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荀子是先秦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的思想內涵豐富,其君道思想既有孔孟思想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荀子看來,君主有著欲強惡弱、欲安惡危、欲榮惡辱、就利避害的心性,應踐行愛民而安、好士而榮的為君之道。荀子的君道思想有其自身的特點,尊禮重法,禮法相融,是其一大特色。
【關鍵詞】荀子;君;君道思想
【中圖分類號】B2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7-007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7.022
一、就利避害的君主心性論
荀子對君位與君性的認識和論述,是其君道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荀子認為君者,是法之原,是治之原,是民之原。君主有著欲強惡弱、欲安惡危,欲榮惡辱的心性。
(一)君位本原說
“人主者,天下之利勢也?!盵1]198君之位是天下最有權勢的地位,可見,君主在社會中的地位是極為重要且關鍵的。荀子又說“君者,法之原也”“君者,治之原也”“君者,民之原也”,荀子認為君主是禮法的本原、是政治的本原、是人民的本原,從而確立了以君為本的君位本原說。
1.君者,法之原
“君者,法之原也。”[1]231法即禮法,君主是禮法的本源。在荀子的思想中,人性本惡,因此要化性起偽,禮法的制定就是為了調節(jié)人的欲望,避免社會混亂。
君主制禮法。“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1]145早期的社會因為等級制度。社會制度的不明確,造成了社會和國家的混亂。君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通過制定相應的禮法來規(guī)范人民、社會、和國家的生活。禮法的制定,離不開君主,君主是制定禮法的主體。
君主審之禮?!肮耪呦韧鯇彾Y以方皇周浹于天下,動無不當也。”[1]235君主不僅是制定禮法的主體,同時也是審察禮法的主體。審察禮法是為了讓人知禮法,敬禮法,守禮法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胺ㄕ?,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后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盵1]231有了君主,即使禮法不完善,但是禮法的作用依舊能夠得到發(fā)揮,沒有君主,即使禮法完備,但是實行的時候錯亂顛倒,不能適應事情的變動,還是會影響社會和國家的安定。
因此,君主是禮法的本原,禮法的制定和實行,都依賴于君主。
2.君者,治之原
“君子者,治之原也?!盵1]233治是政治的意思,君主是政治的本源。政治社會的構建和運行,國家的治理和建設,都離不開君主,君主是政治的本源。
首先,君主是政治的源頭?!肮偃耸財担羽B(yǎng)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1]233官吏掌握著政策條例的規(guī)定,而君主掌握著制度規(guī)定的本原,也就是說君主是政治的本原,任何政治制度,政治措施都由君主來做決定,君主是制定規(guī)則的人,掌握著政治的最高決定權。
其次,君主是政治的領袖?!肮噬虾枚Y義,尚賢使能,無貪利之心,則下亦將綦辭讓,致忠信,而謹于臣子矣。”[1]233君主是政治的本原,在上的君主能夠好禮義,能夠尚賢使能,沒有貪利之心,那么在下的臣子就能夠相互辭讓,盡忠守信,嚴守臣子之道。君主既是國家的領袖,更是臣子的榜樣和領頭人。君主賢能,那么臣子效仿君主,像君主一樣賢能,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國家的政治才會越來越穩(wěn)固。
總而言之,君主是政治的本源,國家的治理和穩(wěn)固,都依賴于君主。
3.君者,民之原
《荀子》一書中言道:“上者,下之本也?!盵1]344在書中另一處又言道:“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1]238在上的君主是在下的人民的本源,荀子認為君主,是人民的本源,是人民的源頭。
君是民之源,民是君之流。君主和人民的關系是不可分的,君舟民水,君儀民景。君主和人民的關系相互聯系在一起。“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盵1]237君主和人民的關系就如同日晷的標桿和標桿的影子一樣,是密不可分的。君主是日晷的標桿,而人民則是標桿的影子,標桿正直,則標桿的影子也正直,君主正直,則人民也正直。
作為民之原,作為人民的榜樣和領頭人,君主要時刻保持德行與善良,因此要善于修身,保養(yǎng)身心,保持善良與正直,只有君主做到了善良與正直,成為一個有德的君主,那么在下的百姓自然的也會向君主學習成為一個善良正直,有德的百姓。
(二)君性惡欲說
“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盵1]245是人生來就具有的自然的本性。而作為一個君主,也有其自然本性。
“為人主者,莫不欲強而惡弱,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是禹、桀之所同也。”[1]245就利避害是君主的自然本性。
1.欲強惡弱
