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淮
主持人問:“你此生最大收藏為何物?”答:“四大美女!”語驚四座,專家瞠目。
身高1米57,單眼皮,招風(fēng)耳,八字眉;說話機智,不笑亦詼諧,說學(xué)逗唱,樣樣都會——別看個頭小,名聲響當(dāng)當(dāng)。你說的哪個?旌城斗雞娃是也。
很早就知道“斗雞娃”這個名號,面對面坐著,硬是覺得這個庚子鼠年滿花甲的男人,一顰一笑,一說一動,渾身上下都是戲。
改名
我知道的斗雞娃,姓陳名實。在陳家的班輩是“厚”字輩,哥哥“厚實”“厚軍”,他排行老五,父親為他取名為“陳厚德”。
1974年,斗雞娃的父親把他送到了德陽曲藝團(tuán)。家里哥哥去上山下鄉(xiāng),父親覺得他身材矮小,身板不怎么結(jié)實,怕到廣闊天地找不到飯吃。他父親是德陽川劇團(tuán)的會計,雙手不只會開弓扒拉算盤珠子,還有算盤都立起來打的技術(shù),寫一手好毛筆字,還會修鐘表、納鞋底做針線。斗雞娃從小看父親做事情,認(rèn)定父親很能干。聽父親拉二胡,覺得二胡旋律很好聽,父親停了二胡,他就上手?jǐn)[弄幾下,時間一長,他的二胡還就拉得像模像樣了。
進(jìn)了曲藝團(tuán),穿條松緊腰帶的燈籠褲,褲子前面沒有“方便”的拉鏈門,穿了這邊穿那邊,穿了后面穿前面,一為節(jié)約,二為穿脫方便。搬道具、擺布景、掛幕布,每到一個演出場地,他跑前忙后,相當(dāng)勤快。有一回掛幕布時,手一滑腳松動,從高高的木頭梁子上摔了下來,還好,樓板戳了個窟窿,身上破皮出血但沒有傷筋動骨。
吃飯了,幾十號人端碗排隊打飯。到了斗雞娃打飯時,排后面的人起哄,“陳厚德,厚德厚德,候到起,往后走”,一扒拉,他就站到了后面。多一兩次,他心里不舒服,想改名字:改什么名字好呢?人要向前,必須勇敢,改名叫陳勇。沒隔兩天,團(tuán)里來了個陳勇,團(tuán)長說,你只有再改個名字,人家是真陳勇。想來想去,晨,早上的太陽,有朝氣有精神,就叫陳晨。斗雞娃回家對父親說了改名,父親說了四個字:“陳晨,拖神!”改來改去,還是取義誠實,叫“陳實”的好。
“羅江豆雞”有一百余年的歷史,是家鄉(xiāng)羅江的特色美食;再有,兒時流行將左腳抬至腰胯,雙手抱住兩人相撞或者多人相撞,此游戲稱為“斗雞”。這兩者是陳實自己取名“斗雞娃”的主要因素。陳實特別喜歡“斗雞娃”這個名字,有個性、有特點、有挑戰(zhàn)性。提到旌城斗雞娃,四巷八街的老百姓都能說出一二,而陳實這個名字,只有在身份證上占著了。
登臺
肥褲子,破禮帽,小胡子,甩尖子皮鞋,拄根拐杖,走著太空步……呀,《摩登時代》里的卓別林來了!活潑潑,直愣愣,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劉家哥哥,得知妹妹玉蓮在柜子里藏著青年公子,勃然大怒,這是誰?是川劇經(jīng)典折子戲《柜中緣》里的淘氣。穿個長袍馬褂,游手好閑,喝茶玩鳥,清朝亡了沒有固定吃食,餓死還說鳥事,繃著大面子的是《茶館》里的松二爺。20世紀(jì)40年代末期,鄉(xiāng)鎮(zhèn)上的小人物,為求生有口飯吃,幺妹子嫁給了潘駝背,這是四川方言劇《抓壯丁》……卓別林、淘氣、松二爺、潘駝背等人物,都是斗雞娃舞臺上表演過的角色,活靈活現(xiàn),引人捧腹。
