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占
話說那天下午,胡三背著琴,像佩劍的俠客一樣,行于街上,他要去琴行與韓五見面。胡三為此血流加速,每一寸意念都在奔騰,天底下似乎只剩下一條通往琴行的路,他的腳步不斷加快。
這家琴行已經開了五年,代理著幾個品牌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方圓百里,是行當里最靠譜的一家。老板韓五,是個清瘦的年輕人。
因為急切,那天下午到達琴行門口時,胡三已微微出汗。他于逆光中推開門,撞上了天籟般的樂音,往前走了兩步,便一動也不敢動了,直到曲終,才說了聲“真好聽”。
來者不善。韓五瞇起眼,望過去。胡三亮出了琴,說:“我不會拉,你找人來試音吧?!?/p>
這是一把手作小提琴。依照韓五的經驗,琴體的造型和構造比照了歐洲制琴巨匠鼎盛時期的風格:整體弧度圓潤,雕工精細,音柱的位置不偏不倚,琴表油漆均勻,琴箱內部處理細致,沒有留下任何斧鑿的痕跡……真是一把有樣貌的手作琴,韓五在心底暗暗叫絕。
幾個行家在試過胡三的手作小提琴后,有的驚訝,有的打問,有的笑了,有的哭了,總歸都離不開一個“好”字。
胡三拍了拍韓五的肩膀,說:“爺們兒,你代理的那些機械琴不利于天才琴童形成個人風格,機械琴就像出自一個模子的飾物,手工琴卻是藝術品。我有匠人手藝,你有音樂資本,不如我們一起做琴吧。”
是年,胡三五十初叩天命,韓五三十恰逢而立。
胡三看上去像個糙人,長著一張凡夫黑臉。他從何而來,竟會做琴?
原來,胡三是木匠出身,從小做學徒,練的是童子功。這家伙粗中有細,又有一雙巧手,學什么都比別人快幾分,頗得師父喜愛。他在三十歲上練成了一等一的手藝,木匠行里都知道城西有個胡三。
木匠做琴,隔著山。但胡三敢胡想,敢夢游,敢翻山,他才不怕哩。四十九歲那年,首屆國際小提琴節(jié)在家門口舉辦,胡三走了進去,結果被國際琴展上的名琴鎮(zhèn)住了。胡三看得一知半解,但那些如神來之筆的做工,胡三是再清楚不過的——彎角穩(wěn)重,且鑲邊干凈,角木和襯條都是柳木的,襯條被準確地嵌入角木,琴漆泛著琥珀般的光澤,琴箱內的情況表明制琴者當時懷有一顆恭謹?shù)慕橙酥摹?/p>
太美了!他感覺自己用半輩子搭建起來的人生體系受到了極大沖擊,回家就跟老婆說:“我要做琴!”
春節(jié)很快到了,可胡三再也無心備年貨,他用兩瓶高檔酒換回來兩摞小提琴圖紙。大年初一,他擺開架勢,把圖紙鋪得滿地都是,再逐步分解,歸納筆記。
圖紙研究明白了,胡三心里有了底。二月初二,開凌梭魚上市時,胡三取料、曬料、刨料,繼而打眼、鋸榫頭、組裝,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工具之間,一邊琢磨一邊敲打,不分晝夜。終于,等到櫻花盛開的時候,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
當然,第一把琴的音色不均、不圓、不潤,自然也就不美。但孬琴也有孬琴的啟發(fā)性,年近半百的胡三很不服氣,他決心一把一把地做下去,且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做成。于是便有了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到第五把時,胡三覺得自己該找一個搭檔了,于是想起了開琴行的韓五。
與野生的胡三不同,韓五看上去像個文人,戴眼鏡,偏瘦,長著一張書生白面。
祖父愛聽戲,韓五自小耳濡目染,上小學四年級時學會了吹口琴。怎奈他天性怯生,只能自己悶著玩。
