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師應重視實驗教學,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升物理實驗教學效果,助力學生物理實驗的學習。文章立足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靈活運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理念探析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育人價值,推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改;新課標;實驗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李特(1984—),男,廣東省珠海市第九中學。
實驗是物理的基礎,物理學科的“高樓大廈”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之上。初中物理教材依據教學內容編排了若干個物理實驗活動,旨在借助物理實驗還原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探究觀;借助物理實驗加深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切實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读x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物理實驗和跨學科實踐是落實物理課程育人要求的重要載體,鼓勵教師從實際出發(fā),全面重視物理實驗與跨學科實踐教學,充分發(fā)揮課程活動的育人功能。物理教師應始終堅持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教育觀,認真學習、分析新課標中的教育理念,積極推動新課改理念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普及、落實。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明確物理實驗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初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框架體系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維度組成。物理核心素養(yǎng)框架體系向初中物理學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教師應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組織、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其中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物理實驗教學也應基于核心素養(yǎng)明確具體的實驗教學目標[1]。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三章第1節(jié)“內能”的教學為例。教材圍繞“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這一知識點設置了兩個物理實驗,其一為演示空氣壓縮時內能增加,其二為演示壓縮氣體對外做功。由此,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物理學習基礎、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等要素,基于核心素養(yǎng)框架體系明確了如下實驗教學目標。
【物理觀念】讓學生理解做功和改變物體內能之間的關系,知道如何通過做功來改變物體的內能。
【科學思維】通過動手實驗、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基本的分析、判斷能力。
【科學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物理實驗探究,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嘗試從發(fā)現的物理現象中總結科學有效的物理規(guī)律。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引導學生辯證認識人類活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環(huán)境觀。
上述實驗教學目標緊扣物理核心素養(yǎng),具有合理性與可操作性,為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提供清晰的依據,同時為物理實驗的有效教學打下基礎。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物理實驗教學
當下,教育領域充分融入了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為教學活動賦能。新課標強調“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主張教師根據實際需求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教學活動,充分彰顯和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由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引入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輔助物理實驗教學,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推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2]。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三章第1節(jié)“分子熱運動”的教學為例。教材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液體擴散”這一物理演示實驗,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擴散現象可以發(fā)生在液體之間。然而,該實驗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在一節(jié)課中難以完成,若按照教材文字將實驗中發(fā)生的變化講述給學生,將不利于學生的深入學習。由此,教師引入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精心制作的視頻,帶領學生觀察不同時間段量筒里清水與硫酸銅溶液之間發(fā)生的變化。如此,教師借助視頻將實驗現象集中演示出來,以一種靈活且巧妙的方式帶領學生觀察具體的物理變化,使得他們深刻理解發(fā)生在液體之間的擴散現象。
三、充分規(guī)范物理實驗過程中的各項細節(jié)
實驗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實驗過程中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實驗結果與預期存在較大偏差。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對物理實驗過程中的各項細節(jié)都予以明確的規(guī)范,以規(guī)范的物理實驗流程及步驟確保每一項物理實驗真正發(fā)揮其價值與作用,從而助力學生的物理學習,推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3]。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三章第3節(jié)“比熱容”的教學為例。教材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這一物理實驗,該實驗要求“思考怎樣得到相同質量的水和油、怎樣比較水和油吸收熱量的多少。設計表格,記錄并分析實驗數據”。針對這一實驗,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驗前認真思考并制訂與該實驗相關的方案,包括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器材、實驗表格設計、實驗具體過程及步驟等。學生經過思考完成了這些準備工作之后,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實驗探究。在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得心應手,能夠有條不紊地展開實驗操作,全面、真實地記錄各項實驗數據;能夠關注與預設相矛盾的實驗結果,嘗試解決遇到的各項問題;等等。如此,確保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這一物理實驗的有效進行,也為學生理解“不同物質,在質量相等、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收的熱量不同”這一知識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再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四章第1節(jié)“熱機”的教學為例。教材圍繞“內能轉化”這一知識點設置了物理演示實驗,該實驗需要使用的器材與材料有鐵架臺、試管、酒精燈、打火機、瓶塞、水等。在該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演示操作的規(guī)范性,同時,提醒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時應正確使用酒精燈、試管等實驗器材,避免發(fā)生危險。如此,教師通過演示這一項實驗,既讓學生理解了“不同形式能量之間的轉化”的相關知識,又有效引導學生規(guī)范進行物理實驗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同時,為學生在后續(xù)的物理實驗中能夠獨立、規(guī)范地完成實驗打下了基礎。
