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海裕小學 畢黨程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壆崗小學 朱潔映
文本一旦選入教材變成課文,它就成了語文課程的載體。課后題是重要的助學系統(tǒng),包含了學習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蘊藏著學習的目標和方法,使教材課程化。閱讀教學應是課后的思考和以練習題為軸心和目標的教學。編者賦予了課后題豐富的教學價值,但是,課后題的教學價值往往不是直接體現(xiàn)在題干中的,還需要在追問中探尋隱藏于課后題中的教學價值。
有的課后題沒有明示學習方法,只呈現(xiàn)了學習要求。教師切不可簡單照搬、拿來就用,不可只要結果、不管過程。課后題的意義不只是找到問題的答案,還要牽引出系列的語文學習活動,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習得。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肥皂泡》課后第一題:“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我’吹肥皂泡的過程?!比绻堰@個問題原封不動地拋給學生,讓學生讀完課文后直接說吹肥皂泡的過程,這就成了“叫”學生做題而不是“教”學生學。
碰到這類課后題,學生就應該先問“方法是什么”。具體到《肥皂泡》課后第一題,就是問“怎么說作者吹肥皂泡的過程呢?”于是,教師提出了兩個小問題:文章哪里描寫了作者吹肥皂泡的過程?作者是怎么寫吹肥皂泡的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讀完課文后聚焦第3 自然段,發(fā)現(xiàn)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和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來寫吹肥皂泡,把這些詞語提煉出來寫在黑板上。學生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借助這些關鍵詞“用自己的話說說吹肥皂泡的過程”,說出動作細節(jié)、說得清楚有序,學習的過程具體了,學生積累的學習經(jīng)驗就清晰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整體感知后聚焦重點文段,在發(fā)現(xiàn)語言形式的過程中搭建過程支架,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口語表達,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
有的課后題明示了學習方法,仍要對方法問個“為什么”。明確方法的意義所在,有利于學習目標的精準達成。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課后第四題:“藺相如、廉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結合具體事例說一說?!睘槭裁淳幷咭o出“結合具體事例”的方法指引呢?因為本單元屬于閱讀策略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采取哪種閱讀方法跟閱讀目的和閱讀材料都有關系,閱讀方法服務于閱讀目的。編者正是通過“結合具體事例”的要求,提醒師生在學習快速閱讀時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在“快”的同時還要提取需要的信息,達成一定的閱讀目的。如果課后題不要求“結合具體事例”,師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細讀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來品析人物形象,這就與單元語文要素“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背道而馳了。
對于有的課后題所呈現(xiàn)的學習要求,教師也要問“為什么”。理解學習要求的意義所在,有利于學習目標的深度達成。如《肥皂泡》課后第二題:“在課文中找一找,說說這些句子的意思?!边@道題的本意是落實單元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解難懂的句子的能力。教師追問:“為什么要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呢?”課文是由字、詞、句、段組合而成的篇章,通過理解關鍵詞語、句子來理解文章,是重要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的對象是文章,理解關鍵的句子、難懂的句子是為理解文章服務的,而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肥皂泡》中難懂的句子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感受文章中的童真、童趣。課文“資料袋”補充了作者冰心的信息——“她的作品充滿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肥皂泡》就是冰心作品特點的印證。這樣,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資料袋”的價值,就能將課后題和“資料袋”聯(lián)系起來,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再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課后第一題題干:“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下面的句子?!比齻€句子分別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不信,你跳出井來看一看吧?!弊x好句子有利于體會青蛙和小鳥的心理,有利于理解它們爭論的焦點。比較可知,三個句子結尾標點不一樣,是三種句型。這道題包含標點知識、句型知識的訓練,但不是直接呈現(xiàn)語法知識,而是隱藏于朗讀的活動背后。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一讀了之,還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標點,通過朗讀體會問號、感嘆號、句號的用法及區(qū)別,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表達的意思及效果,進而學習使用問號、感嘆號、句號。通過追問“為什么”,學生發(fā)現(xiàn)內容理解之外的語文知識,將語文知識融于內容理解、言語活動之中,真正達成語言運用的學科目標。
