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摘 要:在山水畫墨法教學中,教師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山水畫“出神入化”,“來源于大自然,超乎大自然”的美感,山水畫重意似,而非絕似的意境美。《荀子勸學》:“神莫大于化道。山水畫所呈現(xiàn)的境界與自然法則是密不可分的,更具有回歸本真的含義?!苯處熞箤W生明白山水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chuàng)作理念,讓學生能夠把自然風景當作寄情對象,將對山川的觀察、認知和感悟,以寫意的方法表達出來,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自身對生活的感悟意識融合;讓學生能夠理解中國畫“以筆之動而為陽,以墨之靜而為陰,以筆取氣而為陽,以墨生彩而為陰,體陰陽與水墨也”的創(chuàng)作精髓,引導學生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逐步做到用傳統(tǒng)墨法表現(xiàn)氣韻,注重畫中墨法的作用。
關鍵詞:山水畫;教學;墨法;實踐;中國畫
中圖分類號:J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10-00-03
一、師造化,寫自然之神奇
山水畫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山川的線條是大自然賦予了中國山水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魂語言,大自然牽引著山水畫家的創(chuàng)作,而山川的美是一種動態(tài)美感,春疊銀帶,夏翻綠波,秋壘金階,冬盤藏龍。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中山巒上分布特色的房屋,小山寨則樸實純真……引導學生體會山頂上云霧縈繞,一大片水田正好在小山窩,幾條小溪就在田野中間曲折蜿蜒而迂回地通過,畫面空間感十足,形式感極強! 讓學生感悟每一個田埂、每一塊水田,千萬根線流暢自由地交織、切割出了細小的色塊,每一色塊間相互區(qū)別又交相照應,而線條的長短粗細、虛實更是恰如其分。
天地與我而生,天地與我合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山水畫是以自然山川為主要展示對象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山水畫所展示的不僅是山與水,還有亭臺樓閣、樹、云、石等人文因素,均為其重要的構成要素。同時,讓學生明白山水畫應用了高度的用筆技法,以墨色和簡單抽象的線條結(jié)合來表達渾然天成的山水景色的變化;指導學生在山水畫寫生作品中注重“傳移模寫”,即將觀察到的自然萬物在畫面中應用得游刃有余,如在描繪山川時既能夠借景又能夠舍景,不應以山川樹木等自然景物為“模特兒”,面面俱到地描繪,而應引導學生運用散點透視法來培養(yǎng)他們的構圖的技巧,采取“以小觀大”的方法,可登高遠望,周圍的風景或推遠或拉近,甚至割舍或提取某些部分來構成畫面,以表達畫家的心靈感受。
二、墨法與筆法相映成趣
現(xiàn)代寫意山水畫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繼承了傳統(tǒng)中國畫中的筆墨技法。傳統(tǒng)中國畫的筆法與墨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叫作“筆墨”。古代墨法之美,皆在于筆法。
(一)筆法與墨法的關系
