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婷,王衛(wèi)光,劉宏生,張麗娜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00)
作為醫(yī)院接觸患者的第一線窗口,急診室通常會遇見大量危重病情的患者。一方面,因大部分患者病情較重,且大多為外傷患者,體液及污物附著于患者傷口或體外,當護理人員接觸患者提供護理時,常常會因各種情況而導致職業(yè)暴露的發(fā)生即院內感染[1]。此外,有研究報道稱,我國為乙肝傳染發(fā)生大國,普通人接觸乙肝傳染的概率為醫(yī)務工作者的1/6,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yī)務工作者職業(yè)暴露的風險[2]。因此,應強化對急診科的管理及對急診科工作人員的職業(yè)培訓,提高其對職業(yè)暴露的防護程度,減少職業(yè)暴露的發(fā)生。為了減少職業(yè)暴露的產生與護患糾紛的出現,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對急診科工作的滿意度,本院決定在急診科實施護理干預。SHEL事故分析法分為4方面,分別為軟件、硬件、臨床環(huán)境、人員[3]。有報道證明,SHEL事故分析法可以有效降低醫(yī)院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對防止職業(yè)暴露的發(fā)生及護患糾紛有指導作用[4]。健康信念模式是一種利用患者內在對自我管理及健康的渴望做出相應措施的心理學方法,有助于患者提高生存質量及緩解心理壓力,緩解不良情緒。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健康信念模式在增強患者自我管理中應用效果顯著[5],但二者聯合用于急診科干預的應用中較少。將2020年12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我們于我院急診內科工作100名護理工作者納入研究,研究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在改善急診科護患糾紛與護士職業(yè)暴露風險中的應用效果,突破了傳統(tǒng)護理工作中單一化管理的局限性,發(fā)現了急診科工作的新思路?,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同期于我院急診內科工作的100名護理工作人員作為工作對象。納入標準:①持有護士職業(yè)證書的護士;②工作時間≥3年的護士;③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6]相關倫理原則。排除標準:①進修的護士;②休長期假的護士;③確診心理疾病的護士;④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研究者。依據工作時間分組,將2020年12月1日~2021年8月31日干預的護士分成對照組,將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干預的護士分為觀察組。因兩組干預時間為3個月,防止組間沾染情況的發(fā)生,研究小組預先設定:當入組研究對象收集資料的時間距離月末時間<3個月后,即2022年11月1日后不再納入新的護士,最終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名。同期兩組各納入50例患者。對照組護士男9名、女41名,年齡25~42(32.64±5.24)歲;職稱:主管護師6名,護師23名,護士21名;受教育程度:大專22名,本科26名,研究生2名;職業(yè)病腰肌勞損12名,腰椎間盤突出20名,頸椎病22名。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齡25~60(39.36±4.27)歲。觀察組護士男8名、女42名,年齡24~41(31.87±4.35)歲;職稱主管護師7名,護師26名,護士17名;受教育程度:大專23名,本科24名,研究生3名;腰肌勞損 14名,腰椎間盤突出19名,頸椎病25名。觀察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24~59(39.96±4.88)歲。兩組護士、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培訓,包括:①常規(guī)護士防止職業(yè)暴露講座培訓;②急救用藥培訓;③日常做好巡視工作;④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具體內容如下。①成立護理干預小組,以在急診內科工作經驗>5年的主管護師為小組成員,以護士長為小組長,深入學習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與健康信念模式相關內容。②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內容。a.硬件:干預小組對急診科科室環(huán)境進行干預,通過對患者及現有設備的了解進行更合理的規(guī)劃,將搶救設備、日常護理所需耗材、醫(yī)療垃圾等擺放至更為科學的位置。將消毒設備、防護設備等擺放至明顯的位置,方便護理人員進行操作、患者日常進行手消毒等。在科室矚目位置張貼警示標語,時刻提醒醫(yī)護人員注意職業(yè)暴露。b.軟件:一方面,干預小組定期組織有關職業(yè)暴露與護患糾紛的講座培訓,請我院院感科主任及醫(yī)院質控小組組長為主講人,向參與研究護士講解職業(yè)暴露的定義、可能性、類型及危害等,在講解過程中穿插科室過往職業(yè)暴露案例及護患糾紛案例,讓參與研究的護士加大對職業(yè)暴露的重視程度;同時,干預小組現場演示日常操作及搶救時的正確操作,如何正確處理患者傷口血液、被銳器劃傷時應如何正確處理等,讓護士對于科室應急預案與護理常規(guī)產生進一步的認識,讓護士感知到易感性與威脅性,即參與研究的護士認識到職業(yè)暴露及護患糾紛導致的后果對自己職業(yè)危害的敏感性。另一方面,要求急診科護理人員轉變護理理念,提高護理質量,明確“以患者為中心”,加強護患溝通,告知患者自身病情及需要輔助檢查的意義,陪同患者進行檢查,及時解釋相應指標意義,合理書寫護理文書,并及時解釋患者疑問,增加護患信賴感。在護理操作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c.臨床環(huán)境:感知到益處,即護士感知到堅持預防職業(yè)暴露與護患糾紛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一方面,干預小組完善科室應急事件上報系統(tǒng),若護士不慎發(fā)生職業(yè)暴露情況,立即啟動流程并上報,由小組長即護士長記錄在案;同時,護士長根據科室具體情況修訂科室規(guī)章制度,并每半月組織護士學習進行考核1次,成績與績效掛鉤。另一方面,當患者進入急診科時,仔細了解其病情與生命體征,并及時轉告醫(yī)生,讓醫(yī)生大概了解患者基礎情況,以便于后續(xù)治療。當患者進行院內轉運時,提前聯系好床位及做好對應科室的交接工作,在轉運過程中保證基礎設施如氧氣、輸液設備等的正常運行。此外,在轉運過程中配備夠足夠的搶救人員以應對意外情況的出現,對家屬認真解釋患者轉運的意義及病情。d.當事人與他人:加強護士對預防職業(yè)暴露及護患糾紛的信心。創(chuàng)建職業(yè)暴露追蹤系統(tǒng),對發(fā)生職業(yè)暴露的案例進行持續(xù)關注。加強對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關注。同時積極對于護士開展心理關懷,若護士出現不良情緒積極進行疏導,避免其出現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激化護患矛盾。