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
我們先仔細地觀察動植物一系列的變化,再運用準(zhǔn)確生動的語言把它記錄下來,就能得到一篇動植物觀察日記。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連續(xù)細致的觀察,全面、系統(tǒng)地記錄動植物的變化呢?
◆學(xué)習(xí)基本方法
※觀察什么
我們要連續(xù)、仔細地觀察一個對象逐漸變化的過程,特別是要捕捉它微小的變化,并把這個過程如實記錄下來。
※多角度觀察
怎樣才能準(zhǔn)確生動地記錄動植物的變化?不能僅用眼睛看,還要召喚我們的“觀察小助手”,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
1.用眼睛看,觀察對象的大小、形狀和顏色等有什么變化。
2.用鼻子聞,觀察對象的氣味有什么變化。
3.用舌頭嘗,觀察對象的味道有什么變化。
4.用耳朵聽,觀察對象的聲音,辨別聲音大小、高低等變化。
5.用手觸摸,感受觀察對象質(zhì)地、溫度的變化。
※注意事項
1.日記中不能出現(xiàn)第二天、幾天后、過了一段時間等表示未來時間的詞語。
2.語言要準(zhǔn)確,不能出現(xiàn)“大概、差不多”這類似是而非的詞語。
3.觀察要有連續(xù)性、準(zhǔn)確性和真實性,記錄觀察對象的變化要真實。
4.真實記錄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變化。
※寫作提綱參考
◆提升寫作技能
※名家名作
在夏季聽到樹枝間的蟬鳴時,你可曾想過蟬最初的家是什么樣的呢?著名昆蟲學(xué)家法布爾這樣講述他觀察到的蟬洞——
蟬出地洞(節(jié)選)
[法]法布爾(文) 陳筱卿(譯)
我家花園的一條甬道由一堵朝南的墻反射陽光,照得如同到了塞內(nèi)加爾一樣,那兒有許多的蟬出洞時留下的圓洞口。六月的最后幾天,我檢查了這些剛被遺棄的井坑。地面土很硬,我得用鎬來刨。
蟬洞約深四分米。洞是圓柱形,因地勢的關(guān)系而有點彎曲,但始終要靠近垂直線,這樣路程是最短的。洞的上下完全暢通無阻。想在洞中找到挖掘時留下的浮土那是徒勞的,哪兒都見不著浮土。洞底是個死胡同,成為一間稍微寬敞些的小屋,四壁光潔,沒有任何與延伸的什么通道相連的跡象。
根據(jù)洞的長度和直徑來看,挖出的土有將近兩百立方厘米。挖出的土都跑哪兒去了呢?在干燥易碎的土中挖洞,洞坑和洞底小屋的四壁應(yīng)該是粉末狀的,容易塌方,如果只是鉆孔而未做任何其他加工的話。可我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洞壁表面被粉刷過,涂了一層泥漿。洞壁實際上并不是十分光潔,差得遠了,但是,粗糙的表面被一層涂料蓋住了。洞壁那易碎的土料浸上黏合劑,便被黏住不脫落了。
蟬的幼蟲可以在地洞中來來回回,爬到靠近地面的地方,再下到洞底小屋,而帶鉤的爪子卻未刮擦下土來,否則會堵塞通道,上去很難,回去不能。礦工用支柱和橫梁支撐坑道四壁;地鐵的建設(shè)者用鋼筋水泥加固隧道;蟬的幼蟲這個毫不遜色的工程師用泥漿涂抹四壁,讓地洞長期使用而不堵塞。
※病文修改
綠豆芽成長記
4月1日星期六晴
今天,老師留的作業(yè)是觀察綠豆發(fā)芽的過程,然后寫三篇觀察日記。放學(xué)回家后,我拿出一個盤子當(dāng)綠豆的家,又在盤子里鋪上潮濕的紙巾,當(dāng)它們?nèi)彳浀男〈?。我仔細地把綠豆擺在上面,心里盼望著這些綠色的小精靈快快長大。
4月2日星期天晴
今天一大早我就去看綠豆了。啊,綠豆外面的一層豆皮被撐得鼓鼓的,這讓綠豆看起來就像一個穿著不合身衣服的小寶寶。綠豆的正中間裂開一個小小的口子,口子附近長出了很小很小的芽兒寶寶,真是可愛極了!
