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9世紀俄國家喻戶曉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之一,在四十余年的寫作生涯中,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塑造了時代的典型人物,從使作家聲譽鵲起的短篇小說《獵人筆記》到享有世界聲譽的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等,一系列經(jīng)典人物躍然紙上。屠格涅夫以塑造少女形象著稱,他筆下令人傾倒的俄羅斯少女形象,被人們稱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這些少女們總是被冠以“理想”的稱號,在人們眼中是美好的化身,本文試圖從女性主義的角度看到屠格涅夫筆下女性形象的另一面。
【關(guān)鍵詞】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女性主義視角;女性角色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7-005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7.016
一、引言
作為俄羅斯三大文學(xué)巨匠之一的屠格涅夫創(chuàng)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在俄羅斯、歐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聲譽。在他的經(jīng)典作品中,一個接一個的男性形象躍然紙上,“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羅亭、懦弱的貴族知識分子拉夫列茨基、保加利亞民族英雄英沙羅夫、平民知識分子巴扎羅夫、理想主義者涅日丹諾夫等等。屠格涅夫在塑造這些耳熟能詳?shù)哪行越巧珪r,總是離不開愛情的主題,愛情往往是檢驗?zāi)兄魅斯脑嚱鹗?,因此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在他的作品中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屠格涅夫以塑造少女形象著稱,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能看到動人的女主人公,比如,《貴族之家》中圣潔美好的麗莎、《春潮》中堅強果斷杰瑪、《前夜》中獨立堅強的葉琳娜、《羅亭》中單純善良的娜塔里婭、《處女地》中的瑪麗安娜、《阿霞》中古靈精怪的阿霞等等,他筆下這些令人傾倒的俄羅斯少女形象,被人們稱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
在當(dāng)今社會,女性主義的研究逐漸完善,人們對這個話題的關(guān)注度也越來越高。女性主義文學(xué)研究是女性主義運動的產(chǎn)物,它根植于女性主義思想,以性別平等和社會性別為基本,行動綱領(lǐng)是從邊緣走向中心,并試圖找出婦女在歷史、文學(xué)和社會中處于從屬地位的原因及其根源。①女性主義文論一直把文學(xué)中的女性形象視為概括和總結(jié)女性氣質(zhì)的一個源泉,她們象征著被抽象成原則的女性的本質(zhì)。②本文試圖通過女性主義和女性主義文學(xué)批評的角度來分析屠格涅夫筆下的女性文學(xué)人物,或許能看到這些少女身上的另一面。
二、“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身上的“他者”特征
西方文化的基礎(chǔ)是一種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文化/自然、公共/私人、主觀/客觀、主體/客體、同化/認同、西方/東方等,這種二元對立把世界一分為二,一方擁對于另一方來說具有權(quán)威地位,即必須有一個“他者”,而二元對立中固有的內(nèi)在性別特征是:前者代表男性,后者代表女性,相對于主體而言,女性成為他者。③處于“他者”位置的女主人公們總是圍著愛情和男主人公們轉(zhuǎn),她們處于邊緣地位,并且天生就被給定了三個角色:女兒、妻子、母親。別林斯基也曾寫道:“我們的女性是由兩部分來構(gòu)成的:一種是應(yīng)該出嫁的閨女,另外一種是已經(jīng)出嫁的婦人。俄國少女不是歐洲意義上的所謂女人、不是一個人,她不過是一個新娘罷了?!边@種“他者”的形象表現(xiàn)在:把男性和愛情視為自己生活的中心;甘愿自我犧牲的同時維護著男性的形象和地位;忽略個性存在和壓抑個體需求;當(dāng)陷入痛苦和迷茫時,寄希望于男性拯救、引導(dǎo)自己。
