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糍粑主產(chǎn)于湖北省鄂州市太和鎮(zhèn)花黃村鋪兒灣,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地方一直叫“糍粑崗”。相傳,明萬歷三十五年,黃庭堅的二十八世孫黃至忠、黃至孝兄弟倆為避戰(zhàn)亂,自江西分寧(今修水)經(jīng)大冶舉家遷徙至蓮花莊落戶。
黃至孝一家居于現(xiàn)在的龍山風景區(qū)腳下的神龍溪(今面黃灣)旁,以農(nóng)業(yè)為主。黃至忠一家則在村中十字路口(今省道鐵賀干線鋪兒灣)交通要道而居,建有客棧八間,亦農(nóng)亦商,忙時廣種糯谷,閑時接待過往旅客。黃至忠客棧最吸引過往客人的美食是由兄弟倆引入蓮花莊的“客家糍粑”。
一大早,糍粑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直流口水。于是,住宿的客人、過往的行人、本地的村民都會前往爭相購買??图音亵卧谏徎ㄇf的名氣越來越大,后來人們直接把蓮花莊叫成“糍粑崗”。
黃至忠并不因為糍粑招徠客人而保守糍粑的制作工藝,他將制作過程耐心地教給鄉(xiāng)親和客人,后來糍粑的制作技藝在太和及其他地方流傳開來。太和當?shù)丶壹覒魬舳紩鲷亵瘟?,逢年過節(jié),一家人團聚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制作糍粑。與現(xiàn)代機器做的糍粑不一樣,鄂南糍粑制作工藝仍沿用傳統(tǒng)手法。選上等糯米浸泡一晚,再用木制蒸籠蒸成糯米飯,用清水浸濕過的白棉布將糯米飯包好,取出放入干凈石臼中,由兩位力氣較大的男子用木棒交替搋,搋成糊狀后,再用濕棉布包好,取出置于簸箕中,搓成長條,分別扯成拳頭大小的球團。接下來,再用小木棍將球團搟成小圓餅狀,撒上老紅糖、油芝麻以及黃豆磨成的香粉,最后搓成團狀便可食用。咬上一口,軟軟的,又香又甜,這便是即做即食的糍粑。
當然,糍粑也有用作存放的,這種糍粑不撒任何輔料,捏成大大小小的圓餅狀,煮面條的時候放上幾個,松軟可口,真的非常好吃。
(來源:鄂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