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態(tài)課堂是指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情,結合課程重難點內容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探究新課知識,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文章闡述生態(tài)課堂的概念和意義,分析構建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的具體策略,以煥發(fā)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數學教學
作者簡介:王彬(1994—),女,江蘇省連云港市歡墩中心小學。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以講授法為主,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概念知識和運算公式,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自學能力等。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生態(tài)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授課方法,能夠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機會,營造輕松活躍的班級氛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一、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概述
生態(tài)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構建的課堂。相較于傳統的授課模式,生態(tài)課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學習新課知識,從而打造高質量的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
二、構建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的意義
(一)有利于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生態(tài)課堂的一大特點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數學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生態(tài)課堂上,學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更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構建生態(tài)課堂能夠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學習,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在生態(tài)課堂上,學生能認真思考新課知識,積極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交流與討論發(fā)現問題所在,結合所學內容展開深入研究,直至解決問題。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利用它們解決現實問題,實現自學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的同步提升。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課知識,在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能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的觀點,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在生態(tài)課堂上,學生能夠對活動中衍生出的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擺脫傳統思維的限制,從不同維度進行深入思考,形成獨特的見解和新穎的觀點,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
(三)有利于增進師生關系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育較快,高年級的學生即將進入青春期,性格上有了明顯的轉變,師生關系容易處于相對緊張的狀態(tài)。構建生態(tài)課堂能夠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會充分考慮到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保證學習任務符合他們的基本學情且具有趣味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有效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此外,教師會更加注重與學生的溝通,當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后,立即給予表揚,使學生樹立高度的學習自信,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構建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提升自學意識,獨立思考
對小學生而言,學習動力源于對所學科目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才能使其主動探究新課內容,充分保證他們的學習質量與效率[1]。要想構建生態(tài)課堂,教師應讓學生形成自學的意識,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前積極預習新課知識,還要讓學生在課后及時復習,即在課程開始之前認真閱讀教材,梳理知識框架,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并總結不理解的知識點,明確學習的重點,在課后利用自己的學習方式鞏固所學內容,保證自學效率。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應發(fā)揮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預習和復習的相關資料,指明學習的具體方向,總結課程的重難點部分。
以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為例。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以下預習任務。(1)在紙上正確計算以下算式:560+4×2;20-15÷3,回憶兩步混合運算的正確順序。(2)用兩種方法計算12×3+15×4,詳細列舉解題過程,比較兩種方法哪一種更加簡單,并說明原因。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并初步掌握計算方法。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布置相應的復習作業(yè):“說出每組算式的運算順序有什么異同。(1)40×2-15×5,40÷2+15÷5;(2)50÷5+8×5,50+5×8+5?!蓖ㄟ^這一方式,教師能了解學生的薄弱點,及時調整后續(xù)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構建高效的生態(tài)課堂。
(二)營造良好氛圍,自主探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2]。要想達成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深入挖掘教材資源,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究”的轉變,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班級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較大影響,為了順利構建生態(tài)課堂,教師要營造活躍輕松的氛圍,使學生主動研究新課知識,通過深入思考和小組合作對所學內容形成全新認知,促進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以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用計算器計算”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分享自己去超市購物的經歷導入新課:“老師在購物時選購了很多東西,但是在付款時有些猶豫,因為老師只帶了100元現金,不確定夠不夠,你們認為老師可以怎么辦?”有的學生建議放一些東西回去,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打電話叫其他人來送錢,有的學生說用計算器就能又準確又快速地算出商品的價格。由此,教師順利引出本課主題。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張計算器的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并說出它的構造。而后,教師給每名學生發(fā)放一個計算器,引導他們計算75+47、24×7.6、6.28-0.95這三個算式,并隨機抽取兩名學生,讓他們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具體的計算過程,在豐富的活動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解決真實問題,內化融合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發(fā)揮自身的組織和引領作用,構建生態(tài)課堂[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探究意識,讓學生在理解知識深層次內涵的基礎上掌握具體的應用策略,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數學問題,發(fā)揮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也就是說,學生不僅要理解知識,還要學會應用知識?;诖?,教師在構建生態(tài)課堂的過程中應為學生搭建高效的學習平臺,使他們在了解知識形成過程的同時外化于實踐,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以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這一課需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小明和小李一起去文具店買東西,講義夾4.75元一個,筆記本3.4元一本,小明買了一個講義夾,小李買了一本筆記本,那么小明和小李一共花了多少元?”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整式計算方法,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有的學生先把小數點對齊再算,有的學生先把末尾對齊再算。對于不同的答案,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在列豎式時要把小數點對齊,總結小數加法的正確計算方法,深刻領悟計算法則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運算能力。
(四)開展小組合作,因勢利導
生態(tài)課堂追求和諧、自然的班級氛圍。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小組合作是構建生態(tài)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要綜合考慮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性格特點和領悟能力等因素,秉持公平性原則,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保證各小組學生的數學實力相對均衡,而后根據課程內容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新課內容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在小組合作中,教師應讓學生在組內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交流與分析總結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根據各組的結論進行總結,以此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4]。
以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簡易方程”的教學為例。在教學“ax+bx=c”這類方程的解法時,教師利用一道應用題進行導入:“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第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一共運了多少噸?”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生很快便得出兩種解法:(1)5×4+5×3;(2)5×(4+3)。接著,教師改變已知條件,提問學生:“如果每輛車運x噸呢?”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兩種解法:(1)4x+3x;(2)(4+3)x。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發(fā)現兩個式子相等,即這一天一共運土7x噸。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五)進行多維互動,煥發(fā)活力
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不同于傳統的授課模式,在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上,學生有豐富的資源和多元的平臺,能夠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實現多維互動,使小學數學課堂煥發(fā)出全新的生命力與活力。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其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分析新課知識,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及時對其進行指導,有效搭建師生、生生互動的橋梁,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以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乘法”的教學為例,在教學分數乘整數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內容,利用多媒體出示兩道例題:(1)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5是多少?(2)+等于多少?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第二道例題還可以怎樣計算,很快便有學生給出答案:×2。教師順利引出本課重點內容,并提出問題:“人跑一步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深入思考,共得出兩種解法:(1)++;(2)×3。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兩種方式的答案相等,并總結出分數乘整數的基本方法:用整數乘以分數的分子,計算時可以先約分再計算,也可以先計算,得出乘積后再約分。開展多維互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吸引更多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
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生態(tài)課堂能夠滿足新課標的具體要求,有效推動數學教育改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學情組織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斷挖掘他們的個人潛能,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新課知識,在思考的過程中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是一個動態(tài)化的過程,要求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程戰(zhàn)寒.關于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中師生交往互動的新思考[J].讀寫算,2022(33):111-113.
[2]林家薇.“學為中心,素養(yǎng)導向”小學數學新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7):101-103.
[3]張和.核心素養(yǎng)下簡析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的科學構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2):116-118.
[4]沈方圓.“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構建策略[J].求知導刊,2022(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