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冬 許洛苗 姜瑞
摘要:《紅燈》周刊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江西南昌創(chuàng)辦的一份重要刊物。文章通過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理論工具,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對《紅燈》周刊中的內容進行研究,探討《紅燈》周刊辦刊實踐中的重要性別理念,希冀梳理和發(fā)掘中國共產黨早期辦報與辦刊實踐中的性別觀念,管窺我黨早期的婦女工作理念。研究發(fā)現,雖不是專門的女性雜志,但《紅燈》周刊刊發(fā)大量與女性議題相關的文章,展現了女性的多元角色與形象,彰顯了女性的多元表達,鼓勵了女性的權利意識覺醒,理解并支持女性在實際的斗爭中爭取性別平等。研究認為,在辦刊實踐中,《紅燈》周刊一貫秉承和堅持“解放”與“發(fā)展”兩大主題。其中,對于“解放”的主題,《紅燈》周刊注重廓清“性別平等”的基本理念,尊重男女兩性的客觀差異;對于“發(fā)展”的主題,《紅燈》周刊則通過鼓勵女性自主生活、自由戀愛與婚姻自主、參與政治以及爭取平等的教育權利等方面來體現。在辦刊實踐中,《紅燈》周刊較好地踐行了中國共產黨的婦女工作理念,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所堅持的先進婦女工作理念對婦女的斗爭的理解、鼓勵、支持與引導。這些先進的辦刊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與斗爭策略,對今天的媒介實踐與性別研究仍有較大的啟示意義與借鑒價值。
關鍵詞:《紅燈》;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共產黨早期辦報;解放;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239.29;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077-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紅燈》周刊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MKS22215
《紅燈》周刊珍藏本為國家一級文物,其合訂本現藏于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紅燈》有兩段辦刊經歷。1923年冬,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昌地方委員會創(chuàng)辦機關刊物《紅燈》,主編為崔豪,出版1期便被迫???925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2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西區(qū)委成立,袁玉冰任書記。1927年2月13日,《紅燈》周刊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西地方委員會(簡稱“團區(qū)委”)的機關刊物復刊。
從1927年2月13日復刊到7月16日??都t燈》共出版15期。前14期按期出版。后來,國民黨右派公然背叛革命,發(fā)動一系列反革命政變,時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朱培德驅逐進步人士離開江西,《紅燈》周刊的主編袁玉冰和編輯鄒努也在被逐之列。在嚴峻的革命形勢下,《紅燈》周刊被迫停刊。南昌八一起義前夕,經過多方努力,編輯部在7月 16日出版了第15期后???,后未復刊[1]。
《紅燈》周刊內容分特載、轉載(主要是黨團文件)、雜文、通訊、編后、散文、詩和小說,每期發(fā)行量為幾千份[2]。該刊面向江西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發(fā)行,在反對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和反對AB團的斗爭,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教育與組織青年學生,指導青年參加革命實踐活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目前,1923年出版的《紅燈》已遍尋不見,現藏于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的合訂本是1927年2月至7月間的15期刊物的合訂本,本文對這一合訂本進行考察。
(一)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概述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無產階級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觀察、分析婦女和婦女問題所形成的根本看法[3]?,F在一般提及的“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馬克思主義婦女觀”,通常是指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結合,根據中國的理論研究現實及社會實際,由主流政治話語界定的婦女解放理論和婦女觀[4]。