筆和墨之間,本身就是緊密結(jié)合不可分開的。在繪畫時,筆中有墨,墨中有筆,而筆跡必須由水墨的變化來體現(xiàn),墨色也必然隨用筆的過程,在筆痕中體現(xiàn)出來。另外,筆墨之間是有區(qū)別的,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悟“筆者墨之師,墨者筆之充也”,體會效果的不同。例如,在畫山勢的輪廓線時,首先畫曲線,然后皴擦點口,這種方法就是以筆為先。而渲染山中的云霧,在托暈時卻要用淡墨來染,這就是以墨為主。用筆是指主要表現(xiàn)景物的形體,也常常稱之為“骨”,而墨主要表現(xiàn)氣韻、內(nèi)涵,也稱之為“肉”。在寫生實踐創(chuàng)作中,學生需要明白筆是用來塑造大自然山川等外在面貌的,而墨便是表現(xiàn)大自然的內(nèi)部生命力[1]。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山水畫的筆墨思想,即“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墨非蒙養(yǎng)不靈,筆非日常生活不神也。能有蒙養(yǎng)之靈而不解于生命之神,則有墨無筆矣;能得生命之神而不變蒙養(yǎng)之靈,即是有筆無墨也?!币馑际钦f,“筆”代表了“生命”,“墨”代表了“蒙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明白“蒙養(yǎng)”便是我們審美觀對象、藝術作品形體的內(nèi)部生機,“生命”便是“蒙養(yǎng)”的外部體現(xiàn)。讓學生逐漸理解筆與墨在作畫中一內(nèi)一外才能合力鉤織一張紙上的“自然”,這也就是一幅畫要到達的境界,畫者心中要得到某種“道”。
(二)山水畫中的計白當黑
在寫生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山川層次重疊,感受藝術氣息。如果想在畫面中表現(xiàn)出氣勢之美,學生在繪畫方面必須具備扎實的造型藝術能力,以最巧妙的表現(xiàn)手法,構筑出一個自己心目中的自然形態(tài)。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看物取景、經(jīng)營結(jié)構上下功夫,注重景物的靈活多樣的變化。此外,為了避免山川的重復性,在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在山水畫實踐中,學生可以利用空白畫出建筑物的體積、高度以及遠近之間的距離等?!笆杩勺唏R,密不透風”,即在實物之間留有虛空,實物中也有虛影。在創(chuàng)作時,畫面要注意經(jīng)營留白處,采用“計白當黑”的處理方法。
三、學墨法,悟山水意境
學習傳統(tǒng)墨法,還要指導學生不拘泥于眼前的景物,將各個山水景觀融合于一幅畫中,甚至將春夏秋冬的景象匯集于一卷;引導學生運用靈活的視角巧妙地組織畫面,游刃有余地進行構圖,將云淡風輕、林木流水的景致,南北山水畫中的物象自由組合,使四季的景色共同構成一幅畫面。
(一)傳統(tǒng)山水畫的墨分五色
在創(chuàng)作山水畫之前,要指導學生認識到在中國畫中,“墨”不只黑色。山水畫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即使只用單一的淡墨,也能讓景物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彩變化,完美地表現(xiàn)景象。“墨有五彩”“干、濕、濃、淡、焦”五類,只要加入“白”,便是“六彩”?!案稍铩焙汀皾駶櫋笔撬趾康谋容^;“濃”和“淡”代表了色彩的深淺差異;“黑”的色彩比“濃”更加深沉,而“白”則是紙張上的空白部分,這兩者形成了對比,進而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了解各種水墨顏色的特性和作用。
(二)墨法的運用實踐技巧
山水畫家尤其注重墨法在作畫上的應用,學生需要通過反復的實踐,逐漸明白用墨就是指墨和水之間的色彩陰陽相互結(jié)合而形成的干濕濃淡不同形式,又分為焦墨、積墨、破墨等,以下詳細介紹其中的幾種方法。
1.濃墨法
“濃墨”,即為濃黑色。繪畫過程中,一般用來畫近的物象或物體的陰影面。濃墨法在墨中添加水較少,因此彩度也較暗,主要用于表示物體的陰影面、凹陷處和近的景。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描繪物體的形態(tài)時,往往落墨量較厚,可使圖像更加深厚而有神。教師提示學生注意,用濃墨時要“薄”,亦即筆法靈巧,畫面上只要干、濕、深、淡變化有致,濃墨會給人濃而不凝滯的感覺。
2.淡墨法
