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蒲與荷
作家畢淑敏參觀古跡的時候,看到一棵3000多年樹齡的古柏下面長了一些小草,不禁感慨:“小草為什么不自卑呢?自卑,就是產(chǎn)生于比較之中的,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們每一個人一定有很多局限、不完美的地方,我們也有我們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理由。所以自卑,就是產(chǎn)生于比較之中的?!?/p>
是的,只要是有血有肉的人,就會有局限性,就會有不完美。自卑的人只看到他人的亮點,忽略了他人也有黯淡的一面,同時也忽略了自己身上的光。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所以我們要擺脫自卑,追求自信。這是我們從小就受到的教育。于是我們不斷在頭腦中強化這一念頭:自卑是可恥的,是糟糕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想著怎么擺脫自卑,結(jié)果是越想擺脫,越是擺脫不掉。
有時候用一種力量來壓制另外一種力量,如用自信來壓制自卑,往往會產(chǎn)生新的情緒問題,讓人變得沮喪、焦慮、絕望。對于自卑感強烈的人來講,自卑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自信顯得弱小得多。在這種情形下,要想擺脫自卑、追求自信,就意味著要用弱小的力量去與強大的力量正面碰撞,結(jié)果無異于雞蛋碰石頭,常常會適得其反,加劇自卑感。
顧城在《執(zhí)者失之》中說道:“我想當一個詩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詩。我想當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時候,一切如期而來?!弊员耙彩侨绱?,執(zhí)著于追求自信很多時候反而會招致更強烈的自卑。我們需要做的,其實是在心里給自卑留出一些空間,然后告訴自己:我是可以自卑的。
當我們允許自卑,與自卑達成和解以后,慢慢地,整個人就會變得輕松、柔軟、舒展起來。如此一來,我們就會步入與自卑共存共處的階段,這一階段我們稱為“守”。那么,“守”之前的階段是什么呢?答案是“逃”。
面對自卑,普通人總是選擇抗拒,以為抗拒是擺脫自卑的不二法門。這便是第一階段“逃”,因為我們不想讓自卑留在心里,總想著逃離它。
當我們與自卑達成和解,告訴自己可以自卑的時候,才會進入“守”的階段。此時,我們不再一個勁地想擺脫自卑了,而是安于當下,能夠正視內(nèi)心的自卑,不再視自卑為洪水猛獸,甚至可以坐下來與自卑一起喝喝茶。當你不再因自卑而精神內(nèi)耗時,就會變得專注,能夠靜下心來日拱一卒,精進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通過與時間做朋友,我們的能力會像裝在布袋里的錐子一樣,只要時機一到,就會脫穎而出。這便是第三階段“攻”。
我認為,“逃”“守”“攻”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是“守”。在你真正從心里允許自己自卑后,自信也就離你不遠了,這時候,你便步入了“守”的殿堂。
那么,一個人的自信是什么樣子呢?我想,蔣勛先生的《生活十講》給了我們回答:“有自信的人,對于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贊嘆,但他回過頭來還是很安分地做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