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政報道是受眾了解國家及地方政策方針的重要途徑,也是主流媒體發(fā)揮輿論引導力和新聞公信力的重要方式,對廣大受眾來說是“剛需”信息。但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時政報道往往因為涉及全局性、政策性、抽象性等表述,常常給人以晦澀難懂、不接地氣、冷冰冰的感覺,影響了傳播力進一步提升。在當前互聯(lián)網傳播語境下,時政報道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表達、融合傳播、貼近受眾,為廣大受眾尤其是年輕用戶喜聞樂見,是當下做好新時期時政報道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傳播;時政報道;創(chuàng)新表達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用戶消費內容漸趨海量和碎片化,傳統(tǒng)時政報道所面臨的到達率不足、傳播欠缺等問題愈加凸顯。時政報道要想贏得年輕用戶群體的喜愛,急需變革與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1]
一、抓好故事化場景化表達 讓時政報道更感人動人
時政報道涵蓋大政方針政策、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主要領導活動、重大會議等方面,各種高度政治化的詞匯表達自然不可避免,同時時政報道又涵蓋大量的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領域內容,對很多地方都市類媒體而言,時政報道之所以顯得可讀性差,一個重要原因是往往只做權威信息的發(fā)布者、轉載者,很多新聞語言和政策語言沒有很好地轉化“翻譯”,自然生硬難懂。在快餐化閱讀時代和互聯(lián)網傳播語境下,如果時政報道能做好第二落點,加入更多故事化、場景化的表達,在傳播時往往就能更好地聚攏更多讀者用戶。
2023年至2024年,大河報·豫視頻在時政報道方面推出多組系列報道,產生大量爆款,其中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重視第二落點,做好故事化、場景化表達。比如深度關注河南省十大戰(zhàn)略之創(chuàng)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zhàn)略實施情況——2024年3月,大河報·豫視頻推出《愛上河南的N個理由》系列報道,講述了一個個生動可讀的故事。該系列報道推出后被河南省政府官網微博、多個省級廳局委官方網站轉載,被河南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重點表揚,國內數(shù)十家主流媒體轉載,連續(xù)多日登上熱搜熱榜,在眾多政策性報道中脫穎而出。故事化表達向來是都市類媒體的強項,通過記者邁開步子,到新聞現(xiàn)場去,到新聞一線去,用真摯的情感、渾厚的筆力、接地氣的語言,將政策語言借故事的翅膀再傳播,讓主流聲音感人動人更吸引人。
二、巧借短視頻表達 讓時政新聞更入腦入心
近年來,大河報·豫視頻年產短視頻上萬條,其中時政類原創(chuàng)短視頻占比超過四成。一系列深入一線采訪拍攝剪輯,鮮活、接地氣、有創(chuàng)意的時政類短視頻,借助多個短視頻平臺傳播后,第一時間觸達粉絲用戶,在提升輿論引導力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2023年“三夏”期間,因天氣原因對河南小麥收割產生不利影響,引發(fā)社會強烈關注。大河報·豫視頻及時發(fā)聲,在前期傳播時高度重視短視頻表達,如《100秒!全景看河南,戰(zhàn)“三夏”搶收忙!》《夜未眠 河南多地夜以繼日搶收》短視頻,直面記錄了河南多地搶收一線現(xiàn)場,充分反映了河南各地迎難而上全力搶收的責任與擔當。這些“燃爆”互聯(lián)網的短視頻作品,自然獲得了超高的流量,起到了引導輿情的關鍵作用。
在時政報道中,短視頻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補充,而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很多時候已經超越圖文報道,在搶抓粉絲用戶吸引力方面“一馬當先”,通過輕量化表達、清新化敘事、柔性化傳播,為受眾提供了趣味性的沉浸式視聽體驗,為重大時政報道注入新力量,更加入腦入心。因而,時政報道能不能在移動端破圈傳播,關鍵看有沒有網感。作為地方黨媒,要借鑒年輕人熟悉的社交媒體語言,把報道做活,讓時政報道變得鮮活起來、時尚起來,年輕起來。[2]
三、善用新技術手段 讓時政報道更有“科技范兒”
隨著網絡新技術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也大大豐富了時政報道的形態(tài),讓它以一種更新潮的形式出現(xiàn)在用戶面前,實現(xiàn)了時政報道的提檔升級,傳播增加新途徑,主旋律“玩出新花樣”。
