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荻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面對工作或學習上的失誤,復盤的時間比做事的時間都要久;在眾人面前講話時,忍不住去想自己那些不完美的表現(xiàn),即使知道全世界可能也就自己還記得那些“糗”事……這種揪著自己的缺點與“黑歷史”不放的思維習慣就是“反芻思維”,它使我們沉溺于對負面情緒的糾結中,陷入消耗自我的惡性循環(huán)。
“反芻”并非反省,它攪擾我們的生活。同樣是對過去的反思,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吾日三省吾身”與“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中的“省”就是“反省”,它往往是對事件較為客觀的描述,關注事件本身。良好的“反省”可以促發(fā)我們的具體行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讓事情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然而,“反芻”則大為不同,它在回顧過往時往往直接指向自我批評。如果把個人經歷當作一部紀錄片,那么“反芻思維”就是用特寫鏡頭將那些令自己羞恥與不安的片段一個個放映出來——這種嚴苛的自我批判與審視,不但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還會使我們陷入無盡的焦慮之中。
“反芻思維”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們的完美主義思想,它使我們對自己不好的行為難以釋懷,將問題全部攬到自己身上。因而,要想有效地打破“反芻思維”,就需要我們學會接納:接納自己,接納不同,接納無常。
接納自己,沒有人生來完美。經常陷入“反芻思維”的人,往往具有“萬事高標準”的特質,一旦自己的行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會陷入無止境的焦慮。然而,一味地追求完美是不現(xiàn)實的。古語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泵總€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若總是懷疑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又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出潛力呢?只有敢于直面自我,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閃光之處,以滿腔熱情迎接燦爛的生活。
接納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反芻思維”的人常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因而進一步加深了自我否定。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經歷,這些差異造就了不同的行為方式與思想觀念,也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我們。我們無須為某方面暫落人后而焦慮,那可能是因為暫時缺乏經驗與閱歷;我們也無須為自己與眾不同而羞恥,因為那才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自己。
接納無常,生活總有不測風云?!暗湼o門至,風云不測來”,人生的禍福沒有定數(shù),人生充滿無常。面對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如果執(zhí)著于結果的好壞,或是在不可控的壓力下將變數(shù)歸咎于自己,只會使我們陷入更加痛苦的“反芻思維”。真正應該做的是學會釋然,無論禍福好壞,接納已發(fā)生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tài)逐浪而行。
過錯是短暫的,而錯過卻是一生的遺憾。與其讓“反芻思維”消耗精力與能量,不如接納過去,走進人群,以平常之心細品美好人生!
指導教師:王科威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中學高二(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