“淡墨”是指墨水的顏色淺而不暗,無論是干淡還是濕淺,其顏色都是淺而富有神韻。繪畫過程中,通常用淡墨來描繪遠處物體或物體的明亮部分。淡墨,由于在墨汁里增加了大量的水,因此顏色的濃淡程度相對較低,山水畫創(chuàng)作實踐中,這種技術主要被應用于展現(xiàn)物體的反射面、凸起區(qū)域,以及遠處的景觀。兩種方式可以被區(qū)別為濕淡和干淡,濕淡的方法用得比較多,需要先將筆尖涂抹一層清水,接著涂抹一些濃度較高的墨水,經(jīng)過一些細微的修改后,就能迅速生成富有墨色變化的畫面[2]。
3.積墨法
積墨法是指從淡至濃,重復交織、層層相疊。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要掌握技巧,積墨法需等上一次水墨完全干燥后,再畫第二遍,這種墨法在山水畫中可以使繪畫的墨色層層鮮明、元氣淋漓、雄渾華滋。學生通過實踐明白并掌握積墨法,也就是逐層加墨的方法,這種畫法通常在淡雅的色調(diào)中運用。需要注意的是,當水稍微干燥后,再進行二次或第三次的繪制,這樣就可以反復地涂抹和點染多次,等到色彩飽滿后,就可以再涂抹、再勾勒。學生通過反復實踐創(chuàng)作,可以觀察畫面的變化,一旦色彩足夠豐富,就能使物體呈現(xiàn)出蒼辣而厚重的立體感和肌理。因此,學生在使用積墨法的過程中,必須保持筆法的敏捷性,無論采用正鋒或者反鋒,其顏色應該有所變化,分布均勻,避免過度重復和呆板。教師通過講解,演示墨色的變化,強調(diào)首次墨色與二次墨色之間的區(qū)別,光敏度的濃淡區(qū)別再大一點,才能夠看到筆痕。最后在作品的展示階段,引導學生觀察畫得好的,用積墨法就能夠一直保留有筆痕的光澤,而且積墨愈多,魅力也越足;畫得不好的,就產(chǎn)生了一個深灰色的死筆畫,積墨法也就失敗了。
4.焦墨法
“焦墨”,即用色比濃墨更黑,把濃墨放置一段時間,水分逐漸蒸發(fā),留下來的黏稠的極黑的墨的一種形式。指導學生掌握墨法的運用技巧,焦墨常用于突出人物背景上的極濃黑區(qū)域,如勾點或皴擦等,可起到提神醒目的作用。焦墨法的筆觸干燥,顯得沉重而有力,展現(xiàn)出了強烈的表現(xiàn)力。有時,在創(chuàng)作中也會使用極焦墨,即在需要突出的部分,使用干筆蘸取極焦墨進行勾勒和點綴,以提升視覺效果。焦墨山水畫,就是整幅作品都用焦墨創(chuàng)作,這樣的效果更加生動有力。
5.宿墨法
宿墨法指隔一天至數(shù)天產(chǎn)生的發(fā)酵墨,在宣紙上所產(chǎn)生的一層脫膠墨韻方法。通過實踐讓學生感受宿墨在宣紙上的滲化,相較于新墨,它在滲化時少了一些濃重的味道,更加具有空靈、簡淡的美感。由于宿墨內(nèi)有大量渣滓析出黑點,使用不當容易使墨汁變得枯硬污濁,因此在運用宿墨時必須具備良好的控筆能力。
四、潑墨法的創(chuàng)新實踐
潑墨法是一種大墨量、大面積、大筆頭的繪畫技術。在教學山水畫的墨法實踐中,讓學生了解潑墨畫法的傳承。這種方法始創(chuàng)于唐代“唐王洽性疏野,好酒醺酣之后,常以墨潑紙素上,或吟或嘯,腳蹴手抹,隨其形之幻化,若樹石或云為水,應手之隨心,倏如造化,或畫出云霞,或染成雨,宛若神巧,故王俯觀不見有墨污之跡,被后人稱為‘王墨?!睗娔ㄌ攸c是颯暢、坦率、簡約、狂放,展現(xiàn)了藝術家的狂放不羈的個性。學生需要逐步理解潑墨法的用法,南宋梁楷是潑墨法的代表。他個性豪放,常嗜酒自樂,流傳于世的多為“逸筆草草”的簡畫,繪畫風格以簡潔草率著稱,使創(chuàng)作更具個性化。這類書寫方式通常使用充沛的水墨,色彩豐滿,紙張保持濕潤,呈現(xiàn)些天然的特質(zhì)和力量,但也帶有不可預測的元素,需要靈活處理,以創(chuàng)造出超乎預期的藝術成就。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不斷實踐潑墨法,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將墨水噴灑在紙張上,然后根據(jù)涂抹的墨色進行適當?shù)睦L制;另一種方法是用筆潑墨。這種潑法易于控制,需要增加水筆的使用量。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可以自由揮毫,描繪出山石的輪廓,實現(xiàn)水墨豐富、生動傳神的效果[3]。
