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狗
對漂泊在外的年輕人而言,曾經(jīng)大家的生活信仰,是“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
為了讓住所能容納下自己對美好生活的預(yù)期,許多人只把租金當(dāng)作進入大城市的門票,有錢自費改裝出租屋,才算有了生活的啟動資金:花大幾百重刷墻面、添置一堆搬不走的家具,有人甚至愿意花五位數(shù),為三位數(shù)租來的老破小一頓翻修。
一頓折騰后,有人明明沒買房卻背上了隱形房貸,生怕自己一搬家,為美好生活的長期投入,就會變成懊悔的精神負(fù)債。
看透這種華而不實的生活雞湯,如今最通透的年輕人,正在用極簡租房,重新定義生活的價值感。
所謂極簡租房,表面上是極致的摳門,不往家里添置任何帶不走的東西,以至于只能呈現(xiàn)出一種家徒四壁的觀感:塑料瓶作牙缸、行李箱當(dāng)衣柜,甚至房東若沒配床,就直接扯塊床墊丟地上睡覺,平時從不用叫保潔,因為家里根本就沒東西能被收拾。
當(dāng)別人還在試圖成為生活的主人時,嘗試極簡租房的年輕人,則把自己當(dāng)作房東請來的客人,家里有啥就享用啥,缺啥也不必額外費心伺候。
極簡并不意味著糊弄,有人專門強調(diào),“極簡租房就和吃輕食一樣,避免攝入過多消費,而讓生活變得臃腫,是一種低能量但可持續(xù)的自愛方案”。
跳脫出消費鄙視鏈,極簡租房有自己的高定圈子,衛(wèi)生紙自制的創(chuàng)意掛歷、樹杈子撿回家,就是設(shè)計款撐衣桿。
剛開始,還有人糾結(jié)如果不筑巢,自己該如何在大城市找到歸屬感?但很快大家就有了新的共識:“極簡是租房的,但生活是自己的?!?/p>
只有在大城市漂過的人,才懂極簡租房不是為了性價比,而是質(zhì)價比。
北漂三年的可可,剛來北京時,工作不穩(wěn)定,一年內(nèi)連續(xù)換了三個住處,“從望京搬去海淀,又轉(zhuǎn)戰(zhàn)房山。一頓折騰后,自己的家當(dāng)不增反減,兜里的錢總是還沒焐熱,就得全獻給違約金,剛來北京時還有幾個大包小包,后來為了便于搬家,只剩下了一個行李箱”。
歷經(jīng)折騰后,她感慨:“北漂的生活質(zhì)量,并不來自你擁有的物品價值多少,而是每一樣?xùn)|西存在的意義,到底會變成損耗,還是讓你過得更瀟灑。
理想狀態(tài)下,她認(rèn)為如果把“利用代替購買”做到極致,那么搬家時,一個行李箱,就足以裝下所有要帶走的東西,只要箱子不壞,生活就不會變形。
“比如棉被太沉,不好帶走,就可以用睡袋平替;單品的選擇要盡可能考慮收納,比如洗臉盆的外徑,最好能恰好卡住泡腳桶的內(nèi)徑,才能疊放在一起;以及只要是能DIY的東西,都不值得破費,小桌子可以用紙箱子制作,臟衣簍用大塑料袋即可替代?!?/p>
極簡租房因為小眾,形成了一種自循環(huán),催生出了一批棲居城市的賽博吉卜賽人。
他們常出沒于全國各地,卻從不留下任何生活痕跡,每逢去往和離開某一座城市時,只需要打入當(dāng)?shù)氐奈⑿挪柯?,就能以預(yù)期的價格,交易各種市面上不常見的輕量化裝備,如迷你的路由器,布做的折疊衣架,甚至如果你只想買半瓶料酒,都能在這里得到。
總結(jié)極簡租房這門學(xué)問,你可以把它理解為長期持有的低收益基金,也可以快速上手,把生活當(dāng)作顆粒度極小的項目管理,目標(biāo)是減少損耗,提高效率,在極簡租房的項目中,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導(dǎo)者。
對于一些人而言,極簡租房或許是對生活的敷衍,但對并不以此為目標(biāo)的朋友而言,在租房上投入過多,只會為生活帶來諸多后患。
不把租來的房子看作家,極簡租房反而給打工人一種安全感。
在北京某超級社區(qū)住過4年的丟丟,見慣了樓道里每天都有人大張旗鼓入住,又總有人在月底落寞離場,總結(jié)出的規(guī)律,是“就像是你以為花幾千元買了雙跑鞋,自己就會開始運動一樣,很多人為租房花錢裝修,只不過是想用沉沒成本自我套牢,逼著自己一定要留在北京,遺憾的是,這招通常并不管用”。
做好隨時從北京無痛離開的準(zhǔn)備,丟丟的家具,往往都來自朋友結(jié)束北漂時的饋贈,或是公寓的走廊盡頭,時常能撿到被遺棄的桌椅板凳,“極簡租房的終極奧義,是讓折騰的人去努力,然后替你的生活買單”。
公平地看待極簡租房,它的A面,是你必須面對在大城市打拼的不確定感,但B面是,房子里的東西越少,打工人的煩惱也就越少。
平時刷抖音時,小剛經(jīng)常會刷到各種生活好物的安利視頻?!跋胫ㄐ装倬湍軐崿F(xiàn)炸雞自由,我就買了空氣炸鍋,為了節(jié)省每天20元的咖啡錢,又買了一臺意式咖啡機。
“結(jié)果慢慢地,這些東西就變成了你北漂生活的闌尾和扁桃體,既無法割舍,又派不上用場,成為你生活的雞肋,以及自由的軟肋?!?/p>
有人在大城市一路打怪升級,好不容易把月薪從8000元熬到了2萬元、3萬元,日常消費水平上去了,但對租房的開支始終節(jié)制。
滬漂多年的阿才,抱著一種“把公寓當(dāng)作便宜酒店住”的心態(tài),認(rèn)為“為租房花心思,就等于成為精神房東,每一筆添置,都是在變相給自己漲房租。與其把錢花給一個睡覺的地方,不如去開闊一番眼界”。
因此他樂于把自己收入的30%用于探索世界,去年花了幾萬塊錢去了二十多個城市旅游,卻始終不肯搬出2500元一個月的偏僻公寓,甚至獨自住了3年,他唯一給租房添置的家當(dāng),只有一個燒水壺。
乃至對一些人而言,不愿面對和房東之間的社交壓力,也是選擇極簡租房的原因之一,“與其面臨沉重的壓力,花幾個小時,去和房東溝通,家里到底能重刷什么顏色的漆,或是扯皮能不能把家里的舊家具撤走,湊合著住反而更加舒適”。
有人說:“極簡租房并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處境,它告訴大家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當(dāng)你面對高速空轉(zhuǎn)的生活感到焦慮,或是束手無策時,少折騰,永遠是內(nèi)耗最簡單的解法。”
不用擔(dān)心住的地方太簡陋,會不會在朋友面前沒面子。
北上廣的通用準(zhǔn)則之一,是除非需要有人上門喂貓,否則鮮有人會邀請別人來自己家里做客,維持著一種微妙的社交距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