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梅
摘 要:18世紀以來,隨著中西方直接貿(mào)易交流更為頻繁,中國外銷瓷更加快速地適應不同市場需求,呈現(xiàn)出更為國際化、多元化的嶄新風貌。具有歐洲造型和紋飾風格的“訂燒瓷”被歐洲各國東印度公司和私人貿(mào)易者大量訂購,歐洲陶瓷產(chǎn)品,尤其是德國邁森瓷器的諸多裝飾元素,如描金邊飾、異域花卉禽鳥紋、中國風人物紋及港口景觀主題紋飾等,均被中國瓷匠靈活借鑒吸收,展現(xiàn)了清代外銷瓷中西共融、在模仿借鑒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鮮明時代特征。
關鍵詞:清代;中國外銷瓷;邁森瓷器;裝飾元素;融合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0.009
18世紀以來,隨著中西方直接貿(mào)易范圍日益擴大,交流更為頻繁,中國外銷瓷生產(chǎn)更加快速地適應多元化市場需求,尤其是緊跟歐洲社會和文化需求,呈現(xiàn)出更為國際化、多元化的市場導向特征。其中,仿歐洲造型和紋飾風格的“訂燒瓷”已被歐洲各國東印度公司和私人貿(mào)易者大量訂購。18世紀還見證了歐洲瓷業(yè)誕生的重要歷程,歐洲本土生產(chǎn)的陶瓷產(chǎn)品對中國外銷瓷的影響漸趨明顯,歐洲瓷器的誕生地德國邁森的產(chǎn)品、引領時尚的法國塞夫勒產(chǎn)品、彩陶名都納韋爾的產(chǎn)品、法國魯昂的產(chǎn)品,以及來自英國、瑞典、西班牙等地的陶瓷器等均對中國外銷瓷的裝飾風格產(chǎn)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對中國外銷瓷影響最為直接、廣泛的歐洲陶瓷莫過于德國邁森瓷廠的產(chǎn)品,尤其是18世紀上半葉邁森產(chǎn)品中的諸多元素被大量吸收到中國外銷瓷的裝飾工藝當中,既證明了歐洲硬質瓷的搖籃—邁森瓷廠產(chǎn)品的魅力,更體現(xiàn)了中國瓷匠在吸納、融合純粹歐洲風格的產(chǎn)品元素時所表現(xiàn)出的高超技藝和應時而變的敏銳市場觸覺。
1 邁森風格的描金邊飾和開光特點
18世紀上半葉,在中國外銷瓷中廣泛出現(xiàn)的邁森風格裝飾紋樣當屬一系列豐富多變的描金邊飾。豐富的紋樣和裝飾手法一直是邁森瓷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數(shù)量眾多的邁森瓷紋樣中,僅目前存世的、仍可投產(chǎn)的就多達730余種,而這730余種紋飾,僅僅是邁森瓷廠建立以來開發(fā)的數(shù)量龐大的紋飾中最受市場歡迎的部分種類①。在邁森瓷廠發(fā)展的前期階段,尤其是赫羅德特(H?roldt,曾擔任瓷廠藝術總監(jiān))時期(1720—1765),各類金彩紋飾幾乎是邁森瓷器裝飾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廣州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約1735年燒制的餐盤(圖1),屬早期采用邁森彩繪裝飾手法的中國外銷瓷產(chǎn)品,無論是繁密的金彩邊飾、彩繪的多層開窗紋樣,還是港口主題紋飾,均直接模仿18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邁森產(chǎn)品。自此以后,各類金彩繪制的邊飾,包括復雜多變的各種開窗邊框紋飾,成為邁森瓷器的裝飾特色,一直沿用至今。在大量邁森瓷廠曾經(jīng)使用過的不同種類的邊飾中,仍有70余種流傳至今并被持續(xù)使用,充分展現(xiàn)了這些金彩紋飾久經(jīng)歲月考驗的獨特魅力和藝術生命力。
