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徵明茶事圖的圖式研究

2024-05-28 17:12:39江伊琳段宇年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6期
關鍵詞:文徵明圖式

江伊琳 段宇年

摘 要:文徵明漫長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多幅茶事題材的繪畫,可作為單獨的一類畫作茶事圖進行考察。茶事圖創(chuàng)作肇始于唐代,宋代達到鼎盛,元代略為消沉,在明代又形成了新的創(chuàng)作熱潮。文徵明的茶事圖延續(xù)了元代茶事圖的特點,但在山水與茶事兩種題材之間取得了更巧妙的平衡,并形成了一套茶事圖的圖式。通過對文徵明的茶事圖圖式進行分類、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當茶事圖的創(chuàng)作慣例形成后,茶事本身的描繪已不再那么重要,而借助茶事周圍的環(huán)境來襯托高雅的格調(diào)與趣味更為關鍵。文徵明借助茶事圖記錄自己與友人閑居品茗的日常,展現(xiàn)了他們愛茶、嗜茶的天性,是了解明中晚期文人生活的絕佳歷史資料。

關鍵詞:文徵明;茶事圖;圖式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31

本文所提的“茶事圖”概念,具體指文徵明筆下繪有茶事活動,包括茶寮、茶器、品茶、煮茶在內(nèi),或是畫中的跋文體現(xiàn)茶事活動的繪畫作品。由于中國古代繪畫題材具有雜糅的特性,故完全剝離其他題材而討論茶事圖幾乎不可能。根據(jù)本文茶事圖的定義,文徵明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有十多幅茶事圖,在過去的研究中,這些圖像有的被歸于雅集圖范疇,有的被歸于別號圖范疇。本文主要是對茶事圖像進行考察,因此主要研究這些畫作中的茶事元素。

針對文徵明山水繪畫圖式的研究已較為豐富,如桃源圖圖式研究、蘭亭圖圖式研究、寒林鐘馗圖式研究、松竹圖式研究等,但針對文徵明茶事圖進行圖式分析的文獻闕如。茶事圖創(chuàng)作可以追溯至唐代,最早的一幅茶事圖是傳為閻立本所繪制的《蕭翼賺蘭亭圖》。唐、宋、元三代均有多幅茶事圖留存,宋代占多數(shù)。明代由于文人品茗風潮的盛行,茶事圖創(chuàng)作達到了頂峰。從茶事圖繪畫內(nèi)容的演變來看,唐宋時期的茶事圖多記錄茶事的過程,對茶器、煎茶過程、人物的描繪都較為仔細。但到了明代,茶事圖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較大的轉(zhuǎn)變。明代茶事圖的重心已不再是茶事活動的過程,而是通過描繪茶器具、茶童、茶寮等細節(jié)內(nèi)容暗示茶事活動,將重心轉(zhuǎn)移至描繪茶事之外的自然與人文空間,通過清幽的環(huán)境襯托茶事的高雅。

文徵明筆下的茶事圖也具有如上特點,他在描繪茶事之余,總是處心積慮地描繪茶事所處的環(huán)境,或在自然山林里,或在書齋庭院中,整體畫境清新脫俗,富有詩意。整理文徵明的茶事圖,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圖像是由一些相對固定的畫面元素組成,在圖式上也具有較大的相似性。這些圖式有何特征,又有何內(nèi)涵,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

