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之一,是一位“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的居士。本文主要采用理論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方法,結(jié)合《妙玉·佛焰滅》詞,分析《紅樓夢》中妙玉的性格與命運。圍繞妙玉在《紅樓夢》中的言行及妙玉與寶黛二人的關系,本文依據(jù)心理動力學和莊子的道家思想,對妙玉對本我的至高追求和對知己的真切渴望進行理論分析。同時,針對妙玉自由清高的操行與大觀園封建污濁的環(huán)境的沖突,對妙玉的悲劇結(jié)局進行定性分析。本文突破紅學研究中對妙玉的現(xiàn)有認知,希望能為學者們多角度解讀妙玉的性格與命運提供參考。
一、山門半掩,素顏冷嬋娟
《妙玉·佛焰滅》在最開頭介紹了妙玉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展現(xiàn)了她高潔的心性。也有人說妙玉的潔癖都是裝的,更有甚者,會拿妙玉的判詞做文章:“‘欲潔何曾潔’,‘何曾潔’就是說她并不潔。賈府里只有那兩個石獅子是干凈的?!边@些讀者忘了,柳湘蓮說后面那句話時,特指的賈府上下的大小人物。妙玉與賈府既無血緣關系,也無姻緣關系,不可混為一談。筆者認為“何曾潔”應當說的是妙玉所處的社會,何曾給過她純潔的環(huán)境呢?對于這三個字,各人看法不一,用黛玉《葬花詞》中的一句來對比會比較明了?!百|(zhì)本潔來還潔去”,這是黛玉對理想的自己的比喻,其實也是妙玉對理想的自己的比喻。她希望在泥淖般的社會環(huán)境里,時刻保有金玉質(zhì)的自我。
同時,妙玉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的不屑一顧又讓人覺得她太過冷僻。“高潔”本是個褒義詞,妙玉過猶不及,輸在了“太高”“過潔”。正是這種與世難容的高潔,隔絕了妙玉與他人的心靈交流。她愛讀莊子的文章,如南懷瑾所說,道家思想學派就像是一個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自稱“畸零之人”的妙玉與這個看似正常的社會格格不入,她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運轉(zhuǎn)方式,也接受不了周圍人物的趨炎附勢、貪婪丑惡。當她拒絕與世態(tài)炎涼共處,便會追求超脫的自然環(huán)境,用莊周的藥方治愈自己。比起在“何曾潔”的環(huán)境中茍且生存,她寧愿如蘭花般孤芳自賞,追求與天地的和諧。鄭板橋有詩云:“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碧m花的孤高將妙玉孤僻的性格烘托得淋漓盡致。
二、誰道公子憐,誰誤韶華妍
這里要談的“公子”,并非《世難容》中的“王孫公子”,而是“怡紅公子”寶玉。這也是多數(shù)人對于妙玉,最關心的一個問題?!都t樓夢》前八十回中,妙玉一共出場(包括側(cè)面出場)五次,除去第一次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口述妙玉出身,剩下的四次中,三次都與寶玉有關。妙玉將自己日常喝茶的綠玉斗大方地拿給寶玉用,唯寶玉一人求梅才可得,寶玉生辰特送帖子拜壽等行為表明寶玉在其心中占有較重分量。但是妙玉也深知寶玉與黛玉的情感,冰雪聰明的她不會貿(mào)然袒露私心。寶玉又心性單純,沒有察覺出妙玉的特別對待。
第一次,寶玉接過綠玉斗笑說:“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泵钣衤犓绱苏f,遂尋出大盞來,說只剩這一個了。妙玉家世顯貴,“只剩這一個”未必是真。隨后妙玉正色道,寶玉的茶是托釵黛的福吃的,寶玉笑答:“我深知道的,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由此便可看出寶玉的憨氣:妙玉請黛玉吃茶,定是想到寶玉必會跟來,此時她反說寶玉是托釵黛二人的福,旁人都看明白了,寶玉卻信以為真。