在邁森產(chǎn)品中,常與金彩邊飾共同搭配使用的是各種形式的開窗。早期邁森產(chǎn)品的不少主題紋飾,如東方花鳥紋、中國風人物紋,會直接繪制在白色的瓷胎上。隨后在主題紋飾的外圍逐漸出現(xiàn)各式邊框,邊框的形式有時僅為簡單的四瓣形,有時以彎曲勾線、折角或垂直的線條組合而成,并且常常由內外兩層邊框搭配組成。這兩層邊框,內框多繪制為金色,外框則因裝飾和強調的功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寬度和顏色,如常見的淡紫色、粉紅色。
乾隆早期中國生產(chǎn)的仿邁森風格的餐盤(圖2),以多層金彩邊飾搭配復雜邊框的開窗形式,開窗內繪西式狩獵場景,忠實呈現(xiàn)了18世紀上半葉邁森產(chǎn)品的時代風貌。此類產(chǎn)品器沿邊飾和開窗邊框的構圖繁復,繪制不易,但中國生產(chǎn)的此類產(chǎn)品尤其是雍正后期至乾隆早期的產(chǎn)品,大多色彩飽滿、線條流暢、繪工精細,西式主題場景的繪制效果突出,整體品質極高。
金彩工藝不僅大量用于邊飾及開窗邊框的繪制,18世紀中葉,以描金卷草花卉作錦地紋的裝飾手法也極為常見。乾隆年間燒制的廣彩開窗人物六角瓶(圖3),通體均采用了繁密的邁森風格金彩卷草紋作錦地裝飾。瓶身以廣彩瓷器中最典型的干大紅、麻色和墨彩為主要色調繪制,中部大開窗內間隔繪制中式人物、山水和花鳥圖,頸部開光全部以干大紅工筆繪制歐式建筑風景人物圖,紋飾繪制筆觸細膩,意境悠遠,可謂工意并重,與描金的錦地紋樣相得益彰,展現(xiàn)了乾隆時期外銷瓷產(chǎn)品吸收和融合邁森瓷器裝飾技法之后產(chǎn)生的中西共融、華美雅致兼?zhèn)涞莫毺孛栏小?/p>
到了18世紀中葉前后,中國外銷瓷中開始大量采用邁森產(chǎn)品中典型的以“C”形雙勾線串聯(lián)組成各種海棠形或如意頭形大小開窗形式,開窗內常以單色調,尤其是廣彩中的典型色調如干大紅、西紅或麻色,繪制中式山水花鳥紋,開光外則輔以描金卷草紋作地。廣州博物館收藏的一套約1750年燒制的茶碗和托碟(圖4),托碟的口沿以繁密的金彩卷草紋作地,間隔設置大小兩種規(guī)格的四組開窗,開窗的邊框便是用“C”形雙勾線串聯(lián)而成的,四組大的開光內以干大紅和墨彩繪制中式花鳥紋,四個小開光內則以干大紅單色繪制山水風景紋,整器繪工細膩精致,風格華美。邁森瓷廠研發(fā)的此類紋樣,不但直接影響了中國外銷瓷的面貌,18世紀下半葉崛起的英國著名瓷廠斯波德也曾仿效生產(chǎn)過類似產(chǎn)品。
2 花卉禽鳥紋飾
在中國瓷器裝飾工藝中,花鳥主題紋飾占有重要地位?;B紋在歐洲各瓷廠產(chǎn)品中也被廣為使用,但最早在歐洲陶瓷行業(yè)掀起花卉紋樣裝飾潮流的仍然是邁森瓷廠。
花卉堪稱邁森瓷廠最早期的主題紋飾,不同花卉紋樣的四周還常常輔以果實、禽鳥和昆蟲等自然元素。18世紀三四十年代,邁森瓷廠的領銜人物赫羅德特受當時日本瓷器中用彩和不對稱構圖方式的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種專門的花卉紋飾,這種紋飾當時被稱為“Indianische Blumen”,意為“印度花卉”。所謂印度花卉其實與印度并無直接關系,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主要是指具有東方風格的花卉紋樣。1730年左右的花卉紋飾繪制,往往是在白胎上繪制寫實性較強的折枝花卉,且以單枝花卉形式出現(xiàn)居多。此時的花卉形象主要來自當時植物學書籍中的版畫插圖,繪制總體風格偏生硬且忠于原畫稿,有些花卉四周還添加陰影以營造立體感,被稱作“陰影花卉”(Ombrierte Blumen)②。1745年以后,另一種被稱作“Deutsche Blumen”或“Saxonian”,即“德式花卉”或“薩克森式花卉”的紋樣開始占據(jù)主要地位。這種花卉大多以花束形式出現(xiàn),繪制略帶寫意,不再添加陰影,更加注重描繪花卉的自然狀態(tài)。