1 文徵明茶事圖的圖式分類

文徵明的茶事圖雖然描繪的人和事各有不同,但是畫面的圖式有較大的相似性,筆者將這些茶事圖的圖式分為三類:茶會圖式、山林圖式和書齋圖式。

1.1 茶會圖式

茶會圖式是描繪茶會的場景。愛茶之人對于水質(zhì)有著極致的追求,自唐代陸羽將惠山泉定為“天下第二泉”以后,前往惠山的愛茶之人絡繹不絕:“近則一方,遠則數(shù)千里,舟車絡繹,水陸并運,但見瓶盅罇缶,交錯于道,汲取無虛日?!雹倏v觀畫史,幾乎找不到比文徵明更早繪制山中茶會的畫作。正德十三年(1518)清明,文徵明與蔡羽、湯珍、王守、王寵、潘和甫及朱朗七人游惠山,茶會二泉亭下。文徵明根據(jù)此次惠山茶會的事件繪制了兩張不同的畫作,一幅是小青綠設色的《惠山茶會圖》(藏于上海博物館),一幅是大青綠著色的《惠山茶會圖》(藏于故宮博物院)。兩幅畫皆用橫構圖截取了山腰之景,山腰處松柏青蔥,坡石環(huán)繞,一古雅的小亭內(nèi)兩位文士圍著古井跌坐,其余文士散布在旁側,童子看爐煮茶、準備器具忙碌其間。兩幅畫在圖式上具有共通之處,其圖式要素主要為文人、亭子、古井、茶器、童仆。在文徵明之后,惠山茶會的主題也被后人繪制。文嘉的《惠山圖》以更為簡練的筆法描繪,畫中保留了亭子、古井的核心元素,穿插文人交談、童仆備茶的畫面;錢轂《惠山茶會圖》減少了亭子的描繪,主要畫幽深的林木、古井、文人交談與童仆備茶。

1.2 山林圖式

山林圖式是繪制文人處于自然山林之中汲泉煮茗,隨著品茗的閑隙沉思、發(fā)呆的場景。這類圖式包含三個主要元素:品茗的人、自然山林和烹茶童仆。文徵明筆下的《喬林煮茗圖》和《林榭煎茶圖》就是山林圖式。

《喬林煮茗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描繪的是一文士獨自坐在溪流岸邊的樹下,眺望遠處,而一童子在旁側烹茶侍奉的情景。此畫用淡墨勾勒,但筆簡意全。畫上有文徵明的自跋:“不見鶴翁今幾年,如聞仙骨瘦于前。只應陸羽高情在,坐蔭喬林煮石泉。久別耿耿,前承雅意。未有以報,小詩拙畫。聊見鄙情,征明奉寄,如鶴先生,丙戌五月。”根據(jù)這番自述,可知這是一幅送給如鶴先生的畫作。

《林榭煎茶圖》(藏于天津博物館)用橫卷的形式描繪了深邃廣闊的自然之景,山石湖泊、林木沙渚、庭院齋室皆被繪入其中。只見畫面左側的書齋內(nèi),一紅衣文士臨窗遠眺,似在沉思,屋外一童仆在廊道上專注地為主人烹茶。庭院內(nèi)樹木繁茂,也沒有他人來打破屋內(nèi)的寧靜。畫邊上寫著兩列小字“徵明為祿之作”,“祿之”是王轂祥的字,此畫是送給文徵明的學生王轂祥的。

山林圖式雖然與茶會圖式皆處于自然山林之中,但是山林圖式更為清靜,是文人尋辟出來的一方隱居天地,正如《喬林煮茗圖》和《林榭煎茶圖》中的獨坐文士,他們在品茗中放逐性靈,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文士飲茶,皆講究飲茶環(huán)境。羅廩的《茶解》曰:“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戰(zhàn),儼聽松濤,傾瀉入甌,云光飄渺,一段幽趣,故難與俗人言。”②陸樹聲《茶寮記》也列舉了適宜飲茶的環(huán)境:“涼臺靜坐,明窗曲幾,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吟,清譚把卷?!雹鄄栉兜木睿挥性谇逵撵o寂的山林中才能發(fā)揮到極致,而這種高雅的趣味恰恰是文人性情的體現(xiàn)。如果說茶會圖式描繪的是志同道合的樂趣,那么山林圖式則表現(xiàn)了一種難以言說的隱秘的快樂。

1.3 書齋圖式

書齋圖式是描繪文人在書齋園林中與友人對坐品茗和交談的畫面。文徵明筆下有多幅屬于這類圖式的茶事圖,是文人閑居日常的再現(xiàn)。這類圖式包括的元素主要有書齋茶寮、品茗的人、烹茶童仆,有時,齋室不遠處的橋上、岸邊會出現(xiàn)徐行來訪的客人。

《品茶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描繪了嘉靖辛卯谷雨初過,陸師道到訪,文徵明汲泉煮茗款待他的情形。只見幽閉的青山腳下,蒼翠的松柏掩隱著一所齋室,屋內(nèi)主人與客人正圍坐對談,桌上擺放著書冊、茶壺和茶杯;屋旁建有茶寮,茶寮內(nèi)童子正在煽火煮泉;屋外一條蜿蜒的小溪從坡岸邊流過,一座小橋連接著外部的空間,只見一紅衣文士正從橋上緩緩走來,應是到訪的客人。此畫用筆精細,設色清新,屬于“細文”一類。

