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芬
如果你有話想說
我成績中等,想過把成績提上去,也曾經(jīng)努力過,但是沒有很大的起色。父母對我要求也不高,總說讓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即便如此,我有時還是很不想去上學,特別是早上起床的那一瞬間,我真的覺得好難呀!上學真的好累呀,天天讀書、做題……我該如何擺脫目前的困境?
——苦惱的小艾
或許我們心有靈犀
哈佛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博士、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威林厄姆所著的《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一書中提出:學生不喜歡上學,從認知科學的角度出發(fā),主要是因為大腦本身就不是用來思考的。
這樣的說法是不是第一次聽到?威林厄姆教授指出,相比處理視覺和聽覺這類信息,思考是過分困難和緩慢的,因此大腦會盡力避免思考。這一理論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觀念,提供了新的視角來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簡單的大腦模型,模型主要分為3個區(qū)域,環(huán)境、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
工作記憶是大腦思考的區(qū)域,我們的大腦不喜歡深思熟慮,相反,它喜歡從既有的長期記憶中調(diào)動知識,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因此學習新知識、思考新問題對于大腦來說都是費力的任務(wù)。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從學習中增強愉悅感。
那如何增強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呢?不妨試試以下三個計策:
第一計:抬頭遠眺 消除疲勞
當你感覺疲憊時,不妨伸個懶腰,走到窗邊,抬頭眺望藍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草地,讓眼睛休息。你也可以閉上眼睛,感受微風吹過臉龐,讓大腦放空,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如果你還是覺得很累,可以暫時放下學習,到戶外散散步,什么都不想,只是專注地散步,看看路邊的花草樹木,聽聽蟲鳴鳥叫,感受大自然奇妙的治愈力。
第二計:情緒拆彈 化難為易
有時很多情緒雜糅在一起會讓我們感覺很混亂,也提不起勁。混亂是一種狀態(tài),我們給情緒來個“拆彈”。首先,看到當下這種狀態(tài)包含了哪些情緒,可能有畏難、疲憊、不甘心等;其次,找到問題的驅(qū)動力,看清問題的本質(zhì);再次,逐一解決,還情緒一片晴空。例如,你可以問問自己:目前的情緒的驅(qū)動力是什么呢?畏難是因為自己覺得有退縮的空間嗎?疲憊是因為最近睡眠不足嗎?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解決問題。
第三計:以終為始 暢想未來
有時,我們可以通過暢想未來以增強自己的愉悅情緒。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自己長大了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長大后,我們也許會有一份熱愛、體面并能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工作,也許會有一個溫暖如意的知己,身邊也許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我們目前正在朝著可喜的未來邁步,這就是很值得高興的事。
所以,親愛的小艾同學,偶爾不想上學沒關(guān)系,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抬頭望遠、拆解情緒、以終為始,收拾心情后再重新回到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