“為人主者,莫不欲強而惡弱?!盵1]245作為君主,沒有不想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的,欲強惡弱是君主的自然本性。
“好士者強,不好士者弱,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盵1]283為君者要想變強,避免變弱,就要好士愛民。如何快速的使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呢,在于慎取相,謹慎的選擇宰相,也就是要學會任由賢人,任用人才幫助君主治理國家。君主不能要能群,能夠將各類人才組織起來,還要明分,按照不同的人才區(qū)別出來,然后依據不同人才的特點去任用人才,這樣,才是善用人才。
“強固榮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盵1]206國家是強大還是破敗,是光榮還是恥辱,在于人才的任用是否得當。君子自身有才能,底下的官員有才能,這樣才能稱王于天下,國家才會富強榮耀。
2.欲安惡危
“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亂則國危,治則國安?!盵1]208國家危亡,就不會有快樂的君主,國家安定,就沒有憂患的人民。欲安惡危是人之本性,是君之本性,是民之本性。
那么,應該如何做到得安去危呢?荀子的回答是,尊禮?!疤煜聫闹咧?,不從者亂,從之者安,不從者危,從之者存,不從者亡?!盵1]382不管是君主還是百姓,都必須服從禮的教導和約束,大家都尊禮而行,則天下就大治了,社會就安定了?!安环ǘY,不足禮,謂之無方之民”[1]383背禮而行,就會步入歧途,偏離了正道,重則身死國滅。
3.欲榮惡辱
“性者,本始材樸也。”[1]392人之性,是人最原始質樸的屬性,“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盵1]54不管是君子還是小人都有著好榮惡辱,好利惡害的自然本性。作為一國之君的君主,自然也有著欲榮惡辱的本性。
“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盵1]51榮辱是有很大的分別的,先行禮儀然后得利的是榮,先求利而行禮義的是辱。作為君主要時刻牢記榮辱之大分,先行禮義而后求利。治理國家和百姓,一定要把國家和百姓放在第一位,只有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了,才能變得強大。
二、愛民而安,好士而榮的為君之道
“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盵1]239熱愛百姓國家才能安定,熱愛士人國家才能繁榮,愛民、好士也是為君之道也。
(一)愛民之道
1.節(jié)用裕民
愛民,要使民富,民富則國富。人民富裕,生活安定,國家才能安定。節(jié)用裕民是使國家富裕,使人民富裕的方法。
“節(jié)用以禮”,就是要通過禮所規(guī)定的等級制度的標準來節(jié)制資源的浪費?!岸司?,所以管分之樞要也?!盵1]175君主是掌管等級制度禮儀的中心,君主是禮之本原。君主能夠將人民聚集起來,組成一個國家,又能夠依據人的不同才能劃分等級,制定相應的禮儀制度,是之謂能群明分也,能群明分亦為為君之道也。
“裕民以政”,就是要通過頒布惠民政策使人民走向富裕。例如減輕人民的賦稅,減少人民的勞役,不奪農時,保農業(yè)生產得以順利地進行,使人民有田耕,有衣穿,有飯吃。這就要求君主要有德,做一個有德行,為民著想的君主。君主亦要修身為善,修身以為本,乃為君之道也。
2.隆禮至法
愛民,要使民強,民強則國強?!奥《Y至法則國常有”[1]243作為君主,要使民強,使國強,就要隆禮至法,只有隆禮至法,國才能常存。
“隆禮尊賢而王”[1]243尊崇禮法,尊敬賢才的君主,才能實現王業(yè),隆禮,更是為君之道?!叭藷o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1]21國家的治理不能沒有禮,禮為我們的生活制定了準則,禮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君主,要想更好的治理好國家,就要尊崇禮法,在社會上推行禮法,尊重禮法,遵守禮法。
“重法愛民而霸”[1]243能夠制定完備的法制,熱愛百姓的君主,才能實現霸業(yè)。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制,完備的法制可以讓生活的方方面面井然有序?!捌鸱ㄕ灾沃盵1]480用完備的法制來匡正人的生活,讓國家得到治理,建立起一個有秩序的社會。
(二)好士之道
要想做好一個君主,不僅要熱愛人民,給予人民更好的生活,同時,還要善于發(fā)現人才,任用人才,要熱愛人才?!叭∪擞械?,用人有法。”[1]246選拔人才,任用人才是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則的。
1.參之以禮
“取人之道,參之以禮。”[1]246選拔人才的方法,就是以禮作為參考標準?!岸Y者,人道之極也?!盵1]383禮是做人的最高準則。人按照禮規(guī)定的去做,就是符合禮,符合道,在走正道。相反“不法禮,不足禮,謂之無方之士?!盵1]383不遵照禮去做,不尊重禮,就是走上了邪道。因此,“行義動靜,度之以禮?!盵1]246要用禮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看他的行為作風是否符合禮,符合道。
君主熱愛人才,也懂得如何選拔人才。君主在選拔人才的時候,要以禮作為選拔時參考的標準。一個人是否有高尚的品德,有出類拔萃的才能,就看他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禮的規(guī)定。