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傳入中國。之后,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獲得了快速發(fā)展。在吸收其他先進的性別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聚焦“解放”與“發(fā)展”兩大關鍵詞[5]。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中國共產黨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婦女工作。開展婦女工作,既是我黨推動婦女解放的內在需求,亦是借由婦女工作推動爭取國家解放與民族獨立的重要手段。
需要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在中國傳播的過程是婦女理論不斷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過程。伴隨著時代發(fā)展與社會進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諸多工作領域和議題中,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在推動婦女事業(yè)向前發(fā)展、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視域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這一理論工具與新聞傳播研究相結合,在理論上是自洽的。國內外學界對于性別的研究逐步深入。女性作為曾被“忽略”的群體逐步走進研究者的視野,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研究在目標、策略和關注點等方面日益呈現多元化特征。調用馬克思主義的婦女理論,新聞傳播學界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討,逐步將其發(fā)展成強有力的批判工具。在研究的主題上,馬克思主義婦女觀進一步開闊了新聞傳播學的觀照視野,增加了研究議題。首先是女性形象的媒介再現,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與媒介再現相關聯(lián),催生了大量關涉女性形象媒介再現的探討。其次是觀念、行為與政策倡導方面,許多學者借用馬克思主義的性別理論開展傳播行動主義的研究,注重發(fā)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功用。最后是媒介使用與賦權,新聞傳播學中婦女研究致力于“揭示媒介霸權的結構和過程,幫助受眾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尋求人類真正的平等與解放”[6]的重要理念與馬克思主義婦女研究的終極關懷不謀而合。從新聞傳播學術研究的基本規(guī)律與現實狀況出發(fā),可以合理期待,這一領域的研究,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保持較為積極的態(tài)勢。
(三)《紅燈》周刊研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辦刊活動與各類文化活動均與黨在各個階段的中心工作相關聯(lián),《紅燈》周刊亦如是。目前關涉《紅燈》周刊的研究并不多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結合我黨早期在江西的主要工作,回顧《紅燈》周刊的辦刊歷史。如《紅燈》周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徐先兆先生的回憶性文章《回憶<紅燈>周刊》,展現了彼時我黨領導的辦刊和辦報活動的特殊性[7]。如李青曾就袁玉冰(時任《紅燈》主編)發(fā)表的文章和主要革命活動進行考察[8]。第二,以辦刊活動為切入視角,探討我黨早期地方性的黨團組織創(chuàng)建等議題[9]。如曾林浩對《紅燈》周刊內容進行梳理,認為辦刊活動與我黨團早期的輿論宣傳工作、青年革命運動相關聯(lián)[10]。同時,還有學者在梳理《紅燈》周刊內容的基礎上展開了進一步研究。如張冬冬等人在梳理《紅燈》周刊內容的基礎上,對《紅燈》周刊的革命動員活動進行了考察[11]。此外,也有部分研究對《紅燈》周刊的文本特色進行了考察。
目前,有關《紅燈》周刊的研究比較集中,出現了一些較為重要的著述。這些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了部分史料,奠定了研究基礎,提供了新的啟發(fā)。但是,從研究的角度來看,現有研究較為散碎;從理論工具上看,現有研究缺乏理論工具的審視?;谂c既有研究差異化的考慮,本文調用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對該刊中的與性別、女性相關的文章進行考察。
國民革命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fā)展、西方現代思潮涌現、反封建反傳統(tǒng)的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觀念受到挑戰(zhàn)。先進知識分子提出女性應該獲得與男性平等的法律上、政治上、經濟上的權利,主張女性走向社會,接受教育、參與政治、公開社交、自由婚戀等。研究發(fā)現,創(chuàng)刊于國民革命時期的《紅燈》周刊,緊緊圍繞婦女的解放與發(fā)展兩大主題。其中,解放的主題聚焦鼓勵女性的權利意識覺醒,爭取性別平等以及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等方面;發(fā)展的主題則集中于女性參與學習教育、參與政治等方面。