課后題往往不止一道,體現(xiàn)了教材編者對如何學習這一篇課文的系統(tǒng)性思考。課后題以或明或暗的關系鏈彼此勾連,為語文學習提供整體性的支持。在利用課后題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緊扣課后題之間的邏輯關系,組織有結構性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學習經(jīng)驗的有效建構和聯(lián)結。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屬于閱讀策略單元內容,單元語文要素是“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后有三道題:“讀完課文,把你的問題寫下來”“小組交流,仿照下面的問題清單整理大家提出的問題,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學交流你的想法”。這三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層聯(lián)系:第一層,第一題是發(fā)現(xiàn)問題、表述問題,第二題是分析問題、整理問題,第三題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第二層,第一題是嘗試提問題,第二題是篩選問題,第三題是探究問題,體現(xiàn)了由面到點的聚焦過程;第三層,第一題是個人思考問題,第二題是小組交流問題,第三題是班級交流問題,體現(xiàn)了獨學、對學、群學的升級過程。發(fā)現(xiàn)了這三層關系,教師就能采取恰當?shù)慕M織形式,循著學習層級的邏輯關系開展教學活動,層層鋪墊,讓學生把提出問題和理解課文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從課后題問出學習過程的遞進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學習某一篇課文,還具有培養(yǎng)學生認知習慣的長遠價值。通過《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的學習,教師能幫助學生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質疑、釋疑的閱讀策略。
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表現(xiàn)父親對“我”深沉的愛和“我”對父親無限的思念。課后有三道題:“默讀課文,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xiàn)了哪些難忘的場景,哪個場景給你的印象最深”“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課文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內容說說你的理解”。這三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呢?散文講究“形散神不散”,本課課后題也如此。第一題圍繞作者夢中的場景,承載著作者對父愛的記憶;第二題圍繞場景中作者的反應,隱藏著作者對父愛的感受和情感;第三題圍繞題目“父愛之舟”,表現(xiàn)了作者對父愛的理解和表達。三道題聚焦課文的“神”——父愛,父愛的偉大與深沉,作者的感恩與懷念,彼此交織,令人動容。帶著這樣的認識,交流“哪個場景給你的印象最深”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說出場景中的父愛;交流“課文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在作者心中“父愛是舟”,還可以引導學生說說在自己心中“父愛是什么”??傊烧n后題引發(fā)的所有言語活動都指向父愛,課堂教學就有了靶心。
像這類關系并不明顯的課后題,教師更需要細心揣摩。如果不能找到聚合課后題的焦點,課堂的教學結構就會松散,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會碎片化,不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
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通過寫母親在家境極端貧寒的情況下,毫不猶豫給“我”錢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表達了母愛的無私和“我”對母親的感激。三道課后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場景,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復出現(xiàn)(加點)的部分,想想它們的表達效果”“你有過‘鼻子一酸’的經(jīng)歷嗎?試著寫一寫”。這三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呢?學生通過邊讀邊想象文中的場景,拓展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對母愛的認識;通過品味反復出現(xiàn)的詞句的表達效果,拓展自己的語言運用經(jīng)驗;通過閱讀作者“鼻子一酸”到回憶自己“鼻子一酸”的經(jīng)歷,與自己的人生體驗進行關聯(lián);通過寫自己“鼻子一酸”的經(jīng)歷,建構起對自己過往經(jīng)歷的新認知,建構起自己語言運用的新經(jīng)驗。這就是吳欣歆教授所說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完整學習經(jīng)驗:拓展、關聯(lián)、建構。
吳欣歆教授認為,學習經(jīng)驗的發(fā)展特征是“簡陋而完整—豐富而完整—扎實而完整”,特別強調學習經(jīng)驗的完整性。為什么大家反對機械記憶?因為這個學習經(jīng)驗是孤立、割裂的,如果記憶后面還有理解、解釋、應用等學習經(jīng)驗,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經(jīng)驗,記憶就不再是機械的,而是學習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從課后題中發(fā)現(xiàn)完整的學習經(jīng)驗鏈條,并在教學中組織連續(xù)的學習活動,才能幫助學生積累和建構完整的學習經(jīng)驗。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反復追問課后題,問出具體方法、深層意圖和邏輯關系,充分發(fā)掘教材的教學價值,進而引導學生展開有細節(jié)、有深度、有結構的學習,體現(xiàn)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綜合性,幫助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