中國窯廠模仿邁森產(chǎn)品生產(chǎn)的外銷瓷,多是個性化定制產(chǎn)品,但與中國風人物主題、港口風景等模仿歐洲景物紋樣的產(chǎn)品相比,繪以德式花卉的產(chǎn)品更符合歐洲普羅大眾的口味,因而也受到試圖追趕潮流時尚的中產(chǎn)階級人士的普遍歡迎。除了中國窯廠,德式花卉紋樣隨即也被歐洲各地瓷廠所仿效,法國的塞夫勒瓷廠更是將花卉主題紋飾發(fā)揚光大,生產(chǎn)出繪制效果極佳的產(chǎn)品。從18世紀中葉開始,邁森及其他歐洲窯廠生產(chǎn)的花卉紋瓷器被大量送往中國,供中國瓷匠模仿。約1750年中國生產(chǎn)的折枝花卉紋盤(圖5),從諸多細節(jié)看均完全仿自邁森產(chǎn)品,盤的中部偏右下區(qū)域繪制了以多種花卉組合的歐式花束,花束四周散布不同種類的折枝花卉,還有蝴蝶、昆蟲等分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此盤圈足內還用釉上藍彩繪制了交叉雙劍圖案,這是邁森瓷廠的商標,不排除是用來充當邁森產(chǎn)品在歐洲售賣的可能性。
這種構圖簡單但風格鮮明的“德式花卉”主題紋飾頗受市場歡迎,除了作為大宗外銷瓷出售外,有時也會根據(jù)客戶需求添加個人的紋章圖案,并搭配不同的邊飾銷往不同的國家。英國林肯郡伯克(Burgh)家族為結婚定制的紋章餐盤(圖6),就采用了“德式花卉”作為主體紋飾,并將定購者的聯(lián)姻紋章(紋章中間的盾牌由左右兩個區(qū)域構成,在歐洲紋章學中這是表示婚姻的形式之一)繪制在主體花卉紋樣的上方,餐盤的內沿增加了描金鏈條邊飾,外沿搭配的邊飾也極為罕見,體現(xiàn)了中國外銷瓷滿足個性化需求生產(chǎn)的特質。
與花卉紋樣相比,禽鳥更能展現(xiàn)出中國瓷匠滿足各類市場需求的卓越技藝。在此之前,中國外銷瓷中大量出現(xiàn)的禽鳥主題裝飾圖案,不但對歐洲瓷廠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甚至激發(fā)了歐洲瓷廠禽鳥主題紋樣的開發(fā),尤其是異域禽鳥的形象,在18世紀下半葉的德國邁森,法國塞夫勒,英國伍斯特、德比、切爾西和韋奇伍德等瓷廠產(chǎn)品中陸續(xù)出現(xiàn)和風行。從歐洲本土文化發(fā)展的角度看,異域禽鳥的主題紋飾所營造的視覺和感官效果,與當時流行的洛可可風也甚為契合。
邁森產(chǎn)品中禽鳥主題紋樣的繪制大體經(jīng)歷了由寫實轉為傳神的發(fā)展過程。初期禽鳥的繪制極為真實,更像是臨摹自然專題書籍中的插圖,顯得僵硬、空洞。而后期出現(xiàn)的禽鳥紋飾充滿奇幻和想象力,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色彩絢麗的異域鳥類,這種姿態(tài)優(yōu)雅、異趣盎然的異域生物種類,甚為符合歐洲人瓷器裝飾的審美觀念,堪稱受中國風和洛可可風格影響而產(chǎn)生的獨特而愉悅的瓷器裝飾主題。隨著歐洲各瓷廠產(chǎn)品日漸成熟,這些歐洲本土瓷廠生產(chǎn)的繪有禽鳥紋飾的同類產(chǎn)品又被用作樣板送至中國,反過來對中國瓷器的禽鳥繪制提出新的要求。