創(chuàng)建科室評價系統(tǒng),積極采納患者提出的意見及建議。由干預小組進行討論并做出改變,以提供更好的護理。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干預后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②使用結合本院急診內科的特點的自制護理質量量表評估兩組護理質量,共5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100分,分數與急診科室護理質量呈正相關,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為0.969。③對兩組干預后的護患糾紛情況記錄分析進行比較,包括護理差錯、風險事件等。④使用結合本院急診內科特點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共4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為100分,患者滿意度與分數呈正相關,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為0.942。
2.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件(%)]
2.2 兩組護患糾紛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護士工作質量合格情況比較(例次)
2.3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見表3。
表3 實施前后醫(yī)生對護理配合滿意度比較(例次)
2.4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分,
急診科作為職業(yè)暴露最為嚴重的科室之一,其工作量較大,患者病情緊急,護士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等情形較多[7]。同時,因精神的高度集中,護士往往會忽略自身操作的防護,但急診科患者大多未做各項檢查,對其傳染病情況大多不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士職業(yè)暴露的風險。護患糾紛也是急診科一大問題,大多因為護患雙方溝通交流出現障礙、患者對護士的護理質量及態(tài)度不滿意、患者自身因病情而導致的情緒不佳等。出現護患糾紛會導致治療工作受阻礙,影響患者的治療。然而常規(guī)護理管理對二者的管控收效甚微,因此,急需尋找新的護理模式改變現狀,提高急診科工作質量。健康信念模式是一種通過改變主體理念進而影響健康行為的模式,其包括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敏感性、威脅性、益處及行為障礙4個方面。應用于醫(yī)療行業(yè)即提高患者對于其病情的了解,改變其危害病情的行為,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從而促進疾病的痊愈。本研究探究了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對急診內科護士職業(yè)暴露與護患糾紛的影響,對提高護理行業(yè)質量提供了新的方法與視角。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觀察組職業(yè)暴露等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更少,這是因為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下干預小組對科室的環(huán)境進行了相應的改善。合理規(guī)劃搶救設備、日常耗材、消毒設備等,在顯眼處張貼警示標語對護理人員進行提示。同時干預小組定期開展預防職業(yè)暴露培訓,讓護理人員定期強化相關知識并學習正確預防及處理知識,并在學習后進行考核,成績與績效掛鉤,進一步減少了職業(yè)暴露的出現。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觀察組護士的護理質量更好,這是因為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下,干預小組對護士開展了每半個月1次的培訓,由干預小組進行現場演示,學習護患溝通技巧及護理操作,明確“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增加了自身對職業(yè)的敏感性,加大了對護理文書的書寫培訓力度,使其更加規(guī)范化,加強護患溝通,進一步提高了急診內科護士的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患糾紛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觀察組護士對患者的溝通更為友好,護患溝通更為融洽,這是因為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下干預小組加大了對急診的風險管控,在患者進入急診科時護理人員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并了解其病情,及時幫助病情危重的患者聯系醫(yī)師。在院內轉運時,提前做好交接工作,并及時向患者解釋護理操作的意義,及時解釋,避免矛盾的出現。此外,干預小組對參與研究的護士進行了心理干預,積極疏導其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避免激化護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護患矛盾的出現。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觀察組患者對護士提供的護理更為滿意,這是因為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下干預小組開創(chuàng)了對護理服務評價系統(tǒng),積極吸取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整改。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病情的了解,并做好相應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增加對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的知識儲備,增進了護患關系,使患者對護理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聯合健康信念模式在改善急診科護患糾紛與護士職業(yè)暴露風險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有效降低護理期間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減少護患糾紛情況,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對護理工作的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并進行應用。但經研究發(fā)現,仍有些許問題,如樣本量較小,觀察指標過少等,在未來的研究中將會一一進行改進,以取得更為科學、客觀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