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丫
(貴州大學美術(shù)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苗族,中國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中國的南方地區(qū),廣泛分布于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及云南等省區(qū)。歷經(jīng)漫長的歷史演變,苗族人民在抗爭、交融與遷徙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據(jù)唐代史書記載,唐太宗時期,“東謝蠻”首領謝元琛曾以一件繡有鳥紋的精美服飾覲見太宗皇帝,此服飾的華麗程度令整個長安城為之贊嘆,這便是“卉服鳥章”的典故。這一歷史片段見證了苗族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百鳥衣,又被稱為“牯藏服”,這一稱謂源于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它曾是苗族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牯藏節(jié)”中男性主祭者所穿著的莊重祭祀服飾[1],隨著社會的演進,百鳥衣已成為苗族人民在節(jié)慶時刻的傳統(tǒng)華服,不論男女均可穿著。鑒于其繁復的制作工藝,昔日往往需要全寨之力,歷經(jīng)漫長歲月方能完成一件。然而,盡管現(xiàn)今生產(chǎn)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能夠掌握此服飾制作技藝的人卻日益稀少。部分資深藝人因年歲已高,視力衰退,難以繼續(xù)施展刺繡之技;更有一些已經(jīng)辭世。因此,傳統(tǒng)且能完整傳承此技藝的人才日趨匱乏,百鳥衣服飾的制作技藝亦逐漸面臨失傳的危險。
“噶鬧”支系在苗族傳說中是上古蚩尤氏族中以鳥為圖騰的“羽族”之一[2]。在貴州月亮山區(qū),流傳著一個關(guān)于百鳥衣的傳說。獵人阿町在一次狩獵中錯過了村莊的牯藏節(jié)慶典,因為沒有新衣服而沮喪。他在夢中看到百鳥羽毛編織的衣服,醒來后決定制作一件百鳥衣。阿町成功獵取百鳥,母親將其羽毛縫制成精美的百鳥衣。阿町穿上百鳥衣在慶典上展現(xiàn)了英俊和英勇氣概,引起了人們的贊嘆。后來,苗族姑娘們在衣裙上繡上百鳥圖案,制成同樣精美的百鳥衣。這個傳說體現(xiàn)了阿町的英勇和智慧,以及苗族人民的勤勞和創(chuàng)造力。百鳥衣成為他們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寓意著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鳥衣有上下分體式和連體式兩種[3],連體式百鳥衣的設計呈現(xiàn)“T”字形狀,這種獨特的造型旨在充分展現(xiàn)服飾上的精致裝飾和苗族傳統(tǒng)工藝,如蠟染、刺繡及織錦等。百鳥衣的領口設計靈活多樣,既有圓形領口,也有“V”形領口。圓形領口的連體百鳥衣,即榕江蠟染百鳥衣,通過4顆盤口系合固定,采用長袖設計,其蠟染圖案在左右兩側(cè)呈現(xiàn)出完美的對稱性。此外,服飾下擺的飄帶處還精心繡制了鳥類羽毛的圖案。而“V”形領口的百鳥衣則采用對襟交領設計,衣服的前后部分、衣袖以及袖口均使用繡片進行細致的縫合。值得注意的是,連體式百鳥衣在丹寨地區(qū)僅限男性穿著,但在榕江地區(qū)則無性別限制,男女皆可穿著。相較之下,上下分體式的百鳥衣則在所有地區(qū)均為女性的專屬服飾。苗語中稱女士百鳥衣為“歐花鬧”,男士百鳥衣為“歐花勇”[4]。
上下分體式百鳥衣的構(gòu)成主要包括上衣、飄帶裙、圍腰和亮布褲。在穿著時,人們還會選擇搭配一些其他的飾品,例如頭巾、背扇和挎包等。至于上衣部分,上下分體式百鳥衣的上衣有滿繡和部分繡花兩種形式。這些上衣通過精心繡制各種紋樣,將繡片和繡條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繡飾在百鳥衣上,以彰顯穿著者是鳥的子孫。對于“噶鬧”苗族的民眾而言,他們期望通過這種獨特的服飾形式,獲得祖先的認同和庇佑。
