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畫院院藏精品暨學術成果展開展
5月10日至27日,“薪火相傳——湖南省畫院院藏精品暨學術成果展”在湖南省畫院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作品80余件,匯聚了湖南省畫院典藏的張仃、王朝聞、關山月、黃永玉、周令釗、何海霞、潘絜茲、程十發(fā)、賴少其、劉勃舒、王明明、林墉等名家作品,以及陳白一、鐘增亞、劉云、曠小津等歷任專職畫家的代表作,特邀湖南省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黃鐵山作品,同畫院現(xiàn)任專職畫家、創(chuàng)研部(青年畫院)畫家近年創(chuàng)研成果一起展出,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湖南省畫院學術交流的突出成果,以及畫家們在藝術主題、題材、形式語言等方面的多元探索。
遇見·虞山(2024)中國美術名家常熟寫生采風活動啟動
5月11日,由中共常熟市委宣傳部、常熟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主辦,常熟市文化博覽中心承辦,常熟市文化博覽中心策劃的“遇見·虞山(2024)中國美術名家常熟寫生采風活動”正式啟動。為期五天的采風寫生活動邀請了袁武、殷會利、王穎生、王曉輝、劉佳、秦嗣德、羅敏、申卉芪、巫衛(wèi)東,盛天曄、沈曉明等藝術家。參與活動的藝術家們以寫生作品展的形式,記錄描繪常熟本地的全國勞動模范、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及藝術名家等獨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新時代常熟杰出人物的面貌,將常熟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新時代精神以筆墨呈現(xiàn)出來,將常熟獨具特色的城市之美展示給更多的人。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新館)開館
5月16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新館)開館儀式在長清校區(qū)舉辦。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新館)由古代工藝收藏館、民藝館和現(xiàn)代設計館三部分組成,建筑總面積為2萬余平方米,是山東省首家歷史性全景式展現(xiàn)中國工藝美術與設計文脈的重要平臺,被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多個部門授予傳統(tǒng)文化研究基地、教育教學基地等稱號。同日,“潘魯生捐贈民藝館儀式”舉辦,“中國民藝傳習學術研討會”隨后召開。
靈巖巍凝——云岡石窟歷史與藝術展在京舉辦
5月1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云岡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云岡研究院文化遺產(chǎn)藝術研究中心承辦的“靈巖巍凝——云岡石窟歷史與藝術展”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引入140件(組)云岡石窟文物展品、3D打印展品及史料圖片,同步展出四件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北魏時期的文物,分“真容巨壯 文明瑰寶”“文明都會 四方輻輳”“交流互鑒 美美與共”“中國云岡 世界遺產(chǎn)”四個單元,以出土文物、復原窟龕和精美圖文,立體化展示云岡石窟的壯闊風貌、千年歷史,折射出各民族文化和中外文化的互鑒融通,并完整呈現(xiàn)了云岡石窟大事記和研究保護時間軸。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15日。
蕪湖鐵畫藝術精品展在合肥舉辦
5月18日,由安徽省美術館、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蕪湖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蕪湖市博物館、蕪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蕪湖鐵畫協(xié)會協(xié)辦的“鐵骨畫魂——蕪湖鐵畫藝術精品展”在安徽省美術館開幕。蕪湖鐵畫憑借“鐵為肌骨畫為魂”的鍛制技藝傳承至今,其賡續(xù)蕪湖地方歷史文脈、譜寫安徽非遺當代華章,成為“徽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展覽收錄了不同時期蕪湖鐵畫匠人的心血之作50余件,全面展示了蕪湖鐵畫的文化底蘊、傳承脈絡以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作品廣泛涵蓋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座屏、擺件、文創(chuàng)等形式,代表了目前蕪湖乃至全國鐵畫鍛制技藝的高水平。
“樹碑立傳:吳中古樹名木的故事”展在蘇州舉辦
5月19日,“樹碑立傳:吳中古樹名木的故事”展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吳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在展示古樹調(diào)查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邀請了17位藝術家,續(xù)寫古代文人以樹為師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本次展覽由吳頌展廳與公共展區(qū)兩個空間構成。吳頌展廳包括“序廳:古樹的信仰、實用與抒情”“古木扶疏”“樹的故事”三個單元。公共區(qū)域邀請了詹倩茹、王忠升、施皓敏、李一佳、姚念宇、黃碩等17位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從藝術療愈、油畫、巖彩畫、新媒體裝置、行為藝術、雕塑等多個藝術領域用藝術媒介再現(xiàn)古樹的傳奇。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