2024年河南“兩會”期間,為全景式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大河報·豫視頻特別推出《AI領“繪”河南兩會》融媒產品。在“AI解讀兩會”環(huán)節(jié),讀者只需點擊感興趣的領域關鍵詞,就能與AI進行對話,看《政府工作報告》如何闡釋。該產品借助AI繪畫技術、智能互動平臺,打破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作的限制,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表現(xiàn)重大時政信息,引起網友關注。
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會有更多的突破,也會更多地應用到新聞傳播領域,以拓寬“新聞+創(chuàng)意”之路,實現(xiàn)內容智能化生產。作為主流媒體,要履行好媒體責任,提升引導力、影響力,就需要增強對新技術變革的敏感度,緊跟新技術、善用新技術,以技術平臺為龍頭,實現(xiàn)優(yōu)質內容與先進技術的創(chuàng)新融合。[3]
四、創(chuàng)意加互動 讓時政報道更有料有趣
面對新聞訊息愈加同質化的局面,新聞媒體必須加強個性化新聞生產,比如在時政報道方面,找準創(chuàng)新元素與報道內容的最佳結合點,選取最佳表現(xiàn)手段和載體,增加受眾閱讀黏性,強化互動性讓時政報道更有辨識度,更容易脫穎而出。
河南是中國“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運輸綜合樞紐,闡釋河南鐵路交通的報道有很多,如何創(chuàng)新形式,吸引更多人點進報道、參與到話題中來?2023年3月,大河報·豫視頻重點推出H5融媒創(chuàng)意產品《向春天進發(fā)——我與河南高鐵的故事》,把春天的列車“搬上”屏幕,邀請廣大網友完成共赴“屏上”高鐵之旅,分享自己和高鐵的情緣與故事。大河報·豫視頻APP還開啟有獎征集,邀請廣大網友寫出自己的高鐵情緣。由此自然地引入河南“米”字高鐵網改變我們的生活。完成回答后還可以點亮“米”字高鐵的足跡路線,生成一張個人高鐵旅程的“專屬車票”,在朋友圈分享及參與抽獎,一條常規(guī)的交通報道變成不斷延展的話題接龍,別有趣味。
互聯(lián)網傳播時代,時政報道要想創(chuàng)新,還必須以更具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的內容生產來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通過創(chuàng)新表達,把出色的創(chuàng)意策劃轉化為對用戶直接的吸引力、感染力。
近年來在不少地方,“冷門絕學”甲骨文又熱了起來,媒體更是把其應用到內容生產的創(chuàng)意上,有網友甚至直呼:這屆年輕人“玩”甲骨文太卷了——2024年3月8日是第114個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在當天海量的節(jié)日慰問時政類報道中,大河報·豫視頻另辟蹊徑,適時發(fā)布“甲骨文情書生成器”創(chuàng)意H5,進入“甲骨文情書生成器”H5界面,屏幕瞬間被古典的銅綠色所充盈,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該產品新穎別致,畫面設計精美,操作流暢,給網友帶來了極佳的體驗感。
增強創(chuàng)意和互動,需要跳出常規(guī)視角,充分從讀者視角出發(fā),進一步豐富融媒體產品樣態(tài)。這種由“介入”到“互動”的轉變,也成為傳播效果的一個分水嶺。未來,隨著AIGC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演進,媒體融合也將進入媒體智能化快速發(fā)展的新時代。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chuàng)新,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睂r政新聞報道者來說,更應該努力嘗試創(chuàng)新表達,充分放大聲量,唯有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受眾困惑,提升時政報道的覆蓋面,實現(xiàn)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持續(xù)提升。
結合大河報·豫視頻的實踐,在時政報道中,通過講好故事、發(fā)揮短視頻傳播優(yōu)勢、強化新技術應用、提升創(chuàng)意和用戶參與度,實現(xiàn)融合創(chuàng)新。通過一批緊扣時代脈搏、新穎活潑、情感真摯、交互性強,內容接地氣有活力的融媒時政產品,取得顯著傳播效果,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直抵網友指端心間,真正實現(xiàn)傳遞黨的“好聲音”與滿足受眾信息需求的“雙向奔赴,應當是黨媒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欒軼玫,徐雪瑩.時政報道的“輕量化”傳播:以央視《物印初心》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0(1):39.
[2]劉林軍,夏繼鋒.大象新聞“豫頭條”重塑地方黨媒時政報道新方式[J].中國記者,2024(1):49-51.
作者簡介:龐瑞妍,大河報副總編輯、副總經理(鄭州 450008)。
編校:鄭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