苗族婦女的精湛針線技藝體現(xiàn)在飄帶裙及其裙擺處綴飾的潔白羽毛之上。當裙撐支撐起這些飄帶時,它們宛如鳥兒展開的尾巴,絢麗動人。這不僅是苗族婦女手工藝術(shù)的展示,更是對噶鬧苗族鳥崇拜文化的生動詮釋。值得注意的是,飄帶裙的設計并非圍繞身體圍滿,而是巧妙地展現(xiàn)出其獨特的審美風格。同時,分體式百鳥衣裙的穿著方式也別具一格,通常會搭配尖形的圍腰,上衣兩袖則是由白布精心拼接而成,既體現(xiàn)了苗族婦女的匠心獨運,也展現(xiàn)了苗族服飾文化的深厚底蘊。
傳統(tǒng)服飾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價值和象征意義,它們不僅是民族文化認同的體現(xiàn),更是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傳承。以噶鬧苗族為例,其百鳥衣便是對鳥類崇拜意識的物化表現(xiàn)。基于對鳥類的崇敬,噶鬧苗族創(chuàng)制了百鳥衣這一服飾,成為該支系服飾的標志性經(jīng)典之作。百鳥衣上的紋樣不僅展現(xiàn)了噶鬧苗族婦女的非凡創(chuàng)造力,更是噶鬧苗族支系文化信仰的直觀體現(xiàn)。他們通過將這些紋樣繡制在服飾上,傳遞著種族的起源、日常生活的積累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和期望。
百鳥衣服飾中最主要的紋樣就是鳥紋和龍紋,這兩種紋樣占據(jù)了服飾大面積的部位[5]。噶鬧苗族的人民把鳥圖騰作為他們支系的原始圖騰。用百鳥衣來體現(xiàn)對鳥的崇拜,根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苗族的祭祖活動“牯藏節(jié)”時,領頭的主祭會身穿百鳥衣,他們會用印染了鳥紋的“旗幡”來祭祀祖先,溝通神靈,還會在祭祀的樹上沾滿白色的羽毛以求獲得祖先的祝福[6]。在苗族古歌、史詩里有不少關(guān)于鳥圖騰的傳說,比如《苗族古歌》中唱到的“云霧生最早,云霧算最老,……云來誑呀誑,霧來抱呀抱,科啼和樂啼(傳說中的舉鳥),同時生下了?科啼誑呀誑,樂啼抱呀抱,天上和地下,又生出來了?!庇涗浟司搌B基宇鳥來給蝴蝶抱央蛋,生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其他物類。百鳥衣服飾上的鳥紋造型豐富,有具象的鳥紋,也有抽象的鳥紋,描寫了鳥類的各種動態(tài),也有鳥紋與其他紋樣相結(jié)合的形態(tài),如鳥紋的頭部會與植物紋樣相結(jié)合,又或者是兩個動物相結(jié)合,形成鳥頭龍身等紋樣。
龍紋是僅次于鳥紋的主要紋樣,在百鳥衣上出現(xiàn)時頭部不能朝下,龍紋的造型是具象與抽象的交融。苗族觀念中的龍元素組合較為自由,蛇紋是龍紋的前身,苗龍的軀干可以是蛇,也可以是天上的鳥,水里的魚等元素,苗龍的頭、角也可以用不同元素替換,如蛇身鳥翅龍、鳥頭蜈蚣身等。
蝴蝶紋是雖不是百鳥衣的主體紋樣,但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較多,主要作為百鳥衣的次要紋樣出現(xiàn)在服飾上。苗族人民把蝴蝶稱為“蝴蝶媽媽”,在苗族古歌中流傳著《十二個蛋》的故事,內(nèi)容講述了蝴蝶與水泡相戀生下十二個蛋的,苗族人民認為“蝴蝶媽媽”是苗族的先祖,是苗族的萬物之源。蝴蝶作為一種繁殖能力很強的物種,也是苗族人民孕育生命的象征。苗族人民歷經(jīng)數(shù)次的災難、遷徙,人口流失嚴重,蝴蝶的繁殖能力也被苗族人民所崇拜。
魚紋在苗族的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紋樣,魚因其腹中多卵多被賦予了生命的象征,魚多被象征女性,魚紋的魚鰭會被描繪的如同翅膀一樣,寓意魚像鳥一樣在水里翱翔。
植物紋樣體現(xiàn)著苗族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在服飾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百鳥衣服飾中的植物紋樣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卷草紋和花卉紋[7]。植物紋的內(nèi)容取材于苗族婦女的生活,苗族人們門前屋后的花草都是百鳥衣服飾紋樣的來源。紋樣在實物造型基礎之上加入苗族婦女的創(chuàng)新和想象而形成。百鳥衣中的植物紋樣主要有蘑菇、刺梨花、雞冠花、雛菊等。
幾何紋樣由基礎的點、線、面元素構(gòu)成,是苗族人民對自然界中具象物的抽象表現(xiàn),也是苗族最古老的紋樣之一。幾何紋樣一般會裝飾在動物、植物的圖案之中,還會以二方連續(xù)的形式出現(xiàn)在服飾的邊緣位置。常見的幾何紋樣中,三角形代表著山川,菱形代表著苗族人民居住的房屋長方形代表苗族的樹木,正方形代表了他們的土地。另外,還有螺旋紋、萬字紋、井字紋等傳統(tǒng)紋樣。