繪制異域禽鳥圖案的花口盤(圖7),體現(xiàn)了歐洲人熱衷的異域奇幻之風(或者說是歐洲人想象的東方禽鳥形象)。該盤色彩艷麗,外沿邊飾的是具有維也納杜·帕奇(Du Paquier)瓷廠巴洛克風格的葉片藤蔓紋,主題紋飾為三只華美的禽鳥在樹下的巖石旁棲息,另有一只長尾鳥在空中飛翔。右側稍遠處有一歐式建筑,建筑后方隱約可見停泊在港口內的船只桅桿。桅桿細節(jié)的出現(xiàn),可能是為了展現(xiàn)當時巴達維亞(荷蘭東印度公司重要貿(mào)易據(jù)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港口風景,也可能只是純粹模仿邁森瓷中大量出現(xiàn)的港口景觀。幾只禽鳥與周圍的景觀相比,顯得體形碩大,毛色艷麗多彩,充滿奇幻之風,此類禽鳥形象應當仿自1740年左右邁森產(chǎn)品中出現(xiàn)的同類紋飾。這種充滿想象力的禽鳥紋樣極為風行,隨后也大量出現(xiàn)在英國切爾西、伍斯特及其他瓷廠的產(chǎn)品中。
3 中國風人物主題紋飾
17、18世紀,對異域中國的好奇和對中國商品、工藝品的追捧,使歐洲刮起了一場異??駸岬摹爸袊L”。在攝影技術尚未出現(xiàn)的年代,繪有中國人物圖案和生活場景的中國瓷器無疑成為歐洲人了解中國的直接媒介。直到1807年,美國人羅伯特·索西(Robert Southey)還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些(中國的)盤子和碟子使我們對中國人的了解比對其他民族的了解更為深入。”③另一種西方人了解中國的直接媒介便是帶有插圖的游記。這些游記類書籍大量展示了中國的動植物、地形地貌和人文風俗,歐洲藝術家們據(jù)此創(chuàng)作了中國風圖案,中國、日本甚至包括印度次大陸的文化元素被拼湊在一起,其中出現(xiàn)的所謂中國人物,其真實性已被忽略。
在陶瓷裝飾領域,德國邁森瓷廠率先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中國風主題紋飾。1722年前后,赫羅德特專門為邁森瓷廠創(chuàng)作了中國風主題紋飾④。這些紋飾展現(xiàn)了一個富庶華麗的東方世界,因其出色的彩繪設計逐步發(fā)展成為歐洲瓷器的裝飾傳統(tǒng)。為了讓不同的畫師能夠依循統(tǒng)一的構想進行瓷繪裝飾,1723—1724年,赫羅德特將自己創(chuàng)作和瓷廠里積累下來的千余件中國人物設計圖結集成冊。然而,在20世紀以前并無人知曉這套圖稿的存在,直到1919年收藏家舒爾茲(Schulz)開始對存世的圖稿進行整理研究。1960年前后,德國萊比錫葛拉希應用美術館(Grassi 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向舒爾茲的遺孀收購了124張圖稿并保存至今,這套圖集被后人稱作《舒爾茲手稿集》⑤。
《舒爾茲手稿集》中的圖案或被逐一臨摹到瓷器上,或以組合形式進一步應用,手稿里繪制的各種中國人物大多身材纖細高挑,身穿厚重的長袍,頭戴造型夸張的帽子,最為常見的是勞作、嬉戲或各種休閑娛樂中的中國男子和女子形象⑥。飲茶與煮茶的場景和異域庭院中的男女人物與孩童、動物相伴的場景也頻繁出現(xiàn)。初期邁森瓷器中繪制的中國人物多以半身形象出現(xiàn),主題紋飾四周常添加繪制精細的鐵紅描金(隨后也采用紫彩和墨彩)巴洛克式漩渦花飾邊框。后來直接在瓷器的白地上繪制,主題圖案更為突出⑦。中國風人物主題紋飾在邁森瓷廠風行十余年,后期紋飾繪制區(qū)域逐漸縮小,總體效果變得空洞拘謹⑧。
