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林
前不久的一個假期中,我和友人相約前往井岡山游覽,學習井岡山的紅色文化和寶貴的革命精神。井岡山以其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蘊,成為人們心目中永恒的信念高地和永遠的精神家園,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朱德稱之為“天下第一山”,彭真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井岡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至今仍保留大片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代表性的植物有紅豆杉、銀杏、半楓荷、白豆杉、伯株樹等上千種。井岡山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被世人贊嘆為“綠色寶庫”,先后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國家衛(wèi)生城、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國“兩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市等國家級榮譽稱號。井岡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又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十佳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在這里,游客均能切身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在井岡山眾多的著名景點中,茨坪景區(qū)為井岡山的中心景區(qū),是所有游客必到的核心景區(qū)。其主要景點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北山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斗爭舊址群、挹翠湖公園、南山公園、紅軍谷等。據(jù)旅游資料介紹,茨坪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中心景區(qū),茨坪的中心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臺氣勢磅礴;北端為雕塑園,有毛澤東、朱德等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人物的雕塑,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依山臨水,聳立于挹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群隔湖相望;茨坪毛澤東舊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東山腳下,面臨風姿秀麗的挹翠湖。
井岡山以其輝煌燦爛的革命歷史,鑄就了蜚聲中外的“紅色搖籃”。巍巍五百里井岡,104處革命舊址遺跡散落其間。當年毛澤東等前輩在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創(chuàng)造了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的井岡山精神。20世紀20年代末,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開辟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且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
井岡山見證了毛澤東等前輩的革命樂觀主義和不畏艱苦的斗爭精神。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nóng)革命軍來到江西井岡山的茨坪。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開始創(chuàng)建。史料記載,1929年1月,湘贛兩省的國民黨軍隊重兵壓境,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三次“圍剿”。同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向贛南出擊。紅四軍離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后,不斷遭到敵軍圍追堵截。同年2月9日,紅四軍剛到達瑞金,江西敵軍劉士毅旅便尾隨而至。次日,亦即農(nóng)歷正月初一,朱毛紅軍在瑞金城北約30公里處的大柏地山區(qū)伏擊敵軍,殲敵近兩個團,俘虜8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打了離開井岡山后的第一個大勝仗。
經(jīng)過此役,朱毛紅軍變被動為主動,逐漸開辟了贛南、閩西根據(jù)地。1933年夏,毛澤東指導地方工作時路過大柏地,又寫下了《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首詩也充分說明,即使在最艱苦的環(huán)境下,毛主席也處處體現(xiàn)出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的崇高理想。
在游覽中,望著巍峨挺拔的井岡山群山,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由想起毛澤東同志有關井岡山的豪邁詩作。毛澤東那首鼓舞士氣的《西江月·井岡山》寫道:“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薄段鹘隆ぞ畬健愤@首詩詞所描寫的革命戰(zhàn)爭就是井岡山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1928年8月30日,湖南國民黨軍一部在江西國民黨軍的策應下,向我井岡山根據(jù)地之黃洋界陣地發(fā)起猛攻,守衛(wèi)在黃洋界的紅四軍一部頑強作戰(zhàn),成功擊退敵軍,取得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
1965年5月,毛澤東在新中國取得了巨大勝利后重游井岡山,寫下了另一首膾炙人口的《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這是他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的詩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边@首詩歌讀來令人豪情萬丈、氣勢磅礴,其中“久有凌云志”一句更是充分展示了毛澤東從小到大的遠大革命抱負,以及對未來的宏大理想。
在這次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時,他還豪情滿懷地奮筆寫下了另一首詩歌《念奴嬌·井岡山》:“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這兩首詞作都表達了毛澤東對井岡山的思念之深、歸心之切,讀者從毛澤東的詩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毛澤東對這片土地是充滿熾熱之情的。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汪建新特別專注于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他在《毛澤東詩詞中的山嶺峰巒》一文中表示,古往今來,沒有哪一位詩人像毛澤東那樣熟悉山、喜愛山、贊美山,具有如此濃郁的大山情結。山在毛澤東詩詞中幾乎無處不在,大的、小的、高的、低的、虛的、實的、有名的、無名的,令人目不暇接,既是吟詠對象,也是靈感源泉。在毛澤東的感性世界和審美視野中,山總是千姿百態(tài)、神采飛揚,或瑰瑋雄奇,或突兀險峻,或蒼翠迤邐,蘊涵著壯闊的時代風云、奇絕的自然風貌和鮮明的社會情態(tài)。山,錘煉了他的鋼鐵意志和堅韌性格,記錄了他的奮斗足跡和心路歷程,凝練了他的宏偉志向,寄寓了他的感悟遐思和閑情雅趣。毛澤東鐘情于山,又超越于山,山的深沉厚重、豪邁堅挺和博大精深與他的詩詞渾然一體,啟人深思、動人心魄。
而《西江月·井岡山》《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井岡山》三首詞作,儼然就是毛澤東大山情結的一個縮影。
如今,井岡山這片承載著初心和使命的紅色土地,正奮力書寫新時代的壯麗畫卷。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井岡山,瞻仰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紀念堂吊唁大廳,他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并三鞠躬。在陳列室和忠魂堂,習近平凝視著開國元勛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地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zhàn)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chǎn)生觸動。
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到江西考察,都會前往紅色舊址追憶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鑄就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