學習實踐墨法時,了解張大千的潑墨畫作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展示張大千代表性的山水畫作品,為學生講解分析。張大千運用水墨進行畫面渲染的技巧包括堆疊、潑灑等,同時運用筆墨的變化,塑造了他獨特的寫意畫風,使中國畫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的潑墨作品大氣磅礴,通過筆墨的使用表現(xiàn)出創(chuàng)意的獨特魅力。學生應逐步理解張大千運用“收”與“放”的手法,巧妙地融合了中國的藝術元素,使傳統(tǒng)形態(tài)與細節(jié)得以巧妙融合,展現(xiàn)出中國畫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展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藝術的特色。在潑墨畫實踐中,學生應將山水粗細融為一體,大膽揮灑墨色,精心打造,不僅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還應包含美感元素。
在墨法實踐教學中,學生應理解南朝畫家梁蕭繹所說的:“或格高而思逸,信筆妙而墨精”,即通過“破墨法”使其區(qū)別于“丹青”繪畫。學生應了解水墨線條渲染法作為主要表達手段的起始源于唐代。王維的《輞川圖》中墨線“勁爽”,運用了破墨法,使遠景呈現(xiàn)出虛幻之美。王維被譽為中國山水畫南宗的鼻祖,在表達大自然風景中的虛幻美感方面,水墨畫確實勝過青綠山水畫。學生應注意在技法運用中積累經(jīng)驗,明代唐寅提到了破墨時的注意事項:“作畫破墨不可用井水,性冷凝固者也。若先沾墨后才蘸水,被水沖散,則無法運動也?!逼颇ǖ牡跐饽蔷€上深入渲染細部。元代使用生宣紙作畫,破墨法應用較多,元四大家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山水畫風,具有道家隱逸思潮,水墨審美的觀點得以形成,水墨文化藝術進入了輝煌的歷史時期。董源、米芾、吳鎮(zhèn)等畫家都運用了潑墨技法。元代藝術家在探索自然于山水精神方面較為深入,創(chuàng)作水平更高。明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大多采用絹或熟宣,水墨的暈染功能受到影響,破墨法在這一時期已失傳。而到了清代,石濤對破墨法的利用已經(jīng)到達了水墨俱妙的藝術高度。
在繪畫實踐過程中,學生應體會破墨的藝術表達方法,即通過不同水量、墨色的疊加,形成全新的水墨效果。在水不太干時,可以補充一筆,讓墨色自然融合滲透,形成濃淡交替的效果,從而達到鮮明生動、調(diào)和滋潤的藝術效果。黃賓虹說:“畫選淡墨,破于濃墨。抑或先以濃墨,后以淡墨破之,濃而淡破,無所取法者,則失傳之多矣?!睂W生在多次實踐中感悟到,一定要要根據(jù)水墨的狀態(tài)和實踐先后來運用筆墨,實現(xiàn)濃淡互破、枯潤互破、水墨互破、水墨互破等。
五、結(jié)束語
在山水畫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山水畫創(chuàng)造了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象,不僅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天然景色,而且往往以有限的視角和時間來表達對整個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在山水畫中,藝術家常常寄托著對祖國故土的深情,從而直接體現(xiàn)出了中國人的自然觀與藝術審美能力,也間接地展示了中國的農(nóng)村生活。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山水畫并不是單純地反映生態(tài)景觀,而是通過對生態(tài)景觀的展示,將藝術的內(nèi)涵、美學的概念和藝術的表現(xiàn)帶入自然世界中。畫面中所表現(xiàn)的人的視角、情感以及技藝,都是人與自然和諧美的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墨法表現(xiàn)山水畫情景交融之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葛路.中國畫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葉紀彬.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