四、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實驗
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部分教師將許多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實驗以“演示”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出來,從而導致學生只能在座位上被動、淺顯地學習。這一做法顯然未能充分尊重學生在物理實驗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僅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而且容易使學生失去對物理實驗的探索熱情。針對這一情況,新課標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指出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還應為學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發(fā)展的平臺?;诖?,初中物理教師應依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的物理實驗,讓學生體驗完整的實驗過程、積累物理實驗的經驗,鍛煉學生進行各項實驗所需的基本能力,使學生切實朝著核心素養(yǎng)的方向發(fā)展[4]。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五章第3節(jié)“串聯和并聯”的教學為例。教材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這一物理探究實驗。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每個小組由4—6名學生組成。在合作探究式實驗中,小組成員共同閱讀、分析教材,了解實驗步驟;共同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合作展開實驗探究,從實驗結果中總結歸納物理規(guī)律并對結論進行合理解釋。當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實驗時,他們的思維交流與互動會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有助于他們突破各種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獲得預期的實驗效果。例如,在進行實驗時,一名小組成員操作不當,致使導線出現了相互交叉的情況。對此,小組其他成員及時提醒,并解釋了相關原因:“導線不能交叉,以免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看不清楚自己連接電路的方式?!痹偃纾幸幻麑嶒炐〗M成員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他提醒小組其他成員在連接電路時一定要斷開開關,否則很容易在接通電路的瞬間產生巨大電流,導致所使用的電源被損壞??梢?,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式實驗,這能夠有效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在相互溝通、協作中經歷真實的物理實驗過程,讓學生從中深入了解物理知識、鍛煉實驗操作水平;同時,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在合作探究式實驗中獲得有效提升與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更好地成長、進步。
五、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家庭趣味物理實驗
生活是知識的來源,也是知識的歸宿。教師應重視生活與知識之間的密切關系,并有意識地建立所教授的學科知識與學生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巧妙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化氛圍,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5]。新課標指出,物理課程應“遵循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貼近學生生活”,還應“注重時代性,加強與生產生活、社會發(fā)展及科技進步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初中物理教師不僅需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教學的“主陣地”,還需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家庭趣味物理實驗,將課程中的課內實驗與課外實驗進行有效融合,借助“生活”這一廣闊的場景充分賦能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使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空間變得更加開闊,所使用的物理器材變得更加經濟、方便易得,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物理實驗的魅力與樂趣。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中利用5角硬幣、錫箔紙、吸水紙、紙巾、發(fā)光二極管、盛有鹽和醋混合物溶液的小碗、剪刀等材料進行“神奇的硬幣電池”的趣味家庭物理實驗。具體的實驗步驟為:1.認真清洗硬幣,確保硬幣上沒有明顯的污漬;2.裁剪吸水紙、錫箔紙,并將錫箔紙泡在盛有鹽和醋混合物溶液的碗里;3.將5枚5角硬幣、吸水紙、錫箔紙按順序層層重疊摞好,使其成為“硬幣電池”;4.將發(fā)光二極管按正負極準確地固定在硬幣電池上。在學生認真完成這些實驗步驟后,固定在硬幣電池上的發(fā)光二極管會發(fā)光亮起,實驗成功。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這一實驗反映的物理原理,學生搜集資料、查閱書籍,而后發(fā)現:5角硬幣(銅幣)和錫箔紙分別充當了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鹽和醋混合物溶液充當了導電液,通過堆疊串聯相關材料,“硬幣電池”形成了較高的電壓,接通之后便能使發(fā)光二極管亮起來。通過進行家庭趣味物理實驗,學生能夠發(fā)現物理實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成為物理實驗的素材。此外,學生在生活中多實驗、多操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指明了發(fā)展的方向。初中物理教師需順應新課改的趨勢,將新課改蘊含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機融入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中,從而有效推動物理實驗“減負提質”“減負增效”教學目標的達成,促使學生真正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有所收獲、有所進步??傊?,初中物理教師應以新課改所倡導的理念為指引,創(chuàng)新、優(yōu)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邱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J].中學課程輔導,2022(21):48-50.
[2]韓海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14):88-90.
[3]曹曉權.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問題與策略初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3,52(23):1-3.
[4]張峰.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22):69-71.
[5]胡倩.試論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J].廣西物理,2023,44(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