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人:楊鳳城
〔召集人語〕進入新世紀尤其是新時代以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越來越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后,是與此密切相關,且更具實質性、基礎性、統(tǒng)領性的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倡議和熱議。認識是實踐的先導,進入新時代以來,無論是“三大體系”建設,還是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均步入實施階段,人們經常聽到的“有組織科研”,蓋源于此,因為它們絕非學者個人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集體的努力。事實上,“三大體系”建設、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是時代的需要。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奇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不僅令中國人的自信心、自豪感空前增強,而且促使國際社會產生“讀懂中國”的熱切期盼。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為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展了路徑,提供了中國道路、中國案例,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如何基于中國實踐進行理論化、學理化提升,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經驗,成為新時代中國學界必須著手解決的時代課題。
中共黨史以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為研究對象,最具本土特色和優(yōu)勢,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和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當然不能缺席。話語體系是知識體系的載體,是學術理論體系或學術成果的表達途徑。沒有知識體系和學術研究成果作為內里,話語體系便成為無意義的空殼和擺設。但是,另一方面,表達方式、話語形式直接關乎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和影響力,沒有自覺的話語體系建設意識,沒有聽得懂、傳得開的話語表達方式,思想、理念往往會成為自娛自樂的自說自話。2022年,國家正式設立中共黨史黨建一級學科,這對中共黨史學話語體系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特別是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共黨史學話語體系建構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背景下,《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聚焦中共黨史學學科、學術、話語體系建設,推出筆談,是頗具學術價值和時代意義的舉動。本期選用的三篇文章,分別從研究方法、學術回顧、歷史主題等方面緊扣中共黨史學話語體系建設展開探討,體現出對學術前沿的敏感。文中作者均為中共黨史學界的“新兵”,通過他們的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年輕學者對學術的認知、視野的特點、思考的深度、專業(yè)知識的積累。
對于中共黨史研究而言,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很重要,它關系學科和學術研究的基礎和方向;同時,理論和方法的討論最終服務于問題的研究。空談誤學,實研興學。希望年輕學者把理論和方法的思考帶到對黨史具體問題的研究實踐中,以實實在在的成果展示理論與方法思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