(一)《紅燈》周刊中的“解放”話語
1.聚焦“解放”:正本清源,廓清理念
《紅燈》周刊鼓勵女性權利意識的覺醒與萌發(fā),倡導女性爭取性別平等,建立多元、平等的兩性關系。在民主思想的指引下,《紅燈》周刊刊發(fā)大量文章,鼓勵女性融入社會,在社會生活、工作乃至革命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女性的力量,在實際的斗爭中爭取性別平等。幾乎每一期的《紅燈》周刊都有與女性相關的文章,如《又說到女師獨立》極力主張男女平等,致力于逐漸減少男女的差別,借助知名教育家贊成男女同校的例子引導輿論,鼓勵女學生爭取平等的受教育權利。第4期《自由在血泊里》則更為激進,它表示,只有實現男女平等的共產社會,才能取得婦女真正的解放。同期其他文章更是列出全世界、全國、全江西婦女為爭取男女平權而做出的斗爭實踐,如全世界勞動婦女在國際婦女紀念日聯(lián)合起來,參加革命運動、游行示威,提出“女子有參政權”“女工保護”等標語;中國各階層婦女,包括各大城市、農村的先進婦女以及城市中的女工都積極參加三八運動;江西婦女歡迎并積極參與婦女解放運動的新潮流,組織成立“江西婦女參政協(xié)會”“江西女青年社”“婦女解放協(xié)會”以及政黨等團體,積極加入國民黨、共產黨、共青團,成立各地女工會,舉辦各種婦女團體活動,轟轟烈烈地動員其他女性參加婦女運動。此外,第5期《一年前的今日》提到,女同志拿自己的白手帕為男同志包扎,有的女同志更加貼近受傷者加以扶持等。在這里,她們無謂男女,只存在同志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男女都一樣”的意識開始形成。
2.聚焦“解放”:尊重客觀差異,求同存異
首先,在宣傳策略上,注重展現多元女性形象?!都t燈》周刊的辦刊時期是思想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國外女性學說被不斷引進,國內婦女解放運動的浪潮興起,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性別觀念與現代性別觀念并存并相互影響?!都t燈》對女性的報道視野比較開闊,報道所涉及的女性人物角色豐富,包括:女性革命榜樣(劉和珍、柴狄琴等)、國民黨右派分子(曾華英)、富豪女兒(冉希特)以及青年女工、家奴(香姨)以及小手工業(yè)者代表(老板娘)、先進的女學生以及小資產階級女學生等。她們以不同的服飾、姿態(tài)以及理念與行為選擇出現在不同的時空場景,在生活、工作,乃至革命等方面的選擇各有不同,展示了多元的女性形象。
其次,廣泛開展批判與討論?!都t燈》周刊呈現了多元的女性形象,同時也注重批判與討論落后思想、理念與觀念。第15期中的女主角二老板娘為典型的家庭內的角色:她順從丈夫,落后無知,不解時事政治,誤將“政變”作為某種病癥。劉和珍則屬于家庭外的角色,她勇敢樂觀,知識儲備豐富,同情并接近革命者。同期文章《給Konsono》中的L女士,沒有少奶奶小姐的脾氣,說話不軟弱纏綿,她試圖破壞舊社會,被稱為“未來的新時代的女子”。若進一步考察,每個角色的特質也是復雜的。作為家奴的香姨,雖然地位低下,但她富有愛心,做了一定的抗爭和努力,因而被二老板形容成“不知道天高地厚”。再如當時南昌女子師范的學生,雖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卻依舊存在思想落后的情況。
總體看來,《紅燈》周刊通過女性的多元角色展現,彰顯了女性的多元表達。刊物既刻畫了女性社會地位低、缺乏政治和經濟權利的狀況,也展現了女性尋求解放的努力與抗爭,反映出女性意識在不同程度上的覺醒。
(二)《紅燈》周刊中的“發(fā)展”話語
1.聚焦“發(fā)展”:鼓勵女性接受新式教育,爭取受教育權利
解放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傳統(tǒng)。在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強調通過解放思想以推動各項工作的深入發(fā)展。第2期的《與某女士談女師風潮》和第3期的《又說到女師獨立》,專門記錄了當時的江西省立南昌女中、女子師范學校學生的生活,鼓勵女學生積極學習。鼓勵女學生參與學校管理,討論學校相關事務,如倡議女學生反對品行不佳的委員,要求優(yōu)異的教職員帶教等。文章積極引導輿論,推動女校學生反對學校不公平、不正確的規(guī)則,鼓勵女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第8期的《江西學生的總要求》也提及“男女求學機會平等”和“女生通信會客自由,反對檢查來往信件及限制會客時間”[12]等許多在當時看來頗為激進,實際上確屬合理的要求。
2.聚焦“發(fā)展”:鼓勵女性積極參與政治
《紅燈》周刊鼓勵女性積極思考,參與政治生活。雜志曾專門評價女性參與政治的總體策略和智慧的進步,指出“婦女在參與政治的實踐中,越來越有智慧”。文章《江西婦女運動之昨日與今日》則更進一步,高度頌揚了婦女在參加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斗爭的過程中,革命覺悟越來越高的情況。女性對于斗爭的理解,逐步從形式推進到實質:“到五卅以后更注意實際,采取革命的手段,學習革命的策略,從而維護自己的權利?!盵13]
3.聚焦“發(fā)展”:鼓勵女性自由戀愛與婚姻自主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國的女性幾乎沒有自主選擇戀愛和婚姻對象的權利。受到新思潮的影響,此時不少新女性開始意識到婚姻的前提應該是愛情,而非其他物質和社會身份等條件。在此情形下,許多女性開始抵觸傳統(tǒng)的家庭包辦婚姻,大膽追求戀愛自由。《紅燈》周刊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鼓勵女性勇敢追求自己向往的愛情。比如,第4期文章《“三八”柴狄琴盧森堡與江西女青年們》中談到盧森堡的戀愛觀——愛要站在階級和革命的觀點上,而不是以金錢、名譽、漂亮或社會地位為出發(fā)點。第12、13合期文章《“五一”節(jié)寄》中,冉希特女士是大富豪的女兒,聽了司伯司(一個革命最有力的勞動者)在法庭上的演說,受了莫大的感動,她因與司伯司相同的人生價值追求,而表示愿意和已被判決死刑的司伯司結婚。
