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暉
摘 要:文化遺產的生命力與影響力,與傳播技術水平息息相關。在當今社會,盡管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已不再是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障礙,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敏銳捕捉社會大眾文化需求動態(tài)變化的能力和手段。因此,文章立足于融媒體的時代背景,首先強調了由傳統模式向新型模式轉變的必要性,指出了融媒體時代的特點及其對文博行業(yè)的影響,同時強調了晉商博物院進行模式轉變的重要性。其次,詳細闡述了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博物館建設,包括大數據技術在晉商博物院的應用、數字博物館的優(yōu)勢以及實際成效。最后,分析了晉商博物院在轉型新型模式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策略與未來展望,同時也對文博行業(yè)的轉型升級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 晉商博物院 新型發(fā)展模式 數字博物館 挑戰(zhàn) 展望
中圖分類號:F0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5-286-03
一、新型模式轉變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呈現“利益共融、宣傳互融、內容兼融、資源通融”的新特征,突破了時空局限,延伸了傳播邊界[1],使得信息傳播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傳統文博行業(yè)的單一、靜態(tài)展示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觀眾的多樣化需求。觀眾渴望通過更加豐富、生動的形式了解文化遺產,而融媒體技術則為此提供了可能。
當前,晉商博物院主要依賴于大眾傳媒,如電視臺、報紙、廣播和期刊等,作為其傳統的宣傳手段。通過多家媒體新聞報道,刊登報紙及電臺廣播,將博物館的文博資源和信息傳遞給普通大眾,以達到信息的通知、展覽的宣傳、教育功能的實現、擴大社會影響力的目的。盡管博物館通過宣傳能夠成功地與觀眾實現信息傳遞,但在傳播過程中依然面臨一些問題。
首先,傳播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文字是人們獲取知識與信息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在傳播過程中,文字就成為了重要載體之一。當前的信息傳播主要依賴于文本、圖像和視頻等多種媒介,這些媒介的展示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文字對于讀者來說需要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對于一些復雜或抽象的概念,文字往往不能全面且準確地傳達其含義。
其次,信息傳播的方式相對單一。目前的信息傳播方式主要依賴于傳播者對接收者的單向信息傳遞,這種方式缺少對傳播效果的即時評估和收集接收者的反饋,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傳播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最后,傳播目標受眾缺乏精準性。傳播者忽視了傳播對象自身特點和需求,無法實現有效地信息傳遞。從傳統的角度看,博物館的傳播活動主要是面向廣大的公眾,盡管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但由于沒有對特定的受眾群體進行精確的分類傳播,這常常會導致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為了更有效地傳播信息,有必要進一步強化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精確傳播手段。
因此,晉商博物院轉向新型傳播模式具有必要性。融媒體時代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擴大了傳播范圍,已然成為引領信息傳播潮流的重要力量。而晉商博物院作為展示晉商文化的重要窗口,其發(fā)展模式的轉型與升級,對于提升文化遺產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通過運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渠道,展覽信息、文物故事等得以更加迅速地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提升晉商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融媒體背景下的數字博物館
融媒體即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多種媒體形態(tài)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融媒體技術為晉商博物院向新型傳播模式的轉型提供了全新的契機。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博物院的信息傳播事業(yè)已邁入嶄新的發(fā)展階段,即:將博物館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核心功能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構建一套完善的數字化管理體系,用以管理博物館內部的藏品信息,再利用數字化手段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易于理解的文化知識,并傳遞給廣大觀眾。這種方式賦予了文物全新的內涵,催生出一個嶄新的概念——數字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即建立在數字空間之上的博物館[2],經形式可分為“全景數字博物館”與“平面數字博物館”[3]。全景數字博物館是一種基于實體博物館所構建的數字博物館形態(tài),通過全景圖像與用戶界面交互的方式,為觀眾提供沉浸式的觀展體驗。目前,全景數字博物館已成為數字博物館建設的主流方式,在國內外均有眾多實例,如故宮博物院的“數字多寶閣”和莫高窟的“數字敦煌”,以及國際知名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等。平面數字博物館則是一種基于數字技術的虛擬博物館,它僅存在于網絡環(huán)境中。平面數字博物館主要通過圖像、視頻和語音講解等展示手段,結合用戶界面設計,以平面視覺的形式引導觀眾完成觀展流程。據調研,平面數字博物館在我國非遺數字博物館總量中的占比高達95%[3]。最典型的案例即我國最大的綜合性非遺數字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所收錄的主要內容。
