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盛京通志》版本研究

2024-08-20 00:00:00邵余潔谷穎
今古文創(chuàng) 2024年30期

【摘要】有清一代,極重修志。清初為修纂《大清一統(tǒng)志》,曾多次下令全國各地修纂方志,其中包括著名的東北方志《盛京通志》?!妒⒕┩ㄖ尽芬允⒕┑貐^(qū)為主,吉林與黑龍江附載,是清代第一部官修東北地方志。自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九年經(jīng)五次續(xù)修,體例漸漸完善,內(nèi)容逐漸豐富,為東北志書集大成之作。分析《盛京通志》各版本作者、修纂背景、修纂原則以及資料來源,總結(jié)各版本修纂的特點及缺失,從而為研究東北地區(qū)提供參考。

【關鍵詞】清代;官修方志;《盛京通志》;版本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30-005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0.018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較為重視修志的朝代。方志記錄了某一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狀況,為統(tǒng)治者管理和控制這一地區(qū)提供便利。東北地區(qū)是滿族肇興之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故該地區(qū)的修志活動尤為重要。

盛京作為清代留都,是清朝統(tǒng)治東北的中心。清統(tǒng)治者為“追述祖功宗德” ①,下令“修纂《大清一統(tǒng)志》,以昭來茲” ②。清朝修纂《大清一統(tǒng)志》,經(jīng)康熙、乾隆、嘉慶三朝,使得方志的修纂工作普遍開展,康熙帝也“敕奉天府尹先修《盛京通志》” ③,《盛京通志》的修纂成為清初東北修志的高潮。

《盛京通志》共有康熙二十三年刻本、雍正十二年抄本、乾隆元年刻本、乾隆十三年刻本和乾隆四十九年刻本五個版本。

一、康熙二十三年本

首部《盛京通志》纂成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鎮(zhèn)守奉天等處將軍伊把漢,副都統(tǒng)穆恭、佟寶,奉天府府尹董秉忠等四人任總裁,奉天府府丞邊聲廷、張鼎彝監(jiān)修,佐領哲備、錦州府知府孫成等七人纂輯。

此本修纂歷經(jīng)十年,是一部結(jié)構嚴謹、體例得當?shù)闹緯?。清朝從順治時期始修地方志,此時期賈漢復修纂完成《河南通志》《陜西通志》,此兩志因內(nèi)容全面、體例嚴謹,被禮部視為各省修志參考,故《盛京通志》仿其體例進行編纂。但由于盛京為陪都,與河南等地區(qū)不同,又參照《明一統(tǒng)志》中北京、南京、中都、興都各省的體例,將原來在前的建置志置于京城志、壇廟志、山陵志、宮殿志之后,將人物志置于帝王志、名宦志之后,如此該志體例便同其他地區(qū)有所區(qū)分,彰顯了其特殊地位。在體例上,編者并不完全按照禮部規(guī)定進行修訂,而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從而修纂成具有盛京地區(qū)特色的志書。此本分三十二卷,首圖一卷,卷首附四篇序,即奉天府府尹董秉忠、府丞邊聲廷、張鼎彝、錦州府知府孫成序,于遼寧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等館藏。

《盛京通志》大量記載了東北地區(qū)的經(jīng)濟、軍事、風俗等內(nèi)容,彌補了東北地區(qū)資料匱乏的缺漏。編者詳考歷史典籍,充分利用盛京地區(qū)官署所藏檔冊,多次查閱檔案文書,對存疑的地方再三考訂,不妄下定論,“凡事關國朝典制,皆咨請四部、內(nèi)務府歷查舊案,往返再三,然后入志” ④“不敢以俗說附會” ⑤,表現(xiàn)了編者修志的嚴謹求真的態(tài)度。此外,編者對建置沿革、山川道路等內(nèi)容“詳加稽訪”“詢其源流”,即在編修志書時實地考察源流,詳考史實,注重口述史料,卻不直接采用傳言。如此,此本編者秉著謹慎求實的態(tài)度,使之成為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實際的志書。且此后的各版本均延續(xù)了這一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

作為清代第一部官修東北通志,康熙二十三年本的修成標示著清初盛京地區(qū)修志工作的圓滿完成。然而由于朝廷“限三月成書”,快速修志之風彌漫全國,因此,此本內(nèi)容敘事簡略,體例亦不完備。