三年后,同樣的谷雨時節(jié),山中茶事興盛,但文徵明身體抱恙未能前往,好友為其送來了幾種茶,讓其品評,于是文氏與童子汲泉煮茗,品第高下。好茶助興,他又想起了唐代皮日休和陸龜蒙和韻的茶具詩,亦追和十首。文徵明遂用詩文和繪畫記錄了這一事件,他繪制了兩幅相似的畫作,一幅為《茶事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幅《茶具十詠圖》(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根據(jù)題跋,《茶事圖》繪于谷雨前二日,《茶具十詠圖》繪于谷雨前三日,文徵明先是繪制了《茶具十詠圖》,而后才有《茶事圖》?!恫枋聢D》表現(xiàn)了與友人對坐品茗的場景,圖式上與嘉靖辛卯所繪制的《品茶圖》幾乎一致?!恫杈呤亪D》在空間上省略了前景的溪流、小橋和到訪的客人,而是聚焦于書齋與茶寮之中,此時齋室內(nèi)沒有了客人,只有一名文士獨坐品茗。

《影翠軒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文徵明為好友吳奕的齋館影翠軒所繪制的別號圖,吳奕熟悉烹茶之道,有“茶香公子”之號。此畫用豎構圖,視覺中心在畫面下方的樹木和房屋。只見修竹、古松、梧桐并列掩映,影翠軒的一角從樹的間隙中顯露,兩位文士在廊中對坐交談,一名童子背對著他們在一旁烹茶侍奉。三十年后文徵明重看此畫,頗為感慨,在畫上寫下:“墨痕漫渙紙膚殘,竹樹依然翠雨寒。三十年來頭白盡,卷中猶作故人看。徵明重題?!?/p>

《真賞齋圖》(藏于上海博物館)和《滸溪草堂圖》(藏于遼寧省博物館)都用橫構圖描繪了別號主人的齋室,橫構圖可以容納更廣闊的景物,營造更多層次的空間?!稘G溪草堂圖》中央是開闊的湖面,湖的四周丘陵起伏,樹木成蔭,風景優(yōu)美。在畫面右側,岸邊坡臺上建有草堂二三間,只見草堂中主客圍坐對談甚歡,外有茶寮一間,茶寮內(nèi)童子正烹火煮泉,而在畫面前景中,二人剛從船上下來,正欲往草堂處走去?!墩尜p齋圖》取景更為集中,將視覺中心落在了錯落的松樹、疊放有序的湖石以及真賞齋。只見真賞齋中主人與客人正在展卷品讀,左側書房內(nèi)排列整齊的書冊和一架古琴透露著主人的雅趣,右側茶寮內(nèi)兩名童子正忙碌地準備茶事,與《滸溪草堂圖》相似的,在此畫前景中同樣繪有“來訪的客人”。

2 文徵明茶事圖的圖式特征

從文徵明的多幅茶事圖來看,其圖式雖可分為多類,但是細看圖式的構成方式和畫面的元素,則可發(fā)現(xiàn)這些茶事圖在圖式構成存在著很多共同點。除了《惠山茶會圖》《喬林煮茗圖》,其余茶事圖中,書齋的布局、茶寮的構成、童仆的姿態(tài),均具有程式化特征。從《品茶圖》《茶事圖》《茶具十詠圖》《真賞齋圖》《滸溪草堂圖》這幾幅畫的局部來看,文徵明都是描繪了一間齋室,堂中有品茗的人,在齋室的右側置有一間茶寮,茶寮中有側身正在看火烹茶的童仆。齋室前后均被樹木包圍起來,形成了一個相對隱蔽的私人空間,也為茶事提供了清雅的氛圍。在《影翠軒圖》和《林榭煎茶圖》中,圖式略有變化:《影翠軒圖》和《林榭煎茶圖》都不再將人物置于堂室之內(nèi),也省去了茶寮的描繪;前者將主客與童仆置于小軒外敞開的回廊里,后者將紅衣文士置于窗前,憑窗遠眺,而煎茶的童仆同樣是在屋外回廊的角落中。這幾張圖只是將人物所處的空間做了調(diào)整,但是茶事活動的構成與上述的圖像是相同的,均是有童仆烹茶服侍的情景。

