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良
貞觀之初,唐太宗就告誡群臣:為官者,一定要常存敬畏之心。即使一國之君,也不能“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更需“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群臣”。
“敬畏”者何?敬由心生,存敬則畏。大儒朱熹說:“敬不是萬事休置之謂,只是隨事專一,謹畏,不放逸耳。”意思是,為官者保持敬畏之心,不是僵化地不做任何事,而是遇到事情時心思專一、有所畏懼,謹慎而不放縱。
謹慎出于敬,不放縱源自畏。東漢大儒楊震,在由荊州刺史轉任東萊太守途中,夜宿昌邑縣??h令王密,是經(jīng)楊震舉薦入仕的弟子?!逗鬂h書》載,是夜,王密“懷金十斤以遺震”。這時候,就考驗為官者心里到底有沒有“敬畏”二字。
面對黃澄澄的金子,要說一點也不動心,那是神而不是人!關鍵要看心里“敬畏”的警戒,跟金子比較,哪個更值得堅守。當夜,師生對話的結果以“密愧而出”結束。而楊震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也被傳為清廉佳話,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作為官場中人,東萊太守楊震的“敬畏”,來自“頭上三尺有神靈”。天,即百姓;神,即先祖。官員的所作所為,都在神靈監(jiān)督之下。心存敬畏,才可以篤定“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玉堂叢語》中載有一則“曹鼎卻色”故事。時任江西泰和典吏曹鼎,在一次行動中,抓獲了一名絕色女賊。由于天色已晚,回縣不及,兩人夜宿一破廟。夜里,女賊為讓曹鼎放過她,色誘曹鼎犯罪。這種情況下,曹鼎如何擋住美色誘惑?原來,血氣方剛的曹鼎,擔心自己擋不住,就寫了“曹鼎不可”四個字貼在墻上,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擋住美色的誘惑!可是,在荒郊野外,孤男寡女共處一室,要做柳下惠談何容易!這一夜,曹鼎的內(nèi)心,上演了一場“敬畏”與“欲望”的決戰(zhàn)。最終,曹鼎靠“曹鼎不可”四字,喚醒內(nèi)心對典吏職責的“敬畏”,終于壓制住欲望,戰(zhàn)勝了自我。
事實上,不是每個掌權者都能像楊震、曹鼎一樣,擋得住金錢和美女的誘惑。比如,榮國府的王熙鳳,就沒能經(jīng)受住金錢的誘惑,背著王夫人、賈母,暗地里拿賈府發(fā)工人工資的銀子,放高利貸獲利。
心里沒敬畏,行為就沒底線,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錢都敢拿?!都t樓夢》第十五回,寫王熙鳳利用手中權力,干預地方司法,收受水月庵靜虛老尼的三千兩賄銀。在王熙鳳看來,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用她自己的話,就是“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么事,我說要行就行”。
王熙鳳不知敬畏,在明知賈府財政捉襟見肘,“大有大的難處”的情況下,仍“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折騰,明里暗里計較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以致“呼啦啦大廈傾”。楊廣也不知敬畏。建都、征伐、修大運河、修長城,每一項都具備宏大敘事基礎。不信的結局,終究疊加成為沖破敬畏閘門的洪流!
對此,唐太宗不解:楊廣“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其實,大至一國,小到一家,皆“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道理很簡單,無非“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