、作品等形式,運用評價量表記錄主題的實施過程,并利用教育筆記、教育便條、建立幼兒個人檔案等方式進行梳理,在反思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實踐性、多元性與主體性,給予幼兒適宜的幫助與指導。
如今,立德樹人、“五育”融合已成為教育人的共同目標?!捌压ⅰ敝黝}課程的實施,在與自然、社會的共生與互生中,收獲“五育”融合主題課程傳遞的均衡性、平等性、關聯性、整體性,培養(yǎng)幼兒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發(fā)揮主體性與學習潛力,關注生命體驗,融合現實生活與經驗世界,提升其整體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