數字博物館的出現有效緩解了晉商博物院在傳統傳播方式上所面臨的困境,同時,其所采用的新型技術也為博物院向新型傳播模式的轉型提供了便利支持。因此,融媒體背景下的數字博物館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采用多元化的傳播方式。融媒體技術使得人們通過各種傳播渠道以獲取信息,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如此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讓晉商博物院在展示和傳播晉商文化時,能夠更加提升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喜好。例如,晉商博物院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fā)布圖片和視頻。盡管傳統紙媒在語言表達方面獨具優(yōu)勢,然而在當前社會節(jié)奏迅速且碎片化閱讀盛行的背景下,受眾對經典內容的平庸化處理和視覺扁平化的文字呈現方式感到難以接受。因此,通過結合簡練精準的創(chuàng)作風格以及多元化的傳播手段,能夠更加直觀且生動地展現晉商文化的獨特魅力及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從而有效吸引并滿足受眾的需求。人民日報創(chuàng)作的新媒體作品《原來,你是這樣的國寶》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案例,其以文物大集合為內容,又融入豐富的錦句,不僅生動展示了國寶的魅力,更運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方式,令人感到煥然一新,不僅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還體現了傳播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專業(yè)水準。
第二,存在互動性的交流機制。在現代的融媒體時代,受眾的角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再只是簡單地接收信息的角色,而是變成了信息的實際參與者和傳播者。晉商博物院,作為晉商文化傳播的關鍵機構,有責任深入理解這種文化轉變,并充分發(fā)揮觀眾的互動屬性,從而提升他們的參與熱情與認同感。舉例來說,晉商博物院有能力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與觀眾進行即時的互動交流。通過分享晉商文化的最新消息、研究進展和各種展覽信息等,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和增強讀者的關心與參與;或周期性地舉行線上晉商文化的知識比賽、晉商文化主題的征文活動等,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加入;另外是采用在線問卷調查手段來收集觀眾的反饋,以深度探究他們的需要與預期,進而不斷地完善和提升他們的服務品質和內容;也可以考慮建立一些交互性的體驗區(qū)域,讓參觀的游客可以通過模仿晉商的交易模式和生產傳統的手工制品,來深入體驗晉商文化的吸引力和其深層含義;或者,還可通過運用虛擬現實這一技術,為游客提供一個仿佛沉浸在晉商文化氛圍中的體驗區(qū),使他們能夠在這一虛擬現實世界里深刻地感受晉商的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的媒介環(huán)境中,晉商博物院數字化博物館的主要特征是信息資源的多樣化和信息傳遞的交互性,這為新的媒介環(huán)境下的“數字化博物館”的構建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途薮蟮陌l(fā)展空間。這些活動的開展,既使晉商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方式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也使觀眾對晉商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產生了更多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三、轉變新型模式的挑戰(zhàn)與展望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作為晉商文化重要載體的晉商博物院也面臨著新的發(fā)展模式。晉商博物院在向新型展示模式轉型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為此,須正視這些挑戰(zhàn),積極探索博物館數字化轉型的途徑,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豐富的文物、文化資源為依托,為廣大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形象、便捷的博物館展示體驗,具體如下:
(一)藏品的信息化管理與保密問題
藏品是博物館收藏和保存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見證,不但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而且也是一國科技和文化的寶貴財富。于博物館而言,藏品是進行社會教育、服務、陳列研究等業(yè)務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因此,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對藏品進行系統、科學的信息管理顯得尤為關鍵。此舉不但可確保文物安全,也可大大提高文物的研究與利用效率。
同時,由于文物的保存涉及的環(huán)節(jié)較多,需要對館藏資料進行及時更新,為研究人員提供完整的資料支持,信息管理數字化是適應這種需要的必然趨勢。藏品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藏品檢索與統計、環(huán)境管理自動化、館藏文獻安全防盜以及藏品現狀測量等方面。其中,藏品的檢索與統計是館藏管理工作的基礎,需更好地、科學地利用藏品信息管理系統,以更好地為藏品資源、博物館文化傳播提供更為方便、全面的文物信息支持。
晉商博物院如果能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建立一個完整、有效的館藏信息管理體系,使館藏信息得到全面、精確的數字化。這不僅提高了收藏的安全和方便,而且也為以后的展覽和學術研究提供了更多、更準確的資料支持。
然而,晉商博物院在推進館藏信息管理的同時,也面臨著館藏信息的采集、存儲、加工和檢索等一系列的技術難題,如藏品的數字化采集、存儲、處理、檢索等。同時,建立科學的館藏文獻信息分類編碼系統,保證館藏信息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管理。此外,也不能忽視信息的安全與數據的保護,要保證館藏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利用性,防止資料的泄漏與破壞。