以書齋作為茶事地點的茶事圖,書齋、茶寮、童仆這幾個畫面元素組合成了相對固定的圖式:品茗人居于書齋之中,或是獨自跌坐,或是與友清談;烹茶的童仆或是在茶寮中,或是在書齋外的回廊內(nèi),對著茶爐側身專注著看火烹茶。不論繪畫中的空間、布局作何調(diào)整,烹茶童仆和茶器始終是辨認茶事的核心要素。文徵明茶事圖中的茶器,主要是燒水的茶爐、茶壺和茶,相較前代的茶事圖中的茶器,簡略了許多。明代從明太祖廢除福建建安北苑團茶進貢,罷造龍團起,就改茶制為葉茶(散茶),隨著茶制的改變,在烹茶、煮茶的方式上便捷了許多,茶器也相對簡單。“明代葉茶不像宋代團茶、草茶(宋人稱葉茶散茶為草茶),皆須槌碎研碾成末,因其為散條形,所以明人改用茶壺容茶,湯壺(煮水壺)煮沸水沖泡,再注入茶杯飲用。由于不需直接在碗內(nèi)擊拂茶末,亦不再使用容量較大的茶盞、茶碗,而改用容量較小的茶盅、茶杯飲茶,為觀茶色特重白瓷。另外泡茶茶壺或煮水砂壺,特別喜用宜興紫砂或朱泥茶壺……”④在文徵明的茶事圖中,常可見童仆側身面對著一個茶爐,或是舉扇煽火,或正在添炭,茶爐上方常擺著一個泥壺。各式的紫砂壺擺在桌面上,旁邊常有茶杯。

相比茶器,烹茶童仆是一個更為顯性的畫面要素。通過梳理前代的茶事圖,會發(fā)現(xiàn)備茶的人總是會被作為一個重要的畫面元素進行描繪。描繪僧儒之間品茗論談的《蕭翼賺蘭亭圖》(五代,閻立本,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左方就繪制著一老一少兩位備茶的侍者。繪制文人雅集茶會的《文會圖》(北宋,趙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前方就仔細地繪制了侍者侯湯、點茶、分茶、奉茶的情景。明代沈貞所作的《竹爐山房圖》(藏于遼寧省博物院)也描繪了文人品茗清談的畫面,在山房前,也有一看爐烹茶的侍者。文人茶事圖中,自煎自飲的較少,童仆侍奉的情景更多。在許次疏《茶疏》中《童子》一則提道:“煎茶燒香,總是清事,不妨躬自執(zhí)勞。然對客談諧,豈能親蒞?宜教兩童司之。器必晨滌,手令時盥,爪可凈剔,火宜常宿,量宜飲之時,為舉火之候?!雹萃褪滩瑁梢宰屛娜藢W⑵奋c客長談,獲得更愜意的精神享受。

除了上述圖式共性,文徵明還在多幅茶事圖中繪制來訪的客人。例如《品茶圖》《茶事圖》《真賞齋圖》《滸溪草堂圖》畫面的前景,皆繪有徐行來訪的友人,這也是明代文人畫中常見的現(xiàn)象。但在茶事情境中,來訪的客人似乎有了更多層的意義。來訪的客人是在橋上或坡岸邊,從畫面空間看,打破了齋室這一空間的封閉性,而是形成了一個開放的畫面空間。書齋與塵世既隔離,又有聯(lián)系,文人在書齋內(nèi)可以隔絕塵世的干擾,出書齋不遠又可以進入塵世,滿足“市隱”的文士心理。書齋主人在品茗中等待著友人的來訪,也意味著一種包容的心態(tài)。明人提倡“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⑥,在擇取茗友時,必選精行儉德之人,因此,這些來訪的客人必定是與主人性情相近之人。文徵明精心地畫上坡岸、小橋,為的是讓友人來與主人共享茶事的幽趣,從而獲得心靈上的契合。