百鳥衣服飾是苗族婦女手工制作而成,制作技藝十分悠久,包括了剪紙、刺繡、蠟染以及織錦。百鳥衣的制作工藝與苗族其他支系服飾工藝大致相同,極具特殊性的是百鳥衣的衣料平板絲、刺繡技藝蠶片繡和百鳥衣的縫合繡條。
苗族人民用蠶絲制作服飾的歷史十分久遠,在苗族古歌里也有與蠶有關(guān)的記錄。苗族古歌《十二個蛋》里記錄了蠶生蛋孵蛋的傳說,蠶吐絲后化成蛹,蛹變成蛾,蛾產(chǎn)蠶蛋,蛋再變成蠶這種生命輪回形式滿足了苗族的生活需求[8]。平板絲是苗族百鳥衣極其珍貴的制作原料,由苗族人民自己制作,此面料有柔軟、可分層和穿著舒適等特點。平板絲是將五齡的蠶放在木板上讓蠶在木板上吐絲,形成一層層的絲片,將養(yǎng)的所有蠶吐完絲后,取下板上的絲綢,即可得到多層的平板絲。木板的選擇可以是苗族人家的門板、凳子等。蠶在吐絲時,可以利用蠶的避旋光性原理去調(diào)整蠶的吐絲軌跡,讓板上的絲均勻,在吐絲過程中還要處理蠶的排泄物,保持平板絲的潔凈。平板絲的制作效率很低,苗族人們往往要等待數(shù)年才能攢夠制作百鳥衣所需要的平板絲。
將得到的平板絲壓實,再用植物燃料將平板絲染成所需的顏色。將剪好的剪紙放在平板絲底上,用漿糊把剪紙固定住,等剪紙干后則開始刺繡,制作一張一張的繡片。一張小小的繡片,會花費苗族婦女3-4個月的時間,大的繡片則需要的時間更久。刺繡的順序是由中心向四周,再到邊緣部分,每一件百鳥衣都是由一片片的繡片組成。繡片與繡片銜接的部分會使用繡條進行縫合,繡條可以使得衣服變得更耐磨,也會增加服飾的裝飾性,苗族婦女一針一線在繡片上進行創(chuàng)作,繡出的圖案在繡片上呈現(xiàn)出淺浮雕的效果。一件女士百鳥衣最少由大大小小的25片繡片組成,男士百鳥衣最少由24片繡片組成,加上精美的繡條縫合,制作一件百鳥衣至少要三年,其工序之繁復,時長之久,著實令人驚嘆。
苗族人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苗族人們的意識中他們認為“萬物本同源”,這一點在苗族的傳說與苗族古歌中都有體現(xiàn)。苗族人民把對自然的情感傾注在百鳥衣上,將自然中的山川、楓樹、鳥、魚等通過蠟染、刺繡等方式呈現(xiàn)在服飾上。苗族婦女在百鳥衣上創(chuàng)作時,制作的材料取材于大自然,苗族婦女在制作時會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實物加上自己的想法,使每一件百鳥衣獨一無二。精美的刺繡、艷麗的顏色,古樸的技藝,讓百鳥衣散發(fā)著粗獷又精美的氣質(zhì),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百鳥衣服飾不論是形制、紋樣都有著對稱的特點,對稱的布局多出現(xiàn)在百鳥衣的背面、衣袖裝飾上。紋樣的形象以中心對稱的形式展現(xiàn),前襟左右兩邊的紋樣也都是對稱的。背后的紋樣中,以紋樣間的組合形成一個適應服飾構(gòu)圖而存在的紋樣,紋樣呈菱形,菱形兩邊也繡著對稱的圖案。此百鳥衣的背面圖案繡著龍與蝴蝶組合成的適合紋樣,龍與蝴蝶的形象以對稱的形式展現(xiàn)。在底色為綠色的布上繡出紅、藍、黃、紫等色,顏色清新明快,表現(xiàn)出嚴謹?shù)男问矫栏小?/p>
在用色方面苗族婦女有著極高的天賦,受苗族民族精神的影響,苗族婦女在用色上大多會選擇歡快、鮮亮的顏色,百鳥衣服飾上的顏色對比強烈,以綠色為底,點綴著大紅、藍、橙、黃、白等色,使服飾的圖案十分搶眼,既起到了裝飾的作用,又會給人溫潤、輕快的感覺。使用顏色的純度和明度也很高,在百鳥衣上極少有飽和度低的灰色系。苗族人民喜歡用綠色為底色,因為綠色象征著大自然,以綠色為底色制作的百鳥衣象征著很強的包容性,像大自然一樣包容世間萬物。與點綴的高明度、高純度圖案相比時,給人以和諧自然之感,各顏色之間不會顯得雜亂、繁復,而是如同大自然般和諧。
苗族百鳥衣作為苗族“噶鬧”支系的節(jié)日盛裝,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噶鬧支系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一件件精美的百鳥衣講述著苗族的民族歷史,也展現(xiàn)著苗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對其藝術(shù)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研究,讓苗族百鳥衣在現(xiàn)代社會得到更有力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