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迪
[曲阜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寧 273100]
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依靠的是人民群眾?!包h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盵1]421堅持群眾路線是黨久經磨難而不衰、歷經磨難而不敗的制勝法寶,是黨前進的根本路線和工作方法。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要求我們必須理順群眾工作的邏輯理路,深刻認識群眾工作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不斷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進而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發(fā)展匯聚磅礴的群眾力量。
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黨的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堅持群眾路線是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的根本要求?!靶聲r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盵2]黨的群眾工作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發(fā)展,隨著世情、國情的變化不斷調整。因此,只有深刻認識群眾路線的內涵、更好地貫徹實施群眾路線,才能真正做到以初心贏民心,將黨的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黨的百余年發(fā)展歷史表明,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群眾路線、樹立群眾觀念、開展群眾工作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邁入新征程,我們必須繼續(xù)堅持和發(fā)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群眾工作是緊緊圍繞著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來開展的。中國共產黨堅定地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廣大農民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3]31的愿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著重開展經濟戰(zhàn)線上的運動來保證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1952年,黨中央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總路線來改革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上指出經濟建設對于解決國內主要矛盾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時期,黨不斷豐富群眾路線的內容與內涵: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領袖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進行科學分析,特別強調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在工作實踐的各領域中體現(xiàn)出“三為民”的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4]4。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民主政治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堅持和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就是要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醫(yī)療、就業(yè)、文旅、養(yǎng)老、社會服務等民生領域問題,在高質量發(fā)展中兼顧各項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yè)。
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拔覀凕h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4]367“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xiàn)當家作主?!盵5]18中國共產黨建立、發(fā)展、壯大的過程與人民群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中不摻雜任何個人利益,中國共產黨始終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努力奮斗。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依賴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鞏固執(zhí)政基礎的內在要求。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關心群眾,努力化解基層各類社會矛盾,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減少社會動蕩和不穩(wěn)定因素的產生,筑牢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群眾基礎,不斷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訴求也發(fā)生了變化,呈現(xiàn)出復雜化、多樣化的特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始終根植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發(fā)展的智慧與力量,才能更好地把握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和動向、扎實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切實促進黨的各項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
黨的群眾路線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共識,共筑了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凝聚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復興偉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必須將群眾路線貫穿中國夢始終。
一方面,做好群眾工作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盵4]39。中國夢所追求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同時也是黨的群眾工作的目標,將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是中國夢最鮮明的特點。中國夢匯聚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約數(shù)[6],深深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tǒng)。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做好群眾工作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xiàn)實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xiàn),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盵4]40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出發(fā)點與落腳點也是人民群眾。“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盵4]5必須繼續(xù)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堅定不移地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匯集民智,暢通人民群眾的溝通交流渠道傾聽“民意”,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收獲“民心”,匯聚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隨著時代的不斷更迭,社會組織結構、人們思想觀念、科技不斷發(fā)展帶來的各方面的變化,使黨的群眾工作呈現(xiàn)出一系列的新要求、新情況、新特點,這無疑對黨員干部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刻總結當前群眾工作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是科學把握新時代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重要前提,同時也為如何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社會結構迎來了調整,相較于以往“粗放式”開展的群眾工作,新時代群眾工作涉及的方面更廣、內容多樣、目標繁多。