3 文徵明茶事圖的圖式內(nèi)涵

考察前代的茶事圖,可以梳理出茶事圖像演變的大致脈絡:唐宋時期的茶事圖以描繪人物和器物為主,景物的描繪較少;到了元代,茶事圖減少了人和器物的描繪,以王蒙的《煮茶圖》(私人收藏)和趙原的《陸羽烹茶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畫中出現(xiàn)了大畫幅的山水景象,茶事縮略為點景的內(nèi)容;明代時期,沈貞、沈周等文徵明前輩畫家的茶事圖主要延續(xù)了元代時期注重自然景物描繪的傳統(tǒng),但更精于剪裁,將茶事活動置于文人書齋、園林之中,畫境清新淡雅。明代吳地造園風氣的盛行,促使了更多描繪文人書齋生活的繪畫創(chuàng)作。文徵明的茶事圖在保留前輩畫家茶事圖像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將文人書齋、園林之景與茶事活動融合得更為密切,使畫面飽含濃厚的文人情調(diào)。文徵明茶事圖的圖式,既有前代的印記,又是對其所處時代文人生活的提煉。

書齋、茶寮、文人與童仆在文徵明筆下被不斷地繪制、塑造,逐漸演化成了茶事圖中的符號??此颇爻梢?guī),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許文徵明茶事圖的重心已不再是茶事本身,而是在于描繪文人茶事的心緒與體會,這一張張茶事圖實際上是文徵明與友人寄情的媒介。無論是茶會圖式、山林圖式,還是書齋圖式,文徵明都用清新秀潤的筆觸營造了一個個舒適恬靜的品茗空間:風日晴和,明窗凈幾,茂林修竹,佳客小姬。也許在文氏屢次科考不第、經(jīng)世之志無處施展時,茶香氤氳而開,所有塵世的俗念似乎暫時消失了,只留下了與友人探泉品茗、展卷觀閱、焚香清談所帶來的快樂。正如蔡羽在《惠山茶會圖》中的題跋:“七人者環(huán)亭坐,注泉于鼎,三沸而三啜之,識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不能去矣?!?/p>

4 結語

通過對茶會圖式、山林圖式、書齋圖式的對比,可見書齋圖式是文徵明最常繪制的一類。不同類型的圖式中,文徵明似乎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茶事圖的圖式構成:書齋、茶寮、文人、童仆共同組成了一幅幅相似的圖式,細致地展現(xiàn)了明代文人生活的樣貌。而在看似墨守成規(guī)的茶事圖創(chuàng)作途徑中,我們也可以進一步體會到明代茶事圖的創(chuàng)作重心已不再是呈現(xiàn)茶事活動本身,而更重要的是文人在茶事中所獲得的幽趣,而這是通過繪制茶事環(huán)境展現(xiàn)出來的。通過茶事圖中的元素:雅致的書齋、簡素的茶寮、閑適的文人、忙碌的童仆,文人得以彰顯自身高雅的生活情調(diào)和趣味,進一步獲得精英階級身份的確認。

注釋

①王永積.錫山景物略:卷一:天下第二泉[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二三四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406.

②楊東甫.中國古代茶學全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82.

③楊東甫.中國古代茶學全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15.

④廖寶秀.明代文人的茶空間與茶器陳設[C]//王明明.大匠之門9.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5:169.

⑤楊東甫.中國古代茶學全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82.

⑥王鏡輪.閑來松間坐:文人品茶[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190.

猜你喜歡
文徵明圖式
文徵明的『三不』
莫愁(2024年5期)2024-02-27 14:33:18
文徵明的“三不”
山東漢畫像石鋪首銜環(huán)魚組合圖式研究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6:18
三姐,錢夠嗎?不夠問我要,開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藝術品鑒(2021年4期)2021-04-26 02:51:08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國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7-27 02:42:42
紙間書畫館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寫字,好好活著
“全等的名義”——全等三角形基本圖式的提煉
文徵明詩詠石湖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圖式思維在現(xiàn)代室內(nèi)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圖式思維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解析
住宅科技(2015年11期)2015-12-08 08:19:58
贵港市| 黑水县| 太谷县| 泗阳县| 通化县| 藁城市| 密云县| 会理县| 白山市| 远安县| 同心县| 安阳县| 伊宁市| 西乌珠穆沁旗| 屏东市| 望奎县| 缙云县| 瑞安市| 新余市| 翼城县| 隆德县| 本溪| 沾益县| 澄城县| 惠来县| 宝清县| 临泽县| 丘北县| 枝江市| 元江| 菏泽市| 通辽市| 迁西县| 阳西县| 宣化县| 湘乡市| 云林县| 铁岭市| 交口县| 栾城县|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