二、雍正十二年本

雍正十二年(1734)本,由奉天府府尹呂耀增、奉天府丞王河主持,永平府教授魏樞參與纂修,此本現(xiàn)藏于北京圖書館。

此本據(jù)康熙廖騰煃本增修,共三十三卷,圖十一幅,即除廖騰煃本增萬壽亭圖外,此本另增黑龍江形勢圖。卷首除了保留康熙二十三年本四篇序文外,另增康熙五十年廖騰煃的續(xù)修序文。另外,此本體例同舊本無太大變化,僅在卷首“仿廣東志例”增典謨志,鈔為十冊。典謨一門,增補了康熙及雍正時期的皇帝詔敕,其典制部分內(nèi)容源于《大清會典》及各衙門留存的文書檔案。此外,《盛京通志》有雍正十三年再稿本,四十八卷,圖增至十四幅,為宋筠接任奉天府尹后同王河重新商榷定稿。相較于雍正十二年本,此本卷數(shù)不同,但志目相似,今已亡佚。

此本較康熙二十三年本在內(nèi)容上有較大增補,編者詳考典籍及制度,對前志中記錄的山川、城池、道里遠近等信息重新勘探,修訂訛誤,對前志漏載的內(nèi)容如未完全記載的人物、名宦等相關內(nèi)容及時補充,同時增加了貢物部分的內(nèi)容。在各位編者的努力下,此志的內(nèi)容更為豐富,且記載錯誤的內(nèi)容亦得到了進一步的修正。

三、乾隆元年本

乾隆元年(1736)本由升任奉天府府尹呂耀曾、府尹宋筠以及前署奉天府府尹奉天府府丞王河為總裁,永平府教授魏樞纂修,此本于遼寧省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大連圖書館等館藏。

此本于雍正十三年增補成定稿,乾隆元年刊印,共四十八卷,首圖一卷。編者利用各地新搜集的資料,在前志基礎上對體例做了大量添改,其中,將關梁志改為關隘志,在藝文志中增御制,又加雜志。且此本輿圖增為十四幅,即“今增奉天、黑龍江形勢圖各一,北鎮(zhèn)廟圖一,千山圖一,旅順海防圖一,共圖十有四” ⑥,然而在此本圖卷中并未發(fā)現(xiàn)“旅順海防圖”,與凡例敘述不同。此本將舊本三十三卷增為四十八卷,即將典謨志、山川志、職官志、人物志、孝義志、藝文志由一卷增為二至六卷。然而初稿本附十一幅圖,再稿本與刻本均為十四幅圖,兩者雖志目相似,但卷數(shù)不同,故乾隆元年刻本所據(jù)為雍正十三年再稿本。

編者對前志缺失的人物事跡及文學作品等內(nèi)容亦有所增加。編者廣泛收錄當?shù)刂⒏?、教授等進士或舉人出身的文人作品,且收錄的文獻多以表現(xiàn)本地風土人物為主。除此之外,編者善于運用地方大量的檔案、志書以及“兼訪耆舊” ⑦等,使得此本人物形象更為生動,由此展現(xiàn)出獨特的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補史的作用。乾隆元年本在繼承前志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運用豐富的史料對前志進行補充和糾正,為之后的修訂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乾隆十三年本

乾隆十三年(1748)本,由軍機大臣汪由敦主持重修,并交由武英殿刊印。乾隆九年清高宗在首次東巡途中因“舊纂通志一書未為精核” ⑧,命中央官員汪由敦負責修纂事宜。

此本在乾隆元年本的基礎上,并前志四十八卷為三十

二卷,將典謨志分為圣制和御制,合壇廟、宮殿、山陵為一卷,刪去苑囿志(牧政附);星土置于建置沿革前,首次增加建制沿革表;關隘、驛站合為一卷,并改為關郵;又增兵防、忠節(jié)和文學;合隱逸、流寓、方伎、仙釋為一卷,風俗、物產(chǎn)、雜志為一卷,其余體例在順序上亦有所調(diào)整,即“釐其欠第,補其缺逸,并首卷帙,使無復雜” ⑨,可見,此本體例更為精核。

此志除了在體例上有所調(diào)整外,在內(nèi)容上也刪繁就簡、訂正謬誤。此志增補諭旨內(nèi)容,并增清初開國人物,以較大篇幅描寫先祖的豐功偉績,試圖通過先祖?zhèn)冏詮娺M取的精神,喚起民族的共同記憶,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此志編者未前往盛京進行實地訪查,資料多援引由朝廷修纂、保存的典籍及中央編訂的史書,這一全新文獻的使用不僅豐富3vhBmvnS7YFzn1m5i3CQhA==了此志的內(nèi)容,且在材料的運用上逐漸由地方史料向中央典籍的過渡。此外,從方志的命名看,“欽定”二字,體現(xiàn)出修纂權由地方官員向中央官員集中的趨勢,更表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對此志的重視程度,從而彰顯其統(tǒng)治權威⑩。因此,從乾隆十三年本開始就具有了不同于前面三次修纂的政治文化內(nèi)涵。