《羅亭》中的貴族少女娜塔莉婭是一位溫柔堅定、飽覽群書的女孩。她期待著愛情的到來,羅亭的出現(xiàn)對她來說就像一盞燈塔,她被羅亭帶給她的美麗世界所吸引,認為羅亭是能夠為她指明前進方向的人,當(dāng)兩人墜入愛河之后,娜塔莉亞甚至愿意放棄財富和社會地位和羅亭私奔,仿佛愛情成為了生活的全部?!肚耙埂分械娜~琳娜作為一位思想、經(jīng)濟與生活獨立的女性厭倦了乏味的貴族階級的生活,她沒有朋友,也沒有人能與她進行深層次的、有意義的交流。于是葉琳娜轉(zhuǎn)而渴望在真摯而美好的愛情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指引,渴望有一個人能幫助她擺脫這樣的生活,帶她走出困惑?!短幣亍分械默旣惏材纫彩且粋€堅強勇敢、相信真理、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少女,她先是愛上了涅日丹諾夫,愿意放棄所有,下定決心追隨他的步伐,后來她又愛上了索洛明?,旣惏材纫砸活w少女純潔的心靈熱愛著“共同事業(yè)”,但她的愛卻是盲目的,她甚至不知道“共同事業(yè)”是什么,她所熱愛的,只是一種她腦海中對高尚的理解所化成的幻影,她只是把對理想的追求依附到了男性身上。在這些愛情故事中,羅亭長相一般,家境也一般,但娜達利婭卻被羅亭所謂的“理想和追求”吸引,毫無顧忌地墜入愛河;葉琳娜為了實現(xiàn)自己“真善”的理想,義無反顧的追隨保加利亞的愛國人士英沙羅夫的腳步;瑪利安娜也是因為想把理想付諸實踐,追求“共同的事業(yè)”而愛上涅日丹諾夫。她們把對理想的追求與男性聯(lián)系在一起,寄希望于男性帶她們脫離迷茫與困境,印證了我們前面所談到的“他者”的特性。而把愛情當(dāng)作生活的全部,對愛情的甘愿自我犧牲、放棄一切,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的是對男性的依附,是對男女兩性二元劃分的強化、對父權(quán)社會制度的強化。
三、苦難意識下的少女
屠格涅夫生活在俄國最黑暗的19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從尼古拉一世的黑暗專制統(tǒng)治到克里木戰(zhàn)爭的爆發(fā),再到農(nóng)奴制改革,人民生活在動蕩、絕望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在此時代背景下“犧牲自我,拯救人類”的苦難意識已在俄羅斯人民心理中扎根,對待苦難的態(tài)度成為衡量俄羅斯人道德力量的標準。與世界其他文學(xué)不同的是,在俄羅斯的文學(xué)作品中,婦女常常被尊崇,代表著民族性格,深受時代思想影響的屠格涅夫也通過女性形象來表達自己的理想,他筆下的女主人公通常具有自愿領(lǐng)受苦難、禁欲苦行的特點。自我犧牲的愛、禁欲主義理想壓迫著這些少女們,使她們背上了沉重的苦難意識的包袱,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
《活尸首》中的女主人公盧克麗婭是“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中最能體現(xiàn)苦難意識的一個,她的苦難意識代表了作家的審美理想。盧克麗婭是一個年輕漂亮、樂觀開朗的姑娘,她即將與未婚夫舉行婚禮,但就在婚禮前一天的晚上,她無意間在花園中重重地摔倒了。從此,盧克麗婭無法動彈,只能終日躺在床上,她被送到一個小木棚里,身體逐漸萎縮、干枯,人們把她稱作“活尸”。雖然不再有昔日的美貌、失去了心愛的未婚夫、日復(fù)一日地躺在床上,但是盧克麗婭并沒有怨天尤人,她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不可否認的是,樂天派的性格將她拉出了深淵,使她樂觀地面對一切,在大自然中尋找快樂的源泉。但同樣在苦難意識的影響下,她覺得自己處于一種特別的精神狀態(tài)之中,她拒絕了彼得·彼羅維奇的幫助,不愿改變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她將自己遭遇的痛苦看作上天的恩賜,將苦難視為上天對自己的額外恩典:“上帝讓我受苦說明他是疼我的。”甚至在夢中,她的父母向她鞠躬并說:“因為你在這個世界上受了這么多的苦,所以你不但解脫了自己一人的靈魂,也為我們卸下了沉重的負擔(dān)。在另外一個世界里,我們會輕松得多。你已經(jīng)減輕了自己的罪孽;現(xiàn)在是在替我們贖罪了。” ④在《貴族之家》中,麗莎的父親在她十歲時去世,母親并不關(guān)心她的教育,聰明、堅強、有膽量的保姆阿加菲婭照顧她長大,麗莎成長為一個感情豐富、內(nèi)心細膩、充滿責(zé)任感的少女。同時,阿加菲婭也是一個具有苦難意識的人,在她的引導(dǎo)下,麗莎具有博愛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在這個少女的心中,也憧憬著愛情和幸福。拉夫列茨基帶著愛情走進了她的生活,但當(dāng)麗莎知道拉夫列茨基的妻子瓦爾瓦拉沒死的時候,她身上的責(zé)任感,讓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負罪感,備受折磨。