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和諧”與“詩意”遮蔽下的文本痕璺

2024-05-07 13:35韓沐言
名家名作 2024年6期
關鍵詞:荸薺癥候汪曾祺

[摘要] 汪曾祺的《受戒》在和諧、詩意的文體風格中存在很多反常、阻塞等類似癥候的裂痕。敘事中呈現為“受戒”情節(jié)的無限延宕,文本結構中存在“荸薺庵—善因寺”的潛在對立,這是作家潛意識中焦慮、抵抗的投射。汪曾祺個體苦難的生命經驗在無意識中投射進其后期小說的文本,并通過“和諧”“詩意”的文體風格掩蓋裂痕、想象性地解決創(chuàng)傷。

[關? 鍵? 詞] 癥候式分析;《受戒》;汪曾祺

《受戒》中“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評論界對這個“夢”有很多批評與注釋,比如“平遠小景,簡雅拙淡”“和諧完美的伊甸園世界”“清新淡雅的風俗畫”……但都一貫地相信這是一個抒寫人性美的“桃花源”,淳樸、美麗、和諧、完滿等詞語加諸其上。

筆者認為,在看似和諧、融洽的文本中間有很多反常、阻塞等類似癥候的現象:如敘事動力的阻塞、“受戒”情節(jié)的無限延宕;“荸薺庵”與“善因寺”描寫的差異及其表現出來的“潛在對立”。這些癥候反映了作家潛意識中的焦慮與抵抗,是作家個體苦難的生命經驗在文本中的反映。本文將從《受戒》的癥候式分析開始,以文本結構、敘事動力為主要觀照對象,重新審視《受戒》及其代表的汪曾祺后期小說。

一、《受戒》文本的癥候分析

細讀《受戒》文本,我們會發(fā)現,在《受戒》的故事中,始終存在著一種阻塞的力量,延宕著“受戒”的發(fā)生。

《受戒》的故事由八組省略號隔開,共分為九個部分。題為“受戒”,但其中通向“受戒”之路,也即與“受戒”直接有關的部分只有第一、二、八、九共四個部分,中間的三到七部分,用大量筆墨介紹了荸薺庵和尚們的日常生活、小英子家的生活以及小英子與明海的感情。而在與“受戒”有關系的部分中,也存在著大量與“受戒”事件無關的敘述,如第一部分對于庵趙莊的描寫、第二部分對于荸薺庵的描寫、第八部分對于善因寺的描寫。全文共計10300字左右,與“受戒”直接有關的部分約4600字左右,還不到全文篇幅的一半;與“受戒”事件無關的三到七部分,約5700字左右,占據全文篇幅的多一半;而“受戒”儀式在全文的將近尾聲的第八部分才出現,通過小英子和明海的對話,草草介紹了“受戒”的儀式。

第三部分“荸薺庵和尚們的世俗生活”這一段描寫向來是為評論家們所稱道的,不論是與《受戒》同年發(fā)表的評論文章《贊〈受戒〉》還是《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都給予這一部分很高的贊譽。同樣是文本中的寺廟,但是對于“善因寺”部分敘述的評論卻幾乎為零,我們試將文中對于兩座寺廟的敘述進行對比,就會發(fā)現文本的深層結構中似乎存在著一種對立“荸薺庵—善因寺”,正是這種對立隱含著一種焦慮、抵抗,始終延宕著從“荸薺庵”到“善因寺”的這條“主線劇情”。

《受戒》對于荸薺庵和尚們的世俗生活的描寫十分詳盡,是從“全知視角”發(fā)出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為、自在地發(fā)生著;也是用一種“主體”的眼光,傾注了作者的認同。而對于善因寺風物的描寫,卻都是借“小英子”之眼展開的。在“善因寺”中,只有“景色”卻沒有“生活”;借小英子的視角進行敘述,不管是“媽吔”“真稀奇”,還是“隔著一條護城河”看“散戒”,就好像始終用一種客體的眼光,讓讀者永遠沒有辦法進入“善因寺”的世界?!吧埔蛩隆笔菨q滿了焦慮的一個隱喻——政治過分侵入個人生活的感受。讀者也永遠無法接近“受戒”儀式及其所象征的事物——“受戒”究竟象征著什么呢?從文本中看,明海在受戒后可能會被選為“沙彌尾”,但這并不由明海和小英子所決定,而是要靠主事的和尚商議。所以我們可以說,“受戒”這一儀式,象征著進入一個充滿壓抑、身不由己的世界。