2.禁之以等
“用人之道,禁之以等。”[1]234在任用人才的方法上,荀子認為,要用等級管理和規(guī)范人才的任用。明確人的職位權責和等級,按照等級分配任務和所獲得的待遇,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職責去工作,去生活,社會就不會混亂。
“明分職,序事業(yè),材技官能,莫不治理……故職分而民不慢,次定而序不亂,兼聽齊明而百事不留?!盵1]243明確每個人的等級名分和職位,區(qū)分各種事情的緩急輕重,任用有才能的人,一切都會治理得有序和諧了。職位明確了,各個職位上的人工作就不會怠慢了,等級名分確定了,社會就有序不亂了。
三、荀子君道思想的貢獻與局限
(一)荀子君道思想的理論貢獻與實踐價值
1.尊禮重法,禮法相融
不管是治人,還是治國,孔孟都主張“以禮立人”“以禮治國?!薄墩撜Z·為政》里曾說到:“不學禮,無以立?!盵2]178“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12在孔孟看來,禮是立身之本,同時,禮還是治國之本。荀子繼承了孔孟尊禮的思想“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無寧。”[1]21禮可以立人,使人成為一個區(qū)別于動物的,真正意義上的人,禮的教導是成人的關鍵,辦事情和治理國家同樣也離不開禮。荀子認為,禮能明等級,定秩序,讓人的生活有序,讓社會的運行變得有序。
荀子和孔孟的不同在于,荀子在尊禮的基礎之上,還重視法的作用,并提倡禮法并用?!岸Y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盵1]10禮是法的基礎,有禮才有法,禮主法輔,禮法相融,共同發(fā)揮治國的作用。
2.選人以德,用人以能
“明主好同,暗主好孤?!盵1]261明智的君主善于任用各種人才,而昏庸的君主則喜歡獨斷專行。要做一個明智的君主,實現王霸之道,就要會選人,會用人。荀子主張選人以德,用人以能,并依據禮的標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德行和才能。選人以德為先,德正則人正,人正則行正。用人以能為主,德才兼?zhèn)洳拍軗敶笕巍6粋€人是否有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就在于他的行為是否符合禮,禮是人的行為準則,人要尊禮。
荀子選人以德,用人以能的主張,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推行和借鑒,為我們人才的選拔和任用,提供豐富的寶貴的經驗。
(二)荀子君道思想的時代局限與階級缺憾
1.具有階級局限性
荀子的君道思想為君之為政,君之守禮,君之正身提供了具體有效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為君之道。但從荀子君道思想的內容上看,該思想具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荀子的君道思想將君之位提升到禮之原,治之原,民之原上,從思想上提高了君主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為君主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就是說,荀子的君道思想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在思想上進一步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地位。
很顯然,這是由于荀子所處的時代不同,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政治制度造就了荀子的君道思想服務于當時的社會和當時的統(tǒng)治階級,也因此使其思想具有了一定的階級局限性。
2.具有時代局限性
荀子的君道思想不僅具有階級局限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從荀子的君道思想的內容上看,荀子認為君主是國家的根本,是法律的根本,是人民的根本。但在當前的時代,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君主制已經成為落后于時代的產物,君主更加不是禮之原、治之原,民之原。在當代,人民在政治和國家建設中,已經成了最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荀子的君道思想的部分內容已經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其思想具有時代局限性。
盡管如此,荀子的君道思想依舊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其思想中對君性的認識和闡述的為君之道的方法以及如何修身的內容,對現代的我們來說,依然值得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樓宇烈主撰.荀子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
[2]楊伯峻譯注.論語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
作者簡介:
丘尚焜,男,漢族,廣西賀州人,貴陽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