她既不愿意傷害別人,也不允許自己的愛情中有任何的背叛,因此選擇落發(fā)修道院,祈禱贖罪。但是在修道院的麗莎依然沒有忘記拉夫列茨基,沒有放棄愛情。麗莎認為自己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是她應(yīng)當(dāng)承受的苦難,她的道德感和她的自我犧牲精神,迫使她壓抑自己的情感,每天生活在內(nèi)心的拉扯之中。然而她的成全,并沒有給拉夫列茨基帶來幸福,并沒有使一個原本就不美滿的婚姻變得完整。同樣深受苦難意識影響的還有《前夜》之中的葉琳娜,葉琳娜是屠格涅夫塑造的最完美、最具有魅力的俄羅斯少女形象之一。與其他的少女形象不同,葉琳娜是一個獨立的女性,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向往有意義的生活、渴望有益的事業(yè)、果敢地追隨愛人、投入丈夫未完成的事業(yè)??梢哉f,葉琳娜身上已具有女性意識,代表了俄國進步婦女的覺醒。葉琳娜身上被壓迫的一面表現(xiàn)在她將英沙羅夫的死看作是上天對她的懲罰,因此她選擇投入英沙羅夫的理想而為此贖罪。由此可見,她依然沒有擺脫苦難意識和自我犧牲精神。
四、塑造男性角色的工具和理想的投射
說到俄羅斯文學(xué)中的女性形象,從普希金的塔吉雅娜到“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我們總是會想到這樣一些描述:美好、理想、純潔、善良、溫順、忠誠,作家和評論家們把稱她們?yōu)椤岸砹_斯的靈魂”,而她們身上的這些特征正是男性對理想女性的所有幻想。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到的,她們對應(yīng)著傳統(tǒng)父權(quán)制文化中對男女兩性進行的二元劃分,即男女的對立等同于中心/邊緣、主動/被動、文化/自然、概念/感覺、理智/情感等對立項,而具備了這一特性的女性,是很容易成為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的。⑤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文學(xué),俄羅斯文學(xué)具有女性崇拜的特點。俄羅斯作家們將自己的理想以及對民族復(fù)興的希望投射到女主人公身上。作家筆下的女性角色是補充男主人公缺點的工具,她們身上所具備的優(yōu)點正是男主人公所或缺失的。如海德特所說,“純潔優(yōu)雅的女性形象主要是為了突出男主人公的缺陷和不完整性,她是男主人公完善自我的一個工具,她明確體現(xiàn)了生存者內(nèi)心中的需要,男人希望在經(jīng)由她去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達到自我實現(xiàn)。”作家在女性身上寄托希望,表達了她們對女性角色的需要和規(guī)定。因此,作品中對女主人公的描寫是過分理想化的,她們承擔(dān)家庭責(zé)任、為了心愛之人及其事業(yè)甘愿自我犧牲,她們是代表著某種意念的扁平人物。通過男女主人公之間強烈的反差,屠格涅夫從側(cè)面表達了寄予男主人公的希望、審判了他筆下的男主人公的缺陷。
《羅亭》中的娜塔莉亞在愛上羅亭之后,她不顧母親的反對,愿意放棄貴族的身份毫不猶豫的和羅亭私奔,可羅亭膽小懦弱、不敢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選擇了逃避。在熱烈勇敢的娜塔利婭面前,羅亭的軟弱無能暴露得一覽無余,娜塔莉亞的堅定和勇敢與羅亭的逃避和懦弱形成了鮮明得對比。包括前面提到的麗莎、葉琳娜等都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理想并且完美的女性化身。麗莎雖然用固執(zh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意,但拉夫茨基連承諾都不敢說出口。還有散文詩《門檻》中與葉琳娜相似的俄羅斯女郎的形象,勇敢與真誠,執(zhí)著與無畏,投身于改造社會現(xiàn)實的革命事業(yè),代表社會的進步力量。這些形象體現(xiàn)了作家對俄羅斯婦女的希望,作家把在社會現(xiàn)實中迫切需要的新要求、新思想放到俄羅斯女主人公身上。而這種被人們所贊揚,或者說“神化”的形象,一方面代表著當(dāng)時進步的思想,具有積極的一面,另一方面會建造起一個無形的、刻板的女性標準框架,潛移默化的影響后世的讀者。有些女性主義者認為,神圣化或理想化女性形象,其實是貶低女性的另一種形式,是把女性放入“金邊籠子”的一種慣有手法。⑥女性應(yīng)該由女性來定義和塑造自己。
五、結(jié)語
