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漢語學習中積累成語、詞語、漢字、古詩詞等,增強語言積累,形成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訓練;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鑒賞文學作品,且能夠借鑒文學作品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文化傳承與理解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等,增強文化自信、自覺,深刻理解優(yōu)秀文化的意蘊與內涵,以文化啟迪自身思想、心理,傳承優(yōu)秀文化。
一、教學基礎設計
(一)教學內容
本文以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第三單元共由3個篇章組成,共包含8首古詩詞作品,包括《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慢(尋尋覓覓)》。該單元匯集了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詩詞名作,旨在讓學生掌握古詩詞鑒賞基本方法的同時,體會、感悟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從古詩詞中獲取心理啟發(fā)、思想感悟、情感啟迪,發(fā)揮古詩詞對人思想、心理的教化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古詩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人文思想、情感觀念等。
教學難點:挖掘古詩詞中蘊含的不同人生哲理、思想、情感、觀念等,啟迪心靈。
(三)教學目標
通過帶領學生鑒賞不同時期、不同體式的詩詞名作,體味古人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樣的人生,加深對社會的思考,增強對人生的感悟,從古詩詞中獲取思想啟迪、心靈啟發(fā),進而培養(yǎng)學生堅韌、寬容、大度、樂觀、向上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具體教學方法
(一)實施小組探究活動,深挖課文故事背景
小組探究法旨在讓學生合作、分工探究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探究與獲取知識的同時,在教師引導下獲得心理啟發(fā)與思想感悟。與此同時,學生在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知識時,能深入探究與理解詩詞作品,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第一步,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作品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小組探究任務,即閱讀思考作品,探索作品中傳遞了什么樣的人生理念。
第二步,教師將學生分成4~6人一組,小組成員圍繞探索任務,充分利用手中的語文資料進行思考,必要時,教師可給學生提供上網(wǎng)查詢資料的渠道。學生要在探究過程中做好知識總結與答案整理,并在課堂上分享探索任務的成果。
第三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在講臺上使用多媒體設備代表小組成員進行探索任務的分享與講解,闡釋小組成員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獲取的思想感悟、心理啟發(fā),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展現(xiàn)了蘇軾對個體命運的探尋。蘇軾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不僅接受了儒家積極入世、救濟天下的人生理念,還有道家超然物外、逍遙無為的處世之道,正如蘇軾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當人們面對生活挫折、殘酷現(xiàn)實的情境時,更應具備堅韌不拔的心理品質,像蘇軾一樣不畏困苦、積極處世、及時行樂。
(二)注重課堂提問互動,課文啟發(fā)學生思考
課堂上,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互動交流,通過對學生的提問及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鑒賞與感悟單元中的古詩詞作品,獲取心靈啟示。同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與學習互動、交流時,加深學生對古詩詞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情感與思想等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第一步,教師采用提問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帶領學生厘清《夢游天姥吟留別》作品的脈絡,提問學生從《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獲得了哪些心理啟示、人生感悟。
第二步,學生應對課文認真品讀與思考,聯(lián)系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人的經(jīng)歷不難發(fā)現(xiàn),整首詩通過李白的親身經(jīng)歷和觀察,表現(xiàn)出他自由、豁達、熱愛生命、無畏未來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神風貌,這首詩表達出李白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第三步,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從作品中體會李白面對不同人生處境的心境與精神,引導學生互動感悟,意識到:平坦道路上,李白是潔身自好的御用文人,不慕奢華,不懼讒謗,為自由而生;彎折小徑上,李白是求仙問卜的隱士高人,看清隱患,追求理想,隨浪漫而去。教師要帶領學生學習李白身上豁達、自由、樂觀的心理品質,看破人生真相,一生就像一場逆行旅程,需要不斷向上進取,才可能擁有美好結局,也不要因瑣事而煩憂,每個人都是世間的行者。
第四步,提問延伸,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除了《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外,還有哪些詩能夠體現(xiàn)李白豁達、樂觀的心理品質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第五步,學生在提問延伸與思考下,選擇更多的作品去佐證與感悟,如李白《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人生的短暫旅途中,我們應該珍惜每個美好的瞬間,享受人生的喜悅和快樂。
(三)選擇比較教學方法,健全學生心理認知
比較教學法是教師帶領學生對某一話題進行思考、對比,從正向、反向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在思考與比較中,獲取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悟與心理啟發(fā)。與此同時,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比較與分析文學作品,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第一步,教師可以將曹操的《短歌行》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兩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帶領學生對這兩首作品中蘊含的思想、人生態(tài)度進行對比思考、分享。