曲藝團(tuán)發(fā)福利,每人一塊香皂,輪到斗雞娃領(lǐng)的時候,就只給他半塊,問起理由,很簡單,回答一句話“你那臉都只有巴掌大”。那時的斗雞娃,啟明星掛在天上的時辰就起床,練功開始:壓腿、下腰、翻筋斗、打旋子、吊嗓子,“咿咿咿,啊啊啊,呀呀呀”;星星升上了夜空,人家坐著玩站著耍,他在背臺詞看劇本,走臺步,對著鏡子練表情。時間久了,吹拉彈唱,樣樣都難不住他。他第一次登臺演出,是在德陽的黃許鎮(zhèn)上,由于身段小個頭矮,是父親托付的曲藝團(tuán)團(tuán)員羅爸兒把他抱上了舞臺。
第一次登臺的舞臺形象是個戴紅領(lǐng)巾的少先隊員,是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的好學(xué)生,那天演出的情景他記憶猶新。當(dāng)時的他,好歡喜。后來,他在舞臺上拉著二胡,就像阿炳拉著《二泉映月》、劉天華拉著《病中吟》,《金蛇狂舞》《喜洋洋》的旋律從他的手指、從他的二胡中流淌出來,他的心里甜甜蜜蜜,臺下的觀眾入了迷,哎呀,好安逸喲!
斗雞娃快人快語,在表演藝術(shù)上不斷追求不斷前進(jìn)。他做主持人、演小丑、打金錢板、說相聲、拉二胡、講四川方言、變魔術(shù)、上川劇。鮮活多樣的角色,傳統(tǒng)別致的節(jié)目,為斗雞娃日漸成熟的表演打下堅實基礎(chǔ)。
他曾拜過諧劇表演藝術(shù)家沈伐先生為師。作為同臺獻(xiàn)藝的演員,沈伐先生、劉德一先生、李伯清先生對斗雞娃都很贊賞,認(rèn)為他是川西壩子不可多得的曲藝界的后起之秀。在很多重要的場合,人們都看得到斗雞娃與沈伐、劉德一、李伯清先生在一起。
1980年,曲藝團(tuán)被迫解散,斗雞娃的梨園生涯畫了個不圓滿的句號。熱愛表演藝術(shù)的他,開始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表演模式。
第一
“嗨,來了,張大爺?shù)牟桢X王大爺給嘍,王大爺?shù)牟桢X裘大爺給啦?!倍冯u娃額頭上冒著汗水,臉上糊著蜂窩煤灶上的黑煙色,招呼茶客,斟茶倒水,這是斗雞娃從曲藝團(tuán)解散分流出來,好不容易在羅江文化站茶園謀了個堂倌的飯碗。那時他的個子比現(xiàn)在還矮,體重比現(xiàn)在還輕。水桶般的茶壺,壺嘴有尺把長,高高的灶頭,矮矮的人兒,那一壺壺的茶水,提上提下,真是吃力呀!還有那“呼哧、呼哧”噴著蒸汽的滾燙的開水,一不小心,就要燙脫手上腿上一塊皮。
窮則思變。
白浪花干洗店是旌城第一家干洗店,便是他經(jīng)營的。開業(yè)剪彩的主嘉賓,不是政界要員,不是商業(yè)巨賈,不是文藝名流,而是一個普普通通又了不起的人——斗雞娃的老母親。
“白浪花兒朵朵開,買個膠卷照乖乖?!币粡埶拈_大的招貼廣告出爐,旌城文廟廣場第一家彩色照片擴印店開張,這也是斗雞娃的店。彩擴照片給追求新潮流的德陽人帶來時尚感覺,斗雞娃的生意做得風(fēng)生水起。
方形腦殼,長方形身體,高高大大,這是一輛米色的房車,斗雞娃開著這輛貼著自己大幅漫畫相片的房車,帶著媳婦和女兒,上路、轉(zhuǎn)山、走景點、觀風(fēng)光、跑演出……
2022年6月6日,斗雞娃辦了一場非常特別的“答謝喜宴”。由于他患了重病,就提前打了“喪火”,把自己人生的告別儀式辦了,和親人朋友做了一次只有歡笑、不準(zhǔn)傷心的告別?;钪娜宿k喪事,這也只有斗雞娃才想得出來。
巧窩子