(二)文物的數字化展覽與創(chuàng)新挑戰(zhàn)
文物展示的關鍵是要讓觀眾看到文物的本來面目,以及它們背后的歷史淵源。傳統的展覽形式多是靜態(tài)的展覽,缺少互動、有趣的內容,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展品很難進行實物展示,這就造成了展品的缺乏。因此,應當利用現代化數字多媒體技術來彌補這些不足,使游客的游覽體驗得到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探討全新的展示方式,例如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在展館內多個位置裝設LED屏及多媒體觸控屏,播放相關主題的短視頻,為觀眾傳達生動豐富的信息,以彌補傳統展覽的空白。再融入娛樂性元素,使觀眾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能夠寓教于樂,享受輕松的參觀過程,為大眾提供更加生動、真實、有趣的展示體驗。
然而,在進行全方位數字展覽的同時,也應重視展示的內容規(guī)劃與創(chuàng)意設計,更加直觀易懂、形象生動的方式來展現晉商的文化魅力和價值。為此,可依據現有的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手段,結合晉商文化的特點,通過“云展覽”的形式,對晉商文化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現和宣傳,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晉商文化的需求,提高人們對晉商文化的認識,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借助融合媒介的優(yōu),晉商博物院有望成功將豐富的文物信息資源與大眾共享,達到信息傳播、展覽推廣、教育功能和擴大社會影響的目的。
(三)博物院的資金與人才短缺困境
同時,晉商博物院還面臨著資金短缺和人才流失等挑戰(zhàn)。一方面,博物館運營資金主要依賴于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晉商博物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對較低,導致資金籌措難度較大,而對于博物院技術的升級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博物院的技術升級計劃常常被擱置,展品保護、展示方式等方面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無疑對博物院的長期發(fā)展構成了巨大的障礙。另一方面,晉商博物院在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上也存在明顯的短板。由于地處內陸,且文博行業(yè)本身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低,博物院在招聘專業(yè)人才時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同時,現有人才的流失率也居高不下,很多有經驗的員工因為待遇和發(fā)展空間的問題而選擇離開。
可見,晉商博物院要走出困境,需從多方面著手。首先,博物院應主動尋求政府、企業(yè)、社會團體的贊助,拓寬經費籌措途徑,提升博物館的形象,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同時,在經營方式上也要進行改革,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舉辦特色展覽,增加收入,緩解經費緊張的局面。其次,在人員的招聘和培訓上,應采取適當的政策和(下轉第289頁)(上接第287頁)獎勵措施,為晉商博物院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協作,大力發(fā)掘、研究晉商文化,為博物館提供更多的專業(yè)人才,為博物館的建設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其三,在融媒介環(huán)境下,晉商博物院的收益渠道也將更加多樣化。除了傳統的門票收入之外,利用新興的傳媒手段,建立線上的展覽平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觀,并在線上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售賣、活動的舉辦,形成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既能保證晉商博物館的永續(xù)經營,又能迎合游客的不同需要。
總之,晉商博物院在融合媒介環(huán)境中構建數字化博物館,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zhàn)。晉商博物院應把握機會,迎接挑戰(zhàn),使自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在晉商文化傳承與發(fā)揚中發(fā)揮作用。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晉商博物院數字化博物館將以一種更為開放、更具包容性的方式,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為晉商博物院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提供新的契機。一方面,博物院要充分認識到當今社會的特點,不斷深入了解和運用新的媒介技術,不斷探索和革新自己的宣傳方法和途徑,更好地迎合觀眾多元化、個性化的需要;同時,也應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增強服務意識,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和聯系,大力培養(yǎng)和吸收優(yōu)秀的人才,為廣大觀眾提供高質量、多層次、深層次的晉商文化的體驗,為晉商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增添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趙冬鳴,張蓓蓓.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邏輯、特征與優(yōu)化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05):80-83.
[2] 陳剛.數字博物館概念、特征及其發(fā)展模式探析[J].中國博物館,2007(03):88-93.
[3] 王子楷,楊棄.交互式敘事在非遺數字博物館設計中的應用與探索[J].設計,2024,37(04):64-67.
(作者單位:晉商博物院 山西太原 030000)(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