所以,文本中隱含著的焦慮與抵抗,始終延宕著通向“受戒”的“主線劇情”,在這個過程中“受戒”的意義被不斷消解,因“受戒”帶來的焦慮也得到想象性的解決。

二、心理—社會批評

上文我們說到,《受戒》潛在結構“荸薺庵——善因寺”的對立中隱含著一種焦慮與抵抗,始終延宕著“受戒”的發(fā)生。這種“焦慮”是作家潛意識的投射。我們且從《受戒》末尾的“次本文”說起:

《受戒》末尾存在著一個與“正文”平行存在的“次本文”——“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無數研究者都在考索“四十三年前”(1937年)汪氏去廟中避難之事,探求《廟與僧》與《受戒》的互文,汪曾祺本人卻說:“‘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無甚深意,不必索解”。

1946年的小說《廟與僧》可以說是《受戒》的底本,廟中的和尚們儼然是《受戒》中荸薺庵和尚們的原型。在這篇小說中,汪曾祺同樣細致地描繪廟中和尚的世俗生活,但更多的是客觀地記錄對僧人的印象。在《受戒》中多了情節(jié),多了圍繞“受戒”展開和“阻礙”“受戒”展開的敘事?!妒芙洹肥墙洑v過人生變故與動亂的汪曾祺“回憶”并“回溯性建構”起來的,是站在20世紀80年代的人的感情立場上、代表著“80年代的中國人的各種感情的一個總和”來完成的。這個“夢”不僅僅是對“四十三年前”夢境的記錄,更將“大亂十年成一夢”自我的生命體驗糅合進文本的裂痕之中。在《受戒》創(chuàng)作前的長達十年的時間里,汪曾祺曾經表示:

“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十年“大夢”過后,面對創(chuàng)傷,他自己這樣形容自己的心態(tài):“他們對世事看淡了,看透了,對現實多多少少是疏離的。受過傷的心總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p>

正是汪氏心中的這一點“璺”,投射在了《受戒》的文本中,使得文本中存在著“荸薺庵——善因寺”的潛在對立與潛在的焦慮,使得“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反映出四十三年來汪曾祺內心深處潛意識中的痛苦與分裂?!妒芙洹分写罅康氖浪咨蠲鑼懪c看似“桃花源式”的世界,實際上是汪曾祺通過寫作進行的自我安慰,將心中的裂縫填滿。汪曾祺的寫作并不是表層上看起來那么自洽的、自我完滿的“士大夫”的寫作;包括《受戒》在內的汪曾祺后期小說,并不是如汪老自己所說,“我的作品的內在的情緒是歡樂的”,而是糅合了汪曾祺個體的生命體驗,用“士大夫氣”的寫作來掩蓋自己內心不可調和的矛盾,創(chuàng)作“現代文人個人體驗的寓言”。

三、后期小說——文人自我的苦難寓言

汪曾祺在《〈受戒〉重印后記》中說:

重談一些我的作品,發(fā)現:我是很悲哀的。我覺得,悲哀是美的。當然,在我的作品里可以發(fā)現對生活的欣喜。弘一法師臨終的偈語:‘悲欣交集,我覺得,我對這樣的心境,是可以領悟的。

這就是汪曾祺后期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點——不僅僅是“和諧”與“詩意”地生活,而是蘊含著“悲哀”體驗的“悲欣交集”。如果我們將《受戒》同期創(chuàng)作的小說拿來做互文研究的話就會發(fā)現,表面“簡雅拙淡”的文體風格下面往往隱藏著一種憤懣、分裂、失志的情感,其中凝結了作家本人的苦難體驗。

1979年的《騎兵列傳》取材于汪曾祺中年時的一段訪問經歷,但結尾卻有兩個“但愿”的希冀——盡管后來的研究者認為,這段話是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使得寫作具有“合法性”的尾巴,含有意識形態(tài)目的;也是“主題先行”遺留下來的“尾巴”——前面的“列傳”才是重點,汪曾祺重點敘述了英雄騎兵的壯烈與傳奇故事。結尾這句話看似與前文“分裂”,但也是汪曾祺歷經人生的動亂與波折后的心聲。

1980年的《黃油烙餅》中,汪曾祺將自己被下放到沽源進行勞動改造時的經歷投射到主人公蕭勝的父親身上,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進行敘述,用“他者”的眼光看自己那段苦澀的經歷?!昂崉僖贿吜髦淮淮难蹨I,一邊吃黃油烙餅。他的眼淚流進了嘴里。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咸的?!苯Y尾蕭勝懷念奶奶的眼淚,同樣混雜著作者私人苦難經驗的眼淚。《歲寒三友》結尾中靳彝甫賣掉珍愛珍貴的田黃,接濟家徒四壁的兩位老友,三人在臘月三十在酒樓大醉。“外面,正下著大雪”結尾的留白,文人走投無路的苦澀填補于其中,這與汪曾祺的個人經驗不謀而合:“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最為典型的是《寂寞和溫暖》,文中沈沅的經歷就是汪曾祺本人經歷的真實寫照:

她很鎮(zhèn)定,甚至覺得輕松。她覺得這沒有什么。就像一個人從水里的踏石上過河,原來怕濕了鞋襪;后來掉在河里,衣褲全濕了,覺得也不過就是這樣,心里反而踏實了。

在這些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汪曾祺本人經歷在文本中的投射。這些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失志、憤懣,其實是汪曾祺作為文人的自我生命體驗的一種寓言。而汪曾祺本人通過書寫活動將自己不斷地放置到過去的經驗中,也不斷地重塑對于過去經歷的認知;通過“和諧”“詩意”的寫作風格或說“士大夫氣”的寫作風格,掩蓋文本中的裂痕,同時想象性地解決創(chuàng)傷。

四、總結:反思癥候式分析

本文主要運用了癥候式分析、精神分析和心理—社會批判方法,但主要運用了癥候式分析方法?!鞍Y候式閱讀”本是阿爾都塞借鑒精神分析學的話語,用來解讀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但與精神分析的心理批評不完全一致。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借鑒了文學批評方面的癥候式分析,也即藍棣之先生的《現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盡管這本書所代表的研究似乎有些“過時”,還摻雜了一些階級分析,一些論述有些站不住腳——先分析作家可能擁有的“無意識”,再在文本中尋求印證。也有很多文章反思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如劉陽的《癥候分析的局限:一個事件學視角》。但筆者認為,癥候式分析在今天仍然有價值:結合文本細讀與文體分析——必要時可以參考作家生平經歷——試圖在文本中獲得邏輯的自洽并挖掘裂痕后的潛意識。

通過癥候式分析方法,我們得以發(fā)現汪曾祺《受戒》和諧、詩意文體風格中反常、阻塞等類似癥候的裂痕,擁有了可以言說它們的話語,并獲得了觀察敘事結構的新視角,發(fā)現了敘事中“受戒”情節(jié)的無限延宕與文本結構中“荸薺庵—善因寺”的潛在對立,認為這是作家潛意識中焦慮、抵抗的投射。以癥候式分析視角觀照汪曾祺后期小說,會發(fā)現作家個體苦難的生命經驗在無意識中投射進其后期小說的文本,并通過“和諧”“詩意”的文體風格掩蓋裂痕、想象性地解決創(chuàng)傷,書寫文人自我的苦難寓言。

參考文獻:

[1]季紅真.汪曾祺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2]藍棣之.現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3]陳徒手.人有病, 天知否:1949年后中國文壇紀實[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

[4]季紅真.心靈與歷史互動的奧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5]周志強.漢語形象中的現代文人自我:汪曾祺后期小說語言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6]喬娟娟.“受戒式”的汪曾祺:被敘述的異質[J].南方文壇,2008(6):97-100.

[7]閆作雷.“抒情考古學”:汪曾祺《受戒》的一種讀法[J].文學評論,2020(1):101-110.

[8]陸建華.汪曾祺“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兼談《受戒》的價值和意義[J].揚子江評論,2019(2):81-87.

[9]劉陽.癥候分析的局限:一個事件學視角[J].文藝爭鳴,2020(10):89-96.

[10]王曉薇.平遠小景? 簡雅拙淡:試論汪曾祺的小說《受戒》[J].當代作家評論,2003(5):132-139.

[11]張琛.試論汪曾祺小說《受戒》的和諧之美[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6(2):108-112.

[12]楊劍龍,朱葉熔,張欣,等.一幅清新淡雅的風俗畫:重讀汪曾祺的《受戒》[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9,29(6):73-79.

[13]肖連花.“受戒”與“破戒”下的生命形態(tài):淺析《受戒》中汪曾祺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理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5):35-36.

[14]強薇.汪曾祺《受戒》的主題探析[J].文學教育(上),2010(6):150-151.

作者簡介:

韓沐言(2003—),女,天津薊州人,南開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文學、大眾文化研究。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

猜你喜歡
荸薺癥候汪曾祺
看汪曾祺寫絕句
情同父女 親如一家——汪曾祺與“藏妞”央珍
參苓白術散對初治肺結核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與不良反應的影響
清脆甜美的荸薺
士的傳統(tǒng)、他者效應和日常審美——作為文化癥候的“羅懷臻創(chuàng)作現象”
挖荸薺
荸薺不說話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輕走一生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當年為汪曾祺治印的兩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