在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俄羅斯與任何一種民族的文化相同,“男權(quán)至上”是父權(quán)社會制度中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觀念,可以說,俄羅斯女性在社會上始終處于被壓制的附屬地位,在俄羅斯甚至有這樣的諺語“鳥要關(guān)在籠中,少女要關(guān)在閣樓里”(в клетках птицы,а в теремах девицы)。在屠格涅夫所處的時代下,作家們通常以刻畫描寫男性形象為主,把對社會變革的希望寄予在男性角色身上,把男性看作是時代的主人,女性只不過是男性形象的陪襯、是男性生活中的背景板。不可否認的是,屠格涅夫改變了當(dāng)時的這種狀況,在他的筆下涌現(xiàn)了許多堅韌不拔、矢志不渝的女性形象。屠格涅夫深切的關(guān)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當(dāng)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展現(xiàn)了女性的魅力,是對男權(quán)社會的一種挑戰(zhàn)。然而,如果用今天的女性主義視角來解讀“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那她們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獨立女性,她們多多少少都處于“他者”的位置,在時代思想的束縛下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是完善男主人公的工具、是理想的投射,而并不代表理想本身。
注釋:
①禹建湘:《女性主義及女性主義文學(xué)批評》,《高等函授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第2期,第36頁。
②(日)水田宗子著,葉渭渠主編:《女性的自我與表現(xiàn)》,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年版,第8頁。
③戴雪紅:《他者與主體:女性主義的視角》,《南京社會科學(xué)》2007年第6期,第30頁。
④(俄)屠格涅夫著,張耳譯:《獵人筆記》,譯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頁。
⑤陳方:《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塔吉雅娜形象》,《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4期,第55頁。
⑥Theodore and Betty Roszak.Masculine/Feminine: Reading in Sexual Mythology and the Liberation of Women[M].Harper and Row,1969,p.91.
參考文獻:
[1]Барсукова-Сергеева О.М.Мотив статуи в женских образах И.С.Тургенева//Русская речь.2007,№ 2.
[2]Theodore and Betty Roszak.Masculine/Feminine: Reading in Sexual Mythology and the Liberation of Women[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9.
[3]陳方.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塔吉雅娜形象[J].俄羅斯文藝,2009,(04).
[4]戴雪紅.他者與主體:女性主義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xué),2007,(06).
[5]甘海泉,孟繁紅.俄羅斯文學(xué)“永恒女性”體現(xiàn)的妻性美[J].黑河學(xué)院學(xué)報,2020,11(10).
[6]水田宗子.女性的自我與表現(xiàn)[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
[7]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文集(第四、五、六卷)[M].巴金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8]屠格涅夫.獵人筆記[M].張耳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9]王歡.理想的投射——試比較“多余人”主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新紀實,2021,(17).
[10]謝春燕.俄羅斯文學(xué)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龍江大學(xué),2006.
作者簡介:
楊春,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語語言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