旌城東郊的雙擁路,背靠東湖山公園,山清水秀中有個窩子也是個園子,白白的墻,灰灰的瓦,紅紅的窗,大紅的門上面一個個金燦燦的鼓釘。門兩側(cè),一對殘缺的石鼓和新建的門融為一體,門上方,舊物翻新做了古色古香的木格雕花,中式門平添了幾分典雅。
走進(jìn)占地兩畝的地界院落,一塊異形石碑上刻著“舍得”二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石碑對面的長廊墻壁上,掛滿了黑白的彩色的照片,照片上男女老幼,膚色各異。每張照片下面都有幾句談笑風(fēng)生的文字,任誰看了,都會捂著嘴“嘿嘿嘿”笑個不停。院里曲徑通幽,綠樹婆娑,鳥語花香,風(fēng)鈴叮叮當(dāng)當(dāng)。
進(jìn)入大廳,燈火處,不同類型、不同材質(zhì),實用品、藝術(shù)品、古董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好客的老媽媽(斗雞娃的老母親)走上前來,為我斟上一杯裊裊飄香的綠茶,坐一坐,拉拉家常,擺擺龍門陣。母親的大愛,隨著綿長的話語,點點滴滴融入了我的心房。
2019年6月,旌城冶軸文創(chuàng)園發(fā)出“號外”:民間藏家斗雞娃將自己近30年苦心積攢的各類藏品全部裸捐給冶軸文創(chuàng)園?!扒筛C子”里的大型木雕鎏金千手觀音、明清雕花大床、家具桌椅,機械類如各式電影放映機、高射炮,陶瓷類如七層灰陶佛塔,各類精美民俗人物……木器、瓷器、雜件,都遷居到文創(chuàng)園,用于文創(chuàng)和非遺工作者研究、品鑒。他說:“所有的收藏,最終應(yīng)該回歸社會,讓更多的人看到。好東西應(yīng)該有個愛它的好人家,冶軸文創(chuàng)園就正合適。這里充滿藝術(shù)氣息,年輕時尚化,這塊天地是它們最好的歸宿?!?/p>
說到斗雞娃的寶貝,中央臺“鑒寶”節(jié)目來旌城,斗雞娃呈上個泥塑“送子娘娘”求鑒定。主持人問:“你此生最大收藏為何物?”答:“四大美女!”語驚四座,專家瞠目。哪四大?斗雞娃掰著指頭數(shù):“第一是媽,第二是媳婦,第三是女子,第四是孫女?!彼闹苄β暺?,遇見諧星了。
百姓大舞臺
2006年,斗雞娃拉起了一支四十來人的隊伍。那時,演出的地方叫“老百姓喜樂廣場”。他說,現(xiàn)在的人不缺吃穿,更需要有歌有舞有說有笑精神上才滿足。
他們演出的節(jié)目有街舞、少兒舞蹈、獨舞、男女聲獨唱、川劇、京劇、器樂獨奏合奏、太極表演、瑜伽表演、諧劇、表演唱……演員們來自不同行業(yè),有上班的公務(wù)員、教書的女先生、“三大廠”師傅、退休人員,大家一起樂呵。
從2019年初開始,“百姓大舞臺”每月的15日和30日,2月就在月底最后一天,會準(zhǔn)時免費在文廟廣場演出,演出下午2點就開始,有時晚上7點還會加演一場。
這個團(tuán)隊喝碗三元五元的茶都是AA制,斗雞娃說了,這樣相處人才能長久合作。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百姓大舞臺”在德陽及周邊縣市區(qū)演出近三百場,喜慶、熱鬧,人見人歡笑。斗雞娃總是這樣說:“老百姓喜歡什么,我們就表演什么?!?/p>
活得通透的人生才愈精彩,旌城斗雞娃的故事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