4月4日星期二陰
晚上,我又去觀察綠豆,發(fā)現(xiàn)芽兒寶寶長長了一大截。白白嫩嫩的芽兒寶寶已經(jīng)接近兩厘米長了,看起來就像綠豆長了一條尾巴。不過這些豆芽沒有我們在超市里買的豆芽看起來粗壯。媽媽告訴我:“因為超市里賣的豆芽在泡豆子時添加了養(yǎng)料,所以長得比較粗壯?!蓖ㄟ^觀察綠豆發(fā)芽及豆芽的成長過程,我發(fā)現(xiàn)豆芽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只要給它一些水,它就能茁壯成長。
點 撥
觀察不夠仔細,可以寫一寫沒泡水的綠豆是什么樣子的。
要具體描寫芽兒寶寶可愛的樣子。
看到茁壯成長的豆芽,心里會怎么想呢?
作者能夠感悟到豆芽生命力的頑強很棒,但如果能使用更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表達就更好了。
上面的例文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因此我們對其進行了修改,下面就一起來讀一讀修改后的習(xí)作吧。
綠豆芽成長記
4月1日星期六晴
今天,老師留的作業(yè)是觀察綠豆發(fā)芽的過程,然后寫三篇觀察日記。放學(xué)回家后,我從袋子里抓了一小把綠豆,綠豆硬邦邦、圓鼓鼓的,像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我拿出一個盤子當(dāng)綠豆的家,又在盤子里鋪上潮濕的紙巾,當(dāng)它們?nèi)彳浀男〈病N易屑毜匕丫G豆擺在上面,心里盼望著這些綠色的小精靈快快長大。
4月2日星期天晴
今天一大早,我就去看綠豆了。啊,綠豆外面的一層豆皮被撐得鼓鼓的,這讓綠豆看起來就像一個穿著不合身衣服的小寶寶。綠豆的正中間裂出一個小小的口子,口子附近探出了一個嫩黃色的小腦袋,好像一只小蝌蚪。媽媽告訴我,這就是芽兒寶寶???,它正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真是可愛極了!
4月4日星期二陰
晚上,我又去觀察綠豆,發(fā)現(xiàn)芽兒寶寶長長了一大截。白白嫩嫩的芽兒寶寶已經(jīng)接近兩厘米長了,看起來就像綠豆長了一條尾巴??粗聣殉砷L的豆芽,我的心情很激動,心想:自己親手發(fā)出來的豆芽,一定很好吃!不過,為什么這些豆芽沒有我們在超市里買的豆芽看起來粗壯呢?媽媽告訴我:“因為超市里賣的豆芽在泡豆子時添加了養(yǎng)料,所以長得比較粗壯。”通過觀察綠豆發(fā)芽及豆芽的成長過程,我發(fā)現(xiàn)豆芽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只要給它一些水,它就能茁壯成長,每天都有新變化。我禁不住為豆芽頑強的生命力豎起了大拇指。
針對原文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修改:一是補充描述沒泡水的綠豆的樣子,二是補充描述芽兒寶寶可愛的模樣,三是補充描述泡好豆芽后我的心理活動,四是增加結(jié)尾句的感染力。
◆積累寫作技巧
※精彩語句欣賞
1.運用擬人修辭的方法讓句子更生動。
冰消雪化,它便迫不及待地從干枝禿條上冒出來,怯怯地朝四周窺探一眼,然后輕輕抖動小小的身子,迎陽光,沐春雨,盡情舒展開來。
2.運用比喻修辭的方法讓描述更形象。
從綠葉叢中冒出來幾朵小花,藍色的、紫色的,像一個個小喇叭。
3.積極思考讓觀察更有意義。
為什么一個圓柱會長出這么可愛的榆黃蘑呢?我查了資料才知道:這個圓柱叫菌棒,里面裝有榆黃蘑的菌絲,菌絲遇到合適的溫度,就開始生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