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銘(傈僳族)
這里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祖輩們勤勞勇敢,以樂觀的精神和生活的智慧,用滿山石頭來壘砌自己的家園。他們用石頭建筑房屋,圍起院落。用石頭制作工具,服務(wù)生活。在這里繁衍生息,開枝散葉,發(fā)展起了一個極具特色的石頭村落。用一代代人的時間和精力,營造出了一個“石頭天堂”。這,就是石格拉村!
這里的房屋全是石頭房,借助山勢,依山而建。有的是上房下院,有的是房院一體,有的是兩房兩院,呈階梯狀分布。祖輩們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與石頭為鄰,與石頭做伴,生活在石頭之中,對石頭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用石頭詮釋著歲月,石頭也實實在在地融入村民的生活。
踏進石格拉村,展現(xiàn)在眼前的便是那在紅花綠樹掩映下的一排排石頭房屋。它們錯落有致地排列在石板路兩旁,形態(tài)各異,風(fēng)格不同。有的用平整的長方形石塊層層壘砌而成,黑石鑲嵌屋沿、梢角,以泥土為頂。屋頂邊角鋪有薄薄的石塊,美觀大方;有的用不規(guī)整石塊壘砌,卻也比較平整。雖然建筑十分粗糙,但厚實、牢固。有些石屋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歲月滄桑、風(fēng)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堅固如初。
建石房,砌石墻不是很輕松的活。首先是打石腳、砌石腳。石腳砌好待凝固完好后方能砌墻。開始砌墻了,有的拌泥漿、有的搬石料,把石頭放在砌墻師的面前,泥漿送到砌墻師手里。墻砌好一層石頭,就放上一層泥漿,以便上下兩層的石頭沾固。為使石墻直,每砌一層,里外都要各拉一條線,使石頭不凸出,也不凹進。砌石墻不比砌磚墻,工具就要增加鐵錘。砌時也麻煩很多,石頭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砌一塊就需要挑一塊。砌墻師只好一邊砌,一邊挑,費時是不用說了。
這里房屋因依山而建,路面坡度大,雨水長年沖擊地面,巷道凹凸不平。聰明智慧、吃苦耐勞的傈僳族村民們,發(fā)揚與自然頑強斗爭的精神,用平整的大石塊將道路鋪平,這樣既防止雨水沖刷,又大大減輕了人們的出行困難。有些石板路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因為長年累月人畜在石板上行走磨蝕,路面石塊變得十分光滑,更顯得厚重古樸。
步入村落,仿佛走進了一座座石頭的博物館。靜靜的石頭墻壁,古樸端莊的石頭房、石頭巷道、石頭曬場等。在巷道邊,一條條平整的石條,隨意地擺在路旁。人們可以隨意地坐在上面休息。古樸的石條與飽經(jīng)滄桑的石頭房子映襯著,格外協(xié)調(diào)。當(dāng)你跨進農(nóng)家小院,石頭房里溫馨的氣息撲面而來,不知多少代人在這里繁衍生息。石桌、石凳、石磨、石舂、石碓、石墩,石缸、石槽見證著人們的生生不息。石頭在村四周,在荒野,在深山描繪出不朽的生存。傈僳寨石格拉村,歷經(jīng)歲月滄桑,延續(xù)到今天,這是傈僳寨后裔堅韌不拔代代相傳的奮爭精神的特寫,也是先祖精神風(fēng)范的遺存。
最讓人驚嘆的,莫過于村子邊高大的巨石了。青色的巨石上長著毛茸茸的苔蘚,暴露了它的年齡。它巋然不動,展示著俊美的身形。這座巨石矗立在這里,永遠(yuǎn)守護著傈僳族同胞們,無聲地講述著傈僳寨的故事。站在巨石頂,可以看到整個村的石頭房屋高低錯落。在夕陽中,石頭房屋里炊煙裊裊,人們扛著鋤頭緩緩走過。粗壯的攀枝花已經(jīng)開出漂亮的花,散發(fā)著迷人的香氣。古老而堅硬的石格拉村落,在橘色的夕陽下,散發(fā)出一種古樸而醉人的光芒。
古村落的石頭是清醒的,它們被風(fēng)吹過,被雨淋過,被敲打過……然而每一個痕跡,它們都默默地鐫刻進身體中。
走在村中規(guī)整的石板路上,用手撫摸著厚重的石磨、石碾,欣賞著那些或粗糙或精細(xì)的石缸、石桌、石凳、石磨、石臼、石槽,端詳著在石縫中扎根并頑強生長的老榕樹、酸角樹、牛筋樹、紅春樹、攀枝花樹,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渾然是一座處處充滿原始?xì)庀?、散發(fā)著山野清香的石頭城堡,一個瑰麗多姿、豐富多彩的石頭世界。
在傈僳村寨的半山坡上,有對“公母”巨石。它們的周圍方圓幾公里都是石頭,像一群后生,相處得其樂融融,把兩個巨石緊緊圍在中間,靜心傾聽使喚。
石頭也有七情六欲,它們也有喜怒哀樂,它們不開心時會在平靜的水面打上幾個漂,它們開心時則會任由潺潺流水沖刷著自己的身體。如果我是石頭,我會讓自己全身長滿嫩綠的青苔,長滿柔軟的水草,我要在明媚的陽光中激起無限漣漪,我要在含情皎潔的月光里搖落一樹桂花??上也皇鞘^,我只是一個居在石頭記憶里的過客。我知道,我的記憶早已經(jīng)被石頭的記憶所替代,從此,我可能再也無法找到真正的那個自己了。
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在螢火蟲飛滿星空的夜晚找回記憶。那時,石頭是石頭,我是我,如此的區(qū)分讓我倍感輕松。我歡蹦著踏過故鄉(xiāng)的千山萬水,一片片云朵熱情地歡迎著我的歸來。我小小的身體在寂靜的荒野中被淹沒,我禁不住潸然淚下。我想,我是回家了,我終于可以在石頭的記憶中徹底蘇醒過來了。
石頭還在那兒,它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我,似乎是不解我為何在這兒?又似乎是不舍我的即將離去。我回頭看了看它們,它們像是一塊剛剛死去的石頭,又像是一塊死去了若干年的石頭。也許,石頭們從來沒有活過一次。也許,它們自始至終都活得好好的。想到這里,我覺得自己是何其好笑??!竟然用生命去碰撞生命。
隨著時代的變遷,傈僳寨的人們一代代走到如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nóng)村實施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人們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過上幸福美滿生活。但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1998年元謀發(fā)生“8·30”地震,傈僳寨石格拉村發(fā)生泥石流滑坡,造成極大損壞。村民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下沉,再也無法生存下去了。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后,將無生產(chǎn)生活條件的石格拉村列為元謀整體易地扶貧搬遷的村,安排到甘塘安置點。
昔日村莊現(xiàn)已經(jīng)荒蕪,但是,那滿地的石頭、那石頭房、那山,那水,那樹,那草……還有祖輩的遺骨,永存于我的腦海里。這里有我孩提時藍色的童年記憶,有我永遠(yuǎn)也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
責(zé)任編輯:李軍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