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特
幾天前,我出去開會,開的是正經(jīng)的工作會,討論的也都是嚴(yán)肅的話題。會議剛結(jié)束,同一撥人迅速換了表情,摩拳擦掌:“離吃飯還早,打會兒‘摜蛋吧!”
好久沒上牌桌了,我摩挲著質(zhì)感優(yōu)良的紙牌,揭牌如征丁,插牌如點兵,出牌如遣將,眼前疆場廝殺,不知多少朝代更迭。酣戰(zhàn)數(shù)輪,完成進(jìn)階,完成博弈,完成運(yùn)氣和技術(shù)的考量。戰(zhàn)罷出門,月滿風(fēng)清,云朵在藍(lán)色幕布般的天空游走,景如畫,心如詩—打油詩,無比輕快。
我的牌齡比學(xué)齡長。
不夸張,我還不認(rèn)識字時就已認(rèn)識麻將牌面。我奶奶是我的啟蒙老師,我5歲時,她握著我的手去抓牌,喊著“吃”“碰”“和”,漸漸地,我可以獨立完成所有流程。
我最早一撥兒的麻將“搭子”是爺爺、奶奶和堂妹。堂妹小我兩歲,我們有著共同的父系基因,在牌桌上,拼的是各自母系的遺傳,以及秘訣和道義。
我和堂妹只在逢年過節(jié)時才能打牌。逢年過節(jié),總要忙點兒家務(wù)的爺爺、奶奶的精氣神,和只專注于打牌的我倆根本不在一個檔次,過了晚上十點,牌桌就是我倆的天下,爺爺、奶奶哈欠連天,我倆依舊精神抖擻。
一次,奶奶說她有個暗杠,她亮出一張二筒,剩下三張倒扣。摸了一圈牌后,我竟然又摸到一張二筒,可見奶奶的暗杠是詐。我攤開掌心,奶奶打著馬虎眼說:“看錯了,看錯了,這盤不算。”她想蒙混過去,卻被我揪住不放。那一局,她被懲罰做“相公”,可以揭牌、出牌,但不許和牌。
多年后,類似的“烏龍”再次在奶奶身上出現(xiàn)。此時我和堂妹早長大成人,我倆對視一眼,在眼神中彼此確定不予追究。沒想到,這次奶奶真的是眼花,她打了不該打的牌,連連自責(zé)。而這時,爺爺已有些眼花耳背,原本打牌時默不作聲的他不斷大聲吆喝著:“你們打的是什么?報牌!”
恨不能在他們耳聰目明時,多陪他們打幾圈牌。
又過了些年,奶奶的追悼會于某日上午舉行,此時爺爺不在已幾歲余。下午回到家,親戚們聚在一起打麻將。
打著打著,我看著面前的十三張牌,忍不住用雙手捂住臉。堂妹遞給我一張餐巾紙。我說:“我這把牌,滿手對子。奶奶要是活著,絕不可能讓我這么打。我五歲時她就跟我說,千萬別留一手對子?!?/p>
我們伏在牌桌上,哭得比早上在追悼會上更大聲。
當(dāng)然,我不止和爺爺、奶奶、堂妹打麻將,打牌也不止打麻將。
我姥姥家人多,聚會時,大人兩桌,小孩兩桌;大人麻將,小孩紙牌。孩子們總想上大人的牌桌,以示自己已成人。
我的一個表弟,很沉不住氣。剛學(xué)會打麻將,手氣壯,早早把十三張牌中的十二張扣下,手心握住一張單牌。他全神貫注,盯著面前落下的每一張牌,手捏單牌托腮。結(jié)果那張牌的牌面印在他鼓起的腮幫子上,赫然一個一筒。于是,在座的所有人暗暗扣下一餅。那日,表弟帶著臉上的圓印和疑惑的小眼神,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牌“黃了”。
我小姨是打牌時聲音分貝最大的牌友,通過她叫牌時的音量、語氣,我就能猜出她此局勝算幾何。在一次有爭議的牌局中,我們爭吵起來,誰都寸步不讓。結(jié)果,我掀了桌子,牌嘩啦啦地撒了一地。在嘩啦啦聲中,小姨摔門而去。我媽媽說:“你們真是用生命打牌啊!”后來我和小姨再見面,不約而同,絕口不提那天發(fā)生的事,都不好意思。
我二姨是全家人牌桌上的偶像,她以會算牌、記牌,技術(shù)高超著稱。她的牌技到了何種地步呢?我媽出牌拿不準(zhǔn)時,常常模仿我二姨打牌時的神態(tài),自言自語道:“如果我是她,我該怎么出?”
我最懊悔的是,沒有學(xué)會一度十分流行的“八十分”。它大約興起于我的高中時代。我上大學(xué)時甚至有同學(xué)說“沒學(xué)會‘八十分,拿不到畢業(yè)證”。當(dāng)我聽說隔壁宿舍的某某在打“八十分”時和對家看對眼,談起了戀愛,我便下定決心要學(xué)。我的“八十分”師父即我的室友們,她們告訴我:“這是多簡單的事啊!你站在后面看就能看懂?!笨墒聦嵶C明,無人為我解說,光看,根本看不懂。何況,這時“八十分”的玩法悄然升級,變成“一百二十分”,我便更與之無緣了。
還好,現(xiàn)在有了“摜蛋”。
正如媒體更迭,錯過了博客,出現(xiàn)了微博;錯過了微博,出現(xiàn)了微信公眾號;錯過了微信公眾號,又出現(xiàn)了短視頻……跟上哪撥兒是哪撥兒。當(dāng)“八十分”“一百二十分”被時代淘汰,“摜蛋”橫空出世。
每一代有每一代表達(dá)隔代親的方式,但我家的表現(xiàn)方式集中在打牌上。在我爸教我兒子打“摜蛋”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準(zhǔn)備充分的教案,聽到了細(xì)致的解說。沒一會兒,我突然明白了大學(xué)時怎么都看不懂的“八十分”“一百二十分”,領(lǐng)會了它們的打牌技巧和制勝精髓。
“我感覺‘摜蛋就是‘爭上游‘斗地主‘八十分之集大成者啊!”我悟了,“我終于懂了什么叫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
我兒子學(xué)會“摜蛋”后,一度忘記了數(shù)碼產(chǎn)品,和姥姥、姥爺走得近之又近。他還特別重視家庭的完整性,每一個假日,必然要鄭重清點家里的人頭,就差讓我們報數(shù)了,因為他怕人不夠,晚上打不成牌。
我媽是不能滿足于“摜蛋”的,在我兒子升入小學(xué)高年級后,她執(zhí)意要回老家合肥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打牌。她的兄弟姐妹都和她住得近,每周末的麻將局是她的快樂源泉,炫牌技、聊八卦、秀新衣、論親情,都在麻將局上。而我不在合肥的日子,我人生的第一撥兒“牌搭子”—我的堂妹,幾乎每次在家里打麻將時都會拍照給我:“看我這把牌!”
我愛打牌,愛運(yùn)氣和技術(shù)并行的較量;我愛打牌,愛打牌時家人彼此交流,和有情人做快樂事;我愛打牌,愛牌桌上見人品,見性格,見眾生,見我心;我愛打牌,愛在無序中找秩序,愛一手爛牌拼搏到底,一手平常牌努力做大做強(qiáng)。
我愛打牌。愛一個人,就想和他廝守;愛一群人,就想和他們牌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