折梅的那段,并未對妙玉進行正面描寫,但從寶玉一句“不知費了我多少工夫”,可以想象寶玉請梅的場面。去櫳翠庵之前,李紈說讓一人跟著寶玉去,黛玉卻阻攔了,說:“獨他一人去才可取得?!摈煊袷谴笥^園中最了解妙玉的人,也可能是黛玉一向?qū)謩葑顬槊舾?,而寶玉卻沒意識到一個公子哥雪天向尼姑取得梅花的原因。
寶玉生辰,收到妙玉送的粉紅信箋?!皩氂?、岫煙、平兒、寶琴四人本是同一天過生日,而妙玉獨給寶玉送帖慶賀,可見妙玉是重色輕友之人?!睂Υ斯P者是不贊同的。妙玉不會明擺著做出這等“蠢事”,雖然她是悄悄送去,并不想讓他人知道。即使平兒和寶琴不說,岫煙的賀帖妙玉應當是會送的:一來她二人本有故交,岫煙也說妙玉對她“更甚當日”;二來可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妙玉給岫煙送帖,恰能掩蓋自己對寶玉的特殊。即使岫煙沒有把妙玉給她送帖一事告訴寶玉,妙玉內(nèi)心也能欺騙撫慰自己。況且從妙玉請寶釵和黛玉吃茶、為黛玉湘云續(xù)詩來看,她對待朋友是非常真誠的。
更重要的是寶玉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吹健皺懲馊嗣钣窆C遙叩芳辰”的寶玉,未能明白這賀帖的情誼之深,而是因“檻外人”三字不知如何回帖而呆頭呆腦地去詢問黛玉。聽聞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寶玉開脫說:“只因取我是個微有知識的?!被蛟S因為妙玉是尼姑,寶玉并不曾以愛慕之情同妙玉相處。
三、閑愁唯自遣,徹旦潤色倦
不管妙玉與寶玉之間是否有愛情,他們之間的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黛玉不計較妙玉對寶玉太好,并非只因妙玉是尼姑,也是為了維護他們?nèi)碎g純粹的友誼。
最終,妙玉不可能與寶玉成眷屬,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她的身份。踏入佛門本是一種精神解脫,可對于并非自愿的妙玉來說,卻成了一種精神禁錮。第七十六回,妙玉為黛玉、湘云續(xù)的詩中,有兩句值得揣摩:“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說的是我有自己的興致、自己的舒適圈,悲傷從何而來呢?我有芳情、有雅趣,可我只能自我消遣,又能向誰分享呢?
妙玉是一位出世者,而并非一位棄世者。她愛讀莊子,莊子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人是處在龐大的天地之間的,承認并接納自然萬物的存在與發(fā)展規(guī)律,方成“至人”。至人無己,是因為至人能給自己更高境界的定位:先有浩瀚宇宙,再有浩瀚宇宙中“我”這一粒塵埃。妙玉出世后,擁有了“至人”這樣視角更廣闊的世界觀,她用她的世界觀熱愛她的世界。這時出世的她,出的是世俗世界,是充滿每一個單獨的“我”的世界。這樣的世界以自我為中心,將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充滿不對等關系的。所以大觀園中不曾有人與妙玉知心,在他們眼里,妙玉是出家人,與他們不一樣。
知音難覓對于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女而言,無疑是內(nèi)心一大痛苦。漢末有文人聽到西北高樓的弦歌聲,亦發(fā)出“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的感傷。妙玉在大觀園中,也是一只不為燕雀所知的鴻鵠。她也想遇到另一只鴻鵠,與她一起“奮翅起高飛”。這份來自同為鴻鵠的認同感,才能給她帶來歸屬感。而另一只鴻鵠在大觀園中百不一遇。
四、身世怎般言,淚封可知源
妙玉在《紅樓夢》中,與主人公寶黛共用一個字:玉。由此最起碼可以表露出曹雪芹對妙玉的偏愛了?!坝瘛庇邢墒猓灿蓄B石之意;就是說寶玉、黛玉、妙玉三人既有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又是與社會搞非主流的頑固派。這一點在妙玉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只有對權貴極度蔑視的人,才可領悟“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的真意。
