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又稱“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優(yōu)秀傳統藝術。它憑借著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跨越古今數千年,成為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閱歷千載的書法藝術,吸收和凝聚著歷代先賢的智慧和心血,從甲骨文、金文,到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一撇一捺,一橫一豎之間,無一不體現著書者的性格和氣質,演繹著書者的精神世界。其中,草書尤為瑰麗奇葩。
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璀璨明珠,從西漢濫觴,到今天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漢字的草寫歷史,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文明演進歷史,是中國歷代文人精神的真實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哲學思想、人生信仰、審美情趣物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撥開漢字草寫歷史的重重帷幕,從“不治他技”“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的張旭,到“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的懷素,再到孫過庭的《書譜》,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我們透過漢字草寫的人和事,看到的是中國士大夫躁動不安的靈魂和“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至境,筆墨縱橫間,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先賢彼時不同的心境和信筆揮灑時的儒雅從容。
成都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書圣王羲之就曾在著名的《十七帖》中,用草書寫下“成都”兩個字,這是已知歷史上最早題寫“成都”的草書遺跡。這說明,成都有這樣一個文化資源和文化傳統,新時代的我們有責任傳承文脈,發(fā)揚傳統,將其發(fā)展得更好。
而寫好草書并非易事?!安菔プ顬殡y,龍蛇競筆端”,草書之難,難于在快速行筆中有效地控制,處理好筆法、字法、章法的諸多矛盾,達到通篇氣勢貫穿,筆意縱橫,輒看驚人卻步,細審精細入微??傊?,沒有幾十年功夫不可能臻于至境。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動天府草書再上新臺階,四川省草書研究會精心策劃了“癸卯弄潮——天府草書提名展”,并于2024年1月24日在成都畫院琴臺藝術館成功展出。
此次展覽草書作品取法風格多樣,章草、今草、大草一應俱全。從中可以感受到二王之遺韻,張旭、懷素之氣象,黃庭堅、王鐸之意趣。91歲的柏波是這次展覽中年齡最長者,其草書風骨爛漫,雄絕精美,老辣奇詭;82歲的張達煜,草書氣勢雄放,縱而能斂,豪放天真;81歲的陳澤生以簡入草,以熟為生,樸茂多姿;80歲的謝季筠,草書蕭散樸拙,一派天機,不可端倪;劉世崇的草書學懷素自有心得,線條細勁,疏放自然;鄧代昆的草法以柔毫書寫,跌宕多姿,奇崛險峭;楊代欣的草書筆力剛勁,圓轉自如,清雄暢達;田旭中的大草豪邁峻逸,章草樸拙自然,各顯其妙;何開鑫的草書大氣磅礴,對比強烈,個性鮮明;齊建霞的草書寓柔于剛,線條遒勁,氣體高妙;龔光萬的草書瀟灑自如,雄放多姿,豪縱爽朗;劉舒的草書連綿多姿,轉折自如,古意盎然;劉寧宇的草書用筆老到,章法新奇,率意天真;陳沫吾的草書以古為今,融碑于帖,豪放雄杰;湯文俊的草書古質今韻,點畫精到,繞有意趣;王飛的草書蕭散質樸,筆力振蕩,氣象不凡;劉崇壽的草書天真爛漫,骨力內含,新意迭出;魏愛臣的草法綿密奇崛,入古出新,自成淵藪;黨菠的草書食古能化,筆姿挺秀,意氣橫生;36歲的胡建鋒學徐渭頗有心得,用筆跌宕,爛漫多姿。這20位書家,醉心翰墨,極慮專精,躬耕書法藝術幾十余年,取得了斐然的藝術成就。他們或行云流水、妙筆生花,或揮毫如雷、力透紙背,輕重緩急間,無不顯露書者心中的律動,生命的情調……
劉熙載曰:“字者,如也,如其寫志,如其人也?!彼麄兊牟輹莻€人心志與人格的生動體現。觀者不難從中感覺到文化的厚重,書家的靈氣。為進一步使觀者領略草書之美,擴大天府草書影響力,《現代藝術》本期“專題”欄目,特此呈現展覽的20位書家(以年齡為序)的草書作品及其創(chuàng)作手記,以饗讀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是天府草書提名展的第一回,之后還會有第二回、第三回、第四回……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圓轉流暢、縱橫馳騁的線條,領略宣紙之上那廣闊無垠的翰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