韓五一個人安靜地玩著,長大后成了二流大學機械專業(yè)的理工男。在沉悶的青春期里,他又學會了彈吉他和拉二胡,甚至能拉一拉小提琴,對音質、音色特別敏感。
大學畢業(yè)以后,韓五未能褪去滿身的學生氣,也不懂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無法與世界講和。韓五常常在兩極之間奔走,既忘不掉被回憶修飾美化過的大學校園,也打不過身邊被人情世故攪動起的俗戾之氣,工作沒兩年就辭職了。
韓五跟父親借錢,開起了琴行——讓愛好最大可能地介入生存方式。琴行里有樂聲,韓五再也聽不到爾虞我詐的市聲了,他變得幸福起來,像一個逃過劫難的人。
韓五始終保持著對聲音的高度敏感,琴到了他手上,被調一調、弄一弄,聲音就大不相同了。他似乎了解每把琴的脾性,知道如何順著琴的性子侍弄琴。沒幾年,琴行就有了口碑,樂器行當里的人都知道城西有個韓五。
唯知音難覓。一直以來,韓五都是寂寞的。直到胡三闖入他的領地,他預感到,一些期待已久的事情就要發(fā)生了。
那天下午,胡三的確說出了韓五想了很長時間卻一直不敢做的事情。在某種意義上,胡三就像一個拉開帷幕的人,一個揭開謎底的人。他們在老城里尋找可以用來開琴作坊的老房子?!罢宜拿滋舾叩?,琴聲才能悠揚?!薄氨仨毷悄媳毕?,穿堂風對木頭有好處?!焙晚n五,你一言我一語,相互補充著彼此的希望。
半年后,在一座建于一九〇一年的老房子里,以制作小提琴為主的琴作坊開張了。他們租下了老房子的西南一隅,留出買各種材料的錢,兩個人湊了湊,剛好夠付租金。一隅雖小,直通天涯。
開張當日,收拾停當,韓五將一把老舊的小提琴掛在了琴作坊的北墻上,他不停地調整射燈的角度,直到一束光撫過琴腰,氣氛變得神秘而憂傷。胡三問:“何方寶物?”“家里的老琴?!表n五一語帶過。胡三也沒再追問。
就這樣,在太陽下面,在月光里面,在老房子中,在木頭的暗香里,胡三與韓五,這一老一少,一動一靜,一黑一白,一武一文,運用數(shù)學、結構力學、美學、聲學甚至化學,開始做琴。
認識韓五之前,胡三的音樂知識儲備幾乎是零,他從來沒有聽過一場室內交響樂,甚至連一張像樣的古典音樂唱片都沒買過??墒?,不打緊,音樂對他來說就是風的聲音、雨的聲音、落葉的聲音、大海漲潮的聲音、兒時祖母喊他回家吃飯的聲音——反正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而對于“好”的鑒賞,他有著犀利的本能和直覺。
韓五截然相反。三十年來,他主動或被動關閉的人生通道,最后都朝著音樂的方向打開了。
在韓五的引導下,胡三越來越喜歡在音樂中做琴。有一次,韓五轉身取料時發(fā)現(xiàn)胡三滿臉是淚,便慌了。胡三用手抹了一把臉,說:“十二歲那年的冬天,特別冷,北邊的海都結冰了。病重臥床的父親忽然要拉二胡,要知道,自從生病以后他已經有很多年沒拉二胡了。沒想到,父親拉得很有調子,仿佛整條街都在哭泣。我剛才又聽見了那種哭泣的聲音?!焙l(fā)現(xiàn),那個隱形的自己,竟是天生通音律的。
做一把琴至少需要三十五天的時間。搭上腦力、體力、心力,做完之后,胡三會讓自己徹底放松一下。他通常要休息整整二十天。第二十一天的早晨,他又像在非洲草原上巡視的雄獅一樣,威風凜凜地出現(xiàn)在琴作坊,他的手在發(fā)癢,再不做琴就渾身不自在了。
只有一次,胡三做完琴之后沒有休息。韓五去上海參觀國際名琴展了,琴作坊里一下子沒有了敲打木頭的聲音,胡三感到很寂寞,便把掛在北墻上的老琴取了下來。他想給韓五一個驚喜,把琴修好,順便讓韓五見識一下自己的手藝。剛修了兩天,韓五回來了。
“胡三,你瘋了!你在干什么!給我住手!”韓五撲了上去,奪下琴。胡三愣在原地。