1740年開始,邁森瓷廠在18世紀三四十年代生產(chǎn)的中國風瓷器產(chǎn)品陸續(xù)被送到中國,供中國瓷匠仿制后重新銷往歐洲。廣州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約1750年中國燒制的茶碗(圖8),明顯仿自邁森產(chǎn)品,碗腹開窗內繪制的是坐在火爐旁邊煮茶的官人形象,其身后繪有花卉一株,頂部還有一飛鳥。此類煮茶或飲茶主題紋飾明顯仿自邁森瓷18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產(chǎn)品⑨。歐洲商人專程來中國定購此類產(chǎn)品,除了希望模仿歐洲的流行款式外,不排除還有更深層次的用意,如定制繪有煮茶、飲茶中國風人物紋樣的茶具,便于推廣18世紀四五十年代日益風行的飲茶風氣⑩。
另一件繪制中國風人物紋的餐盤(圖9),中部菱形開窗內繪制的是一對身穿長袍品茶閑談的男女,分別坐在大理石桌的左右兩側。右側男人左手執(zhí)一拂塵,桌上擺放一個大花瓶,瓶內插著一支紅珊瑚。中部開窗的邊框分別用金色和鐵紅色繪制內外兩層卷草和羽毛狀飾紋。盤口沿設三個小型描金邊框開窗,小開窗內分別繪制三個不同的中國風人物場景。此盤與邁森瓷廠1730—1740年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極為相似。當時有不少此類仿邁森風格的瓷器在歐洲被作為真品出售,中國制瓷成本比德國低不少,其價格自然比邁森產(chǎn)品便宜,因此銷售此類瓷器的商人常常獲利豐厚。
4 其他常見德國邁森風格主題紋飾
中國外銷瓷中最常出現(xiàn)的邁森瓷裝飾元素,除了描金紋飾、異域花鳥紋和中國風人物紋外,還有一種1730—1740年出現(xiàn)的港口風景主題紋飾。在目前存世的仿邁森風格的中國外銷瓷中,雖然中國風人物主題紋飾的外銷瓷數(shù)量更少,具有較大的關注度,但繪有港口風情紋飾的瓷器產(chǎn)品更能展現(xiàn)中國瓷匠在模仿西方靜物繪畫方面的突出技能,尤其是在臨摹此類歐洲風景主題紋樣時,中國工匠大多極為忠于原稿k。
此類港口風景紋通常以單色或多色繪制歐式的港口景觀,構圖以碼頭、岸邊存貨的倉棧、包裝或堆積的貨物和船只、桅桿等為主要元素。場景內出現(xiàn)的人物除歐式打扮外,也時常受中國風影響,轉用中國風或東方的場景,服飾也替換為歐洲人眼中的東方款式。這種以歐洲和亞洲商人為前景圖像的紋飾風行一時,令觀者聯(lián)想到數(shù)量眾多的經(jīng)荷蘭阿姆斯特丹港口源源不斷進入歐洲的東方奢侈品,尤其是來自中國和日本的瓷器。
中國外銷瓷中仿邁森港口主題紋飾的繪制,主要采用開窗內繪制或通景式繪制兩種形式。廣州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約1740年燒制的啤酒杯(圖10)和另一件約1750年燒制的咖啡杯(圖11)較為典型。兩器繪制的均是以城堡建筑為背景,多人于港口海岸邊卸貨和搬運的過程。大啤酒杯年代稍早,其欄桿柱頭式的器型也是1740—1750年中國外銷瓷啤酒杯最為典型的造型,主題紋飾繪制在多層開窗邊框之內,開窗的形制和紋樣也同樣體現(xiàn)了1740年前后邁森產(chǎn)品的時代特征,主題紋飾的線條和設色較為細膩豐富。相比之下,稍晚燒制的咖啡杯采用通景式手法,直接環(huán)繞杯身繪制了一名歐洲商人正在監(jiān)督卸貨和搬運的過程,品質明顯不如早期燒制的啤酒杯,尤其是遠處人物僅以簡單線條勾勒,明顯是為了應對市場化批量生產(chǎn)需求,縮短繪制時間以降低成本。
5 結論