這些新變化、新挑戰(zhàn)無疑提高了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的難度,也對黨員干部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盵7]53然而近年來,無論黨員干部內部還是外部社會環(huán)境都涌現(xiàn)出新矛盾、新問題,導致部分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無法適應新時代群眾工作的要求,嚴重阻礙了群眾工作的順利開展。“現(xiàn)在基層的種種問題,很多是因為黨員、干部心里沒有群眾,不去做、不想做、不會做群眾工作,少數(shù)干部或無視群眾期盼、或不敢應對訴求,在群眾面前處于失語狀態(tài)?!盵7]508一是疏于學習,出現(xiàn)了“能力恐慌”和“本領恐慌”,對黨的理論不深學、對新的技能不愿學[8],難以適應網(wǎng)絡時代、數(shù)字時代群眾工作的新特點;二是思想怠惰,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缺少為人民服務的干事熱情,害怕面對群眾所提出的問題,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9];三是與群眾溝通交流能力不足,無法與群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必然導致在群眾工作中“失語”[10]。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產業(yè)結構的轉型、科學技術的進步、素質教育的提升,諸如私營企業(yè)家、互聯(lián)網(wǎng)博主、電商貿易者等新的社會群體不斷涌現(xiàn)。人民群眾思想觀念的差異性明顯增大,不同的群體勢必會在不同的領域帶來更加復雜、繁多的訴求?!拔覀兊娜嗣駸釔凵?,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4]4隨著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群眾利益訴求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從簡單的生存需要向滿足美好生活的需求轉變。多樣化、復雜化的群眾利益訴求對黨的群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的群眾工作機制還不能滿足群眾的多目標需求。一些地方的群眾工作缺乏良好的信息共享機制,導致黨員干部不能準確了解群眾的意圖,難以解決群眾面臨的實際問題,無法發(fā)揮群眾工作應有的價值;一些地方的群眾工作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機制,黨員干部很難與群眾展開積極的溝通和深入的交流[11],無法制定明確的工作目標,導致群眾工作脫離實際;一些地方的群眾工作存在矛盾化解機制建設滯后、功能作用發(fā)揮不充分、矛盾化解平臺搭建不完善等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化解矛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待提高。
當今中國正處在兩個大變局中,群眾工作的主體、客體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工作的內外部環(huán)境也更加復雜。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群眾工作,特別強調:“現(xiàn)在,群眾工作對象更加多元,群眾訴求更加多樣,群眾工作環(huán)境更加復雜。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水平?!盵12]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有規(guī)律的,黨的群眾工作也不例外。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干部要自覺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深入研究黨的群眾工作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深刻總結群眾工作的客觀規(guī)律,進而準確把握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的實踐路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做好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既要不斷適應新時代的變化特點與發(fā)展形勢,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貫徹群眾路線,站穩(wěn)人民立場,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只有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路、榮辱與共,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才能回應民眾的根本訴求、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實現(xiàn)更美好生活。
1.堅持群眾觀點?!敖骄褪侨嗣瘢嗣窬褪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黨的二十大報告基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角度,科學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黨的群眾工作在新時代的升華和延伸。對此,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觀。在各項工作的謀劃、開展、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訴求作為第一前提,把人民的利益作為第一準則,把人民的需要作為第一要務,把人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不僅需要在思想上深刻認識到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性,更需要在實踐中積極踐行,俯下身子、貼近生活、走近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2.密切聯(lián)系群眾。面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黨員干部應該虛心傾聽,不抵觸、不回避。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體察民意,解決好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杜絕群眾工作中各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黨的根本宗旨、優(yōu)良作風落實到群眾工作中。群眾意見是一把尺子,能夠衡量黨的群眾工作開展情況的長和短、優(yōu)和劣。因此,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群眾的反饋。要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學會看群眾的“臉色”辦事、聽群眾對工作的評價,切實增強群眾的評判權。只有通過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才能更好地了解問題的真實狀況,準確地把握群眾的期望,從而制定出更符合實際的政策和措施。
3.充分尊重群眾?!霸谌嗣衩媲?,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所創(chuàng)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fā)揮的作用?!盵4]27給予人民群眾足夠的尊重,才能使群眾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要真正做到走近群眾、關心群眾、尊重群眾。黨員干部要通過與群眾的交流和接觸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辦好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要善于與群眾溝通,用正確的交流方式、真誠的服務態(tài)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同時,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盲目追求個人的榮譽和利益,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自己工作成果的最重要標準。
4.接受群眾監(jiān)督。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jiān)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2]。缺少監(jiān)督與評價,群眾工作就會失去落實的壓力、難以區(qū)分落實的成效。人民群眾是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成效的評價主體,黨的群眾工作必須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與評價。一方面,推進群眾監(jiān)督機制。通過強化群眾監(jiān)督意識、完善群眾監(jiān)督流程、拓寬群眾監(jiān)督渠道,完善群眾監(jiān)督體系建設,為群眾監(jiān)督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做實群眾工作的評價機制??茖W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能夠約束和規(guī)范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為,評價工作必須遵循客觀、科學、民主、公開的原則,評價標準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人民意愿,做到群眾滿意、內容全面、定性定量。