正是寒冬,窗外的海風回旋而起,四面八方都是深沉的混響,琴作坊里卻靜得嚇人。韓五長吁一口氣,似乎費了好大力氣才讓自己平靜下來。
“這不是什么名琴,不過是德國的大作坊琴。但是,胡三,你不應該自作主張去修它,你應該先問問我。因為你不了解這把琴對一個家族來說意味著什么。它是我祖父用命換來的。
“我祖父從小讀私塾,十七歲考取了齊魯大學。戰(zhàn)亂時家道中落,沒錢供了,祖父只好輟學,來青島投奔他的二舅,做起了土產生意。祖父有文化又肯吃苦,在青島港上南來北往,靠著自己的外語底子,不出幾年便跟洋人做起了貿易。后來,他認識了一個叫希姆森的德國建筑師。那時,希姆森與教會合作開辦了免費的音樂課堂,面向青島百姓和琴童開放。
“祖父敬佩希姆森的為人,希姆森仰慕祖父的家學傳承。幾乎每個周末,希姆森都要到祖父家里吃中國菜、品嶗山茶,并帶上心愛的小提琴。有一年的中秋家宴,酒至微醺,希姆森拉出了高音E弦上的顫音,祖父有生第一次聽到,他以為那是來自月亮的聲音……
“一九一四年秋天,日軍占領青島的前一晚,街上炮火連天,祖父把希姆森一家藏在了地下室。兩天后,他又花重金偷偷地聯(lián)系了舢板,護送希姆森一家從小港取道紅石崖,轉大船到上海,再由上海乘船返回德國。那些無法帶走的家當,希姆森讓祖父在世道平穩(wěn)之時變賣,去資助琴童。小提琴則托祖父保管好,說是家傳之物,日后來取。
“后來,祖父的苦難就沒有間斷過。祖父被人盯上了,抄家沒完沒了,但他一直把琴藏得很好。最后一次,他從抄家者手中奪過這把琴,由二樓的陽臺跳下,落下了殘疾。
“人人都說祖父傻,為了一把琴,賠了后半生??筛赣H說,祖父其實是想借此逃離生活的苦難?!?/p>
“希姆森呢?”
“再無音信,他的后人也沒來過。父親往大使館寫了好幾封信,但是,一切都仿佛沒有發(fā)生過……”
胡三發(fā)誓一定要修好這把琴。他前前后后修了一年,重生后的琴音色明麗飽滿,也滄桑沉郁。韓五感謝胡三。胡三倒不好意思起來。
琴作坊開業(yè)的第七年,小滿來了。
小滿十一歲。他是跟父母一起來的。小滿的父母很普通,周正、干凈,當然還有一點兒自卑。小滿卻不同。他有一雙澄澈的眼睛,是個氣質不俗的少年。
那天傍晚,一家人慕名走進琴作坊,想打聽一下手作琴的價格。琴價顯然不是這個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小滿的父母為胡三和韓五的精湛技藝而動容,甚至面露謙卑。四個大人站在屋檐下說話,小滿兀自深情地打量著每一把琴。
直到街燈亮了,小滿才隨父母離去。他們的家與琴作坊隔著兩條街。從那以后,小滿經常偷偷跑來琴作坊,只為看一眼漂亮的琴。
“胡伯伯,你們晚上加班嗎?如果加班,應該可以聽到我的琴聲。”
“韓叔叔,我一般在晚上十點以后才能開始做作業(yè)。爸爸說,如果先寫作業(yè),我就會為了避開拉琴而故意放慢寫作業(yè)的速度,等到晚上九點后才開始拉琴,沒多久鄰居就要睡覺了。”
不知為什么,小滿讓胡三和韓五心疼。
胡三說:“小滿,你明天來,我給你帶炸藕合吃。”
小滿說:“伯伯如果能讓我拉一下那些漂亮的琴,比給我吃任何好吃的都好?!?/p>
胡三和韓五立刻同意了。他們也想看看,這個氣質不俗的少年到底是什么水平。
小滿拉了一首維瓦爾第的《四季》,又拉了一首巴赫的《小步舞曲》——弓走得很直,節(jié)奏也不錯,關鍵是他的整體狀態(tài)與樂曲融為了一體。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用情感去拉琴!胡三和韓五被感動了,他們許諾,以后如果有比賽,小滿可以從這里借好琴。
“小滿已經兩個月沒來了,也不知道最近挨沒挨打?!?/p>