18世紀初以來,隨著制瓷工藝在歐洲的傳播發(fā)展,歐洲各國紛紛建立瓷廠,陸續(xù)生產(chǎn)推出風格各異、工藝不同的陶瓷產(chǎn)品,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歐洲七年戰(zhàn)爭(1756—1763)爆發(fā)之前,邁森瓷廠的產(chǎn)品,無論工藝還是品質均持續(xù)引領歐洲制瓷發(fā)展的潮流和方向。時至今日,早期邁森瓷器產(chǎn)品仍是收藏者們推崇備至的。同時期的清代中國外銷瓷產(chǎn)品,敏銳抓住了世界陶瓷發(fā)展和市場審美的轉變,借鑒吸收邁森瓷器的諸多裝飾元素和技法,展現(xiàn)了清代外銷瓷中西共融、在模仿借鑒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產(chǎn)品特征。
注釋
①R?ntgen Robert E.The Book of Meissen[M].Atglen, Pennsylvania:Schiffer Publishing Ltd,1996:195.
②Pietsch Ulrich.Passion for Meissen:The Said and Roswitha Marouf Collection[M].Stuttgart:ARNOLDSCHE Art Publishers,2010:254.
③Southey Robert,Simmons Jack.Letter from England [M].London:Cresset Press,1951:191.
④Chilton Meredith,Claudia Lehner-Jobst.Fired by Passion:Vienna Baroque Porcelain of Claudius Innocentius Du Paquier[M].Stuttgart:ARNOLDSCHE Art Publishers, 2009:456.
⑤Pietsch Ulrich.Passion for Meissen:The Said and Roswitha Marouf Collection[M].Stuttgart:ARNOLDSCHE Art Publishers,2010:16-17.
⑥Coutts Howard.The Art of Ceramics:European Ceramic Design 1500-1830[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1:91.
⑦Santangelo Maria L.A Princely Pursuit:The Malcolm D.Gutter Collection of Early Meissen Porcelain[M].San Francisco: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 and Hirmer Publishers,2018:105.
⑧Rollo Charles.Continental Porcelain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M].London:Ernest Benn Limited,1964:49.
⑨Abraham den Blaauwen.Meissen Porcelain in the Rijksmuseum[M].Amsterdam:Rijksmuseum,2000:37.
⑩Howard David.Chinese Armorial Porcelain[M].vol.2.Chippenham:Heirloom and Howard,2003:12-13.
kJ?rg C J A.Chinese Export Porcelain[M].Hong Kong:Hong Kong Museum of Art,198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