此志對前志缺漏或不詳細的內(nèi)容,作了重要的增補,不僅續(xù)記了乾隆元年至乾隆十二年的內(nèi)容,彌補了這時期史料的空白,同時保留了部分乾隆四十九年本所未載的內(nèi)容,對乾隆四十九年本內(nèi)容有一定的補充和參考。此本較為稀見,現(xiàn)收藏于遼寧省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

五、乾隆四十九年本

乾隆四十九年(1784)本,歷經(jīng)五年付梓,由武英殿刊刻并收入《四庫全書》,共一百三十卷,三十五幅圖。此志是乾隆皇帝在第三次東巡盛京因“舊本盛京通志敘事簡略,體例亦多未合” ?,命軍機大臣派人重修,由阿桂、于敏中、和珅等七位朝廷高級官員任修書館總裁,禮科掌印給事中劉謹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程維岳總纂,總裁、修纂、校對共二十八人。

此本相較前面幾次修纂變動最大。編者詳細訂正前志缺失的內(nèi)容,增設綸音、天章等門類,將圣訓詔諭、碑記、詩文置于卷端;訂正建置疆域、山川、城池,悉載國語舊名;詳訂吉林、黑龍江邊門、戶口田賦等內(nèi)容;增志兵防;增遼金宗室,載開國功臣事跡;風俗物產(chǎn)遵欽定《滿洲源流考》編纂,旁采異聞為雜志;藝文按時代分歷朝藝文和國朝藝文;旗田、官莊等內(nèi)容多詳細,滿族風俗習慣等也多有涉及。

此本為最后一次修纂,是歷次修纂中規(guī)格最高、編纂最為嚴格的一本。此本涉及整個東北地區(qū),除補充盛京地區(qū)內(nèi)容外,還對吉林、黑龍江地區(qū)遺漏或缺失的內(nèi)容進行增補,內(nèi)容更為廣泛。編者大量收錄清朝歷代帝王的御制詩文,作品多以東巡盛京以及歌頌先祖及故鄉(xiāng)為主,將其置于卷端,并運用“謹稽五朝《實錄》、《圣訓》” ?等《清實錄》和其他官修重要典籍。此外,編者將編纂重點放在開國事跡上,涉及滿洲源流、開國史事等關乎本朝歷史的內(nèi)容則由官員“分卷進呈,具經(jīng)欽定”,可見,此舉便于乾隆帝樹立正統(tǒng)的歷史觀,闡明其統(tǒng)治權力來源的正統(tǒng)性?。以上內(nèi)容占全志超四分之一,體現(xiàn)乾隆帝試圖以官修方志的形式,保存清朝興起的歷史記憶,達到思想控制的目的。

此本歷經(jīng)康雍乾三個朝代,收錄了乾隆四十九年前較為豐富的史料,內(nèi)容由最初的三十二卷增至一百三十卷,是清代東北地區(qū)重要方志,現(xiàn)收藏于遼寧省圖書館、長春師范大學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等。

六、其他版本

《盛京通志》有康熙五十年(1711)奉天府重刻本,由奉天府府尹廖騰煃、府丞呂履恒督修、奉天府治中李舜卿、通判嚴舒、遼陽州知州事張禹錫監(jiān)修。此本因“頒行日久,印刷滋多,梨棗蒙翳” ?,據(jù)康熙二十三年本補刻重刊。但此本僅在藝文之首加上御制典詔、詩文,增一圖即萬壽亭圖,附廖騰煃的萬壽亭頌,并被此后幾個版本繼承,圖上標有“大清康熙五十年三月十八日敬立”,標明此為康熙重刊所補。此本較為罕有,于南京圖書館等藏。

此外,還有咸豐二年(1852)補刻本,奉天府府丞提督學政雷以諴為督修,奉天府通判兼署承德縣事金州廳同知興泰等三人為監(jiān)修。雷以諴咸豐二年以“此地藏書家迄無善本” ?為由,對乾隆元年本重加補刻,再行刷印,又因“歲月深久,版刊字跡脫落彌多” ?,修補換版三萬余字。此本傳世罕有,于遼寧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藏。

另有乾隆四十四年(1779)活字本,于北京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等藏;五十四年補錄校正編入《四庫全書》,紀昀等抄校四庫全書寫本,于北京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等館藏;“民國”六年鉛印本等,藏北京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等。