4.聚焦“發(fā)展”:鼓勵女性自主生活
《紅燈》周刊鼓勵女性融入社會生活,自由和自主地生活。受馬列主義的影響,毛澤東、李大釗等人認為中國婦女受壓迫的根源在于封建社會對女人的“規(guī)范”——落后的小農經濟和女性應以家為主的落后觀念造成了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的不獨立,造成了婦女的依靠性。在理論訴求和批判意識方面,這種觀念與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是高度一致的——它強烈地要求解除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性別意識對婦女的束縛,要求社會解除對女性的限制,提出女性要走出家門,像男子一樣參加社會活動[14]?!都t燈》周刊也如實地記錄了女性日常生活不再局限于家庭的一些表現——她們平等自由地社交、享受生活。比如,在第2期文章《新春五夕記》里,青年會舉辦了新春同樂會活動,姑娘可以進去看戲,南昌的女學生在這里跳舞、表演戲劇,和男青年交談、戀愛等[15]。
基于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對《紅燈》周刊的女性文章進行解讀,分析其進步意義,離不開與當時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關聯(lián),尤其是與彼時權力結構、社會文化、社會制度之間的聯(lián)系?!都t燈》周刊強調女性的經驗和實踐。女性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曾在歷史進程中長期“失聲”。伴隨著西方現代思潮風起云涌和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女性解放的呼聲越來越響亮。一定意義上來說,媒介塑造的女性形象體現了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女性和女性群體的期待,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展示了彼時社會主流價值觀看待女性的態(tài)度。
調用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對《紅燈》周刊進行考察可以發(fā)現,我黨早期辦報實踐與革命實踐中的先進、科學的性別理念,對于今天的婦女工作仍有借鑒的價值和意義。同時,本課題還有進一步開展的可能性,有待研究者進一步結合其他理論工具進行探討。伴隨著新鮮史料被開掘,更科學的理論工具和更寬廣的視角被調用,可以期待這一領域涌現更多的優(yōu)秀成果。
參考文獻:
[1] 余靖琨.激蕩青年力量的赤光: 《紅燈》周刊[J].中國檔案,2023(3):80-81.
[2] 蓋美蓮.全黨全社會都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J].臨沂師專學報,1992(2):32-33.
[3] 李曉光.吸納社會性別研究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5):25-30.
[4] 康沛竹.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婦女觀[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2(3):47-49.
[5] 周亞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J].湖南社會科學,1993(4):75-80.
[6] 曹晉.批判的視野:媒介與社會性別研究(Media and Gender Studies)評述[J].新聞大學,2005(4):3-12.
[7] 徐先兆.回憶《紅燈》周刊[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3):64-68,77.
[8] 李青.袁玉冰與馬克思主義在江西的早期傳播[D].湘潭:湘潭大學,2017.
[9] 劉小花.從《新江西》到《紅燈》:中共南昌地方組織的創(chuàng)建特點及精神內涵[J].南方文物,2021(2):80-84.
[10] 曾林浩.“為革命青年所公有”:江西早期團組織的辦刊實踐:以《紅燈》為中心的考察[J].蘇區(qū)研究,2022(2):34-46.
[11] 張冬冬,余俐伶,胡蔚濤.《紅燈》周刊的革命動員活動研究[J].出版與印刷,2023(4):109-115.
[12] 江西全省學生總會.江西學生的總要求[J].紅燈,1927,2(8):14-16.
[13] 松荻女士.江西婦女運動之昨日與今日[J].紅燈,1927,2(4):8-9.
[14] 王麗華.社會性別意識在20世紀的變遷與回歸:從“五四”到九四的爭論談起(1919—1994)[J].浙江學刊,2000(5):55-58.
[15] 仙女士.新春五夕記[J].紅燈,1927,2(2):12-13.
作者簡介 張冬冬,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中 國共產黨辦報史。 許洛苗,記者,研究方向:新聞業(yè)務。 姜瑞,研究方向:中國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