“假以時日,是個能成器的好孩子?!?/p>
胡三和韓五一邊做琴,一邊說起了小滿。韓五說,主要想讓小滿來把做好的琴試一遍。演奏永遠是樂器最好的保養(yǎng)方法。演奏產生的共振可以防塵,避免微生物的生長,還能像煲湯一樣,讓木頭的狀態(tài)漸臻完美。
話音未落,小滿進來了。他長高了——不,是長出了悲傷。他的左臂上戴著孝,那節(jié)黑色布紗像一個死寂的休止符,讓胡三和韓五不敢說話。
“我爸爸沒了。下暴雨那天,他開著大貨車,從橋上翻了下去。媽媽為了讓我學琴,把房子賣了,我們現(xiàn)在租房子住……”小滿的眼睛里閃著淚光,顯然他在控制自己。對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來說,控制住悲慟多么艱難?!盀榱斯?jié)約租金,房子租得偏遠,我今天來是要跟伯伯和叔叔道個別,以后再來就沒那么方便了?!?/p>
胡三和韓五安慰著小滿。但在死亡面前,語言實在蒼白,他們都感到乏力。忽然,胡三說:“小滿,你想試琴嗎?有好幾把琴等著你試呢?!?/p>
小滿很難把淚水一下子收回去,可他的眼睛被點亮了。他拉起了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韓五是聽門道的,他發(fā)現(xiàn),即便是最難的第三樂章,小滿仍能從容地使用雙音技巧,小滿已經懂得捕捉瞬間之美而不事鋪張。
“爸爸走后,我一直在拉這首曲子。媽媽外表堅強,其實一直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瘦得很厲害。教琴的老師說這首曲子經常被心理學家用來安撫病人,所以我就不停地拉,希望對媽媽有用……”
“是的,音樂可以救人。小滿,你要拉得更好一些。”
琴作坊開到第八年的時候,訂單越來越多,胡三和韓五愛挑剔的毛病卻越來越厲害——限制訂單的數(shù)量和交貨的時間,挑剔琴主的品性。人們不解地問:“你們跟錢過不去?”胡三說:“不,我們只是想跟它平起平坐?!?/p>
琴作坊開到第九年的時候,人們說胡三和韓五越來越矯情了。琴做完了當年不賣,要放一放,以便讓聲音變得更好聽。可在這個快速消費的商品社會,誰還能為一把琴的風干等上一年時間?
憑著這份矯情,胡三和韓五的琴屢次在國際級別的比賽上獲獎。城里最資深的發(fā)燒友、名家的啟蒙老師、大學里的音樂教授、樂團的演奏首席、收藏家,甚至附庸風雅的權貴開始請胡三和韓五吃飯。席間嘩然,主座的右邊是胡三,左邊是韓五,一桌子人輪番獻上敬意。人們極盡所能地談論著音樂,有的人說到了點子上,但話鋒轉得太快,還未走心,就走了題。于是,一大桌子人從文藝創(chuàng)作到時政事件再到坊間八卦和投資大計,話題稠密擁擠,大有見山砍柴、見海撒網之勢。
胡三和韓五懶得搭一句話,顯得和整桌氣氛格格不入。最后,眾人總結說他們倆是世外高人。其實,私下里的真話是:那兩個冷血的怪人。
散了局,這兩個怪人相伴回程,不知何故,突然站定。一個抬頭看著月亮,癡癡地、傻傻地、呆呆地凝望著。另一個笑了,伸出手指,彈了一下月光——那錚錚鳴響,不知覺間,把人世的一切都水銀般沖散了。
他們同時想起了那個孩子,還有掛在北墻上的老琴。
“小滿應該可以參加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弦樂比賽了吧?”
“他需要一把好琴?!?/p>
(潮 生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制琴記》一書,本刊節(jié)選,劉程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