第二步,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先是厘清兩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內容主題,感悟兩首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對比分析曹操的“雄心壯志”與陶淵明的“消極避世”。
第三步,學生在深刻理解兩首作品蘊含的豐富思想、哲理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見解與人生思考,對比分析兩首作品給自己帶來的心理感悟,從不同角度理解人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教師應告知學生人生如逆旅,生命很短暫,無論是選擇曹操一樣建功立業(yè)、氣格高遠、雄心壯志,充滿昂揚向上的人生,還是選擇陶淵明一樣辭官歸隱、躬耕田園、安貧樂道的崇尚自然、自由、簡樸的生活,均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無論是選擇哪種人生道路,重點是要學習詩人身上豁達、樂觀的思想,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積極前行,遠離焦慮、憂郁等心理,追求人生的樂趣,珍惜生命與時光。
(四)妙用辯證分析引導,引導學生感悟人生
辯證分析引導法是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學習辯論活動,讓學生圍繞一個話題進行不同觀點的碰撞,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引導學生多方位感悟人生,啟迪心靈。
第一步,在教學《琵琶行并序》這首作品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厘清作品中的字詞障礙,帶領學生熟讀與掌握作品內容的基本意思與主要傳達的情感,讓學生對作品有效鑒賞。
第二步,在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了解與初步感知的情況下,教師拋出辯證思考話題:《琵琶行并序》中一共體現(xiàn)了幾種人生哲理?這些哲理對你的心理啟發(fā)是什么?
第三步,開展辯論會,讓學生思維碰撞,互相探討與交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總結不同的觀點與思考結果,啟迪學生心理?!杜眯胁⑿颉分懈嬖V人們不要沉迷于貪圖享樂,要遠離貪婪、不勞而獲等不良心理,為什么這么說呢?想當初琵琶女那可是多少姐妹羨慕嫉妒,多少少爺爭相追隨,可是由于自己的“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倘若當初能少享樂,多為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或許也不會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處境了。作品告知人們不要有嫌貧愛富的心理,應學習“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思想理念,不卑不亢,不驕不躁。
(五)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合理拓寬人文視野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教學提供了無限可能,課堂上可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實施影視教學法。影視教學法便是運用影視的功能進行教學的活動,主要將電影、電視、動畫等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通過影視傳播知識,啟迪影視觀看者的思維,達到教學目的。通過形象化的文學作品賞析,培育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第一步,帶領學生學習第三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對單元所有古詩詞學習的總結與進一步思考、感悟。依據(jù)單元中《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慢(尋尋覓覓)》8首不同形式的古詩詞作品,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提前收集與整理了8首古詩詞對應的視頻、音頻類資料,利用信息技術,在電腦上制作至少8個且對應每首古詩詞主題的影視素材,影視片段控制在10~15分鐘,用于后續(xù)影視播放。
第二步,課堂上,教師將準備好的影視素材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要求學生認真觀看,重點去鑒賞與思考影視畫面中對作者、古詩詞內容的哲理呈現(xiàn)。
第三步,課堂上,學生每觀看一個視頻,教師就引導他們對單元各篇古詩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情感理念等進行廣泛探討,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折射出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愛,對英雄業(yè)績的熱烈向往,充滿戰(zhàn)斗的激情,這啟發(fā)學生向辛棄疾身上那種愛國精神、勇武之氣、心懷天下、民族氣節(jié)等優(yōu)秀精神看齊,從而從心理上意識到國家、民族存亡的重要性,學習古人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塑造自身面對挫折時義無反顧的勇氣,坦蕩磊落,保家衛(wèi)國。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事關學生的終身成長與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思想認知、價值觀念、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都由心理狀態(tài)去反映,也由心理認知去決定。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課程,具有對學生心理品質培育的功能,諸如語文課文中有關優(yōu)秀文學家的故事,是學生心理品質發(fā)展的榜樣先鋒,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詞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情感元素,是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發(fā)展的驅動因子,教師挖掘語文課程中哲學、文化等資源,啟迪學生思想,有利于學生堅韌、積極向上、包容等良好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在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除了重視語文課程中相關資源的挖掘外,還需要注重心理育人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有機結合,在采取小組探究法、課堂互動法、比較教學法、辯證分析引導法等開展教學時,在讓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實施心理暗示、引導,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屯鎮(zhèn)中學)
編輯:溫雪蓮
作者簡介:龍霄(1986—),女,彝族,貴州興義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心理品質培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