《盛京通志》共修纂五次,刻本五種,鈔本兩種,補刻本兩種,活字本一種,此后又鉛印本一種,可見清統(tǒng)治者對該地區(qū)修志的重視。

康熙年間,在朝廷編修《大清一統(tǒng)志》的推動下,盛京地區(qū)修志活動興起。《盛京通志》內(nèi)容豐富、體例完備,所述內(nèi)容以盛京地區(qū)為中心,涉及吉林、黑龍江兩地,且中央檔案、地方檔案等均有參考,是盛京地區(qū)所修志書集大成之作??滴醵昕瘫臼乔宕撞颗愣贾緯?,對清代東北修志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雍正十二年抄本內(nèi)容較為粗糙;乾隆元年刻本傳世較廣。以上三個版本為康熙、雍正時期所撰,皆為配合修纂《大清一統(tǒng)志》。故而,此三個版本官莊、旗田等目內(nèi)容詳盡,是盛京地方特色的體現(xiàn)。乾隆十三年刻本較為稀見,流傳不廣,但內(nèi)容簡嚴精核;乾隆四十九年刻本是清代最后一次官修通志,內(nèi)容最為完善,體例最為完備。以上兩個版本,編者廣泛運用中央編纂和保存的典籍、檔案等,大量增添滿洲起源傳說和先祖開國事跡的內(nèi)容,均通過修纂方志的形式強調(diào)清朝統(tǒng)治地位的合法性。此時《盛京通志》更是一部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政治文化觀念的東北地方總志,也是政治權利認同的載體。?

《盛京通志》經(jīng)康雍乾三個朝代的幾次續(xù)修和重修,是清前期重要的東北方志修纂活動。以上版本詳細記述了東北地區(qū)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人物事跡等內(nèi)容,由于各版本修纂時間、修纂人員及背景,以及統(tǒng)治者的重視程度不同,故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各版本的文獻特征、內(nèi)容精細程度的差異。此書的反復修訂既是清廷加強地區(qū)管理的需要,也是統(tǒng)治者彰顯國力的有效手段??傮w來說,《盛京通志》展現(xiàn)了東北地區(qū)獨特的時代風貌,對研究東北地區(qū)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注釋:

①②③(清)董秉忠等修:(康熙)《盛京通志·張鼎彝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

④⑤(清)董秉忠等修:(康熙)《盛京通志·凡例》,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

⑥⑦(清)呂耀曾等修:(乾?。妒⒕┩ㄖ尽し怖罚迩≡辏?736)刻本。

⑧鄂爾泰等編:《國朝宮史》卷三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⑨汪由敦等修:《欽定盛京通志·凡例》,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藏乾隆十三年刻本。

⑩?張一弛:《清代“大一統(tǒng)”政治文化的構建——以〈盛京通志〉的修纂與傳播為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第163-165頁。

?(清)阿桂、于敏中等修:(乾?。稓J定盛京通志·上諭》,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武英殿刻本。

?(清)阿桂、于敏中等修:(乾隆)《欽定盛京通志·卷首(凡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武英殿刻本。

?(清)阿桂、于敏中等修:(乾隆)《欽定盛京通志·國朝藝文十六》,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呂耀曾等修,魏樞等纂:(乾?。妒⒕┩ㄖ尽ぐ稀?,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

?楊念群:《“大一統(tǒng)”與“中國”“天下”觀比較論綱》,《史學理論研究》2021年第2期,第87頁。

參考文獻:

[1](清)呂耀曾等修.(乾?。┦⒕┩ㄖ綶O].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

[2](清)董秉忠等修.(康熙)盛京通志[O].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

[3](清)汪由敦等修.(乾隆)欽定盛京通志[O].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藏乾隆十三年刻本.

[4](清)阿桂,于敏中等修.(乾?。J定盛京通志[O].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武英殿刻本.

[5](清)阿桂,于敏中等修.(乾隆)欽定盛京通志[O].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鄂爾泰等編.國朝宮史[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7]張一弛.清代“大一統(tǒng)”政治文化的構建——以《盛京通志》的修纂與傳播為例[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06):163-165.

[8]楊念群.“大一統(tǒng)”與“中國”“天下”觀比較論綱[J].史學理論研究,2021,(02):87.

作者簡介:

邵余潔,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歷史文獻學、東北方志。

舞钢市| 巴东县| 互助| 长阳| 隆昌县| 芮城县| 江门市| 旬邑县| 三原县| 莫力| 吴桥县| 湖口县| 靖西县| 定陶县| 梁山县| 汝阳县| 涡阳县| 七台河市| 黄浦区| 香河县| 宝鸡市| 恩施市| 肃南| 丹江口市| 木兰县| 东光县| 九寨沟县| 婺源县| 黄平县| 容城县| 苍山县| 哈巴河县| 进贤县| 视频| 乌兰察布市| 湟源县| 博乐市| 北碚区| 新安县| 乐清市| 图木舒克市|