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歷史的“紅色資源”變成學習的“生動課程”?記者在千年宋城、紅色故都的贛州找到了答案。
“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拎包入學,探索新世界”“吃‘夜宵’不如上‘夜校’”“青年夜校的風終于刮到贛州”……一句句網(wǎng)絡熱語不斷涌入贛州,一個個鮮活的紅色故事,接續(xù)走進贛州青年夜校的課堂。
“聽完洪超師長在百石英勇犧牲的故事后,我深深地被他英勇殺敵的革命精神和堅韌的攻堅精神所震撼。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我應該在工作崗位上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精神,讓自己成為獨當一面的行家里手……”95后青年學員鄒亮說。
這一幕發(fā)生在信豐新田鎮(zhèn)鄉(xiāng)賢公園里。
此時,青年夜校正在為小鎮(zhèn)青年“充電賦能”。
開一堂紅色課程,講一個紅色故事,寫一段紅色感悟……這些都成為信豐青年夜校里最常見的一幕。團信豐縣委通過邀請縣文化館的紅色講解員、紅色演講比賽的獲獎者、參戰(zhàn)老兵、革命烈士后代等優(yōu)質講師來到青年夜校,通過觀看紅色影片的方式,在紅色情境中激勵青年學員,鼓勵參與課堂的學員注重平時收集、摘錄和整理紅色故事,結合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重要節(jié)日等時間節(jié)點,深入挖掘紅色故事背后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創(chuàng)新紅色故事的講述方式,實現(xiàn)“個個都知道,人人都能講”的夜校學習效果。
同時,團贛州市委立足主責主業(yè),把青年思想引領貫穿始終,通過從團內資源中籌集一批優(yōu)質課程,利用“團干部上講臺”“紅領巾講解員‘上崗’”等活動,定期開展“微團課”“微宣講”,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青年頭腦,引領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古蕙溢,是崇義縣龍山首府“知行家”的一名青年學員。她剛下完班就帶上了歌曲詞譜,和朋友一起到龍山首府“知行家”青年夜校,門外成群結隊的青年學員們正討論著上節(jié)課唱的紅歌《從此》?!拔衣犃死蠋煹慕ㄗh,回家后用腹部練習發(fā)聲,氣勢果然一下就上來了,合唱時的歌聲也更加洪亮了。”古蕙溢對小伙伴說。
上面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發(fā)生,這正是崇義縣開展青年夜校項目的一個縮影。為提高青年學員對紅色歌曲課程的喜愛度,團崇義縣委聚焦青年需求,堅持“青年人喜歡什么,夜校就提供什么”的原則,以“線上+線下”“青年點課+團委選課+教師上課”的方式多方收集青年對紅色歌曲的喜愛清單,按學員們提供的歌單開設紅色歌曲課程,確保夜校課堂與青年喜愛同頻共振。其中紅色歌曲《從此》《萬疆》《燈火里的中國》等曲目深受青年學員歡迎。
“不覺離開家新舊兩年了……你在家中要鼓動一班青年赤衛(wèi)軍到前線來粉碎敵人五次‘圍剿’……”學員劉女士在青年夜校課堂上聽到這里,眼睛濕潤了。
“為上好這門紅色家書課,我和其他講師不僅以時間順序為軸制作了相關PPT,錄制相關朗讀紅色家書的音頻,還拍攝了戶外實地研學的主題課視頻。此外,我們還進行了《紅色家書》情景教學設計,選擇阮嘯仙同志的紅色家書進行情景教學,讓學員們跨時空感受革命烈士回信,寫下今天的所思所想,以便于大家更好地學習和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奔t色家書課堂講師王妍向記者介紹說。
根據(jù)青年流量特點和贛州的紅色資源,團贛州市委依托青年之家、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團屬陣地,同步吸納具備良好硬件設施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社會機構參與建設,形成上好夜校1堂課,依托青年之家、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創(chuàng)空間3個團屬陣地,開設“學唱紅色山歌”“講述紅色故事”“傳承非遺雅趣”“舞動青春之夢”“一起‘職’引未來”等N種課程主題為一體的“1+3+N”夜校體系,有效保障贛州青年就近就便“賦能充電”。自今年3月項目啟動以來,贛州市共開設了30余期課程,內容主題20余個,覆蓋了2600余人次,期期爆滿。
“在眾多課程中選擇開設紅色課程,既是為了充分利用好贛州的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也是為了豐富青年的業(yè)余生活,鼓勵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希望留贛青年覺得贛州是一座有趣的城市,把贛州當成自己的家?!眻F市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