新時代的群眾工作,是以黨員干部為工作主體,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工作對象,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通過尊重依靠群眾、宣傳教育群眾、組織引導群眾等工作方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使其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積極參與黨領導的各項工作。因此,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增強溝通了解群眾、宣傳教育群眾、組織凝聚群眾等工作能力。
1.溝通了解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民生跟著民聲走,善聽、勤聽群眾的聲音,尊重群眾的意愿,才能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方面,黨員干部要重視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在群眾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訴求、摸清具體情況,使黨的群眾工作更有公信力和話語權。另一方面,黨員干部要加強溝通群眾的能力。通俗易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溝通話語影響著黨群關系的親疏,平易近人的語言是黨組織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工具。各級領導干部要通過深入基層、學習培訓、實踐鍛煉等方式,革新話語理念,構建話語體系,提升溝通交流的語言能力。
2.宣傳教育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幫助群眾進一步堅定政治立場;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及時疏解群眾的情緒和意見[13]。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能夠加深人民群眾對國家大政方針的了解,提高群眾的政治思想水平,助力群眾工作順利開展。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新媒體方興未艾,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蓬勃發(fā)展,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成為民意表達的“新通道”、干群互動的“新平臺”、宣傳教育的“新幫手”。因此,網(wǎng)絡理政已經成為黨員干部做好新時代群眾宣傳教育工作的必修課。新時代走好網(wǎng)絡群眾路線,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經常觸網(wǎng)、主動發(fā)聲、積極反饋,運用這門新技術為群眾排憂解難。
3.真誠服務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必要條件。百姓的心里暖起來,群眾工作才能活起來?!叭饲槲丁笔侨罕姽ぷ鞯娘@著特征,“以情動人”才能使群眾工作事半功倍。黨員干部唯有懷揣對群眾的真情實感,才能不斷提高群眾工作溫度,切實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要摒棄“官老爺”的心態(tài),在群眾工作中始終保持一顆平等對待群眾的真心。要摒棄“以我為主”的思維慣性,進行換位思考,這樣才能更客觀、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群眾的訴求與問題,更好地把握群眾的實際情況,理解群眾的需求、關切和痛點,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4.組織凝聚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障。黨所面臨的“四種危險”“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時艱。有效的組織凝聚工作能夠匯聚力量、凝聚人心,使人民群眾牢牢團結在黨的周圍,堅定不移跟黨走。這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落實和群眾工作的成效。因此,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定立場、深入群眾、搞好團結,要樹立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錘煉過硬的組織群眾本領,匯聚民眾聯(lián)合的力量,做好組織凝聚群眾的工作。
堅持構建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以科學制度為保障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要求,是打破歷史周期律的“金鑰匙”,是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答好的一道時代“考題”。因此,必須堅持強化制度意識,堅持群眾工作的制度構建,嚴格執(zhí)行群眾工作制度,將黨的群眾工作納入制度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軌道。
1.完善調查研究工作機制。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在群眾工作中落實調查研究制度,做好群眾工作的“五字訣”,即“深、實、細、準、效”?!吧睢保鸵钊牖鶎?、深入群眾,讓廣大黨員干部去基層“墩苗”歷練,掌握群眾工作的第一手資料?!皩崱?,要在工作落實上下功夫,察民情要實、聽民聲要實、傳民意要實、解民憂要實?!凹殹?,調查研究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要看得仔細、聽得明白,聽取各方的意見包括少數(shù)人的意見以及反對人的意見?!皽省?,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準確調查,善于分析原因、把握規(guī)律、精準施策?!靶А保槍栴}的解決方案要可操作性強,行之有效,落到實處。在此基礎上,要對調查情況詳細記錄,定期檢查、評比,并將其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jù),真正落實調查研究制度。
2.健全干群聯(lián)系溝通機制。一方面,要推動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lián)系群眾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盵5]144-145黨員干部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深入群眾生活,傾聽群眾的聲音,與群眾懇談交心。定期開展黨員干部直接聯(lián)系群眾的實踐活動,如“駐點直聯(lián)”“社區(qū)宣講”“分片走訪”等,做到群眾工作中的“望聞問切”,“望”民生、“聞”民聲、“問”民意、“切”民情,面對面、心貼心地做好群眾工作。另一方面,要暢通群眾意愿表達的各類渠道,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如運用現(xiàn)代通訊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做好市民服務熱線12345工作,實現(xiàn)電話、短信、市長信箱、微信、微博、手機APP六位一體受理,創(chuàng)新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提供匯聚民意的新平臺,快速反映民生工作中的焦點問題。
3.推進信訪工作機制。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了解社情民意、維護人民利益、匯聚群眾力量的重要渠道,其初衷就是“為群眾排憂解難”。2022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信訪工作條例》,為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提供了鮮明的導向和制度化保障。首先,以法治思維引領信訪工作。信訪工作的成功與否必須以法治為衡量標準,工作開展必須于法有據(jù),解決問題必須依法依規(guī),群眾權益必須依法維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信訪工作,將其納入法制軌道,營造出“信訪依法、遇事用法、解決靠法”的工作氛圍。其次,要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信訪問題之所以產生或久而不決,與群眾訴求不落實或者落實不到位有很大關聯(lián)。因此,要落實責任約束機制,消除工作中存在的責任盲區(qū),以落實到個人的工作責任倒逼剛性、硬性治理,從而杜絕信訪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現(xiàn)象,提升信訪工作效能。最后,要堅持信訪工作的源頭治理。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風險研判,將工作著力點放在信訪問題的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一般性問題演變成信訪問題。把引發(fā)信訪問題的原因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是改善信訪工作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