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東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逐漸在中小學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微課以其短小精悍、針對性強、靈活多變的特點,深受師生喜愛。通過微課,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文章以初中物理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微課的選題、教學設計、制作準備和設計流程及優(yōu)化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微課制作;教學設計
一、微課的概述
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創(chuàng)新應用為現代課堂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工具,其顯著特點在于其短暫的時長。對微課的時長,學者們存在不同的看法。黎加厚教授認為微課的時長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而有些學者則主張其時長應在5~10分鐘之間。隨著微課的不斷發(fā)展,教育部在第一屆全國微課教學比賽中對微課進行了明確定義: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所開展的簡短而完整的教學活動。
二、微課的設計步驟
(一)選題
在選題階段,教師需綜合考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課程內容,靈活選擇涵蓋課堂導入、實驗操作、核心知識點解析及復習等多元化的微課主題。微課內容不僅限于教材內容,還可拓展至課外,與課堂教學形成互補。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4節(jié)《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為例,教材中雖以文字形式闡述了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但對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在選擇微課題材時,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生動形象的講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飛機升力產生的原理。
(二)教學設計
在策劃與制作微課時,教師首要考量的是教材內容、受眾群體、知識難易度以及專題布局,以確保微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相契合。其次,教師需結合學科的關鍵與難點知識,精選具備代表性、典型性、案例性的實例。最后,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應融入動手實驗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設計旨在避免微課內容單調、缺乏吸引力以及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微課制作流程
常見的微課制作主要步驟如下:1. 下載萬彩動畫軟件;2. 打開軟件新建空白頁面,新建場景;3. 添加人物角色和動作,調整位置;4. 添加文字和對話框模擬對話;5. 調整人物和對象進場、強調效果和退場特效;6. 使用錄音軟件將錄音導入音軌;7. 添加字幕,將字幕文字與錄音配齊對準;8. 利用時間軸調整各對象時間;9. 使用蒙版、濾鏡、添加背景音樂、添加視頻等功能;10. 進行預覽和保存;11. 發(fā)布視頻并導出。
三、微課的實踐應用反思
微課作為新興教學工具,具有顯著的時間和空間優(yōu)勢,能有效促進課堂高效進行。但在物理課堂實踐中,微課應用存在問題和挑戰(zhàn)。一是部分教師未充分理解微課價值,未能挖掘其特點,也未能建立微課與學生、教材間的緊密聯系。二是教師過度頻繁或不恰當地使用微課,導致知識機械化灌輸,影響教學效果。三是教師忽視學生思維發(fā)展和情境構建,導致微課功能的浪費。四是教師在設計微課教學時,缺乏認真科學的態(tài)度,未考慮學生認知規(guī)律,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合理、創(chuàng)新地使用微課,提高教學有效性和科學性,確保課堂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初中物理微課制作優(yōu)化策略
(一)注重教材分析
教材作為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工具和關鍵資源,承載著知識、內容、思想、方法和圖表等多重元素,是課程目標與教育理念的融合體現。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未能充分理解和運用教材的功能。因此,教師需要掌握分析教材的方法,一方面,要深入識別教材,充分理解其內在理念,精準分析微課的選材內容,熟悉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的和方案,實現靜態(tài)知識信息向動態(tài)學生接收的轉化。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深刻領悟教材,挖掘其中的隱含價值,合理運用圖表、圖片、拓展學習以及STSE等教學手段,并將其融入微課設計,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依據教材的具體情況,細致分析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適應新場景的微課,系統(tǒng)性地整合并挖掘教材的潛在價值,以引導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注重趣味性
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單純宣讀課本的教學方式,微課通過融入動畫、影像、聲音等多媒體元素,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為學生提供更具體的學習情境。例如,通過制作動畫型微課,可以引入動畫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或者通過引入有趣的生活小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注重增強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自主構建起對物理知識的正確理解,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深度思考,最終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三)增強探究性
物理學是一門深植于實驗研究的學科,它始終聚焦著無數待探究的規(guī)律。科學探究作為人們揭示規(guī)律、獲取知識的核心途徑與方式,不僅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及責任感的關鍵基石。例如在學習如何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時,學生不僅要了解實驗的目標和原理,還要學會設計實驗、記錄和處理數據,以及繪制相關圖表。這整個過程要求學生經歷一個全面、綜合的思維過程,涉及問題的發(fā)現、解決方法的探索以及實驗過程的實際操作。在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時,教師需秉持研究性原則。一方面,教師可以布置研究性任務,例如在學習浮力時,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器材自主探索和發(fā)現浮力的影響因素。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展示實驗的詳細步驟和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實驗探究的整個過程。通過將探究教學與微課相結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突出針對性
在物理學習中,很多知識點都是固定規(guī)律可以快速掌握的。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面臨部分學生難以準確識別重點與難點的挑戰(zhàn)。為此,教師可采用微課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轉變,并提升教學效率。在微課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精心篩選出學生容易忽視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熟悉和掌握某一類通用問題,而且能夠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進行循環(huán)學習,增強了知識點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五)落實實踐性
物理與生活緊密相連,物理與技術相互依存,知識與實踐也密切相關。近年來,科技進步推動了物理與各學科的交融,物理的實用價值日益凸顯。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物理的實踐價值,深化物理與技術的結合。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也要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足夠的動手實踐機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五、結語
知識的獲取途徑多種多樣,它與生活、考試緊密相連。盡管微課具有豐富的呈現方式和諸多傳播優(yōu)勢,但其使用并非簡單的采納與運用。相反,教師應當致力于使微課的設計與應用更加科學合理,確保它們能夠精確服務教學目標,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充分發(fā)揮物理教學的優(yōu)勢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孫爽. 中學物理微課的設計與開發(fā)[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2]劉嬌. 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實踐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3(36):13-15.
[3] ?魏碧珠. 基于“互聯網+微課”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分析[J]. 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02):127-129.
(責任編輯:張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