黛玉同樣不能接受這個封建庸俗的社會,面對環(huán)境的惡意多變,黛玉采取的方式是哭。她每一次哭,都是因為對外界的敏感。而妙玉卻不曾流過淚,她采取的是另一種方式——反抗。
06c40ce408be8afc239f540b1d579776妙玉每時每刻都在為世俗中自己的命運反抗。她不會也不愿像黛玉一樣做人行事看人臉色,不愿磨去自己性格上的棱角,這也就釀成了“閑愁唯自遣”的結(jié)局。她厭惡存天理滅人欲的封建禮教,又想要向他人言自己的雅趣。在道德與情感的夾縫中生存,她的內(nèi)心難以被捉摸也就不奇怪了。
前文提到黛玉“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少有人注意到,妙玉也是個有“本”的人。第七十六回,妙玉在為黛玉、湘云續(xù)詩前,說了這樣一段話:“如今收拾,到底還該回到本來面目上去。若只管丟了真情真景,只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無涉了?!边@里的“本來面目”暗示了妙玉的芳情雅趣所在:以閨閣面目作詩賞月。她不以自己為尼,倒自詡為閨閣中人。而在整個大觀園,不曾有人將妙玉當作閨閣中人看待。她無法在自己認為可以的身份上獲得他人的認同,因而無法在大觀園找到心靈的歸屬。
在心理動力學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由本我、自我、超我構(gòu)成的三元人格。這三種人格分別代表一個人的內(nèi)心渴望、現(xiàn)實世界和道德指導。歸屬感是要在個體感到舒服的棲身之地獲得的,這個地方本應是個體“本我”施展的舞臺,因為一個人的本我即內(nèi)心的渴望得到滿足了,才會感到最舒適,從而愿意歸屬于這個環(huán)境。倘若妙玉能以閨閣面目作詩賞月,讓周圍人都理解她的超脫世界觀,她在大觀園一定有歸屬感??稍诂F(xiàn)實世界中,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妙玉要在大觀園擁有歸屬感,從現(xiàn)實角度說,她需要遏制自己的個性,遏制自己“太高”的品格和“過潔”的渴望??擅钣袷抢硐氲模粫斫?,也不會接受現(xiàn)實,又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現(xiàn)實。在黛玉、湘云面前談以閨閣面目作詩賞月,在寶玉生日等更多場合依舊稱自己為“檻外人”。即便她想反抗也一直在嘗試反抗,她的本我也無人認同、無人回應。
五、回首處,泥淖陷,清露涅滅青燈焰
當妙玉對自由的本我的高度渴望與佛教的嚴厲羈絆發(fā)生激烈沖突,其悲劇性結(jié)局也就成為必然了。
可妙玉沒有失敗?!敖K陷泥淖中”,“陷”是因為大觀園受封建禮教影響,污濁風氣愈加惡劣,這股風氣不免涌進了櫳翠庵的門檻。妙玉是“金玉質(zhì)”的,即使出淤泥,也不會被輕易漸染。之所以會陷入,反映的不過是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之深?!懊钣袷谴笥^園里現(xiàn)有人物中最高精神的體現(xiàn)”,卻依舊沒能在大觀園的泥淖下幸免,這才是作者塑造妙玉這個形象的真正目的。從元妃省親到賈府家道中落,妙玉的出場、命運、結(jié)局與大觀園的興衰相連。
大觀園在整部《紅樓夢》中,因政治、經(jīng)濟、人才多方面管理的過失與過錯,由“白玉為堂金作馬”走向被抄家的結(jié)局。而妙玉似清蓮,由始至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潛心于己,性情高雅。我們在《紅樓夢》中看到了她的出淤泥而不染,也應該相信,倘若生長在清澈凈明的環(huán)境下,妙玉也會是濯清漣而不妖的人物。
(南京傳媒學院)
作者簡介:朱玉蘭(2001—),女,安徽阜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新聞學。
責任編輯 王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