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醫(yī)院康復科 宋丹揚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腰背部疼痛、駝背、胸廓畸形甚至骨折,初期可無明顯癥狀,因此也被稱為“寂靜的疾病”。在我國,60 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為36%,隨著社會日趨老齡化,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率也有明顯增高趨勢,由于其治療費用高、治療周期長,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故對該病的康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骨質疏松的康復措施主要有飲食調理和運動訓練兩大方面。
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基礎,與骨質疏松關系密切的飲食元素包括鈣、鎂、鋅、銅、錳、維生素C、維生素D 和蛋白質。許多研究結果還顯示,大豆異黃酮(一種植物雌激素)對預防骨質疏松和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的發(fā)生有明顯的作用。含豐富蛋白質、鈣、磷較多的食品包括各種肉類、蛋類、奶類及豆類、海產品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調整飲食結構,如老年人同時合并“三高”等代謝性疾病時,需要控制脂肪、膽固醇以及蛋白質的攝入量。
中老年人群在運動時應遵循量力而行、勞逸結合原則,不要片面追求高負荷的運動量。鼓勵中老年人進行低能量運動鍛煉,運動強度不設硬性標準,只要求運動過程中保持身上微微出汗即可,無明顯疼痛、無心慌心悸等不適。在鍛煉時間上要寬松,既可以在茶余飯后的零散時間進行,也可以在早、晚時間進行。
1.握力鍛煉: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中老年人肌肉和骨質流失的一個明顯指標就是握力下降,因此提倡中老年人用握力器,每日堅持握力訓練30 分鐘以上,以增強上肢力量。
2.有氧運動:提倡每天半小時的戶外有氧運動。根據(jù)個人愛好和具體條件選擇運動方式。體能素質較差的老年人可以選擇戶外散步,建議速度為60~80 米/分鐘,距離逐漸增加至2000~3000 米。對于體能較好或者有訓練習慣的中老年人,可以進行戶外走跑交替訓練,建議步行1 分鐘與慢跑1 分鐘交替進行,總時間控制在30 分鐘,步行速度保持50 米/分鐘,慢跑速度保持100 米/分鐘。除此之外還可在戶外騎行,速度適中,持續(xù)15 分鐘。
3.力量訓練:可進行握啞鈴的直臂前舉、側平舉以及直立彎舉等上肢和胸背部力量訓練。也可進行坐站、提踵以及直腿抬高等臀腿力量訓練。每日1~2 次,每個動作重復8~10 個。
除上述三種推薦鍛煉方法外,太極拳、八段錦、氣功以及廣播體操等也是老年人不錯的選擇。
1.注意安全防護,避免跌倒。應保持家中地面整潔,不要亂放雜物。走廊或樓梯過道要有良好照明。櫥柜或電燈開關不要太高,以免增加取物困難,造成跌倒。
2.中老年人應維持正確體態(tài)。家屬應提醒中老年人在坐或站位時應伸直腰背,經常做擴胸伸背等牽伸動作,臥位時應仰臥,低枕,盡量使背部伸直。床墊不要太軟,根據(jù)個人習慣盡量睡硬板床。
3.預防大于治療。建議40 歲以后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要注重骨密度檢測篩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干預,改變生活習慣及合理用藥可控制病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